?

試論對外漢語中的禁忌文化教學

2017-04-02 01:28劉秀琴吳潔婭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交際交流數字

□劉秀琴,董 娜, 吳潔婭

( 1.山西廣播電視大學, 山西 太原 030027;2.華僑大學,福建 泉州 362021)

試論對外漢語中的禁忌文化教學

□劉秀琴1,董 娜1, 吳潔婭2

( 1.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太原030027;2.華僑大學,福建泉州362021)

禁忌是一個具有社會性的極為復雜的文化現象。受多種因素影響,中西禁忌方面的內容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很大的差異。禁忌文化教學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難點。

對外漢語教學;文化;禁忌

禁忌作為一種文化是語言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禁忌現象作為一個文化習俗傳承已久,如果在交流過程中不了解它國的禁忌文化必然會影響到交際的順利進行。就如中國人詢問英美國家人的宗教信仰會被認為是一種冒犯;同樣外國人對中國的漂亮女孩稱呼“小姐”也會遭到不禮貌的對待。這些行為的出現是由于沒有提供適當的語境,觸碰了他人的禁忌。禁忌文化教學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之一,在語言獲得和交際能力培養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施教對象往往是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長背景的世界各地的學生;不同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語言交際習慣。這些都給對外漢語教學造成很大的影響,帶來很多的障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足夠重視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尊重各國的文化習俗,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一、教學中產生的文化禁忌

文化禁忌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風俗不同文化所忌諱的語言、行動和事物。當人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交流時,其實就是在進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習俗的交流。在當前知識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學就是以語言為媒體進行的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碰撞會帶來多元文化的形成。以下就從語言交流、教學內容等方面來談談教學中產生的文化禁忌。

(一)語言交流方面

語言方面我們可以分為打招呼、稱呼、詢問、謙虛禮讓、囑咐關心等。

1.打招呼。中國人重視人際交往,強調人際關系和諧共處,且態度熱情;突出社會性和集體主義,這與英美國家的強調個人主義,注重個人隱私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人打招呼的方式往往很直接。到了進餐時間會問“你吃了嗎?”,路上遇見會說“你去哪了?”,甚至關系較為親密的會問“你孩子結婚了嗎?”等等類似的問題。以至于婚姻、年齡、收入、體重、家庭成員、信仰等都成為了打招呼寒暄的話題。在學習語言的教材當中幾乎都選用了打招呼的通用語“你好!”,這句話是國際通用語,不會因為交際而產生歧義。那么, “你好”這個問候是否適合所有人呢?當然不是。我們的習慣是見了陌生人可以用“你好”來打招呼,熟人之間就不一樣了??吹綄Ψ秸谧鍪裁淳蛦柺裁础霸谧鍪裁茨亍?;看到對方等車就會問“在等車呢,”,還有一種問候是猜測對方要做什么或者做完什么就問什么,比方說在吃飯時間會問“吃了嗎”,看到對方從外面回來會問“回來了”,看到對方準備出去會問“去哪兒”等。這些看來中國人最常見的問候語言在西方人看來是在侵犯他人的隱私,干涉他人的自由,這樣勢必會影響交際的正常進行。

2.稱呼方面。稱呼是語言交流中必不可少的關鍵內容。是否恰當的稱呼會影響到交際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是語言文化教學中很重要的部分。中西方在稱謂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別,所以稱謂方面的禁忌也是語言學習中必須了解的重要部分。

很多教材中對未婚女士都稱為“小姐”,這也是我們當初學習語言時特別強調的Miss 而不是Mrs.(已婚),這種稱謂可以用在很多場合比如售貨員、醫生、護士、服務員等。但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小姐”一詞在中國已經由褒義詞逐漸轉變為貶義詞,成為一種禁忌的稱呼。由此產生了“姓+小姐”(王小姐、李小姐),“職務+小姐”(護士小姐,導購小姐)等等的稱呼,這樣的稱呼就比較讓人容易接受了。另外親屬之間的稱謂也容易引起誤解。英美國家對長輩和職務比自己高的人是可以直呼其名的,而中國不然,否則會被當作不敬的表現。同樣,在中西文化中對“老”這個稱謂有著不同的理解。 “老”在中國有權威、尊重等意義,“老先生”“老大爺”、“老大娘”等成為包含尊敬之意,還有“老”被加在姓名前后表示資深老練,在自己的領域有較高的地位,如“老李”,“老劉”、“王老”、“高老”等。

3.詢問方面。通常的交流往往涉及到詢問功能,其中包括詢問年齡、收入、家庭成員、住址、體重等等。英美國家由于崇尚個人主義,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是不能詢問年齡的,可以夸獎他(她)們年輕、漂亮,年齡在他們看來是禁忌話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中國的一些年輕女性,尤其是大齡未婚女性不愿意被問及年齡,所以在教學時需要對這一功能加以解釋,避免學生泛用而使交際產生障礙。詢問收入、家庭成員、住址等在中國是很普遍的話題,但是英美國家對這些同樣是禁忌話題,他們覺得這樣的問題會對他們的財務和家人造成威脅。英美國家非常注重隱私,這與中國人相互詢問這些體現的關心和親密度是完全相反的。

4.謙虛禮讓。在中西方國家,贊美的詞語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使用的,但是中西方國家對于贊美有著不同的反饋。西方人在受到贊美時通常會說一句“thank you”“I ‘m glad to hear that”表示禮貌;中國人對于表揚往往會采取退讓或者自貶的語用方式,比如常聽到的“不好意思,還差得很遠”“做的還不夠”“沒什么好說的”等以示謙虛。西方人對中國人的這種否定式的自謙是不認同的,認為是不禮貌的表現。

比如說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外國人受邀到他的中國朋友家做客,路上這位朋友很謙虛地對外國朋友說:“我最近忙,家里很亂,還望見諒?!?,這位外國朋友就想“既然邀請我來做客,為什么不提前收拾好呢?”,等到他們到了家里,外國朋友看到收拾得很整潔的家,桌上擺放著提前備好的精美的水果,很是詫異,有種被欺騙的感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中西價值觀不同,中國式的謙虛完全背離了西方國家的禮貌原則,在教學中一定要給出詳細的解釋,避免交際失敗。

5.關懷囑咐。中國人,尤其是長輩對晚輩,經常喜歡用囑咐的方式來表示關心,比如“降溫了,多穿點衣服,小心感冒”、“路上注意安全”、“慢點開車”等;而西方人極少使用這些話語,他們一般會說“it‘s cold/hot”/“see you”“bye”等等。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注重熱情,以熱情為禮貌。而西方人尊重個人獨立自由。所以,“漢文化中用表達關切之情的許多禮貌說法在西方人看來卻又會感到‘愛干涉他人的私事,或‘愛給人下命令’,受話人會因自己的面子(自尊心)受到威脅而極為反感?!?/p>

(二)教學內容方面

由于語言與文化的密不可分,教學內容方面會涉及到非語言禁忌部分的很多方面,其中主要包含顏色禁忌,數字禁忌等。

1.數字禁忌。數字本身并沒有禁忌含義。它是在經過長期的發展,由于人們的主觀思想而產生的。數字禁忌和其它禁忌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數字禁忌的具體表現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內涵。 最具有代表性的數字是4和13。

數字4。在中國,由于諧音的緣故,4和漢語“死”的發音近似,容易讓人聯想到“死亡”。所以,多數人不喜歡4,并且把它當做帶來霉運的數字。在生活中,人們盡量避開這個數字,比如選車牌號,選樓層,選電話號碼等;同時,連帶4的數字也一并會聯想到不吉利的事情,比如說14就是“要死”,54就是“我死”,74就是“氣死”等,甚至有些高層樓內電梯4用作O來代替。同樣,在日韓國家,4的發音也和中國相似,因此,在過去的韓國,是沒有4層樓的建筑的,門牌也沒有4號,部隊中也不存在與4相關的部隊番號;同期,日本也一樣忌諱4,尤其不喜歡有4組成的數字44,14,24等等。

在西方國家,對4非常崇敬,4被認為是公正和力量的象征。4=2+2,或2*2,這是代表宇宙和諧的數,是產生立體形式的第一個數,因此它窮盡了宇宙空間有形擴展的一切可能性。物質世界由四種元素構成。世界有四等分,樂園有四條河流?!?”代表正方形,屬于水星的領域,象征穩定性。這里,我們可以看到4在西方文化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其實,在同樣文化背景的中國,一些語言環境下,4也是不被忌諱的。比如,常說的四合院、四平八穩等;而上海方言中4和水的讀音一致,有說法稱水代表財,所以又是吉利的。 一年有四季,所以4也有循環的含義。也有和音樂聯系的人把簡譜中的4和fa這個音等同,這樣就和“發”諧音,顯然有了吉利的解釋。

數字13。在中國文化中,數字“13”包含著積極的文化內涵?!?3”在佛教中是吉利的數字。佛教傳入中國有13宗派,代表功德圓滿,佛教相關的古建筑,多為13層;明朝皇帝陵墓名為“十三陵”。另外,有帶有“3”的數字組合,比如“73”被大家所喜愛,寓意為方言“起三”,意思是“有成績,被大家尊重”。

在西方,數字13是非常不受喜歡的,近似東方國家的4所有的含義。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酥的弟子猶大,猶大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苦難,參加最后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穌帶來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征,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由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認為,“13”會給帶來災難,在一些住宅沒有編號“13”;電影院沒有“13”號座位等。

其實,對于數字的認識是由于某些數字在特定環境中的重復出現,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意識并加以歸類才產生的;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因素影響正常交流,就會選擇一些相對符合大眾認知和審美傾向的數字,并且對另外一些數字進行“規避”,這就產生了數字禁忌。這就要求在數字教學中重視數字出現的特定環境,著重加以解釋說明其禁忌背后的淵源,并且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以達到順利交際的目的。

2.顏色禁忌。在漢英語言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表示各種不同顏色的詞匯都很豐富。所以,我們不單單要理解它們本身的含義,還要留心其象征意義;因為顏色的象征意義在不同民族語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經過引伸、轉義以后構成了對顏色的崇尚和禁忌 。

具體來說,中西顏色禁忌中尤其以紅色和白色差別最大。

中國人喜歡紅色, 往往與太陽聯系在一起,賦予了“紅色”以吉祥的含義?!凹t色”能讓人聯想到“喜慶、紅火、熱烈”等,比如過年要貼“紅對聯,紅福字”;中國最早的政權被稱為“紅色政權”,寓意為“成功、勝利”;與之關聯的詞匯“紅旗、紅燈籠、紅包、紅毯”等;在婚嫁時“到處都貼上大紅的喜字,新郎新娘也會穿紅色服裝象征新生活的日子紅紅火火;另外,“紅色”還有“運氣、走運”之意,中國人喜歡說“鴻運當頭,一夜爆紅”等。而在西方文化中,則將“紅色”與“暴力,血腥、戰爭、死亡”聯系在一起,英語中有“red battle(血腥戰斗)、red balance(赤字差額)”等引申為“傲慢,專橫、負債”,同時“紅色”還被當作是“政治上表現積極”,如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也被當做放蕩,淫穢,如 red district (紅燈區)。因此,大多數西方人將“紅色”視為禁忌,甚至談“紅”色變。但是,隨著跨文化交際的交流日益增加,許多用法逐漸被大家交流使用,中西方在經濟方面都習慣用red來表示“虧損,赤字”,如“in the red (虧本)”。

“白色”在中國文化中最初是一個禁忌詞匯,表示“無血色、無生命、”等,從遠古開始,“白色”就出現在親人的喪事中;同樣,因此就有了“蒼白無力”等詞的出現;除此之外,“白色”還有“陰險”之意,在戲劇臉譜中,白色臉譜意為奸詐多疑。同時,“白色”還意味著“什么都不知道”,如剛剛步入職場的對某行業一無所知的人被稱之為“小白”,也有引申詞語“白白浪費、白忙活、白癡”等來比喻失望或者不滿意;另外,“舉白旗”象征失敗投降之意。在西方文化中有《圣經》記載,天使總是頭頂白色光環,長的潔白的翅膀,所以“白色”寓意為“純潔美麗,潔白無瑕”,是西方人喜歡的顏色,“白色”常常與“百合花、雪花”相聯系。因此有“a white spirit (高尚的情懷)、a white soul (純潔的心靈) ”等詞語出現。如今,隨著國際交流間的日益頻繁,文化交叉現象也融合起來,西方文化中“白色”的純潔之意也逐漸被中國人所接受,白色的婚紗,百合花也象征著純潔、幸福、美滿。

文化的交叉現象導致了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必須創造適合的語境,加以完整的解釋,才可以讓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領悟目標語言的真實含義,做到無誤的掌握和應用。

二、禁忌文化教學的建議

禁忌文化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直接關系到留學生是否可以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入正確的了解。這就要求我們多方面積極配合,努力克服交際中遇到的問題。

對于教師來說,首先要培養教師的多元化意識,提高教師自身對禁忌文化的學習意識。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啟蒙和引領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在對學生教授文化遇到相關禁忌時,注意文化因素的導入,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另外,做好足夠的準備工作,查閱好相關的資料,對問題進行歸納和分類,運用課堂情景構建的方式,模擬交際中遇到的相關禁忌加以練習,使學生具備多渠道獲取禁忌知識的能力。帶動學生對出現類似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加深對這一文化現象的認識。

對于學生來說,僅僅是通過課堂學習是不夠的,要多方面擴充獲取知識的渠道。首先要了解文化交流是一個相互融合的過程,不是以批判的眼光來判斷某種文化的好壞。教學中對禁忌文化始終要保持一種尊重和包容的態度,無論是什么特點的文化,開放還是保守,先進還是落后,多樣還是單一,面對不同特點的文化,不能妄加評論。對禁忌現象進行分析探討,只有搞清楚背后的原因才可靈活應用,暢通交流。同時不要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斷文化的好壞,最好可以親身感受和交流學到的文化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教材來說,目前使用的對外漢語教程盡管都涉及到了文化禁忌的部分,但是教材的講解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到文化內容本身,沒有創設適當的情景內容,這樣難免會讓學生心存疑慮。因此,教材中應該對涉及到的禁忌文化部分做深入的對比分析,讓學生充分了解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矛盾,以及存在的意義,并且知道如何處理。只有這樣,才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也更好的傳播不同的文化。

[1]胡文仲.文化習俗比較[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3]畢繼萬.“禮貌的語用悖論”與禮貌的文化差異[J].語文建設,1996(6).

[4]張倩如.試論中西文化顏色詞語的象征意義[J].中文信息,2016(4).

[5]劉珣.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

OntheTabooCulturalTeachingintheCourseof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

LiuXiuqin1,DongNa1,WuJieya2
(1.ShanxiTVUniversity,Taiyuan,Shanxi, 030027; 2.FujianState-runOverseasChinese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21)

Taboo is a kind of social and complicated cultural phenomenon. Influenced by a good many of factor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aboo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Taboo cultural teaching is always difficult i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taboo

2017—09—28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2015年課題(SXKT201506)階段性成果之一

劉秀琴(1969—),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董 娜(1979—),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碩士;吳潔婭 (1997—),女,山西太原人,華僑大學英語專業。

H195

A

1008—8350(2017)04—0027—04

本文責編:趙鳳媛

猜你喜歡
交際交流數字
情景交際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交際羊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答數字
數字看G20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成雙成對
交際失敗的認知語用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