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論視角下高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關系

2017-04-08 19:26金英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行政權力博弈

金英

[摘要] 本文從不同的側面對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下了定義,分析了高校內部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介紹了國內外高校不同的權力整合模式。

[關鍵詞]博弈 行政權力 學術權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 A

我國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行政權力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一直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甚至在特定時期,行政權力提高了高校發展的速度和運行的效率。但是高校畢竟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的機構,這就注定了高校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機構,學術應該是高校的根本追求。還原高校純凈的學術環境,行政權力理應服務于學術權力。

一、高校內部權力博弈因素審視。

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一直作為一組相對稱的權力被國內的學者比較研究。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就算是在學校內部,也不完全是相對應的關系,學術權力在行使過程中本身就可能是行政權力的一種方式。

1.權力的定義

關于什么是權力,學者們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和維度對權力下過定義。國外學者從因果說,關系說,能力說,決策說,集體說,影響力說等方面來界說權力的定義,不同的學說各有側重,但是,都從某一維度補充和豐富了權力的定義。

2.行政權力的定義

別敦榮教授認為行政權力不僅僅是限定在高校的權力形式,行政權力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存在于各種機構和部門。行政權力的客體是行政事務,也可以是學術事務。所以,行政權力對于學術權力不是矛盾的雙方,而是相互滲透的。行政權力是以行政管理體制為基礎,以行政職能為依歸,由行政機構或行政人員行使的一種法定權力。這種權力由制度所賦予,是一種被授予權。[1]

3.學術權力的定義

國外的專家學者很早以前就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給學術權力下過定義。其中,被稱為典范的是伯頓·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一書中學術權力的定義。伯頓·克拉克把學術權力分為四種權力:扎根于學科的權力、院校權力、系統權力和感召力。 [2]

二、高校內部權力博弈的典型結構模式。

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到底誰起主導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下,與各國的教育體制有很大的關系。但是不管是哪種模式,過分強調一方而壓制另一方都有其弊端。

(一)國外高校的典型結構模式

1. 以學術權力為主的結構模式。該模式以歐洲大陸國家, 如德、法和意大利等國, 以及日本的國立大學為典型代表。在歐洲國家,政府雖然宏觀上控制大學教育規劃,資源分配和學歷認證,但是到了基層,教授擁有學術行政雙重權力,有著極大的自主權。德國大學從低到高分為三個等級:教授、學部和大學。德國大學最高決策機構評議會其主要組成人員是教授、教職員工和學生代表。學部也是教授占據絕大部分人數。德國洪堡大學的“純學術”精神的理念,和追求教師教學自由、學生學習自由的目標導向,使得德國大學教授在基層擁有相當大的學術自由權和行政決策權。政府意志由于受到頂層大學組織機構的緩沖,到了大學內部,教授團體層層控制大學的事務管理。大學學術權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行政權力也被教授學者掌控。

2. 以行政權力為主的結構模式。該模式以美國的巨型大學為典型代表。董事會是最高的權力機構,校長擔任主席或者董事會成員,美國校長比歐洲國家校長擁有更大的權利。美國巨型大學實行嚴格的科層制,所以行政權力比學術權力大。這樣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巨型組織系統,提高美國大學的運行效率。隨著美國大學與社會聯系的不斷加深,美國大學逐漸變得市場化。市場化的需求使得美國大學變成龐大的行政組織,行政權力越來越發揮其強大的作用。

3. 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均衡的結構模式。該模式以英國的傳統大學為典型代表。英國政府通過社會中介機構間接管理大學,由于大學的財政支持大部分來源于政府直接的財政支持,所以政府在大學宏觀管理和監督方面還是有重要作用。英國大學分為系、院和大學三級組織結構。講座教授在基層系的組織結構中享有最高學術權力,系務委員會的全體教職員工負責日常教學科研工作。院的工作就是負責全院的教學計劃,課程實施,學生工作等。大學包括四個權力組織,校務委員會、理事會、評議會和大學副校長。校務委員會由政府官員、社會賢達和知名人士等組成,校務委員會很少插足學術事務的管理,大部分管理的是非學術事務。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權利,是個儀式性的組織。理事會和評議會分別代表的是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理事會相當于大學的行政部門,負責大學經費預算、教學計劃和教職員工的聘任。評議會由教授和高級講師構成,擁有最高學術權力,全權負責大學的學術事務。大學副校長在理事會和評議會之間起著溝通交流的平衡作用,既是行政權力的發言人,也是學術權力的代表者。

(二)國內高校的典型結構模式

對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博弈,國內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分析了兩者的關系。李承先教授認為,我國高校內部權力分配是一個由學生權力、學術權力、行政權力和政治權力組成的多極系統。[3]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組織也出現了市場化傾向,出現了第三方力量:市場權力。我國高校與市場經濟千絲萬縷的聯系,打破了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相互制約關系,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費堅認為大學組織存在三種不同性質的力量形態: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和市場權力。[4]

田宗元認為我國高校權力體系包括以黨委為核心的政治權力, 以校長為首的行政權力, 以教授及其團體為主的學術權力體系, 三者緊密相聯而又不可替代。[5]

參考文獻:

[1] 別敦榮. 學術管理、學術權力等概念釋義[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0(2).

[2] (美)伯頓·R·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統[M]. 王承緒, 譯. 杭州: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4.

[3] 李承先. 高校行政學術化——我國高校內部權力整合模式初探[J].江蘇高教,2003(2).

[4] 費堅, 巫麗君. 我國大學行政權力的重新配置——基于三權制衡模式的思考[J]. 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

[5] 田宗元. 我國高校黨委行政學術三種權力運行問題研究[J]. 貴州社會科學, 2009(5).

猜你喜歡
行政權力博弈
政府部門行政權力下放路徑研究
我國高校二級學院治理模式的現狀及問題探討
完善監督機制防范拆遷領域職務犯罪
建立健全三大機制 確保高校二級學院權力健康運行
論公共利益的法理學相關概念辨析
博弈與共振:涉警網絡輿情關鍵點研究
集團公司財務預算管理研究
審計意見選擇行為的博弈分析
專車行業改革必要性探究
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視角下的預期與貨幣政策效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