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雙向交互服務新平臺促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社會組織協同發展

2017-04-13 10:37李國輝吳婕萍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7年2期
關鍵詞:實驗室實驗教學中心

李國輝, 王 雨, 吳婕萍

(四川師范大學 工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構建雙向交互服務新平臺促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社會組織協同發展

李國輝, 王 雨, 吳婕萍

(四川師范大學 工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針對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示范中心和社會組織如何交互服務、促進雙方協同發展這一問題,四川師范大學安全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長期開展示范中心建設、實驗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核心目標,探索了示范中心和社會組織雙向交互服務協同發展的新途徑,解決了服務途徑單向和單一的問題,構建了雙向交互服務的新平臺,解決了實驗資源、實驗教學等人才培養方面與工程實踐脫節的問題。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實驗室建設; 實驗教學; 社會服務

1 研究背景

為推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與發展,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水平的不斷提升,近幾年來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廳先后啟動了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1]。四川師范大學安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下簡稱示范中心)經過多年建設,成果顯著,尤其在社會服務方面形成鮮明特色,于2015年入選四川省高等學校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2]。

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廳等部門高度重視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服務地方社會、發揮示范輻射的重要作用,對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社會服務和中心建設相互促進方面提出了明確指示,要求創新對外交流與合作模式,利用社會組織人才和技術優勢,建設校內外互惠互利、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育人條件。

國外如美國高校實驗室從事社會服務的主要途徑為科研服務,形式為與企業合作,平臺為科研實驗室[3-4]。德國高校同樣重視科研服務,卡爾斯魯爾大學電能系統和高壓技術等實驗室無區別對待教學與科研,并將其與工業實踐、企業需要緊密結合,在社會上形成了較高的技術權威[5]。

國內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也非常重視社會服務,其主要途徑也以科研服務為主,服務形式為與行業企業、協會、政府等社會組織實現產學研結合,主要平臺為科研實驗室。吉林師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吉首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等[6-9],或服務本土,或服務行業,把企業實際問題轉化為研究項目,實現學校與社會共贏。

教育培訓是從事社會服務的另一條重要途徑,平臺為教學實驗室,形式主要是為社會組織提供培訓。吉林大學生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浙江師范大學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等[10-12],開展了兄弟院校的實驗教學、教師培養、企業技術人員培訓和中學生夏令營等項目,豐富了社會服務的途徑和形式。

當前示范中心在社會服務方面還普遍存在著:

(1) 以示范中心主導或社會組織主導形成的途徑單向問題。以示范中心科研服務或社會組織提供設備形成的途徑單一問題,缺乏雙向交互服務,導致無法共贏。

(2) 偏重科研技術服務。良好的社會服務資源缺乏平臺而無法引入實驗資源、實驗教學等環節,導致示范中心建設和教學存在與工程實踐脫節的問題,以致師生培養過程中缺乏工程經驗,而社會服務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也有限。

2 新途徑探索與研究

2.1 科研技術服務

(1) 示范中心向社會組織提供科研服務、技術咨詢等(走出去)。依托各級重點實驗室或者專業實驗室,或加入理論教師科研隊伍,或實驗教師依靠較為強勁的實踐能力帶動理論教師,面向社會組織開展科研服務和技術咨詢。

(2) 社會組織向示范中心提供現場經驗、技術需求等(引進來)。與社會組織合作時,積極把最新現場經驗、工程案例、技術需求及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科研成果引進來,納入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設置為學生畢業設計、科研競賽項目,以加強實驗教學與現場實踐的聯系。

2.2 教育培訓服務

(1) 示范中心面向社會組織開展校內以及校外現場的培訓工作(走出去)。以國家級安全培訓機構“四川安全技術培訓中心”為依托,開展煤礦、?;返刃袠I的安全培訓,以及其他高校、培訓機構教師的培養工作;作為科普交流基地,以固定的周期和公益形式面向社會群眾開展消防安全、電氣安全、安全社區等知識的普及工作。示范中心教師多次被邀請到社會組織為工程師、工人開設“知識更新講座”,在提高工程師、工人知識能力的同時,增強了教師的現場經驗。

(2) 社會組織為示范中心師生提供培訓工作(引進來)。示范中心聘請了多名企業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定期來校對師生開展專題講座,以現場生產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從社會組織選取技術與管理骨干,與教師共同擔任學生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開展實驗、設計等指導工作。選派新入職教師到社會組織,在合作專家指導下,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掛職鍛煉、進修或訪學。

2.3 資源提供服務

(1) 設備提供:自制自創設備(走出去)。示范中心重視自制實驗設備研究,由于安全工程學科發展較晚,相關實驗設備短缺或技術滯后,在從事現場培訓或科研服務過程中,如現場缺少相關設備或設備落后時,會鼓勵教師發揮潛能,面向現場實行自制自創,填補設備空白。

(2) 設備提供:校企共建實驗室(引進來)。利用以往走出去開展社會活動時與社會組織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礎,示范中心大力支持校企共建實驗室,這些實驗室承擔的實驗項目與生產現場完全一致,不僅鍛煉了校內師生的實踐技能,同時也為社會組織提供了展示平臺,培育了潛在的消費群體。把社會組織的實驗室、生產車間“引進來”(利用起來),建立實踐、實習基地,帶領學生去現場完成實驗、實訓、實習等,既提高了社會組織的美譽度和設備利用率,也鍛煉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3) 信息化資源提供:教學經驗提供(走出去、引進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基于互聯網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促進了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推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將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實驗教案和課件、教學視頻等在示范中心網站上公布,為校內外學生搭建了良好的學習平臺。廣泛收集社會組織的專家報告、開發案例等在示范中心網站上公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創新。

2.4 創新創業服務

(1) 依托社會組織支持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創新創業大賽(引進來)。示范中心提供平臺和師資辦好創新創業競賽,或組織、指導學生參加雙創項目。以賽促科研、以賽促教學,提高師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推動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

(2) 支持師生創新創業,和社會組織合作強化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走出去)。經過各級競賽脫穎而出的項目,示范中心大力支持師生成立創業公司。起步階段由示范中心提供辦公場所、設備,發展階段由學??萍紙@、社會組織提供場所和部分資金,帶領學生實現創業實踐。

3 新平臺探索與研究

3.1 校企合作共建技術中心

與企業、科研院所等社會組織合作,共建礦冶工程設計咨詢研究所、煤炭安全開采技術中心、煤礦機電設備安全應用中心等平臺,師生與社會組織人員組成技術開發小組,通過科研技術服務等途徑,使我院專任教師全部成為擁有現場豐富經驗的雙師(教師和工程師)型教師(至少累計1年以上的現場經驗)。同時聘任合作單位的總工等一批行業內領先的工程專家為示范中心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依托我院雙師型教師以及專家委員、合作單位的技術人員,將現場工程經驗、工程案例、技術需求、科研成果引入以下環節,促進工程經驗等盡快轉換為實踐教學:

(1) 實驗項目和課程設計?!傲黧w力學實驗課程”開設煤礦管路綜合特性等項目,“安全學原理實驗課程”開設勞動人員安全評估、勞動強度與注意忽略機制等項目;“安全系統工程設計”設置斜坡跑車事故等題目,“礦山安全工程課程設計”設置礦井灌漿治水、防滅火等題目。

(2) 畢業設計。以下設計均獲得了校級或以上優秀畢業設計:四川煤礦事故統計分析、地下室煙氣流動規律模擬研究、斜井提升保護演示系統軟件設計、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相似模擬試驗臺研制、不同縱向通風方式對隧道火災煙氣運動規律研究等。

(3) 科創項目。以下項目均獲得了校級或以上獎勵:簡易家具有害氣體檢測儀、常閉式阻車器控制系統與機構設計、四川某企業工人不安全行為調查研究、工科類實驗室不安全行為研討、成都市綠道工程安全問題研究、300 kt四川煤礦生產現狀調查等。

(4) 專題講座。邀請合作單位的專家主講了“煤礦礦井注漿防水、防火”“突發事件應急決策理論與方法交流研討會”等學術講座。

3.2 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解決了校內因利用率、場地等限制而無法建立實驗室的問題,同時使得廣大師生能直面一線生產環境,直接與企業共享現場經驗,非常有利于師生的培養。如與社會組織共建“四川華鎣山廣能集團實踐教學基地” (省級立項)、“成都市公安消防局實習基地”等8個校外實習基地。

3.3 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科普基地以及自制設備實驗室

相比以往招標采購專門生產教學儀器廠家的教學設備,通過引入社會組織合作共建實驗室等平臺引入了先進的工程裝備,解決了實驗室建設的資金問題,布置的實驗項目與生產現場完全一致并適當超前,實驗效果良好,解決了實驗資源與工程實踐脫節的問題。如與四川省南江煤電集團公司共建“礦山供電安全實驗室”,與和利時集團公司共建“電氣控制與PLC應用實驗室”;自制設備實驗室方面,如在礦山提升運輸安全實驗室、模擬礦山實驗室建設時,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來校共同開發了“斜巷安全保護系統”“綜采三機配套系統”等實驗裝備。

3.4 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創業基地

可讓學生直接學到課堂上無法學到的工程知識,提前進入工作環境,極大地鍛煉了師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如四川師范大學、四川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共青團四川省委聯合共建“四川省安全社區教學實踐與社會服務協同創新基地”,每個社區的建設指導小組均由示范中心全職教師1名+1名研究生+3~4名本科生構成,覆蓋了安全工程專業的每一名碩士生和本科生。指導學生利用示范中心設備和資源,成立了設計和制造3D打印機的“羽客科技”等大學生創業公司。

4 實踐成效

4.1 示范中心的發展成效

示范中心入選中央財政與地方高校共建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項目,建筑面積4 000余m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1 626臺(套),總值2 200多萬元,設備利用率達97%,完好率95%以上。

(1) 實驗教學方面。聘請企業20余名專家、技術人員進入兼職實驗隊伍,將現場先進經驗和科研成果引入實驗項目,使得綜合設計型項目占30.6%,應用型、創新型占19.4%。2013年以來26項畢業設計獲得校級獎勵;實驗課程開出率98%以上、項目開出率96%以上。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學生對實驗課程興趣濃厚,尤其與工程實踐緊密聯系的 “斜井提升一坡三擋”“綜采三機配套裝備”等一批實驗項目,得到師生高度評價。

(2) 科研成果。近5年完成科研課題102項,總經費約2 000萬元,發表科研論文119篇,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1項。 “煤礦安全高效模式”“煤礦瓦斯抽采技術”等成果在西南地區煤炭系統得以應用并產生了重要影響。

(3) 教育培訓。近5年校內外培訓人時數11 578學時/年,年社會培訓人時數約為校內實驗教學量的1/10。承擔煤礦礦長、危險化學品生產和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等各類培訓班的實驗教學2萬余人次。面向校內外的科普活動,年訪問4 000余人,對提高學員的安全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4) 資源提供。近5年研制了“斜巷跑車防護安全系統”“MWBY-1智能型瓦斯爆炸演示裝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巖層控制與安全實驗系統”等實驗設備,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在四川省地市州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普及應用。與社會組織共建校企實驗室2個、實習基地8個,其中1個基地獲批為 “四川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5) 創新創業。近5年來,研制的“簡易家具有害氣體監測儀”“安全實用性煤氣檢測控制器” 獲四川省挑戰杯二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獲獎16項;參加學??苿擁椖?7項,11個項目評定為優秀;每年參加“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項目60余項,獲得省級獎勵13項,同時部分項目獲得創業基金扶持。

4.2 社會組織的發展成效

與當地企業、政府、研究所等社會組織深化雙向服務,促進了社會組織的發展和人才素質的提高。如利用示范中心的人員力量和設備資源與企業合作研究的“硬巖炮掘法快速施工工藝技術研究”“河流下極淺埋井筒超前預注漿治水關鍵技術研究”等成果,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并在川內煤礦企業完成推廣應用,同時完成技術更新培訓工作,受益學員約110人。與當地企業合作,就煤礦機運設備安全運行診斷技術、煤礦機電技術培訓項目達成合作,完成了機運設備改造,并舉辦了礦山機運、礦山電氣培訓班(共4個班),受益學員約240人。

4.3 在其他方面的示范、推廣與應用

(1) 校內示范、推廣與應用。面向全校學生選修的“消防知識概論”、必修的“實驗室安全與環保能力在線學習”和“實驗室安全與環保能力在線考試系統(試題)”等一大批通識課程,年授課對象4 000余人,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2) 校外示范、推廣與應用?!睹旱V機電設備與安全管理》在新華書店及購書網站上銷售良好,被四川、北京等7個省、直轄市高校選作教材?!癕WBY-1智能型瓦斯爆炸演示裝備”已應用于省內部分高校和各級安全技術培訓中心。先后接待山西能源學院、西南科技大學、西華大學、四川理工學院等教育界,四川安全技術中心、川煤集團等企業界同行參觀考察、學習交流。

(3) 專家領導指導與評價。先后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項目評估組、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行業安全基礎管理指導司、四川省委教工委、教育廳考核組、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省經信委等領導和專家參觀指導,成果受到肯定和關注。

5 結語

建設成果及推廣表明,雙向交互服務對示范中心和社會組織自身發展具有相互促進作用,下一步發揮社會服務還需繼續探索雙向服務的良好交互形式,達到教學服務相長,建立社會服務質量保障和效果評價體系,以及通過國內外權威機構的實驗室資質認證。

References)

[1] 四川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15年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工作及推薦國家級項目的通知[EB/OL]. (2015-06-29). http://www.scedu.net/p/0/?StId=st_app_news_i_x4001_44787.

[2] 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公布2015年高等學校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的通知[EB/OL].([2016-12-01]. http://www.scedu.net/p/9/?StId=st_app_news_i_x635846466698318573.

[3] 衡艷林.省級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社會服務職能的調查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 (33): 147-148, 151.

[4] 陳時見,甄麗娜.美國高校社會服務的歷史發展、主要形式與基本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 2006 (12): 7-11.

[5] 涂俊,吳曉晨,孫立森.實驗室管理與安全的理念更新和改革:訪德國卡爾斯魯爾大學實驗室[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3,22(5):110-112.

[6] 肖利,張頔,劉茂軍,等.地方高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4, 31(10): 153-155, 171.

[7] 歐陽玉祝, 蔣劍波, 王廣成. 協同創新背景下的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1):173-175, 205.

[8] 徐淑玲,蔣必彪,龔方紅.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多功能考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 28(12):119-120,131.

[9] 張學敏.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角色定位與功能拓展:以重慶工商大學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為例[J].教育探究,2012,7(1):63-66.

[10] 孟慶繁,孟威,劉艷,等.搭建學科交叉平臺,提升實踐育人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13(9):46-47.

[11] 劉萍,武文穎.文科實驗室開放共享模式改革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6,19(4):188-191.

[12] 楊麗,岳明凱,曲家惠.加強實驗中心開放與共享,促進學生創新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5(32):227-228.

Building new platforms for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ocial services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oth demonstration center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Li Guohui, Wang Yu, Wu Jiep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China)

Aiming at this problem of how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mplements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ocial services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afety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makes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for a core targe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based on long-term practice on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demonstr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way of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ervices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a single and unidirectional way of social services, and builds the new platform about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ervice, which can also solve the separation problem betwee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experimental resources and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ocial service

10.16791/j.cnki.sjg.2017.02.052

2016-09-29

四川省2015年高等學校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川教函[2015]685號);四川師范大學“251重點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項目(校字[2011]48號);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綜合改革研究”(校教字[2015]20號)

李國輝(1979—),男,甘肅會寧,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工學院實驗操作中心主任,省級安全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專職副主任,主要從事安全科學與工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E-mail:oncelee@sina.com

G642.0

B

1002-4956(2017)2-0201-04

猜你喜歡
實驗室實驗教學中心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小議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