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課程開展同伴教學法研究

2017-04-26 23:28楊榮慶彭艷杰郭衛輝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測試題同伴教學法

楊榮慶+彭艷杰+郭衛輝

【摘要】針對傳統課堂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不足,為提高教學質量,在大班課堂教學中構建一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同伴教學法。同時,本文還對同伴教學法組織實施,實施同伴教學法面臨的問題及有效措施加以研究。

【關鍵詞】基礎課程 同伴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35-02

目前,基礎課教學因資源限制仍然采用大班課堂教學的方式,教師與學生互動少,學生參與度低,課堂學習效率較差。為較好解決這些問題,在基礎課教學中引入同伴教學法,應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同伴教學法理論

同伴教學(簡稱PI)是由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馬祖爾創立的教學方法,通過使用專門設計的測試題,借助計算機投票系統或選項卡片,組織大班課堂教學,變傳統單一講授為基于問題的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它有效地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在大班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

同伴教學是用于檢驗學習者及其同伴對于內容的掌握與分析的一種教學策略,簡單卻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參與。同伴教學不只是先進行講授,再進行討論這么簡單。教師需要階段性的向學習者拋出一些精心設計的概念性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與常見的困惑于誤解有關,學生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形成和組織對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后通過小組的討論合作來達成共識。小組的討論通常能夠讓學習者對概念進行解釋,并幫助那些在一開始沒有得到正確答案的小組同伴清理問題,形成正確的理解。在課堂的最后,由教師組織全班的學生進行最后的討論。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會適當的對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進行補充解釋或是拓展延伸。

二、同伴教學法組織實施

PI教學方法首先要求學生在上課前進行預習,回答兩個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并指出自己認為難以理解的部分。然后在正式上課時將一節課分成若干個小單元,每一個單元圍繞一個關鍵知識點設計,教師在進行很短時間的講授后,給出一個概念測試題并依此為核心開展組織教學。學生得到問題后,首先要獨自思考,自主學習,然后將個人的答案提交。學生答案在指定時間內全部提交完畢后,可利用計算機匯總學生的答案,顯示出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立即得到反饋。接下來教師即可以根據學生答題的情況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如果給出正確答案的學生人數比例為30% ~70% ,教師就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幾分鐘:鄰座的同學相互討論、解釋自己、說服對方、反省自己、批判對方或彼此添加信息相互支持,這是一種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過程,是一個精練概念的學習過程。在討論結束之后學生被要求再次發送個人答案,在發送前學生會重新思考,反思自己和別人的觀點,評價不同的概念和觀點的有效性,做出個人的新判斷。如果絕大多數學生(多于70%)給出正確的答案,教師就精講概念,然后直接進入下一個知識點教學;如果回答正確的人數少于30%,教師依據反饋得到的信息對概念進行必要的詳細闡述,然后使用另一個測試題再次評價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

實施的步驟大致如下:

1.指定課前閱讀,讓學生了解授課內容。

2.要求學生回答兩個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問題,以及一個附加問題。

3.老師分析學生的作答及反饋,借此設計、安排授課內容。

4.正式上課時,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或困惑,先簡單講述主要知識點。

5.提出一個概念測試題目,以確認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所講述的知識點。

6.學生思考后,使用課堂表決器或答題卡選擇答案。

7.教師根據回答數據統計結果,判斷是否大部分的學生已經正確理解概念。

8.若僅有30% ~70%的學生掌握,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9.討論結束后,讓學生再次進行作答,如果大部分學生(超過70%)都答對,老師則可以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或者提出讓學生深入思考的相關問題,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0.如果答對的人數仍未達到70% 以上,老師則需要再次解說,并提出一題類似的新概念測試題,以確認學生是否真正理解。

每次課都按照此順序進行組織教學活動,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重復地將有問題的概念解釋清楚,或加深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老師和學生所做工作可以表示如圖1所示。

三、實施同伴教學法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實施同伴教學法(PI)主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是對互動問題的設計要求較高,只有合適的題目才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或許還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努力探索。富教學經驗的老師,花費很多精力,才能做好它。二是課堂上討論時間的把握較難。三是要求學生長期保持新鮮感,能不停地思考、即時地表達。

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證教學效果,比較可行的方法有:

1.激勵學生課前預習

課前閱讀是課前預習所必需的,因為學生不是很重視,所以需通過一些激勵機制來促使其完成閱讀作業,比如記分的閱讀小測驗。為了確定學生確實做了課前閱讀作業,每次課開始時都會有一個3-4題的閱讀小測驗,并把閱讀小測驗與額外加分掛鉤,使部分學生在期末成績之外還可以獲得額外加分,這樣就可以營造一個學生能夠自我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另一個策略是在學期一開始就給出一份課前閱讀作業清單,然后反復強調清單上所有內容都是他們應該掌握的(即使是教師在課堂上沒有講到的部分)。為了強化這一點,教師將選擇列在清單中但在課堂上跳過的問題中的一個作為期末考試題。

2.解決落后傳統進度問題的方法

在實施同伴教學法初期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告訴學生將在課堂上做些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么做。如果某一次課比計劃慢很多,教師要跳過一些不重要的部分,這部分的知識就依靠以下三個途徑來完成:(1)學生的課前閱讀;(2)每周的討論環節;(3)課后作業涵蓋這部分內容。在某些情況下,教師要利用下次課的部分時間來強調一些重點,并做一次額外的概念測試。盡管課程表安排得比較緊湊,但不乏有松懈之處,教師可在其中安排一次復習課予以彌補。

3.改變課程的評價內容

讓學生接受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考試來反映這門課程的價值體系和目標??荚嚨脑囶}中有一半是概念性的且是課堂上提出的和閱讀測驗中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許顯得很簡單,但是學生通常會發現他們比標準的測試題要難。于是在進行了第一次考試后不久,學生開始體會到課堂測試題的價值,這樣漸漸地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

參考文獻:

[1]王學芳.尊重教育規律再談士官教育中文化基礎課的改革[J].科技向導,2012,17:137.

[2] (美)Eric Mazur.同伴教學法——大學物理教學指南[M].朱敏,陳險峰,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3] 王祖源 武荷嵐 顧牡. 以同伴教學法促進學生互動式學習[J]. 物理與工程,2013,Vo1.23 ,No.2.

猜你喜歡
測試題同伴教學法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異步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必修1、必修2第二輪復習測試題
測試題參考答案
測試題參考答案
《不等式選講》測試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