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供給側改革下河北省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

2017-04-29 08:33張凱田雪豐張道明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碳排放供給側改革經濟增長

張凱 田雪豐 張道明

摘 要:近年來,河北作為能源大省經濟保持較高速度增長,伴隨而來的是對能源的消耗及環境的污染?!叭咝汀逼髽I對氣候及環境變化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也對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質量造成了損失。在2016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之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提上議事日程,本課題將深入研究河北省在供給側改革之下,碳排放、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深入探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此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動態均衡特征。希望以此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及向低碳經濟模式轉變,此課題研究對節約能源資源和減少環境污染,減少碳排放有一定的指導借鑒意義,能夠使資源得到合理的優化配置,進而推動河北經濟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碳排放 產業結構 經濟增長

一、河北省經濟增長現狀分析

近些年河北省依據本身能源優勢,形成了第二產業優勢突出、發展勢頭十分剛猛的態勢,逐步發展成以鋼鐵、建材、石化、紡織、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這些優勢產業對河北省經濟的增長有了很大的貢獻。伴隨著河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逐漸實現了向小康社會的轉變,但由于三大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的比重過大,國家近些年出臺了一系列去產能的相關政策。河北省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挑戰與機遇。面對著經濟的新常態下,河北省積極適應新形勢,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應加強產業結構優化,使三大產業比例雖然逐漸趨向合理。

1.供給側改革前后河北省經濟總量數據及分析。經濟增長反映的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和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財富的不斷增加,通常選用 GDP或人均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指的是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和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經濟的增長速度。下面表格是2006-2015年河北省生產總值(說明:GDP是以當年價格計算得出的)及其 GDP增長率作為研究河北省經濟總量的數據,通過數據來分析河北省經濟的增長情況:

根據圖1-2表中看,在2006年-2015年這階段內三產的變化規律主要是,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而在2012年以前河北省第二產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比重偏低,2012年之后第三產業逐漸超過第二產業。河北省三大產業歷年數據的變化來看,產業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次變化能夠體現,河北省產業結構存在著自我調節效應,它的內在調節機制能夠使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并以第三產業為新增長勢頭的方向發展,三大產業在增長量方面互相影響,因此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使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空間和條件都十分優越。

2.供給側改革下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關系的分析。

河北省能源消費結構單一,以煤炭和石油、天然氣為主,基本在90%以上,由于技術水平的局限性和操作困難,一些清潔能源沒并有得到廣泛的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和水電等占比極低,且增速緩慢。根據表1-3與圖1-3進行分析,河北省經濟增長總量再逐步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碳排放也不斷增加,雖然在2009年和2010年增長緩慢,但是也呈逐年增加態勢,由于煤炭消耗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所以導致河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續增加。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開發新能源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河北省應抓住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機遇,加大利用清潔能源,努力提升優質能源在總能源消耗中的占比。

3.供給側改革下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關系分析。根據表1-1與表1-2進行分析,河北省的經濟增長速度快,其中第二產業的比重最為明顯。這說明第二產業仍然是河北省經濟發展的主力。依據產業結構的發展。

4.供給側改革下碳排放、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分析。

上述數據表明河北省經濟增長現狀我們了解到河北省第二產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偏低,河北省產業結構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第三產業發展滯緩,2012年之前服務業占GDP 的比重遠低于全國 40.1%的水平,服務業與工業發展不協調。而這不僅僅制約著河北省經濟發展的步伐,更加阻礙著河北省城市化發展的腳步。由此可見,河北省以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為契機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發揮政府職能,鼓勵并扶持互金行業、現代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石家莊、廊坊、保定等市的旅游業、信息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

由于河北省正處于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關鍵階段,其第二產業中工業和建筑業占比最大,大部分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由于行業規模龐大,工業更新成本高、進度慢,造成對能源的使用率也偏低,不僅污染了當地環境還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費。由于這些產業之中大多數在目前是可以保證經濟發展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所以并不能通過限制其發展降低碳排放量,通過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改善第二產業帶來的弊端才是符合河北省現狀的道路,走低碳經濟之路來減少碳排放。首先,對于技術落后、高污染的企業應當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加大淘汰的力度,完善相應退出機制和后續保障機制;其次,提高高污染、高能耗產業準入門檻,嚴格規定此類企業的碳排放標準,完善審查制度;最后,在相關企業生產流程中,鼓勵其對清潔生產機制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引進,政府給予財政資金支持和補貼。

二、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相互之間的關系得出的結論

經濟與技術的全球背景下,我國從增長動力來源和宏觀調控方向把經濟增長劃分3個不同的路徑:①經濟從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轉向依靠需求增長的路徑——可持續增長路徑;②經濟依然維持現在增長方式的路徑;③經濟步人長期的衰退的路徑。而這其中以①為上上之策,同樣①的觀點與“供給側改革”這一重大思想不謀而合。我們在查閱文獻中看到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認為,東亞經濟的驅動力是高額資本積累,由于技術進步沒有貢獻,它們雖然能夠在短時期內保持很高的增長速度,但花無百日紅,這種高速增長并不能維持多久。而在河北省的高額資本積累就是目前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的產物。

目前,河北省產業結構中以傳統產業諸如鋼鐵、水泥和冶金等為主體,這些產業對能源依賴度較高,進而碳排放量也大幅增加,同時由表1-1也可以看出河北省2006年-2013年的碳排放量是逐年增長的,而由圖1-2體現出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增長呈明顯的正相關狀態,而與此同時第三產業的增長遏制了碳排放量的增長但第二產業的增長卻使得碳排放量在近年來增勢更加迅猛,由此可見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與河北省的碳排放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產業結構的升級可以有效地使碳排量得到遏制。由上述圖表可以得出河北省產業結構的升級可以為河北省的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生命力,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關系呈正相關關系,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調整將會使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則既可以佐證產業結構的升級的優勢又能夠為河北省產業結構的繼續升級提供支持與內在動力。

由圖1-4可以分析得出河北省經濟增長受碳排放量的制約,二者呈明顯負相關性。碳排量的增長使河北省各個產業在治理污染的投入逐漸加大,同時碳排量的增加使得河北省經濟發展的生態效益居民幸福指數等明顯下降,制約了河北省的經濟增長;反之經濟的增長則會從內部自我調節使得碳排量下降,經濟的增長會帶給控制碳排放量措施的經濟支持與動力,同時經濟的增長推動河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使得碳排量高的第二產業被集約型、環保型的第三產業逐步替代從根本上控制碳排量的增加。

同時根據運用協整理論、因果關系及相關性這些方法,不難得出,在當前背景下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增加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呈負相關關系。河北省的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會推動以環保型、科技密集型為主的第三產業逐步成為河北省產業結構中的中堅力量,而高碳排量的第二產業則面臨縮減規模和自我升級,因此河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將會使得河北省碳排放量逐步下降。根據以上對于河北省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碳排放量的多重關系分析,通過歸納推理方法可得出以下結論:

河北省的經濟增長,遏制碳排放量的增加并推動河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河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推動河北省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是遏制碳排量增長的有效途徑;遏制碳排量的增長,將推動河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為河北省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三、由結論得出的供給側改革方向

1.轉移過剩產能與調結構并舉。為有效化解三大產業產能過剩需要減轉并舉,在從體制上遏制產能過剩的同時應當減產并舉,化解過剩產能的關鍵是調結構、提高河北省產業競爭力,因此鼓勵企業向境外努力轉移過剩產能是必不可少的。借助國家對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和國家出臺的以“一帶一路”政策為契機,在沿線國家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在域外沿線建立冶金、建材和水泥等生產加工基地,提升工藝,延長產業鏈條,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2.降低企業成本需要多管齊下。政府應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從而使企業輕裝上陣。除了鼓勵企業自身創新發展、完善內部管理和控制機制外,政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進一步簡政放權,為企業松綁;進一步正稅清費;降低利率;降低能源和電力價格,降低物流成本。

3.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和人力資本有效供給。大力加強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結構調整,一是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為支撐的科技創新體系,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市場、科技三個因素相互影響積極發揮;二是全面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適時出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實施方案;三是要通過設立培育創新平臺等,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對優勢產業進行扶植,對新興產業進行培育、全力打造自主品牌,促使新興產業規?;湕l化發展,極大發揮集聚效應。

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河北省的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勢頭必將更加迅猛,向著高精尖、綠色、節能、環保型產業邁進,河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也必將成為河北省以后發展的重點。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在供給側改革下,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將再上一個臺階,河北省的碳排量也將在雙重因素的同時作用力下得到一定的遏制并逐漸下降,這也將再次為河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經濟發展提供驅動力,使得供給側改革的多重成效得到顯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將帶領著京津冀三地整個城市集群的崛起,也必將成為河北經濟發展中新的引擎。

參考文獻:

[1]陳立新;湯立華;郝萬紅.河北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演變研究[J].消費導刊,2007-05.

[2]王秀芳;鄭輝;張桂香;劉勇. 河北省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6-03.

[3] 崔松虎.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以河北省為例[J]經濟視角.2011-08.

[4]文春玲.河北省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D]

[5]宋薇;李娟;陸文豪.經濟論壇[J] 河北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2011-04.

[6]引用自徐靜靜《河北省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關系研究》.

[7]引用自遠景輝《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長路徑分析與對策》.

作者簡介:張凱(1986—)男。吉林榆樹人。講師。世界史專業。 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猜你喜歡
碳排放供給側改革經濟增長
寧夏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研究
重慶市碳排放現狀及低碳發展路徑分析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反腐與經濟增長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