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精靈還給孩子

2017-04-29 14:12劉艾琳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技校自主學習語文教學

劉艾琳

摘 要:近幾年,讓“自主學習”走進語文課堂已經成為很多語文教師的共識。但是眼下在實際的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回自己的自主性,本文剖析了技校學生自主性缺失的原因,并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技校 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

一、 孩子們怎么了?

每當我站在講臺上看著課堂中的學生們,無論我講得多么眉飛色舞,臺下的孩子們真的就像一個個吃瓜群眾,有的毫不在乎你講了什么,依舊做著自己的事情;有的學生把頭深深地埋進書里,不敢回應你的眼神;有的學生拿著筆呆呆地望著你,等著你告知正確答案以便他記錄下來;有的學生眼神直勾勾地看著黑板,實際心神已經不知飄向何處……你耐心地一再提示,得到的答案不是不知道,就是沉默。瞬間,你的熱情被這樣的畫面無情的澆滅,你心中既惱火又疑惑,孩子們的腦子里裝的都是什么?

筆者對一些語文老師做過一個關于“技校學生語文學習現狀” 的問卷調查, 總合語文老師們的調查意見,技校學生語文學習情況主要有:漠視語文,興趣淡薄,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理解能力比較差,不愿意動腦,懶得思考,沒有自己的感受與見解,人云亦云,課堂缺乏互動,依賴性較強,死記硬背應付了事,羞澀膽怯,不敢表達……

孩子們到底怎么了?

有一部電影叫《黃金羅盤》,講的是人們從小就有一個精靈陪伴在左右,精靈就如同是人內心里的那個真我,或者靈魂。但是有一天,大批的孩子開始莫名其妙的失蹤,原來是有個邪惡的組織希望對這個世界進行絕對的控制,他們把孩子抓走,用高壓電強行把孩子和自己的精靈分離,被分離的孩子失去自我靈魂后行尸走肉的活著,就可以隨意由統治組織擺布。電影中的小主人公手持黃金羅盤,憑著自己的勇敢、堅強,在大家的幫助下解救了小伙伴們,幫助大家找回自己的精靈。

看過這部電影后,我備受震撼。我的學生們上課時那空洞冷漠的眼神,不就如同那些被迫與精靈分離的孩子一樣,失去了自我,又何談自主性學習呢?

二、 誰奪走了孩子的精靈?

炙手可熱的教育學家小巫說:“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正常行為,無論這種行為在我們看來多么荒謬都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贝_實如此。我們要責怪孩子把精靈弄丟了嗎?還是孩子們的精靈被奪走了?到底誰是奪走孩子精靈的罪魁禍首?

扼殺孩子精靈的劊子手到底是誰?一方面來自家庭,一方面來自學校教育。

中國式的家庭教育非常有特色,家教嚴格的父母控制欲望特別強烈,完全忽略孩子的獨立性,覺得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畫,從小便用很多的條條框框要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他們的要求。這樣成長的孩子就算身體長大了,內心仍然是個小孩,處處要聽別人的指令辦事,毫無自主性可言。另外一種極端就是極度寵溺孩子。所有一切都為孩子準備好,有的家長甚至從尿布到墳墓都替孩子安排好了。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一直都處于嬰兒狀態,生活上沒有獨立性,思想上更加無法發展出自主性。在學習中孩子不習慣于思考,像被填慣了的鴨子一樣,瞪著大眼睛等著“答案”送到嘴邊來。

為另一個扼殺孩子精靈的劊子手便是傳統的學校教育。知識的學習和大量的訓練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由于過度的擠壓孩子們的時間,強大的壓力之下孩子們只好在電子游戲,娛樂中宣泄情緒,沉迷在虛幻的網絡世界里逃避。由于在小學、中學接受的傳統教育,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只是按照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完成任務,大部分學生自己沒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老師讓怎么做就怎么做,養成了“吃自來食的習慣”。讓學生抄寫、默寫、背誦的內容太多,繁重的作業負擔使學生成了作業的機器。學生學習語文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沒有自主學習語文的時間與空間。長此以往,學生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固有學習模式,雖然來到技校沒有了升學的壓力,但是仍然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缺乏學習主動性。

三、 怎么把精靈還給孩子?

1.培養自主思考,培育獨立思維的小芽。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去想?!弊裱@樣的原則去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這種閃耀的種子,在多年的傳統教育過程里被一點點扼殺搖籃中。我們要幫助他們重構自我和表達的能力。例如學習每篇課文之前,我先不著急講解,我都會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初次感受不受干擾。耐心等待學生初次閱讀之后,讓他們談一談自己的“第一感覺”。這種“整體感知”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要創設一個輕松的語言環境,使得學生可以大膽表達自我。剛開始學生都悶聲不響,非??简灷蠋煹哪托?。學生表達很是艱難,讓我碰了不少釘子,我便鼓勵學生表達從一個詞,幾個詞,到一句話,一段話,漸漸地學生從不知所措到淡定自如,從期期艾艾,拙嘴笨舌到妙語連珠出口成章。這種方法可鍛煉學生整體感知、自主思考、語言組織、口語表達多項能力,體現的是以學生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這樣一來,學生進一步堅定了信心、鼓足勇氣,逐步建構學生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思維方式。

2.開展自主活動,豐富獨立活動的能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古文人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技校生正是青春活潑的年紀,很多的學習通過活動來進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在活動中,一切不拘泥于書本知識,全面調動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創新意識的開發、認知程度的深入、實際問題的應用等。讓學生愛實踐中認識到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完美結合,真正體現了學生才是學習和教育的主體,課堂上呆若木雞的學生們華麗變身,都是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雄鷹。我曾多次策劃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啄木鳥行動——尋找身邊的錯別字》、《美育沁人——故事大賽》等活動廣受好評,既能學習鞏固語文知識又能鍛煉學生思考、合作、溝通等綜合能力,實現了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3.設計自主評價,放飛青春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認識。自我意識是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核心概念,是伴隨著個體的身心發展,在與周圍環境不斷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我們拒絕用成績和結果單一評價,努力做到對學生全方位的評價,但是去沒有注意到,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例如在《啄木鳥行動——尋找身邊的錯別字》語文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中,設計了三張評價表,自我評價、組內評價和教師評價。其中自我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你是否一直對參與的主題活動感興趣?

(2)你覺得活動主題怎么樣?你有更棒的想法嗎?

(3)你是如何手機信息的?可以介紹一下你的方法嗎?

(4)你最喜歡活動的哪一部分?為什么?

(5)在活動中你覺得哪一部分最難?你是怎么解決困難的?

(6)你覺得活動好玩嗎?有意義嗎?請你評價一下。

(7)在活動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8)通過活動,你覺得自己有了那些不一樣的收獲?

在活動中,學生從自我評價、他人評價中對自己有了進一步深刻的認識,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自我發展的自覺性,才會變成持久的學習動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我們看到的表面問題仿佛只是學生不能進行自主的語文學習,但實際上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前蘇聯心理學家卡普捷列夫說:“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為它符合創造的自我發展。離開自主性,就不能獲得發展?!币虼?,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不僅會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更是為學生全身心的健康發展做出努力。我們要通過以上的努力,幫助學生慢慢地恢復成長發展的自主性,這樣才能慢慢把學生們的精靈找回來,讓他們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猜你喜歡
技校自主學習語文教學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元認知策略在大學非英語專業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淺議技校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新形勢下技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