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嚴師出高徒”

2017-05-04 06:28朱叢江
職業·中旬 2017年2期
關鍵詞:嚴師治學學業

朱叢江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古語在民間廣為流傳,許多人以其作為自己或子女拜師求學的準則,希望自己或子女能師從“嚴師”而成為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的有用之才。社會對那些治學嚴謹,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的學校和“嚴師”甚為贊譽,極力推崇。因此,有不少為師之人起而效之,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嚴師”,教出一批又一批“高徒”。當然有所成就者不乏其人,但也有未能如愿者,其原因可能是對“嚴師”之“嚴”知之甚少,甚至錯誤理解,以致認為對學生管理越嚴厲,處罰越嚴重,就越能體現“嚴”字,就越能培養出“高徒”。

其實這是對“嚴”的一種誤解,是對“嚴”的懵然無知。這樣做只能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形成逆反心理,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更談不上“出高徒”。一般來說,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正確的“嚴”應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教師必須做到身體力行,嚴于律己

俗話講:“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一名嚴師,應該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

1.知識淵博

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必須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淵博的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才能夠贏得學生的尊敬,從而吸引學生探求知識。

2.品德高尚

教師除了教書,還承擔著育人的責任。這就給教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是教育事業的特殊需要。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生從教師身上學到高尚的思想品德、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是無形的、受益終生的。教師只有時時處處以自己的良好品德和行動感染和影響學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黨的教育方針規定的毫無自私自利之心,有益于人民,勇于為祖國的榮譽和富強而努力拼搏的人。

3.治學態度嚴謹

工作中,不允許有一點一滴的馬虎和潦草,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疏忽和過失,發揚刻苦認真、堅韌不拔、嚴謹謙虛、勤奮好學、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

二、嚴格要求須講究科學性

教師對學生的“嚴”絕不是鐵著面孔斥責,讓學生望而生畏,而應發揮榜樣的潛在作用、品德的感染力量和學業上循循善誘的啟迪。

1.嚴而有據

所謂的有據,就是要有法律依據,就是不能違反《職業教育法》《教師法》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以及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等。這是“嚴”教中不能跨越的警戒線。

2.嚴而有格

不論在思想品德,還是在學業方面,都應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既不允許敷衍,也不允許苛求。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是以《學生守則》為標準,在學業方面則是以教學大綱為標準。明確了這個“格”,教師就有了清晰的工作目標;遵循著這個“格”,就能夠正確對待學生,正確處理好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就不會因學生偶然取得的表面成績而滿足,也不會為學生一時疏忽和落后而急躁。

3.嚴而有度

職校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心理不斷地變化著。不同年齡階段,其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及特點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好學生各年齡階段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提出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水平,才算“嚴”到點子上,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4.嚴而有方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方法不得當,目的未必能達到。在教學上高標準、嚴要求,可謂之剛;采取學生能接受、易理解消化的辦法可謂之柔,剛柔相濟,寓剛于柔。這就是教學中的嚴而有方。同樣,剛和柔不能千篇一律籠統實施,而應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區別對待。

5.嚴而有恒

嚴格要求,不但會遇到阻力,而且需要教師付出相應的代價。它比敷衍塞責、對學生放任自流或采取“高壓”措施處罰學生要難得多,因而也是不易堅持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堅強的毅力和高度的責任心,同時要求社會、學校的認同和大力倡導,需要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步調一致地共同努力。

由此可見,只有徹底地正確地理解了“嚴”的概念、“嚴”的意義、“嚴”的方法及“嚴”的科學性,真正形成一種嚴格管理、嚴格治學、嚴格從教的良好校風和學風,才能真正做到“嚴師出高徒”,才能為黨和國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有用人才。

(作者單位:泰安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嚴師治學學業
艱苦的學業
蕭公權的治學轉向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分期付款
本期話題:你還敢當嚴師嗎?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學觀
35
為“嚴師”正名
燈下漫筆說嚴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