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體能訓練模塊化構建

2017-05-08 03:22宋鑫平邱國俊魏麗杰
軍事體育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軍人體能訓練測試

宋鑫平,邱國俊,魏麗杰

(國防科技大學,湖南 長沙 410073)

體能是一切軍事訓練的基礎,體能訓練不僅能提高機體能力,更能提高一名合格軍人必須具備的基本身體素質;同時,通過體能訓練還能提高部隊的團隊精神和戰斗力。[1]

2017年6月軍委訓管部下發通知,要求2017級新學員按照軍隊院校生長軍官軍事基礎和科學文化課程教學大綱試訓,這標志著我軍第8次對軍事訓練內容體系進行的整體重塑基本完成并進入實施階段。軍事體育作為軍事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容上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新增和恢復了一些訓練內容,課內教學訓練學時增加近一倍。在入學入伍階段,軍事體育分為基本理論和基礎體能兩個部分,新增加的基本理論涵蓋軍事體育概述、訓練身心適應、訓練衛生保健、訓練傷病預防和訓練營養需求五個部分;基礎體能涉及體型、單雙杠、仰臥起坐、3000 m跑和基礎體能組合幾項內容。新大綱的修訂與試行,必然推動軍隊院校軍事體育課程的重構。

1 現狀分析

國防科技大學自2009年開始施行“新兵團、旅”入學入伍訓練模式,推動體能訓練在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和要求上形成統一,也取得較好效果。但隨著體育訓練理念的發展和變化,以及貼近部隊實戰化訓練要求,對新生體能訓練提出了更高要求,現有目標、課程體系架構、教授內容、組織形式等方面存在滯后現象,已不能完全滿足訓練需要。

1.1 訓練目標單一,缺乏長遠考慮

新訓期首要目標是提高學員身體素質,發展學員運動能力,達到《軍人體能標準》“新兵入伍體能”科目考核標準。但在對學員長期運動能力的提高和未來任職能力上的目標設計上有缺失。

1.2 訓練知識體系結構有待完善

從現行新生入伍軍人體能訓練知識體系的構建來看,目前只解決了“如何訓練”的問題,對“為什么這么訓”,“如何更科學訓練”等深層次的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學員對體能訓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3 “大鍋飯”現象嚴重,影響訓練效果

由于新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評估與測試體系尚未建立,學員在能力上沒有進行區分,訓練計劃制訂與實施沒有差異,訓練“吃大鍋飯”現象嚴重,容易導致部分學員“吃不飽”和“吃不了”情況,致使訓練強度無法提高,訓練效率低下。

2 模塊化訓練體系的重構

模塊化訓練體系能根據學員個性特點和不同訓練階段,采用個體輔導、小組強化和整體發展的方式進行體能訓練,同時將軍人體能訓練方法、手段、原則,組訓施訓能力培養和傷病預防作為延伸知識進行講授,解決學員“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2.1 運動能力評估與測試模塊

國防科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采用的“分級教學法”模式就很好的發揮了評估與測試的作用,首先在入學入伍階段就對學員英語水平進行摸底測試,之后對學員進行能力分級,最后實施分組教學。軍人體能訓練作為貫穿大學四年的基礎課程和常態化訓練科目,也應該在教學訓練模式上借鑒該經驗,形成科學、系統的測試和評估體系。在新生入學時要加大身體運動能力測試的執行力度,分析學員在身體素質方面是否滿足部隊需要和適應部分發展,把好入口關;在培養期間要依據《軍人體能標準》的考核體系,進行定時、定項測試,了解和掌握學員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情況,督促學員進行系統訓練;最后以總部實施的軍人體能與技能畢業聯合考核為標準,對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行評估,守好出口關。通過建立首尾相連的身體運動能力評估與測試(表1)體系,建立學生軍人體能數據檔案,將每一學年的體能考核數據入庫,分析學員在大學四年期間軍人體能的發展變化,用于監控并指導常態化體能訓練,推動學員身體運動能力的全面發展。

表1 身體運動能力評估與測試

2.2 身體姿態與動作結構糾正與發展模塊

正確的動作模式帶來的是運動能力的發展,錯誤的動作模式不僅訓練效率低,甚至可能帶來訓練傷病。功能性訓練特別強調多關節、多方位、融合本體感覺的訓練,以達到運動中動力鏈的高效,動作模式穩定與整個運動過程能量使用的經濟性[2]。新學員在身體姿態控制、本體感覺和運動動作模式調整等方面的能力還有不足,使得其運動能力發展和訓練成績提高被抑制。有的學員由于后天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導致部分人體基本功能缺失、骨骼構造變形、動作能力降低等現象,這不僅影響著軍人體能訓練的效果,甚至給身體帶來巨大傷害。訓練初期可將基本動作模式的訓練與動作糾正性訓練相結合,來解決動作模式功能低下的問題,建立能量最大的合理動作;之后再在運動能力的發展上,將傳統體能訓練和功能性訓練結合,注重發展核心區穩定訓練,動力鏈發力訓練等,實現動作和能力的共同發展。對出現功能動作紊亂的學員應首先完成評估與糾正,其次要建立基本正確的運動動作模式,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軍人體能訓練。

2.3 運動能力提高與發展模塊

軍人體能訓練是提高軍人身體運動能力,滿足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提升軍事技能的基礎性訓練,也是人體動作行為的一個形成過程。而人體動作行為發展的層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現代運動訓練體系設計和計劃的層次,即訓練目標的設計,訓練計劃的制訂和實施。

按照人體動作行為發展的層次[3],在新訓期間開展體能訓練,首先要對學員人體動作行為發展的基礎性本體感覺和反射協調能力進行測試和訓練,比如身體協調性訓練,身體控制能力訓練,人體基本動作模式構建訓練,軀干支柱穩定性和周邊視覺功能訓練等;之后再進行人體基本的跑、跳、投、走、爬、滾動等基礎性大環節的能力訓練,比如跑的專門性動作技術訓練,跳躍的正確姿態訓練等;第三階段就進入到針對《軍人體能標準》“入伍體能考核標準”中的專項考核內容的動作程序和動作結構的訓練,比如基礎力量、快速跑、跳躍等以提高人體運動能力的基礎性重復訓練;第四階段為專項考核內容的執行能力訓練,即保持日常訓練中的能力鞏固訓練,即在強化能力訓練的同時增加考核內容和運動能力相融合的功能性訓練。從以往新學員身體素質考評和階段目標發展分析,新生入學入伍階段軍人體能訓練尚不具備進入第五階段的條件,應把重點放在前四個階段的訓練。

2.4 科學化體能組訓能力培養與傷病預防模塊

軍人體能訓練是基層指揮員開展日常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要讓訓練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組訓者就必須對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等專業知識有所了解,還要在一些規律、原則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訓練方法和手段,才能實現提高訓練者運動水平的目的。學員在新訓階段除學習一些訓練方法和手段之外,對日常體能訓練的組織和實施也要做到“細學、常做、會用”。教員也要從提高學員組訓能力的目標來開展教學,在教學組訓中要做到標準、規范。此外,傷病預防與常用治療方法也是重點講授內容,要將日常訓練傷病發生的常見原因,如準備活動不充分、動作模式錯誤、保護與幫助不到位等講解到位,并配合正確的訓練方法,解決學員“預防”的問題;針對訓練中出現的急性損傷如何處理,把緊急處理四步驟“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患肢”等知識進行講授,用以解決學員急性訓練損傷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學員預防傷病的意識,還能強化學員對急性訓練損傷處理的能力。

2.5 階段性訓練評價與測試模塊

定時、定項對訓練效果進行考核,是評估階段訓練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了解和分析前期訓練中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用于指導后一階段的訓練。而為了確保訓練更具針對性,考核也可全面了解和掌握學員身體運動能力水平、動作技能形成,動作模式構建等方面的發展情況,為后期的訓練提供指導意見。但每一階段采用何種方式和標準進行考核,要根據階段和訓練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考核依據。比如訓練初期摸底測試,應進行“定內容不定標準”的方式,只對學員能力進行摸底,不對成績提出要求;在中期測試時,要結合訓練計劃的實施情況,適度調整考核標準。其次在動作技術和動作模式的評估中,要考慮技術動作發展與形成的原則和時效,不能操之過急,避免急于求成??己酥皇鞘侄?,不是目的;成績是過程,不是結果,要始終秉承體能訓練科學化、系統化原則,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原則,才能實現運動能力的長遠發展。

3 結束語

新生入學階段軍人體能訓練模塊化構建,要建立在以科學訓練理念為指導的基礎之上,要將體能訓練發展的新理念、新方法,結合軍人任務特點和需求,創新具有軍人體能訓練特色的新形式,實現服務于軍人體能訓練的目標。體能訓練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堅持和遵循體能訓練的原則和規律,才能在訓練中取得實效,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保持定期指導和監督,不論教員還是學員,都要時時更新知識體系,用最有效的方法來指導訓練,教員要持續指導學員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訓練中。模塊化的構建為入學入伍體能訓練提供了框架與支撐,但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詳細的計劃,有效的方法,豐富的手段和嚴格的落實作為保證,做到環環相扣,才能確保訓練成效,實現提高學員身體運動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孫毅.入伍訓練體能標準指導手冊[M].國防大學出版社, 2010.

[2] 李丹陽,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訓練:釋義與應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1,27(10):71—76.

[2] 張英波.基于人體動作行為的運動訓練系統組構[J].山東體育科技,2014.2(36),35—38.

猜你喜歡
軍人體能訓練測試
消防員體能訓練與應用
幽默大測試
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
“攝問”測試
“攝問”測試
“攝問”測試
軍人就該這個樣
我國冰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綜合述評
軍人偽裝效果逆天
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理性回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