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武術本原教育價值的深層解讀

2017-05-08 03:22薛立強馬武
軍事體育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規訓習練傳統武術

薛立強,馬武

(公安海警學院 基礎部,浙江 寧波 315801)

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中國傳統武術,凝聚了傳統文化之精華,是中國經典文化的代表與縮影,其最大的魅力不僅在于其所蘊含的中國文化,更在于其對人身體的塑造、規訓、規范以及教化等等。傳統武術作為一種身體文化符號,從其發展進程看其思想體系越來越完善;其對人行為結構的規定越來越文明化、多元化,越來越來向人的深層滲透。從肢體向思想,從“防身自衛”向“以和為貴”,從“修身養性”向“內圣外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層層遞進。從野蠻無限制的搏殺術到多維度、多層次的實用套路,從挖掘人潛能的習練方法到擁有大智慧“道”的終極追求。傳統武術對人的影響可謂“精深”,從無序到有序,從粗糙到精細,從混沌到理性,人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細胞都滲透著傳統訓化的影子。重新審視傳統武術對人的“規范體系”,是我們重拾傳統武術價值,秉承文化自覺的基礎與起點。

1 傳統武術對人身心塑造的解讀

社會中存在的已有文化與現象都為人的身體注入了一種“規范”、一種“禮儀”、一種“自律”以及適合人最大程度生存的本領。對傳統武術這種技術與社會共生的產物來說,其同樣注入了內在的社會“精華”,沉淀了歷史的精髓,這種精髓始終伴隨著傳統武術習練的每個環節。當下如何深入挖掘傳統武術對身體塑造的每個“進程”,如何細微地去描述傳統武術對身體影響的每個“細節”,是對傳統武術作為身體文化的最本真解讀。只有對身體深層次的探究才能明白“皮囊”下的身體進入社會意義上的認知,才能揭示“身體”與傳統的聯姻。如今,科技的騰飛滿足了人們對社會的索取,滿足了個體的自然欲望,而欲望背后的“超自我”恰是人最本初的“特點”。傳統武術對這種最本初“特點”的塑造和解讀可謂是精彩至極的,“潘多拉”身體盒子的一次次打開,讓原本“獸性”的身體脫離其“本體”,脫離其“軀殼”,進而塑造身與心的相通與完美。傳統武術嚴酷的習練過程讓人“身體”逐漸屈服于社會現實,逐漸適應社會,逐漸具有社會屬性,讓人一次次實現了蛻變與重生,抵制放縱的想越軌的“軀體”,最終把其“超自我”關進了“籠子”,進而塑造了人的“身心”。

2 傳統武術“本原教育價值”的嬗變歷程

2.1 拓荒與拓展:傳統武術從“野蠻”到“規訓”,走向了一條理性之路

武術的產生源于生存所需、防身自衛。原始的人類為了食物、領地、生存等基本需求,不斷地與兇禽猛獸作斗爭,同時人與人、人與群族、群族與群族之間為了爭奪利益也不斷進行著廝殺與搏斗。在這種生存需要、自衛防身基礎上,人們將實踐經驗加以總結與凝練,形成了武術的雛形。這種一開始就與身體、生命等結合在一起的傳統武術,注定了與身體相伴終生。武術為了最大限度地展現其“絕技”,始終追尋著“一招制敵”的“理想化”目的,制勝、致傷、制服等含有野性的實用價值,顯現著傳統武術“野蠻”、不理性的一面。這種“野”的行為展現出人對自然界、對生存欲望的對抗。武術中模仿自然的動作顯現著人類最具體化的“運用”,諸多的技術在身體上得以展現,如“騰空”“跳躍”“閃躲”等等,武術規定的動作結構,有意識、無意識的防守動作表現成為了一種社會經驗,最終內化成體系。這時人本有的野性動作開始慢慢被隱匿、被掩蓋。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化后的人們逐漸學會了克制、變得理性。嵌在身體上的武術動作也開始系統化、規范化、理性化,逐漸有了固定的模式,擁有了龐大的技術體系,但是人作為生物的“特性”卻始終都存在,其原始的屬性一直伴隨,直至消亡。正如西方諺語說的那樣:“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人的身體本初是自然的,是復雜的,是不理智的。而嵌在身體上的文化、意識乃至精神,則是經過社會的馴化后表現出了理性、確定性。武術習練者開始也是“野蠻”的,但是經過社會的實踐活動后,變得規矩了,囚禁了“野蠻”,身心得到了規訓。這種規訓不單單是來源于知識理性、社會規矩,更是來源于中國的倫理綱常。中國封閉的農耕生活方式和天然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家長制式的職業世襲現象,家長制式的生活生存方式決定了家長在整個家庭中位于至尊的地位,對任何事都具有絕對的權利與專制。而傳統武術“師徒傳承”的方式也模擬了“家長制式”的權威性,師傅用一套嚴密的、系統的訓練方法與嚴格的紀律來規訓著徒弟的言行舉止、行為舉動。固定的模式、痛苦的習練過程釋放著習武者內心的放縱,避免身體的造反。對師傅百依百順、對技術動作只能是接受,而不能隨意變動與更改,一旦違背了師傅的教誨,就是背叛師門,就是對師傅不敬。桀驁的肉體在條條框框的規訓下變得溫順,在這注重過程、注重規矩的習練中隱蔽在人內心原始的“野性”也隨著習練時間、習練深度的深入而淡化。如習練武術之初的站樁,即樁功,雖說是磨煉人的意志,但實質是剔除人的“拙氣”和“原始的蠻力”,而每次的站樁都意味著“原始蠻力”的消弭、欲望的消解,人離理性更進一步。由此來說傳統武術對人身心向外的拓展實質是消除或是淡化野蠻,逐漸地接受師傅對自己的“規訓”,慢慢地走向了一條理性之路。

2.2 糾結與脫化:傳統武術從“規范”到“教化”,習練層次的更高追求

“人與身體的關系猶如一枚硬幣,幣值代表人的精神的話,硬幣就是身體”[1]。的確,社會賦予硬幣的價值是由社會的統治者與掌權者決定的,而人的精神卻是由人本身所決定的。由此,傳統武術對人的“規范”程度也由“人”與“社會程度”決定的。社會越進步,人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規范”程度也就越精細化。這與傳統武術傳習中的習練層次很相似,在傳統武術的習練初期師傅擁有自己的一套體系,隨著習練層次的不斷遞進,師傅又會用另外的方式或者方法,慢慢地將泛化的道理融入到簡單的技術動作中,讓習練者與傳授者都在各自的角色上實現最大程度的前進,最終達到教化的目的?!拔丛鴮W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明德”師傅對徒弟的這種森嚴要求,正是塑造徒弟“身”與“形”的前提?!耙蝗諡閹?,終身為父”,在社會“禮治”,師傅的規范下,習武者逐漸學會了“重禮崇德”“寬以待人”“尊師重道”“尊老愛幼”等等。在這種熏陶與影響下,習練者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德行”。徒弟在潛移默化中由“生物人”逐漸發展為“規范人”,抵制身體的“超社會”即身體的“出軌”與“出格”,這種過程是漫長的、痛苦的、糾結的。與此同時,習武者作為“社會人”,其身體的建構也要依附于社會文化、社會形態與社會背景。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變化進程強化了社會的“文明程度”,重視了“禮儀”,重視了“儒學”。這種外在環境的強加與滲入,讓傳統武術擁有了精深的價值內涵,也實現了對習練者的更深層熏陶。正如“中國武術在修習過程中,通過對武術招式的不斷體悟,對武術套路的長期磨煉,不斷消磨人的好斗之心、爭強好勝之心,培養人的忍耐之心和高尚品格,凈化人的心靈,從而使人具有仁愛誠信、謙和禮讓的良好品行”[2],以此來達到對習練層次的一種脫化。

作為習武人其身體本身就是一種生物人的“身體”,當其所受到的“規范”成為一種自然的時候,其對身體的馴化就達到了一種高的境界——教化,這種對身體的塑造除了來自日常的實踐之外還依附于當時的社會文化、師傅的一舉一動?!吧闲邢滦А遍L期的浸染讓“桀驁的肉體”漸漸的屈服,從而打消身體的“抗爭”,打消身體出軌的根源;外界的社會環境通過理性的道德約束以及傳授者的規定等等來影響著習練者的“行為”。通過言傳身教、習練體悟等實踐性的教化,對其情感、思想以及意志加以影響。習武者社會化后的生活對其身體的充裝與熏陶過程才是其真正教化的基石。傳統武術傳承中人為因素以及社會外界因素對“修煉人”的強行施加影響是“內生化育”的根本動因,也是傳統武術從“規范”到“教化”蛻變的“核心力量”。

2.3 更迭與內化:傳統武術從“外形”到“內在”,實現內生化育的“修煉”

“因為身體有其頭腦,頭腦通過語言傳達使其成為‘那個人’具體的‘身體’。所以,洗腦本質上是對‘身體’的規訓,就是克服、忍耐、阻遏、抵御、反抗身體的造反,或是尋找身體造反的正當性”[1],人正是有了這種“不尋?!钡臓顟B,才變得焦躁,表現出對社會的某種抗爭。如何有效遏制習練者身體的“造反”“膨脹”與“超自我”等違背社會的行為,是各代武術傳授者追尋的終極目的,因為人一旦學會了武術,其武術本身所具有的技擊功能就會對社會造成威脅。為此,師傅特別注重對徒弟“心”與“品”的教學。除此之外,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也熏陶與滋養著一代代習武人,習武者始終關心著國之大事?!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始終激勵著一代代習武人“行俠仗義”“除暴安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等等,這種俠義精神的塑造正是師傅們的良苦用心。也正是傳統武術從外在形塑向內走的見證。當個人的價值、理想與國家提倡的人生觀、價值觀一致的時候,傳統武術的習練過程就真正的實現了其對人“修煉”的目的,這種吻合正是傳統武術善于適應社會,超越社會的有力證據。

中國“和為貴”的文化造就了傳統武術從外在“身法步”到內在“精氣神”的追求。由外到內,由無形到有形,處處體現著師門規章制度、先禮后兵的理念。正如“中國武術是一種內練的技藝”說的那樣。傳統武術通過對習練者“武以成人”“武以化人”,實現人的成長與教化,武藝的習練過程最終都會回歸內心。因為傳統武術對“肉體”征服后,其對“肉體”的馴服與裝扮是由傳授者的規矩、社會文化以及外在環境決定的。在“慎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傳統思想影響下,傳統武術由搏殺術慢慢演變成了一種修身與養性的技藝,這樣傳統武術就沒有了過去的“蠻性”,就意味傳統武術習練人成了雖有技藝卻又沒有技藝的圣人,傳統武術最終又止于了身體。師傅為防止徒弟變壞從最初對其身體進行處置與懲戒,到給予徒弟自由這一過程來說,其不是殺戮或是消滅身體的“野性”,而是不斷更迭其“鈍性”,讓其身體具有“靈性”。進而讓徒弟明白一系列的訓練手段與方法,不是為了裝點其身體本身,而是掏空其身體里不良的“抵觸”,最終達到“內在的修煉”,向內化成自己的本能特性,使精神、形態得到一種全方位、全面的提升,久而久之成為一種德行。為此,由外在向內的更迭最終實現了傳統武術的“內生化育”“內圣外王”。

傳統武術習練過程中注重“剛柔相濟”“虛實相生”“動靜結合”“攻守合度”等等技理技法,這從習練上也時時提醒著習練人“過猶不及”,習練進程中需把握好“度”。習練的外在環境上也時時受到“和諧”“中庸”“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厚德載物”等等經典傳統文化的滋養與澆灌。在嚴酷的修行與經典的文化下成長起來的身體多少烙上了文明的影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傳統武術慢慢由最初從“直覺體悟”走向了“內圣外王”“與世無爭”。傳統武術內走后的“修行”開始追求安逸、自然的意境,達到遵循規律,順應天地的自然之法?!盁o所欲爭、無所于我”,通過修行來調和“良好的狀態”,達到凈化心靈之目的,上升到“道”的境界。習練中對武術招招式式的揣摩、打磨、體悟等等就是為了實現機械性肉體折磨的升華,實現最后的再生,獲得“與世無爭”“心無其心”“身無其身”的意境。正如讓精神克服身體,讓靈魂擺脫肉體,致使古往今來,圣人賢者所終身關懷,佛教里的‘念經’,基督教里的‘禱告’,伊斯蘭教里的‘齋戒’,都在做同一件事:讓人有忘記‘身體’的片刻而冥想,讓‘身體’有片刻的寧靜而不再造反”[1],而傳統武術也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實現人的再生,達到人的最高境界——“道”。

“武術之道體現為技藝的最高境界,更表現為通過習武練拳而獲得的一種超越性生命體驗和人生價值,以及對天道自然宇宙生化之理的體悟和體驗”[3]。的確,當武術的技擊性不在是求生存、求安全的時候,其對人肢體不斷塑造、形化的內涵理應成為最重要的價值?!靶g”與“藝”的結合恰就成了傳統武術至高境界的“追求”,習武人通過不斷的自我品行修造,道德素養提升,實現天人相合、萬物歸根的精神與生命的最高感悟,“技近乎道”“由武悟道”“超越自我”,最后實現修行的終極境界——“道”,實現來時的意境“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3 結語

傳統武術這種民族的經典技藝,讓習武者能夠了解“本我”,進而塑造“自我”,再而實現“超我”,最終實現“無我”。對于習武人來說,身體的教化、規訓、意境是其一生的修行與終身的追求,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身體與生俱來都渴望著自由。為了讓生物的人“守規矩”“守道”“守身”,傳統武術通過各種方法與措施對其進行規范,以訓練其身體抵擋誘惑造反的能力,進而最大程度地去剔除身體所固有的這種“野蠻”,最終達到“自由”的境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與“重生”。

參考文獻:

[1] 喬治·維加埃羅.身體的歷史[M].張立立,趙濟鴻,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8.

[2] 王崗.中國武術文化要義[M].山西: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14.

[3]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武術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62.

猜你喜歡
規訓習練傳統武術
把方向、厘脈絡、精習練
——高三復習備考策略
中年女性間歇習練太極拳的強度、能量消耗與間歇恢復探究分析
傳統武術對警察徒手防衛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云南彝族傳統武術溯源
傳統武術在高等教育中發展研究
關于實現規訓的發展性價值的思考
習練六字訣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談選練健身氣功功法或動作的方法
攝影表征、權力與規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