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市體育公園現狀調查及發展建議

2017-05-08 03:22姚霞周文來
軍事體育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揚州市揚州市民

姚霞,周文來

(江蘇旅游職業學院 體育部,江蘇 揚州 225009)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綠色、環保、健康”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加入體育健身行列的市民越來越多,隨之對公共體育場館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笆濉逼陂g,揚州市全面展開了體育公園建設,對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進行了提質加密,加強科學規劃,凸顯揚州特色。截止2016年年底,主城區實現體育公園全覆蓋,全市域共有81個體育公園建成開放。今后揚州市還將高標準打造5大核心公園、50個社區公園、50個“口袋”公園,確保到2018年,全市各類開放式休閑體育公園總量達到120個[1]。揚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推進體育公園體系建設、打造健康中國揚州樣本的口號,已取得驕人的成績。2016年8月20日,央視新聞聯播以“揚州:休閑公園為百姓量身定制”為題,聚焦揚州公園體系建設[2]。去各個體育公園運動健身,已成為當下揚州市民運動健身的新潮流和新習慣。我們可以預見,體育公園的建設、運營與管理將成為揚州市政府和群眾持續關注的熱點[3]。

體育公園是體現城市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生態、衛生等標志性、功能性,以體育為特色,服務全民健身為目的,集體育運動、康體養生、娛樂休閑、觀光旅游、生態保護于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活動場所[4]。

基于體育公園的影響度及地理位置考慮,本文選取了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和李寧體育園這兩個體育公園進行研究。坐落于揚州城北的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傳統建筑文化特色鮮明,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也是揚州市首個以體育健身為主題規劃建設的公園;而位于廣陵新城的李寧體育園,則是目前揚州功能最先進、設施最齊全的現代化標準的體育公園。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和李寧體育園內健身市民。問卷對象中,年齡為18~30y的占人數比例的19.5%,31~45 y的占35.0%,46~60 y的占32.2%,60 y以上的占13.3%,對象選擇盡量做到兼顧各個年齡階層;其中男性人數比例為52.6%,女性人數比例為47.4%,也說明在體育公園內健身市民男性人數稍多于女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2017年3月—2017年8月,在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和李寧體育園進行隨機抽樣并完成問卷調查。問卷的時段選擇上午、下午和晚上,使調研結果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過程中發放問卷350份,回收323份,回收率92.3%。

1.2.2 數理統計法

對獲得數據運用SPSS 16.0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2 揚州市民在體育公園內進行健身活動的現狀調查

2.1 揚州市民在體育公園進行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調查

現狀調查設置了五個問題,基本情況是:市民每周在體育公園參加體育健身次數統計結果顯示,排除天氣原因每天參加4次以上、3~4次、1~2次和不參加的分別占分別占8.4%、18.3%、40.9%、27.2%和5.3%,3~4次和1~2次的總共占68.1%,4次以上和每天參加的也占到了26.7%,說明揚州的體育公園在絕大部分市民的健身活動中發揮了它的作用和價值[5];市民在體育公園參加體育健身的時間段統計結果顯示,市民健身的高峰期出現在早晨8點之前和晚上18點后,分別占總人數的34.7%和44.9%,在8:00~18:00時間段進行鍛煉的僅為20.5%(節假日除外),且下午時間段人數明顯高于上午時間段,這與市民生活生產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

市民在體育公園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動機統計結果顯示,強身健體、調節身心、減肥塑身排在市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動機的前三位,可見如今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下,健身理念深入民心,市民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市民在體育公園健身活動項目統計結果顯示,揚州市民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排在前五位的分別為球類運動、跑步類運動、游泳、器械類運動、音樂舞蹈類等,分別占64.1%、44.9%、43.0%、33.7%和30.0%(本項為多項選擇),不僅說明常規的健身項目在市民中比較受追捧,且跑步類運動、音樂舞蹈類等項目均不受場地設施的限制,在群眾中較好開展;市民希望建設的主題體育公園情況統計結果顯示,揚州市民希望建設的主題排在前兩位的是體育健身、休閑活動主題和環保、科技宣傳活動主題,分別占71.8%、和41.8%(本項為多項選擇),其次是“不建很多項目、保持自然”占18.9%;其中大型游樂項目只有9.0%的人選擇,說明有更多的人愿意親近大自然,在綠色環境中進行健身活動。

2.2 揚州市民對體育公園現狀的評價

表1 市民對體育公園評價項目滿意度統計/%

2.2.1 市民對體育公園開設的體育健身項目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表1,以下同),市民對體育公園的健身活動項目在使用過程中有25.1%的市民感到非常滿意,35.9%的市民感到滿意,27.6%的市民評價一般,而不滿意和不太滿意的只占到了調查對象總數的11.5%,雖然只是較小比例,但也需要公園作進一步市場調查,及時調整園內活動項目。

2.2.2 市民對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的使用情況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的使用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市民占62.8%,總體上來說市民對揚州市體育公園先進的體育健身設施有較高的認可。

2.2.3 市民對體育公園綠化的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對體育公園綠化的評價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的市民占86.4%,由此可以說明體育公園的植物景觀情況良好。

2.2.4 市民對體育公園目前的體育健身氛圍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對揚州市體育公園的健身氛圍的評價中,有74%的市民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說明有一批經常鍛煉的固定人群,不僅自己經常參加、還能積極帶動身邊的人群,形成良好的健身環境。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體育公園的確是市民強身健體、娛樂身心、人際交往的最佳去處。

2.2.5 市民對體育公園場館服務收費標準的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對體育公園場館服務收費標準的評價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的市民分別占10.8%、20.7%和23.2%,有35.0%的市民評價為不太滿意,10.2%的市民評價為不滿意。由此可以說明對體育公園的場館收費評價一般。從問卷對象反映情況來看,晚上收費高于白天,周末高于工作日,李寧體育園收費有略高于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另外也調查到,體育公園內健身的市民有33.7%沒有產生消費,健身跑、健步走或廣場舞等集體性運動項目是他們喜愛的健身項目。

2.2.6 市民對體育公園目前的指導服務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體育公園目前的指導服務中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只占到12.3%,而非常滿意和滿意則有72.4%,可以看出揚州市體育公園中的指導服務工作整體良好。但仍有12.3%的不滿意和不太滿意,說明工作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仍有待加強。

2.2.7 市民對體育公園目前的組織管理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體育公園的組織管理感到非常滿意的為 23.5%,滿意的百分比是37.2%,一般占31.3%,不太滿意占6.5%,不滿意占1.5%。其中滿意和非常滿意占60.7%,說明體育公園的整個組織管理呈良性發展;但8.0%的不太滿意和不滿意,又說明組織管理中可能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公園管理者們去積極改善。

2.2.8 市民對體育公園目前的宣傳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對體育公園的宣傳評價為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市民占12.1%和5.0%,說明體育公園的宣傳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多為新聞類信息,體育健身內容提及的不多。

2.3 影響揚州市民在體育公園開展體育活動因素

影響市民在體育公園內開展體育活動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內部因素,根據調查得出,影響市民在體育公園進行體育活動的外因主要包括體育器材設施不夠完善、場館內項目收費較高、所住地離體育公園較遠等;科學健身知識的缺乏、身體不好運動能力欠缺、工作繁忙沒有精力、自身就不喜歡鍛煉等是影響市民在體育公園進行體育活動的內因。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擁有健康意識,但是,老年人運動能力下降和年輕人社會競爭壓力增大、一部分人不愿意運動,也是不爭的事實。

3 發展建議

3.1 加強體育項目、設施場地的開發

應通過有效的途徑去調查市民體育健身項目的需求,在提供必需的健身設施外,積極開發新興項目,滿足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對體育公園體育健身項目的需求[6]。因此,揚州市體育公園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做好群眾基礎好的體育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羽毛球等競技性的體育運動;其次,根據市民對體育健身項目需求的不斷變化,及時更新、增設體育健身項目。對于特殊運動群體,如青少年,可適當開設極限運動區,滿足這一健身群體的挑戰自我的需求,這樣才能體現體育公園惠眾的價值。再者,建立系統化的配套服務設施,配套設施設計應趨向人性化。

3.2 制定合理的價格,增加公益性時間

體育公園每年需要幾百萬至幾千萬的運營和維護成本,雖然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但也需要自己經營創收,所以收費標準略高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體育公園是服務于全民健身的公益性體育健身場所,是為促進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務功能運行目標的。因此,處理好營利性與非營利性的關系尤為重要。首先,要求體育公園經營者了解市場,制定合理的消費價格,提高現有體育場地的開放率。例如,在特殊天氣的情況下,降低場館收費標準,轉移一部分市民進館活動,既達到了體育公園設計之初的初衷——服務全民,又增加了公園收入。另外,我們可以借鑒上海的黃興體育園的做法,增加體育公園公益性時間,在體育公園人流量較少的時間段,例如上午8點至下午2點,活動項目只收取成本費用;或者定時開展一些折扣活動,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健身隊伍中來,讓普通市民享受高水準的運動設施所帶來的運動體驗,提高了體育公園的知名度,也更好地體現城市體育公園的公益性質。

3.3 建立專業管理團隊,走市場化運營之路

首先,健全體育公園員工管理制度。其次,培養大量的體育經營、體育管理人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勢在必行的。比如開辦體育公園管理者學習班,邀請相關專家來揚進行授課,也可以組隊外出學習考察,拓寬管理者視野和見解,提升經營體育公園能力,使體育公園得到可持續健康發展。

要實現揚州市體育公園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走市場化的運營之路。充分利用體育公園的資源,運用各種經營方式,開展多種項目,比如拉動社會捐助、出售各類商品、提供課程服務、發行會員和活動卡等;結合揚州當地文化特色,舉辦各種文化展覽;結合體育商業化的經營項目,出租場地設施,推行贊助計劃,不斷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3.4 加大網絡宣傳力度

體育公園的社會效益已經毋庸置疑。信息化的社會里,很多人在生活中需要什么信息,都是通過網絡來查找。揚州市的體育公園中除了李寧體育園,都沒有自己的網絡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民對公園的使用,這與體育公園建設系統已經走在全國前列的揚州是不相匹配的。首先做好對內宣傳,建立體育公園網站,公園內場地、場館等信息都可以快捷地查詢到;設置公園會員管理制度,定期向會員發送活動信息;增設在線預定場館功能,方便市民,也節約人力。在市民中形成對體育公園的認同,并且參與到體育公園的活動中來,從而真正受益。二是對外宣傳,利用揚州現有得天獨厚的旅游宣傳資源,樹立蘊含體育運動元素的城市形象,吸引周邊省市乃至全國更多體育旅游的潛在游客[7]。

3.5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保障機制

揚州市體育公園的目前運行情況良好,體育公園的運行達到了預期的社會效益。但體育公園每年幾百萬至幾千萬的運營和維護成本也是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第一,揚州市政府在規劃體育公園時應考慮到區域平衡發展的問題,提供相應的物質保障。第二,體育公園的公益性和經營性并不矛盾。當地的體育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都與體育公園有各種關聯,必須最大程度地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功能[8]。第三,提高體育公園的開發效益,興建體育公園周邊相應商業體配套,利用揚州體育公園分布情況好的優勢,從市區到郊區,帶動各個區域聯動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4 結語

國內學者對城市體育公園的各類評價已很多,但從使用者的角度對體育公園進行使用后評估卻不多。這造成了體育公園的設計過分依賴于設計者的經驗,難以提升品質。揚州市的體育公園建設已走在了全國前列,其體育公園模式為全省甚至全國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成為揚州打造“健康中國揚州樣本”的新名片。我們通過調查發現,揚州市體育公園目前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實踐來進一步改善,我們應積極面對發展中產生的問題。本文以期為揚州市體育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促進并完善未來揚州市體育公園的發展建設,加深城市生態可持續文明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傅春揚.揚州公共體育走在全國前列[N].揚州晚報,2016-11-01(A02).

[2] 吳濤.生態揚州演繹綠色崛起[N].揚州日報,2016-09-21 (A01).

[3] 徐政榜.天津市體育公園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16.

[4] 李繼承,鐘貞奇,黃漢莉. 淺析南寧李寧體育公園的建設現狀和建議[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3):48—51.

[5] 吳小彩.全民健身背景下成都市體育公園的建設、運營與管理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3.

[6] 董海軍,倪偉,俞峰.上海市體育公園發展現狀及建議[J].體育科研,2011,32(2):50—55.

[7] 王麗莉,劉英杰,馬楠.廈門市體育公園建設發展的SWOT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12(3):45—49.

[8] 林顯鵬,虞重干,楊越.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2):3—9.

猜你喜歡
揚州市揚州市民
揚州市新舉措助力新安法 新矩陣打造好氛圍
南朝古道場 淮東第一觀——記江蘇省揚州市大明寺
我那水蛇腰的揚州
揚州的夏日
一曲《揚州慢》,盡道《黍離》之悲
“揚州絨花”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關心的就是策劃關注的——以東楚晚報為例
蓮葉田田清風來——記揚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館
“意義”的問題所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