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舜徽先生未刊稿《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述論

2017-05-10 00:55周國林邱亞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

周國林 邱亞

[摘 要] 成書于1957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是張舜徽先生的一部未刊稿。該書將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區分開來,從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文學藝術、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對我國封建社會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總結。它是張先生在新的時代,將自己的學術研究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成果相結合而產生的重要學術成果,不僅對研究張先生的學術思想有所裨益,對后世探討20世紀后半期的中國史學史、學術史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張舜徽;封建社會;階級分析;馬克思主義史學

[中圖分類號] K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1763(2016)06—0047—06

Abstract:Written in 1957, Mr Zhang Shunhui's book entitled Analysis of China's Feudal Society is a manuscript version unpublished. It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ruling class and the working people, which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system about China's feudal society from the political system, land system,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literature and art, culture, education and so on .It is Mr Zhang's importa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at have combined his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Chinese Marxist historiography study in the new era. On one hand, this book is helpful to the academic thoughts of Mr. Zhang.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to explore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nd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Key words: Zhang Shunhui;the feudal social;Class analysis;Marxism historiography

張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著名歷史學家、歷史文獻學家?!吨袊饨ㄉ鐣治觥罚ㄒ韵潞喎Q《分析》),是他的一部未刊稿,原稿現藏于湖南圖書館,筆者所見之本為張先生后裔惠贈的原稿拍照本。該書完成于1957年,《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序目》的落款時間為“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五日”。共30多萬字,是張先生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系統嘗試之作。目前,學術界尚無論述該書學術價值的專篇文章,筆者愿對此略盡綿薄之力,在敘述該書寫作背景、主要內容與著述特點等基礎之上,揭示其學術價值,以供關注張先生學術思想與20世紀中國史學史、學術史的學者們參考。

一 張舜徽先生一九五〇年代

學術研究的新變化

清人張之洞在《書目答問》里指出:“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經學史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盵1](P258)張舜徽認為這段話“不止是張氏一人的私言,而是當時學術界的公言。話雖說在清代末年,卻反映了有清一代二百六十余年間學者們的治學次第和規格?!盵2](P36)張先生本人治學也是循此步驟,他在《舊學輯存》一書中說道:“吾早歲肆力于學,以文字、聲韻、訓詁為初階,而后及于經傳子史與文辭之誦習。循序漸進,固有次第先后,未嘗躐等也?!?[3](P3)

就《舊學輯存》

《舊學輯存》內有論著20種,附存《憶往編》1種?!稇浲帯纷饔?981年,其余20種論著,除《讀書箋釋之余·墨子小箋》作于1949年外,其他論著寫作時間均在《廣文字蒙求》之前。一書的具體內容來看,張先生確實遵循了“由小學入經學”的路徑。該書系張先生搜聚其四十歲以前未曾出版的論著而成,反映了他早年治學的實跡。內有《說文諧聲轉紐譜》、《聲論集要》、《兩戴禮記札疏》、《讀書箋釋之余》、《周秦諸子政論類要》、《讀文札記》、《皇明經世文編選目》等著作,涉及小學、經學、史學、子學、詞章等諸多方面。

張先生早年治學沿著清人“由小學入經學”的舊路徑前進,但并不排斥新觀點、新方法。在20世紀40年代末,他就開始接觸唯物史觀。

關于此點,劉固盛先生已有論述。參見劉固盛、王闖.論張舜徽先生史學思想的特點[J],周國林主編.張舜徽百年誕辰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48.他于1948年撰寫的《廣文字蒙求》一書,即運用到了階級分析學說。他在該書的序中自稱:“加以近年涉覽譯本新書,對于有關人類起源、階級分析學說,略有窺悟,用來就古文字證說遠古史跡,頗有貫通之益?!?[4](P8-9)

1949年,新中國成立,馬克思主義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唯物史觀成為史學研究的指導思想。一九五〇年代至一九六〇年代前期,張先生以“強學廬”為室名,

《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一書的稿紙即為張先生自印的“強學廬稿”?!皬妼W”語出《禮記·儒行篇》:“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笨芍獜埾壬裾駣^,為適應新的時代,以“強學”鞭策自己。 [5]1950年,張先生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了一年,更加全面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有了建國前的涉獵窺悟與建國后的系統學習,張先生很快地適應了新時代,其一九五〇年代的學術研究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他更加廣泛地將自己的學術研究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成果相結合,并由此產生了幾部論著。1956年出版的《中國史論文集》,內有《論勞動人民表現在謠諺中的憎和愛》、《論兩宋農民起義的社會背景和英勇事跡》、《論西周是否為奴隸社會答友人問》等文章,涉及中國古代社會分期、農民起義與農民戰爭等諸多方面;1957年初完成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物志》,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祖先在生產實踐、物質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集體創造的偉大成就進行了系統總結,以此說明勞動人民創造了歷史、是歷史的主人。與建國前開始運用階級分析觀點研究古文字、探索遠古史實相比,張先生一九五〇年代運用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成果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斗治觥氛窃谶@樣的背景下寫作完成的。

二 《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的

主要內容與著述特點

《分析》認為,“殷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 [6](P112)西周是封建社會的開端:

照中國社會發展的史實來說,周武王滅殷的當時,做了兩件大事。第一是把殷國的奴隸加以解放,結束了中國歷史上的奴隸社會。第二是宣布殷國的土地為周王所有,而周王又以這種土地去酬賜其親屬和左右扈從、以及隨同伐殷的各氏族酋長,這些人又照樣拿出土地賞給其臣下,在土地制度上起了一個大變化。原來奴隸主所霸占的土地,便成為新領主的莊園,原來在這些土地上勞作的奴隸,便成為半自由的農奴,這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推進了一大步。[7](P49)

他在書中還對我國舊有的封建制度與作為社會形態之一的封建社會作了區分:“‘封建二字,在中國舊的解釋是專就‘封諸侯,建藩屬的制度而言,和今天談社會發展史的人們認定為五種經濟形態之一的所謂‘封建迥然不同?!盵7](P48)他又指出,周和秦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差異:

人們談到中國的封建社會,每以周秦并稱,其實仔細分析起來,周和秦的政治制度便有大大的不同,斷不可混為一談。中國封建政治機構,從天子以至公卿、大夫、士,層層壓在廣大勞動人民之上,很像一座雄偉的寶塔式的建筑。但是自秦以前實行“封建”,把領地領民分給諸侯“各守其土,各子其民”,這和秦以后行郡縣制,而集權于中央的專制帝國政體截然不同。秦朝自然是封建社會政治制度轉變的總樞紐。[7](P22)

周代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以下的政治制度雖有所不同,張先生認為它們的社會性質是一樣的,從周代至清代的中國社會均為封建社會。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分析》的敘事基本上是上自西周、下迄清代。全書包括六個部分,裝訂為六冊。第一部分名為“統治階級樹立威勢的基礎”,首先說明在我國封建社會,階級與等級是客觀存在的,并指出士儒階層屬于統治階級

張舜徽先生認為士儒階層屬于統治階級,但并沒有一味地斥責他們。在《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第六部分中有“知識分子做出了有益的工作”、“知識分子的弊短與優長”等內容(在中國封建社會,士儒階層是知識分子的主要組成部分),說明張先生對士儒的評價是一分為二的。,接著講述了統治階級得以維持其階級利益的政治、土地、宗法等多種制度,其中對宗法制度、宗法精神的剖析尤為精到。書中指出:“宗法制度的效用在于,通過家族組織的形式來鞏固政治組織的機構,而其根本精神卻建立在親親、尊尊、男女有別三者之上?!盵7] (P69)“尊尊、親親、男女有別”是“君臣、父子、夫婦”三綱說的注腳,所以宗法制度的根本精神即以三綱說為核心,而三綱說又以“君臣”為中心:“三綱便是封建社會里宗法制度下,有權階級(君、父、夫)對無權階級(臣、子、婦)所施用的一種管制形式和方法。因為有權階級要訓練無權階級絕對服從,所以在家族以內,對兒子一定教‘孝,對婦女一定教‘從,這樣一來便為統治階級所利用,將家族內的兩種管制形式和方法搬到政治組織方面來,于是產生出對臣下教‘忠的辦法,所以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里君主專制的政治完全建立在家族制度之上,家族內所有教孝教從,最后歸宿還是在‘臣忠于君的作用上面?!盵7](P76-77)

第二部分“統治階級欺騙人民的方法”,講述統治階級的愚民策略與南面術。書中將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愚民策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1.統治者把自己的威力比之于天日;2.統治者夸大自己是應運而生的特殊人物,必然爬上宰割天下的地位;3.統治者標舉禪讓的美名來掩飾自己的篡奪;4.統治者揭橥正統名義教人們團結在自己周圍;5.以文學著述羈縻英士;6.假佛、道二教檢束人心。其中“以文學著述羈縻英士”的論斷頗具新意,書中說道:“中國歷史自兩漢以后,統治階級鞏固他一姓一家的專制帝位延長到幾百年長久時間的,自然要推唐、宋、明、清,他們都披著提倡文學的外衣來牢籠天下士子?!c其興師動眾于禍患已經出現的時候,不如豢養士子于太平的時候,使一般知識分子盡出于尋行數墨、咬文嚼字一途,而消除其英氣雄心,由是天下可保無事,統治者的權位也因以鞏固無虞,這自然是愚民政策中最陰險、最毒辣的辦法?!盵8](P21)

第三部分“統治階級的生活享受”,從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兩方面論述統治階級的生活享受。書中認為,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等文化生活資料的發展與統治階級的嗜好與提倡有關:“封建社會的藝術、文學無疑地是跟著帝王的嗜好走的,雖耗盡天下人士的心思才力,而結果只是替少數統治階級充實文化生活的內容罷了?!盵6](P72)統治階級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質生活享受,則直接建立在剝削勞動人民的基礎之上:“封建統治階級的唯一目的在于使整個人民利益服從于它這一階級的利益,把它這一階級或其中某一上層階級的利益放在全國人民的利益之上?!华氃谏娴臅r候,衣服、飲食、宮室、舟車、妻妾等方面刮盡人民的脂膏,來滿足少數人的欲望,即在死亡以后,也還利用政治力量強迫人民給他修造墳墓。從這種慘酷剝削的具體事實,可以反映出廣大勞動人民無衣無食、啼饑號寒重重痛苦的根原?!盵6](P1)

第四部分“受壓迫人民的痛苦”,揭示封建社會的農民、工人、婦女遭受統治階級壓迫的歷史事實。針對傳統史書敘述農民受壓迫的史實多語焉不詳的情況,張先生不僅注意整合史傳雜書中的相關記載,還從《詩經》、樂府等歷代詩歌的寫實作品中爬梳材料,由此深刻地描述出了農民遭受的痛苦。書中對婦女受壓迫的歷史事實的論述也頗具特色,既有從“最高統治者對婦女的摧殘”、“貴族官僚地主商人對婦女的摧殘”、“父母包辦婚姻所造成的罪惡”等方面所作的正面敘述,又有通過揭露歷代女教課本約束婦女自由的內容實質、從婦女教育方面進行的側面說明。

第五部分“封建社會的教育”,首先論述統治階級的教育方針和任務,認為“封建社會的教育完全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8](P1);其次總結了統治階級教科書(主要指六經)的中心內容與障礙社會進化的因素;最后敘述了農村私塾教學的課本和方法。其中對統治階級教科書中心內容的分析很有啟發意義,書中提出:“六經施教偏重《詩》、《禮》,其目的在加深階級間‘愛和‘敬的教育”、“由‘愛敬發為‘孝悌,便成為了統治階級教民的重點”、“‘孝悌、‘禮樂、‘仁義三者皆出于‘愛敬”,[9](P52,56,59)書中同時還指出,封建統治階級對廣大人民施行仁愛具有不可能性。[9](P65)

第六部分“封建社會的文獻”,本著“文”指典籍、“獻”指“賢人”的舊解,不僅概述了我國古代書籍的基本情況,還總結了古代知識分子在譯書、校書、鈔書、修通史、纂方志、繪地圖、輯叢書等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并分析了知識分子的弊短與優長。書中認為,乞憐與自大、相輕與互毀、標榜所謂樂道安命、吹噓所謂清高隱逸等都是知識分子的弊短;勇于正視現實、敢于對統治階級進行斗爭是知識分子的優長。[10](P88,94,111,116,121,128)

從主要內容方面來看,《分析》一書將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區分開來,從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文學藝術、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對我國封建社會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總結。

從編寫形式上來看,該書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它不分章節,只標大題、小題、細目,突破了章節體的編寫形式。比如,第一部分的大題為“統治階級樹立威勢的基礎”,該大題下設有“階級與等級”、“居高以馭下”、“憑借權力霸占土地”、“利用宗法鞏固政權”等四個小題,四個小題之下又各有細目,如“階級與等級”之下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存在”、“士儒階層屬于統治階級”、“統治階級內部之等級”、“一切禮制均專為統治階級而設”、“統治階級怎樣夸耀門閥”、“統治階級怎樣壓制奴婢”六個細目。這種編寫形式不注重形式上的整齊劃一,不計較小題之間、細目之間篇幅的多少,因事名篇,要點突出,標目自由,與章節體有一定的不同。

第二,在細目之下,往往就該事物作出貫通的分析。比如,在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的小題之下,設有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細目,在這些細目之下,張先生各按時代的先后,對該事物產生、發展、變化的脈絡作了簡明扼要的梳理。以舞蹈為例,書中首先敘述了舞蹈的起源與演變:“提到‘舞的歷史,最初也還是勞動人民祖先在工作緊張以后用以愉快心情的一種形式?!秴问洗呵铩す艠菲匪f:‘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這便是我們祖先一種很自然的舞蹈表演。后來進入階級社會以后,統治階級便采用這種形式加上種種儀節和樂章成為他們專有的娛樂?!盵6](P98)接著依次介紹了周代、漢代、唐代以至宋明的舞蹈,得出了“在周末,不獨男子能舞,女子也能舉行集體的大規模的舞蹈了,并且統治階級便用女樂為日常生活的娛樂品”、“從唐以后,跳舞乃專用婦女,男子便以歌舞為恥”、“唐以后跳舞的風氣和唐以前截然不同,后來經過宋明以來理學家們提倡正學,講求規行矩步、進退周旋的禮儀,社會一般知識分子更認為歌舞不是須眉男子應有的事,于是除優伶外,歌舞乃更與男子絕緣”[6](P99,103,104)等結論,我國舞蹈的發展歷史原原本本地被揭示了出來。

三 《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的學術價值

《分析》體例新穎,內容豐富,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打破王朝體系,用階級分析觀點總結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翦伯贊說過:“打破王朝體系問題,不是一個新問題。很早以前,我國進步的史學家就想寫出一部不是按照王朝斷代而是按照社會性質分期的中國通史?!魧τ谥袊`制社會的研究,以及其他史學家對于中國歷史分期問題的一些研究,都是為了寫出一部按照社會性質分期的中國通史?!盵11](張先生借鑒了郭沫若等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探索成果,《分析》一書即按照社會性質,將周代至清代的中國社會當作一個整體來分析,其敘事不按朝代順序依次而下,而是將封建社會劃分為兩個階級來進行敘述。該書共六個部分,每個部分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封建社會由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構成,統治階級憑借政治、土地、宗法等制度以及各種權術治術保障其階級統治,所以第一部分為“統治階級樹立威勢的基礎”;第二部分為“統治階級欺騙人民的方法”;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統治的目的在于滿足其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方面的享受,因而第三部分為“統治階級的生活享受”;統治階級的一切生活享受都建立在剝削勞動人民的基礎之上,因此第四部分為“受壓迫人民的痛苦”;統治階級要持久地維持其統治,自然需要依靠教育,一則教育可以培養統治階級的接班人,二則教育可以起到教化與控制勞動人民的作用;教育又離不開書籍與知識分子,于是第五部分為“封建社會的教育”;第六部分為“封建社會的文獻”。全書邏輯清晰,系統嚴密,其關鍵點即在階級分析觀點的運用上。通過靈活運用階級分析方法,該書最終打破了王朝體系,分析了中國封建社會。

第二,站在人民的立場編寫史書,同情勞動人民。張先生信奉人民史觀、反對英雄史觀,他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物志·序言》中說過:“人類歷史,首先是生產者的歷史。人類文明,是無數勞動人民經歷了若干年代集體創造的結晶。不認識勞動人民祖先集體創造的各方面成就,便無從了解人類的真正歷史。我國過去的歷史書籍,浩如煙海。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圍繞著統治階級來寫作的。有關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活動的史實,記載獨少,或者載而太略。特別是涉及古代事物的創造和發明,每每歸功于個別人物,甚至遠嫁名于荒古不可知之人,并從而加以夸飾,描繪為智周萬物的‘圣人。這便淹沒了勞動大眾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更無由認識到勞動人民是歷史的主人?!盵12](P1)

張先生信守“勞動人民是歷史的主人”,在分析中國封建社會時,便站在人民的立場,斥責統治階級,贊揚敢于同統治階級作斗爭的知識分子。以書中對優伶的表彰為例,優伶在封建社會里地位十分低下:“優伶在過去舊社會里一向被人輕視,認為‘倡優下賤,不過是皇帝貴族官僚大地主們的玩弄之物。特別是從科舉制盛行以后,查問每一個應試者的身家至為嚴厲。在清代所謂身家不清白的人,像倡優、皂隸便三代不許應試入仕,因之知識分子對這般人也就更瞧不起?!盵10](P128)張先生對優伶則予以充分尊重:“其實,我們今天站在人民的立場,用冷靜的頭腦,根據可靠史料來分析問題,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書生學者是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向優伶們驕傲的?!盵10](P128)書中博考史傳筆記,敘述了淳于髡以“酒極則亂,樂極則悲”的議論使齊威王罷長夜之飲;羅衣清以“雙陸休癡,和你都輸去也”的言語諫止遼興宗與太弟重元的博戲等歷代優伶的杰出事跡,有力地說明了優伶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張先生指出:“中國優伶在歷史上有著光榮的傳統和特殊的精神,具體表現在直諫無隱、假托說笑話、演戲劇等方式來規戒統治者的胡作非為,這對廣大人民是很有利的,我們今天應該重新估量優伶們的價值和所起的作用?!盵10](P128-129)他還進一步追溯了優伶的光榮傳統與特殊精神的來源:

歷史中所記載優伶們所表現卓越而成功的事實不是偶然取得的,而是繼承了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而加以發揮充實的結果。這種傳統從《詩》三百篇便已有了。本來“詩”與“樂”在古代是不可分離的,而優伶又是古之樂工,所以三百篇“主文譎諫”的作風全盤為優伶們所保存了?!抖Y記·經解篇》引孔子的話:“溫柔敦厚,《詩》教也?!薄皽厝帷笔侵钢S刺者的態度,“敦厚”是指諷刺者的居心。有了不刻薄的居心和極其委婉的言辭、懇切的態度,自然可以感到人,然后所進忠規才能發生效力?!@種優良的傳統精神,在知識分子群中不可多見,卻為優伶們所繼承了,值得我們十分重視。[10](P135-136)

張先生把地位低賤的優伶視為知識分子,把優伶通過演戲、敢于同統治階級進行斗爭當作知識分子的優長,

《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第六部分大題“封建社會的文獻”之下,有小題“知識分子的弊短與優長”,該小題之下有“優伶通過演戲對統治階級進行斗爭的意義和作用”一目。還指出優伶的優良傳統源于《詩》教,他對優伶的評價是很高的。贊揚優伶,實際上是在歌頌勞動人民、抨擊統治階級,他的人民立場由此凸顯。

第三,為探索張先生學術思想的變化軌跡提供了堅實的史料支撐。從張先生的著述計劃來看,他曾有撰述《中華人民文化史》的設想,《分析·序目》中說道:

近年來我很想運用新的觀點,撰述一部較有分量的《中華人民文化史》,完全擺脫過去編寫文化史的體例和內容,把統治階級和勞動人民區別開來,加以總結和分析,這自然是一件有意義而又極艱巨的工作。雖嘗有此設想,不免有些畏難。從去年寫完《勞動人民祖先的集體創造》初稿以后,稍稍提高了信心,鼓起了勇氣,便開始總結封建社會的情況。由于中國封建社會時間比較長,舉凡統治階級欺騙人民的方法,為鞏固統治而創立的制度,以及反映奢侈豪華生活享受的禮儀器物,都莫不與文化有關,有些并直接成為了封建文化的組成部分。反過來,一切受壓迫人民的痛苦,也是值得總結的。他如封建社會的教育、文獻,更是文化的重要內容,逐類推求加以整理從而把有關這些方面的材料,區處條理,使之系統化,因名為《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13](P72)

由上述這段文字來看,張先生設想的《中華人民文化史》,體例和內容與一般的文化史不同,它“把統治階級和勞動人民區別開來”,具有鮮明的階級特征。文中所說的《勞動人民祖先的集體創造》指的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物志》一書,它專門論述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分析》一書,既講統治階級,又講勞動人民,這兩部著作應當都是張先生計劃編寫的《中華人民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后來,這兩部著作的重要內容都被吸收到《中華人民通史》一書中,

《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第四部分“受壓迫人民的痛苦”的主要內容被收入《中華人民通史》的《社會編》;第一部分“統治階級樹立威勢的基礎”與第五部分“封建社會的教育”的部分內容被收入《中華人民通史》的《制度編》?!吨袊饨ㄉ鐣治觥分兴@示的階級分析觀點也為《中華人民通史》所繼承?!吨袊糯鷦趧尤嗣駝撐镏尽返闹饕獌热?,后來被收入《中華人民通史》的《創造編》和《學藝編》。于是張先生放棄了該計劃。

從具體的學術觀點來看,由《分析》一書也可以看出張先生學術思想的變化。比如,他在1956年時,認為夏、商同為奴隸社會,西周是封建社會;[14](P185)《分析》一書,沒有提及夏代,主張商代是奴隸社會的開端,西周是封建社會的開端;他晚年對中國社會形態的劃分又有所變化,《中華人民通史》一書,將我國“約一百七十萬年前——公元前廿一世紀”的社會稱為原始社會,將夏、商、西周、春秋、戰國視為奴隸社會,秦至清視為封建社會。[15](P436-438)又如,對“文獻”一詞的認識,張先生早年曾把歷史文物當作歷史文獻來看待,《分析》第六部分“封建社會的文獻”中就有“統治階級對文物的破壞”一目,講述統治階級破壞銅器、碑刻、書畫等歷史文物的事實。張先生在后來所著的《中國文獻學》一書中,反對把歷史文物稱為歷史文獻:“‘文獻既是一個舊名詞,自有它原來的含義和范圍。我們今天既要借用這一名詞,便不應拋棄它的含義而填入別的內容。近人卻把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跡、古物、模型、繪畫,概稱為歷史文獻,這便推廣了它的含義和范圍,和‘文獻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盵16](P3)

至于《分析》未刊的原因,筆者推測,《分析》是張先生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嘗試之作,出于“良工不示人以樸”的考慮,他不欲急于付刊。后來,該書的主要內容被張先生其他論著所吸收、運用,書中的部分觀點也被他修正,所以該書最終沒有刊行于世。

[參 考 文 獻]

[1] 張之洞,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張舜徽.顧亭林學記[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3] 張舜徽.舊學輯存[M].濟南:齊魯書社,1988.

[4] 張舜徽.舊學輯存·廣文字蒙求[M].濟南:齊魯書社,1988.

[5] 周國林.張舜徽先生的室名與人生追求[J].中國文化研究,2013(秋之卷).

[6] 張舜徽.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M].第3冊,未刊稿,湖南省圖書館藏.

[7] 張舜徽.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M].第1冊,未刊稿,湖南省圖書館藏,1957.

[8] 張舜徽.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M].第2冊,未刊稿,湖南省圖書館藏,1957.

[9] 張舜徽.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M].第5冊,未刊稿,湖南省圖書館藏,1957.

[10]張舜徽.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M].第6冊,未刊稿,湖南省圖書館藏,1957.

[11]翦伯贊.關于打破王朝體系問題[J].新建設,1959(3).

[12]張舜徽.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物志·序言[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4.

[13]張舜徽.中國封建社會之分析·序目[M].未刊稿,湖南省圖書館藏,1957.

[14]張舜徽.中國史論文集[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

[15]張舜徽.中華人民通史(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16]張舜徽.中國文獻學[M].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