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黨群關系問題的成因剖析

2017-05-19 07:18王國飛王貴花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黨群關系成因問題

王國飛+王貴花

【摘 要】 文章認為,當前黨群關系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客觀原因,也有黨自身建設方面的主觀原因。主要是:社會階層結構分化帶來群眾思想觀念的多樣化;經濟發展不協調、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不充分;黨的自身建設不完善;部分黨員干部和群眾存在“亞健康”心理等。

【關鍵詞】 黨群關系;問題;成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黨群關系總體上保持了和諧狀態。當前,黨群關系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客觀原因,也有黨自身建設方面的主觀原因。

一、社會階層結構分化帶來群眾思想觀念的多樣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結構已經不是過去簡單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了,而是在原有的階級階層結構基礎上發生了分化和重組。原有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為主體的框架被沖破,并從中演化出許多新的社會力量。當代中國已被分為十大階層。社會結構的分層分化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判斷越來越多樣化。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一直未變。他們竭盡所能地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進行滲透,丑化黨的形象、污蔑社會主義制度、挑撥黨群之間的矛盾。他們打著人權、民主的幌子,宣揚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煽動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改革的不滿情緒。在西方價值觀的滲透、沖擊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受到侵蝕,傳統的集體主義觀念在弱化,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日漸盛行。這些因素對當前黨群關系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我們黨能否正確認識這些變化,積極應對這些挑戰,不僅關系到“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更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安全。

二、經濟發展不協調、收入差距持續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各級黨委政府卯足了勁抓發展。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發展逐漸被異化成單純的GDP增長,異化成為單一的經濟增長指標,片面的追求GDP的增長,不重視甚至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從而導致社會系統各要素不匹配不協調的問題比較突出。一味地追求經濟增長,導致現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等各種民生問題相繼涌現,這都影響了黨群關系的和諧發展。特別是當前過大的收入差距,嚴重影響了黨群關系。

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不充分

我國當前的民主發展,從政治運行的現狀看,體現在民主選舉機制、民主監督機制、權力制約機制以及利益表達和政治參與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四個層面。從具體實踐來看,利益表達不充分,人民群眾各種不同利益訴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表達。群眾利益表達的渠道不暢,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不健全;監督機構缺乏相對的獨立性。當前,我國大部分的監督都是自上而下的,平行的和自下而上的監督機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F有的選舉制度雖然在不斷完善,但在具體實踐中,選舉制度在一些基層的實踐中暴露出許多問題,家族勢力干預選舉、拉幫結派、權力干預、賄選、走過場等問題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同時,權力過分的集中于“一把手”,導致權力運行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制約。

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政治熱情在不斷提高,而黨和政府還未能適應這一變化,構建的政治參與渠道已不能滿足群眾的要求,進而影響了群眾的政治參與積極性,并從根本上阻礙了黨群關系的積極發展。

四、黨的自身建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

黨群關系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固然有經濟社會變化的客觀原因,但是我們更應該從黨自身建設方面查找問題,分析原因。

首先,黨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改進。隨著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群眾的利益表達、參政議政的愿望日趨強烈,以往單靠說教和行政命令來做群眾工作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黨群關系發展的要求了。少數黨員干部面對已經變化了的群眾現狀,不能適時調整領導群眾、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導致本不是黨群矛盾的其他矛盾最后都以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呈現出來。

此外,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有些部門和政府雖然開通了政府網站,建立了微博和微信等互動性的公共平臺,但有的僅是剛開通時還能與群眾互動,解答群眾的疑問,時間長了,這些做群眾工作的新工具就形同虛設。

其次,部分黨員干部執政能力有待提高。當前部分黨員干部執政能力不強,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體現在部分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不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強。吃不透中央的文件和上級相關規定,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二是體現在部分黨員干部缺乏市場意識。對市場經濟缺乏認識,不了解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基本規律,習慣用計劃經濟時代強制性的命令來開展工作。三是體現在部分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經驗不足。特別是年輕干部、長期呆在機關,不下基層,不知道怎么做群眾工作,不知道怎么與群眾進行溝通和交流,更不知道怎么處理和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出現了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的現象。[1]四是體現在部分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最基層的干部,缺乏法制意識,依法行政能力較差,做事情憑經驗或拍腦袋的比較多,有時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不按程序辦事,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據。

再次,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作風問題較為突出。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多次提醒全黨,“官僚主義現象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個大問題”。[2]然而時隔36年,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依然不同程度的在我們黨員干部思想和作風上反映出來。如一些地方干部的心思并沒有放在群眾需要什么、如何解決群眾的困難、帶領群眾致富上,而是放在為自己的升遷挖空心思找關系、用自己權力之便謀取錢財上;把心思放在做表面文章上,停留在開會傳達精神上,下基層走馬觀花上。時間長了,干部同百姓的距離越來越遠,群眾的怨氣越積越多。

還有一些地方領導開會就是“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少。此外,部分地方的領導干部中還存在著思想因循守舊,改革創新意識不強;享樂主義思想嚴重、不思進??;獨斷專行,缺乏民主作風,索、拿、卡、要等問題。

五、部分黨員干部和群眾存在“亞健康”心理

當前社會心理的發展和變化與政治、經濟、文化環境都有很大的關系。社會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對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同樣,看黨群關系出現的新問題,我們也不能忽視黨員干部和群眾心理對黨群關系的影響。

其一,從黨員干部心理看,首先我們需肯定當前的黨員干部心理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部分黨員干部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黨群關系的心理狀態。當前社會上部分黨員干部存在著“浮躁”、“焦慮”、“不平衡”心理。有些干部在工作上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愿做打基礎、管長遠的事情。同時,由于黨員干部承擔著“發展與穩定”的重任,上級領導的考核,老百姓的評價,以及本領恐慌的壓力,使得一些黨員干部產生明顯的心理“焦慮”。此外,現實生活中還面臨著權、錢、色等種種誘惑,如果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付出和獲得,總覺得自己付出的多,獲得的少,總覺得自己吃虧了,總為個人名利得失盤算,最終會在上下左右的對比中,心理失衡。

其二,從群眾心理看,同樣我們首先要肯定群眾心理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必須認識到,新形勢下部分群眾心理發生了變化,對黨群和諧發展有著消極的影響。一是急于求富的心理。鄧小平曾說過:“致富不是罪過”。群眾積極致富、求富之心是值得肯定的。但問題在于,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收入往往與個人能力呈正相關關系。這就制約了一些能力素質相對較弱的群體。一些社會成員,為了快速致富不擇手段,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二是盲目攀比的心理。計劃經濟時代,整個社會收入比較平均,使傳統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能夠延續。但是,改革開放后,在利益關系的深刻調整中,這種傳統心理受到很大沖擊,群眾對自身利益的關注,較多采取橫向比較的視角,收入的高低、致富的先后、生活的水平差異往往成為對比的參照標準,在利益水平的比較中,常常認為自己的收入不如別人的高。三是仇富的心理。一般而言,人們對改革的總體期望,特別是對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期望值總是偏高的。當改革成就和自己的實際收益出現差距時,容易產生對先富群眾的嫉妒心理,甚至會演化為對個別先富者的仇視。四是懷舊心理。部分群眾對當前社會出現的一些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不正之風和腐敗等不良社會現象不滿,由此懷念上世紀50年代良好的黨風和社會風氣。把出現問題的原因歸咎為改革開放造成的,對改革產生質疑聲。這樣的“懷舊”心理對黨群關系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要群眾信任 決不僅僅靠權力[N].人民日報,2005-05-30.

[2]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7.

【作者簡介】

王國飛,男,中共喀什地委黨校講師.

王貴花,女,中共喀什地委黨校講師.

猜你喜歡
黨群關系成因問題
垛田形態多樣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視角下相對貧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羅素悖論的成因
羅素悖論的成因
社會資本視閾下的山東抗日根據地黨群關系建設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當前施工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現狀及原因分析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