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犢牦牛副傷寒性腹瀉的病原分離鑒定及耐藥性檢測

2017-06-09 08:53白海濤
中國草食動物科學 2017年3期
關鍵詞:副傷寒沙門犢牛

白海濤

(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畜牧獸醫站,雜多 815300)

犢牦牛副傷寒性腹瀉的病原分離鑒定及耐藥性檢測

白海濤

(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畜牧獸醫站,雜多 815300)

無菌采集玉樹州雜多縣部分腹瀉犢牦牛新鮮糞便及病死犢牦牛肝、肺及小腸內容物樣品共10份,應用常規的病原分離鑒定技術進行腹瀉病原的分離與鑒定,最終確定病原體為沙門菌。同時隨機選取15種抗生素對分離菌株進行了耐藥性檢測。結果顯示:分離株的耐藥情況十分嚴重,為避免新的耐藥菌株的產生,選用敏感藥物交替治療,并配合對癥治療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最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流行。

犢牦牛;副傷寒性腹瀉;病原;分離鑒定;耐藥性檢測

牛沙門菌病又稱牛副傷寒,是由沙門菌引起的牛的一種急性、慢性消耗性傳染病,各年齡段和不同品種的牛均可感染,但牦牛更為易感,特別是以10~40日齡的犢牦牛多發,一般呈現散發或地方流行[1],發病率達20%以上,死亡率5%~75%。該病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為主要癥狀[2],如犢牛發病后常出現腹瀉、體溫升高和呼吸困難;死后剖檢可見出血性、卡他性腸炎和間質性肺炎。目前,沙門菌已成為僅次于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的犢牛腸道病原菌。2016年3月中旬,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一牧戶24頭初生犢牛中10頭先后出現以頑固下痢、迅速衰竭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發病率41.67%;前后共死亡4頭,致死率40.0%,經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病料采集與檢驗,綜合診斷為犢牛副傷寒,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樣品來源 無菌采集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部分腹瀉犢牦牛新鮮糞便及病死犢牦牛肝、肺及小腸內容物樣品10份,置滅菌小試管中并編號,放4℃冰箱備用。

1.1.2 培養基及試劑 SS瓊脂平板、普通營養肉湯、普通瓊脂斜面和生理鹽水均由雜多縣畜牧獸醫站實驗室自制。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蔗糖、水楊苷、靛基質、硫化氫、西蒙氏枸櫞酸鹽、硝酸鹽、尿素酶、MR、V-P和半固體等14種生化培養基均購于北京陸橋技術有限責任

1.1.3 藥敏紙片 丁胺卡那霉素(AN)、復達欣(CAZ)、強力霉素(DX)、紅霉素(E)、呋喃妥因(FT)、慶大霉素(GM10)、卡那霉素(K)、呋喃唑酮(LVP)、利福平(RA)、鏈霉素(S300)、復方新諾明(SXT)、四環素(TE)、妥布霉素(TM)、萬古霉素(VA)、頭孢呋辛(XM)等15種藥敏紙片均購于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目的菌的分離 分別無菌剪取少許肝、肺等實質臟器及勾取少許糞便無菌接種到普通營養肉湯中,37℃培養18~24 h后劃線種環于SS平板上,37℃溫箱培養并觀察菌落形態;同時進行樣品的涂片或觸片,革蘭氏染色鏡檢。

1.2.2 目的菌的純化及移植 挑選SS平板上可疑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并進行數次純化培養,最后將純化好的疑似沙門菌劃線接種于普通瓊脂斜面,37℃溫箱培養18~24 h后置4℃冰箱備用。

1.2.3 生化鑒定 將上述純化好的疑似沙門氏菌菌株分別無菌接種到上述14種生化培養基中,37℃溫箱培養24~48 h,觀察結果。

1.2.4 藥敏試驗 將上述沙門菌分離株斜面用生理鹽水洗下后與麥氏比濁管比濁,選取9×108活菌/mL濃度的菌懸液,用滅菌棉簽蘸取菌液后并在管內壁上擠去多余菌液,均勻涂布MH(A)培養基表面3次,再分別依次貼上15種藥敏紙片,每塊平板貼3片,37℃培養18~24 h判定結果。判定標準參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藥敏紙片擴散法法規。

2 結果

2.1 目的菌的培養特性及菌落形態觀察

在 SS培養基上生長形成圓形、隆起、邊緣整齊、灰白色的菌落,菌落中心變黑,邊緣灰白色;在營養肉湯中生長較好,呈現均勻渾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與肝臟組織觸片染色鏡檢相同的兩端鈍圓、細長的紅色小桿菌。

2.2 生化鑒定

詳見表1。

表1 沙門菌的生化結果

2.3 藥敏試驗 用游標卡尺測抑菌圈直徑大小,測3次取平均值,見表2。

表2 沙門菌的耐藥性檢測結果

2.4 防治

2.4.1 預防措施 對死亡犢牦牛采取深埋處理,同時用3%燒堿溶液消毒污染草地;為防止牦牛母子相互傳播,隔離腹瀉犢牦牛每天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對母牦牛乳頭消毒,而后人工擠奶再飼喂于犢牦牛。

2.4.2 藥物治療 筆者對分離獲得的沙門菌進行了耐藥性檢測,根據實驗結果選取復方新諾明和鏈霉素交替治療犢牦牛副傷寒,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一周后腹瀉犢牦牛全部康復。具體治療方法:復方新諾明按犢牦牛體重70 mg/kg口服,首次劑量加倍,每日2次;鏈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0萬IU,每日2次;為緩解腹瀉脫水癥狀,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1 000~2 000 mL和5%碳酸氫鈉液50~150 mL靜脈滴注以補水補堿,每日2次。

3 討論

(1)由于雜多縣實驗室條件有限,只能應用傳統的病原分離鑒定技術對此次疑似副傷寒進行病原的分離與鑒定。結果顯示,從腹瀉犢牦牛糞便和病死犢牛肝、肺中均分離獲得了疑似沙門菌,涂片(觸片)染色鏡檢結果符合沙門菌的染色與培養特性,通過對該分離菌的生化鑒定,最終鑒定為沙門菌。

(2)處于高寒地區的雜多縣在冬春季節的氣候變化不定,若初生犢牦牛長時間處于不良外界條件下,極易導致犢牛機體抵抗力降低誘發副傷寒的發生。為避免此現象的出現,應加強妊娠牦牛和犢牛的飼養管理。讓犢牦牛在出生1 h內吃上初乳,母牦牛在產后7~10 d內不擠奶,奶全讓犢牛吃,然后再由每天擠1次向擠2次過渡。若在產犢期犢牦牛發生腹瀉或死亡現象時,應勤遷帳篷、更換牧地,保持高燥、清潔的小環境,適時處理病牛排出的糞便并搞好消毒工作。

(3)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現已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由于我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對此已經有大量的文獻曾經報道過。加之沙門菌的抗菌譜越來越廣,強度也越來越大[3-4]。為此,筆者選取15種常見抗生素對分離菌株進行了耐藥性監測。結果顯示,此次分離的沙門菌對鏈霉素和復方新諾明2種藥物敏感;對呋喃妥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頭孢呋辛等5種藥物中介;但對丁胺卡那霉素、復達欣、強力霉素、紅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環素、萬古霉素等8種藥物耐藥,平均耐藥率達53.33%(8/15),這可能與該區域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有關。因此,在治療時筆者選擇鏈霉素和復方新諾明作為首選藥物對腹瀉犢牦牛進行交替治療,同時還采取了對癥治療和相應的預防措施,最后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1] 蔡寶祥.實用家畜傳染病學[M].4版.上海:上??萍汲霭嫔?,2001.

[2] 陳伯祥.牛副傷寒病原學及疫苗的研究現狀[J].黃牛雜志,2001,27(6):61-62.

[3] 胡四海,周祖岳,李晉雄,等.93株沙門氏菌的菌型分布對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J].衡陽醫學院學報,2000,28(2):130-131.

[4] 郭銳,盧玉蛾.117株鼠傷寒沙門氏菌的鑒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測定[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9(19):1909-1910.

S823.7

A

2095-3887(2017)03-0046-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3.012

2017-03-26

白海濤(1981-),男,獸醫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和動物防疫檢疫工作。公司(批號:080606)。

猜你喜歡
副傷寒沙門犢牛
江西部分省級醫院食源性疾病沙門菌監測與分子分型研究
一株雞白痢沙門菌噬菌體的發酵及后處理工藝研究
犢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犢牛病死率的飼養與管理措施
犢牛疾病的預防保健措施
初生犢牛喂初乳注意事項
豬副傷寒病臨床癥狀及治療方法研究
豬副傷寒病臨床癥狀及治療方法
羊副傷寒病的防治
華東地區沙門菌流行病學及耐藥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