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快樂修煉”中跬步前行

2017-06-12 01:15虞大明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17年4期
關鍵詞:烏篷船小鎮課文

一直在想:成長究竟是什么?很多思緒在腦海里掠過——成長是成熟和衰老的過程,成長是形成經驗和自我的過程,成長是走向成功的過程,成長是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的過程,成長是讓生活變美的過程……總之,成長是一種修煉的歷程。

既然成長是一種修煉的歷程,那就應當笑著,跬步前行——踏實每一步,快樂每一步。

一、為“情”所困,修煉感情朗讀

我清楚地記得,1991年的深秋,丹陽,我的第一堂公開課《神筆馬良》。

秋風起,秋雨冷,而我的內心和后背卻燥熱無比。失敗得很。

回杭的路上,師傅張化萬先生侃侃而談,一針見血。

師傅說我上課時只是在一味地貫徹教案,而不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說我游離于學生之外,有些時候甚至是凌駕于學生之上。心中沒有學生,只有教案,所以一緊張就會出現遺忘教學導語的問題。師傅還說:“教師上課跟演員演戲不一樣,演員演戲時只是背事先設計好的臺詞,而教師上課時,不論教案備得多么詳細,不論準備得多么充分,都需要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具體表現作適當的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就是說,沒有教學機智的老師絕不是好老師,也絕對上不出好課來?!薄澳抗庥我?,是不夠自信和缺乏足夠的情感投入的表現。對于教師而言,蒼白的教學語言和呆板的面部表情都是致命的弱點。優秀教師的情感應該是非常豐富的,他會隨著課文的情感脈絡和學生的實際表現,或悲,或喜,或激昂,或凝重?!?/p>

在我看來,師傅的每一句話都極具道理。概而言之,便是為“情”所困。

后來,師傅為我開出藥方——強攻情感型課文,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架勢。師傅認為,情感型課文豐富的情感內涵,為錘煉教師進行合理、準確的情感投入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師傅常說,要使學生讀出感情來,教師要善于垂范。教學這類課文,教師首先要認真、反復地備讀,力圖讓課文打動自己,然后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將體驗到的情感通過表情、動作、聲音達成外化,從而感動學生。

就這樣,反復的有感情的朗讀練習,成了我當時上課前必不可少的修煉內容。我經常是早晨早早到校,下班遲遲回家,專挑校園里空無一人時,把自己關在教室里,大聲地讀個痛快。

在練習朗讀的時候,很自然地萌發了把自己的課文朗讀錄下來的念頭。

也許是我的普通話和音質都還不錯吧,我的課文朗讀錄音深受學生的喜歡,甚至還經常被同年級的教師借用。

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擁有了五盒錄有特殊音效的資料帶,據說這些帶子來自電影制片廠,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帶子中幾乎都有。 各種鳥叫的聲音、下雨的聲音、刮風的聲音、爆炸的聲音、沖鋒號的聲音、機槍掃射的聲音等等,應有盡有。

我把這些帶子視作寶貝。我想:如果能把這些逼真的聲音用到課文朗讀錄音當中,再配上跟課文情感內涵相吻合的背景音樂,那效果一定會好得多。我為我的這個想法興奮得睡不著覺。于是第二天,便找了《珍貴的教科書》這篇課文,開始了新的嘗試。

想想簡單做做難。這話一點不假。 特別是文中指導員犧牲前說的話中有很多省略號,意為“說話斷斷續續,奄奄一息”。而我一個大活人,怎么才能讀出這種感覺呢?辦法總比問題多——我一方面想象著指導員當時的內心世界,一方面加重喘息聲,竟然淚眼朦朧……錄音完畢,我靜靜地聆聽從錄音機里發出的配樂朗讀,竟然又一次淚眼朦朧……

就這樣,我的第一個配樂朗讀錄音作品終于新鮮出爐了。同年級的教師聽后都贊不絕口。初嘗甜頭的我,從此一發不可收——《神筆馬良》《小珊迪》《十里長街送總理》《手術臺就是陣地》《在炮兵陣地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小音樂家楊科》等20余個作品相繼誕生,整整錄制了兩盒磁帶。我還自己動手,設計了盒帶的封面,還貼上了我的“帥照”,美其名曰“虞大明配樂朗讀專輯”。

自然,我的這一舉動受到了師傅的贊許。 師傅還在一次全區語文教師教研活動中,播放了我的作品。當然,從那以后,錄音帶經常被外校的語文教師借用,而且經常會有教師找上門來,請我為他們的公開課專門制作錄音帶。

再后來,我精心制作的兩盒帶子在接力棒似的傳遞中不翼而飛了。 但我沒有覺得特別遺憾。畢竟,制作這樣的帶子本不是我的目的?;叵氘敵醯挠靡?,只不過是想通過朗讀訓練增強自己的情感投入罷了。

我想,我基本上達到了目標。因為,在后來的公開課上,我不太再會為“情”所困。

二、用心投入,修煉“問題情境”

1999年那段時間,我依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著手實踐問題情境教學?!毒瓣枌贰稄]山云霧》《觀潮》的成功實踐讓我嘗到了甜頭——“你能為武松寫一份自薦書嗎?”“你能為廬山云霧、錢塘江大潮制作音樂風光解說片嗎?”依據文本個性,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以此改變學習方式,令學生學得積極,學得愉悅,令課堂充滿快樂。

我真真切切地覺得,這樣的課,孩子們喜歡。

于是,浙教版第七冊教材中的《小鎮的早晨》一文進入了我的視野。該文文字質樸,行文流暢,層次分明,向讀者呈現了一個恬靜、熱鬧、緊張的蠶鄉小鎮。我準備憑借該文,再次進行問題情境教學的嘗試。

在細細研讀文本特別是第一、二自然段之后,我覺得大城市里的孩子,在學習時,會有一些難點。

《小鎮的早晨》的第一、二兩個自然段將一個恬靜的小鎮實實在在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城市的早晨,是汽車短促的喇叭聲驚醒的;蠶鄉小鎮,四周河道縱橫,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

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凈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沿街的河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船,一只緊挨著一只。一些油光發亮的烏篷船翹起尖尖的船頭,顯得格外醒目。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

我想,大城市帶給孩子的印象往往是“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和“熱鬧非凡”。因此,城里的孩子很難真正體會古老小鎮“恬靜”的一面:城里的孩子見慣了川流不息的車流,聽慣了尖銳嘈雜的汽車喇叭聲,他們沒聽過搖櫓聲,感受不到搖櫓聲的悠揚和靜謐……

我該如何滿足孩子的需求呢?

我素來對自己的智商還是比較滿意的。當我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就是紹興的安昌古鎮時,一條“妙計”便形成于腦海,把自己激動得要命。

選了個少云的日子,起了個大早,約上了攝像師,驅車直奔安昌。到達小鎮的時候,晨光熹微。小鎮不大,因此,很快便找到了那條“在淡淡的霞光下閃爍著片片銀鱗”的貫穿小鎮的河。在我的指點下,約莫二十幾分鐘,攝像師便將“淡淡的霞光、靜靜的小河、遙遙相對的拱形石橋、半月形的橋洞”,還有那“油光發亮的烏篷船”等按照第二自然段行文的節奏,拍成了視頻。

在回看視頻的時候,我發現了現實與文本的差距——也許是小鎮發展變化得太快,也許是烏篷船另有泊位——河邊只泊著兩只烏篷船。這怎么能體現“一只緊挨著一只”呢?靈機一動,我想到了剛剛從拱形橋洞中鉆過去的那只烏篷船。我沿著河岸一陣猛趕,“截?!绷四侵粨u擺著身子的小船。

船主戴著氈帽,是個憨憨的老農。在向他說明來意后,他欣然接受了我的請求。我為小鎮居民的熱情而感動。

他將烏篷船搖回,與另兩只船緊挨在一起。攝像師改變拍攝的角度,乍一看,還真有“停滿了”的感覺。哈哈,大功告成。有了這些素材供孩子們評頭論足,他們不興奮才怪呢!

向船主表示完謝意,我又“得寸進尺”:“能否讓我上到你的船上?能否借你的氈帽一戴?”船主憨憨一笑,一擺手,大方地應允了。

船主搖著櫓,我頭戴氈帽,手扶烏篷,我們一搖一擺地在恬靜的河道上輕輕悄悄地“滑”著。最終,都“滑”進了攝像師的鏡頭里,成為永恒的特寫。

我對這段視頻特別滿意。因為我已經融進了小鎮,融進了《小鎮的早晨》。我想,當孩子們在預習完課文之后,如果想聽聽搖櫓聲,那么我只需輕點課件,古老而悠揚的聲音便會清晰地響起。更妙的是,當烏篷船漸行漸近,孩子們一定會驚喜地發現——船頭那個西裝革履、頭戴氈帽的人,居然是大明老師。哈哈,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回到杭州,我便著手制作課件。針對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的視頻剪輯和編排還算順利。我想,有了這段視頻材料,小鎮的恬靜一定會銘刻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久久不會忘懷。

但在制作“搖櫓聲”時,問題來了——實地隨機攝錄的聲音太輕,太模糊,根本聽不清“吱嘎吱嘎”的節奏。怎么辦?怎么辦?我于是有些郁悶。

正所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我想到了“偷梁換柱、移花接木”。那時,正值杭城大規模舊城改造,一些老房子面臨拆建。我提著錄音機,一次次地跑向工地,不為別的,只為搜尋木頭窗戶——開合間能“吱嘎吱嘎”作響的窗戶。功夫不負有心人,替代的效果奇佳。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作假,應該不是吧!這就像電影后期制作中的“擬音”,我想兩者是一個道理。

不出所料,《小鎮的早晨》一課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我深知,正是“為小鎮配解說”的問題情境驅動著孩子們的積極性。上完此課,我在課后隨筆中寫道:為了能讓孩子們學得積極,學得快樂,學得有效,當老師的,該付出什么呢?付出鉆研教材的潛心,付出教學設計的精心,更付出方法與策略選擇的用心。為了孩子,我愿意付出時間,付出精力,付出智慧,付出能夠付出的一切?!敖獭迸c“學”是永遠“相長”的——成就孩子的成長,亦促成自身的發展。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三、為了孩子,修煉“十八般武藝”

都說小學教師應是“全能型”教師。我想,小學語文教師更是如此。

小學語文教師有時像編導——要有設計和編排課本劇的能力;有時像個演員——要有聲情并茂朗讀課文甚至表演的能力;有時像書法家——要以身作則并指導孩子寫出漂亮的硬筆字;有時像音樂家——要擅長為課文朗讀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有時像畫家——要能寥寥幾筆畫出神形兼備的簡筆畫;有時像作家——要能寫下水文并對孩子的習作批批改改,評評點點,指點江山……

當然,這僅僅是“像”,跟真正的“家”比起來,相去甚遠。但是,這些涉及“聽、說、讀、寫、書、畫、唱、演”等能力的“十八般武藝”,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所不能或缺的。因為,教學需要;更因為,孩子們喜歡。

我素來注重對教師基本功的練習,不論是在師范學校讀書時,還是工作以后。以致我的同事們都認為我是個能說會道、能言善辯、能歌善舞、愛好廣泛、幽默詼諧的人。我知道,這只不過是同事對我不切實際、名不副實的肯定和夸贊罷了。

直到2004年,浙江省教育廳要舉辦“中小學教師才藝大賽”,我被推薦代表杭州市上城區參賽,我才覺得——我可能是有才藝的。

比賽分復賽和決賽兩個階段舉行。

復賽時,我制作了一個巨大的電視機道具,以“崇文小海燕電視臺”的形式,播出了我表演的配樂詩朗誦《雷電頌》,以及我和一個跟我一樣可愛的學生合說的相聲《立體收音機》。結果獲得了滿堂彩,自然進入了決賽。

進入決賽的共有12位選手。決賽項目有“用肢體語言傳遞成語”“教學案例分析”“即興講故事接龍”“記憶力大比拼”等等,可謂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當我得知決賽還將由杭州電視臺錄播時,那種自然而然的緊張伴隨著臨戰前的興奮,一股腦兒將我包圍,甚至讓我有些喘不過氣來。

決賽的過程,我不想多說。反正,我發揮正常,獲得了金獎。那一刻,我如釋重負,欣喜若狂。而今,比賽的結果已成為歷史,不值得重提。但是,比賽背后的內容值得永遠“咀嚼”和銘記?!安蛔鼋虝场睉敲恳粋€有歷史使命的教師的職責和追求。那么,怎么才能不讓自己淪為“教書匠”呢?我想,大概有這些事情需要去修煉:

熱愛生活,愛好廣泛。與時俱進,樂觀向上。見多識廣,有情有趣……

這些應屬“十八般武藝”的范疇,值得每一位教師用一輩子去修煉。畢竟,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 310016)

猜你喜歡
烏篷船小鎮課文
烏篷船
烏篷船,一襲煙雨枕江南
什么也沒有小鎮(1)
小鎮小鎮真熱鬧
端午節的來歷
烏篷船
背課文
穿毛衣的小鎮
漂在江南的詩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