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生視閾下綠色建筑供應鏈利益分配研究

2017-06-13 13:15王領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利益分配供應鏈管理綠色建筑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飛快發展,在生產力逐漸提高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愈發嚴峻,人們開始意識到保護環境綠色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建筑業作為高消費、高污染、高投入的一個行業,向綠色建筑業發展靠攏是保護生態環境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綠色建筑產品生產過程的關鍵所在就是把保護環境、綠色發展的共生理念融入到整個建筑供應鏈管理中去,這也是綠色建筑供應鏈的精髓所在。在綠色建筑供應鏈的運行過程中,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是保證綠色建筑供應鏈正常高效運行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共生理念、綠色建筑、供應鏈管理、利益分配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市場需求越發快速多變的情況下,建筑企業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已經逐漸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共同合作、相互競爭、一起盈利為合作理念的商業運作模式,即由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客戶以及其他單位組成建筑供應鏈的新模式。企業之間以供應鏈的模式合作形成一個緊密聯合的整體,有助于企業之間的資源的優化組合、提高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未來的發展。在供應鏈合作模式成為企業合作主流趨勢的背景下,對建筑供應鏈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型的研究可以保證建筑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獲得與自己付出相符合的利益收入,提高企業的合作積極性,保證整個建筑供應鏈的高效穩定運轉。

一、共生理論下的綠色建筑供應鏈

1.1共生理論

"共生"最早是由德國的真菌學家德貝里在1879年提出的關于生物學方面的一種理論。20世紀80年代,日本建筑學家黑川紀章提出把共生思想作為一種建筑設計的基本理念,來促進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發展,即把保護環境的生態理念融合到建筑產品生產過程的所有管理中去。

1.2建筑供應鏈及建筑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是指由材料設備供應商、生產商、消費者等組成的系統,整個系統內的物流、資金流的流動模式是雙向的,即材料由供應商流向生產者最后流到顧客手中,資金由顧客流向生產者[1]。建筑供應鏈是指以業主及建筑工程開發商的建筑產品需求為出發點,經過確定工程目標、項目融資、項目營銷策劃以及最后的建筑房屋拆卸等一系列修筑活動以及活動進行過程中所包括的相關管理人員的功能性網鏈狀結構。建筑供應鏈根據企業之間的材料設備供應方式以及供應鏈企業之間的聯系環節主要有三種方式:基本供應鏈、支持供應鏈、人力資源鏈。

建筑供應鏈管理是指企業以減少施工材料設備的購買成本,提高工程質量,減少建設時間為管理目標,來提高相關企業的行業競爭能力。

1.3綠色建筑供應鏈的產生

綠色建筑供應鏈是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共生思想、循環經濟理論等理論基礎上,在生產過程中融入綠色建筑技術知識,以及材料設備回收技術,從而引導整個供應鏈的生產方式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的功能性網狀結構[2]。傳統建筑供應鏈是把房地產開發商作為整個供應鏈的核心,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對供應鏈上資源流、價值流的控制,把建筑供應鏈上的建設單位,材料設備供應單位、政府、以及消費者集合成為一個整體的功能網絡模式[3]。而綠色建筑供應鏈的管理周期不僅僅是設備的購買使用過程而是從最初的計劃到拆除的整個建設過程。

1.4綠色建筑供應鏈的管理

綠色建筑供應鏈管理概括為:綠色建筑供應鏈中各個系統下的主體企業通過相應的組織方法以及操作手段,提高整個綠色建筑供應鏈企業的工作效率,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在保護自然環境的理念下進行產品的生產過程,實現綠色建筑的構建[2]。

二、綠色建筑供應鏈合作模式

2.1供應鏈合作模式概念

建筑供應鏈的合作模式就是指,供應鏈上企業為了追尋企業可能的最大化商業利益,與其他單位之間在參考行業標準合作模式或者與其他單位協商下進行合作的方式。在傳統的供應鏈合作模式中,各個單位之間并沒有融合成為一個集體,每個單位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導致各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本質是相互競爭的,不利于建筑供應鏈整體利益的發展。而在綠色建筑供應鏈合作模式中,雖然各個企業之間還是存在供應關系,但是這種供應關系與傳統模式中的供應關系已經有了本質的變化,企業在注重供應鏈的眼前利益的同時,也認識到供應關系中存在的潛在價值,開始用長遠的戰略思想來謀求企業最佳的整體效果。

2.2企業之間建立供應鏈合作的條件

首先,供應鏈企業之間能夠建立合作的基本條件是合作的企業之間應該具備共同的利益,目標,共同的發展興趣。企業之間只有在這三種條件任一種或多種存在的基礎上才會有其他企業產生合作的意愿,這是供應鏈合作的基本也是開端。其次,供應鏈上建立合作的企業都應該有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即有自身單獨去完成供應鏈任務的能力,能靠自身力量去給供應鏈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而不是只能一味的盲目依靠供應鏈上其他企業。然后,供應鏈上的合作企業之間要有相互協調的專業技術,各個企業之間能夠通過相關合作來實現供應鏈的目標。最后,供應鏈上的合作單位雖然參與合作但單位之間的資金流相互獨立,即企業對合作項目之外的資金以及人力資源等有保密或者不共享的權利。通過對上面論述的總結可將供應鏈企業合作的條件總結為[4]:

(l)合作雙方之間應該具有共同的目標利益。

(2)合作雙方都必須具備與合作工程相適應的物質技術基礎,即一方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實現群體目標。

(3)合作雙方的專業技術應相互協調,且互補來保證供應鏈合作目標的實現。

(4)合作雙方的企業經濟關系以及合作項目之外的資源相互獨立,在雙方相互信任的同時也包含機會主義的傾向。

2.3綠色建筑供應鏈的合作主體

①生產系統:主要有金融單位、監理咨詢服務單位、設備材料供應商、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主體,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環環相扣形成錯綜復雜的生產系統。其中房地產開發企業是綠色建筑供應鏈中比較典型的一個角色,保證了綠色建筑供應鏈的完整性,是供應鏈高效穩定運行的基礎和條件。在綠色建筑供應鏈的運行過程中,房地產開發商是綠色建筑產品生產的起始者,主要通過協調整個建筑供應鏈的價值流、人才流等資源流向來達到操作整個建筑供應鏈運行的目的,其并不參與實際的建設生產活動。②社會系統:主要有政府、媒體、相關行業協會等角色。他們的作用是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文化經濟標準等來保證建筑供應鏈上其他系統的正常運行。其中政府是綠色建筑供應鏈社會系統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在社會系統中政府主要作用是讓土地踏出整個綠色建筑施工過程的第一步,然后還要進行相關綠色建筑研究規劃等活動。并且,政府還應在政策以及經濟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方案以鼓勵綠色建筑的實施,促進綠色建筑價值鏈的運行效率。③環境系統:客觀來說,建筑供應鏈向綠色建筑供應鏈發展就是在保護環境系統的目的下推動的。綠色建筑供應鏈的核心就是不僅生產綠色環保的建筑產品而且在建筑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綠色信念。④消費系統:主要人群為社會大眾,消費者在綠色建筑供應鏈中的主要作用是:在建筑綠色價值鏈中,優越的顧客資源和顧客的購買力是綠色建筑能否實現自身價值的關鍵。

2.4綠色建筑供應鏈共生合作模式

供應鏈的共生系統是指在建筑供應鏈上的不同企業根據相互互補共同發展的理念建立企業之間的合作共生關系。在供應鏈的共生系統中,隸屬于不同的系統中的單位之間相互競爭相互合作,企業之間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就是建筑業供應鏈中最基本的共生模式。

三、綠色建筑供應鏈合作利益分配

3.1供應鏈合作利益分配原則

①超加性原則:供應鏈合作體的共同利益應大于企業單干時取得的利益

②互惠互利原則:供應鏈企業在分配建筑供應鏈整體利益的時候,不僅要把握自身的利益,也要把握合作單位的利益,以公平合理為原則進行建筑供應鏈的利益分配是保證企業之間合作關系能夠長久穩定發展的基礎。

③投入、風險與收益相對稱原則:在進行建筑供應鏈的合作利益分配時,還要考慮供應鏈上的企業所承擔的風險的大小。其中對承擔風險較大的企業應給與一定的風險承擔補償,以鼓勵企業勇敢承擔風險,積極創新,來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保證建筑供應鏈的穩定運營運行[5]。

3.2建筑供應鏈利益分配模式

建筑供應鏈作為一種私有利益與共有利益相互參合的混合型利益網鏈,應把公平正義作為整個建筑供應鏈利益分配的原則。才能保證供應鏈上的所有單位獲得與自己付出相對應的利益收入,鼓舞它們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建筑供應鏈的和諧穩定運行。

(一)中間產品定價模式

傳統的私有利益的建筑供應鏈模式中,企業之間主要通過上下聯系的方式進行建筑供應鏈的基本工作,身處上游的企業企圖通過提高中間相關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來提高自身的經濟收入,而對于下游企業,上游企業的獲取利潤就在其成本支出之中,所以如果中間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越高,其成本就越大,所以下游企業獲得更多私有利益的途徑就是和上游企業協商中間產品價格來降低自身的成本支出。

(二)產出分享模式

產出分享模式就是指建筑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根據整個供應鏈上的總收入,通過企業之間的談判協商出各個企業占總收入的分配系數來分取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利益,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所有企業共同分擔建筑供應鏈上的所有利益和風險[6]。

(三) 固定支付模式

固定支付模式指建筑供應鏈的所有風險由供應鏈指定的總承包商分擔,總承包商去邀請其他成員參與到建筑供應鏈中來,其他成員的利益收入以及分配方式由總承包商與這些成員協商制定,應邀的企業不承擔任何供應鏈的風險[7]。

3.3供應鏈合作利益分配的影響因素

①在供應鏈中資源投入比例:供應鏈中的資源利益分配應和該企業對供應鏈的資源投入成正比。②在供應鏈中承擔的風險比例:供應鏈合作伙伴分配的風險利益的多少應與它在供應鏈承受的風險占整個供應鏈風險的比例成正比。③績效水平:供應鏈合作伙伴所獲得收益應該與其對整個供應鏈做出的貢獻成正比。

3.4綠色建筑供應鏈合作利益分配流程

首先對于單個企業來說,加入建筑供應鏈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私有利益,然而在企業在為謀求自己更多的私有利益而工作的同時也為整個建筑供應鏈創造了集體的公有利益,其中私有利益的分配主要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進行,而公有利益的分配主要通過額外支付的方式進行。分配的流程如下:

如上圖所示,企業雖然加入綠色建筑供應鏈和其他企業合作以一個整體的模式來謀求發展,但也并不妨礙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交易的關系,通過市場交易企業會分配到由資源利益以及部分績效利益所組成的市場利益。而另一部分的績效利益以及全部的風險利益組成的額外利益主要通過額外支付的方式進行。額外利益分配完成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整個供應鏈利益分配的完成

結語

在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國際經濟發展主戰略,建筑業逐漸向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中心的綠色建筑業發展的背景下;依據共生思想、建筑業供應鏈管理、綠色建筑供應鏈管理理論等基本理論,提出了基于共生思想下綠色建筑供應鏈合作利益分配模型。綠色建筑供應鏈管理是推廣綠色建筑發展的核心,而公平公開的供應鏈合作利益分配是保證供應鏈正常穩定高效運行的基本點,對綠色建筑在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和推廣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Sad M,Jones M,James Areview of the progress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relationships in constru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Chain,2012(8):173-183.

[2]馬新安,張列平,馮蕓.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與合作伙伴選擇[J].西安:工業工程與管理,2010,33(24):770-775.

[3]王能民,孫林巖,汪應洛.綠色供應鏈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0-39,31.

[4]Porter.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7):81-55.

[5]尤建新.管理學概論[J].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28(A):1928-1933.

[6]尹明.供應鏈企業的利益分配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

[7]廖成林,孫洪杰.均勢供應鏈及其利益分配機制探討[J].北京:管理工程學報2013-4-17(B1).

作者簡介:

王領,男(1995.10---),重慶云陽人,學生,建筑工程管理

猜你喜歡
利益分配供應鏈管理綠色建筑
西部民族地區資源開發利益分配政策研究
ERP環境下的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研究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我國小產權房面臨的現實困境
綠色建筑技術節能分類探討
淺析食品企業存貨管理問題研究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不對稱Nash協商模型的施工企業項目部的利益分配方法研究
綠色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