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在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診療中的應用

2017-06-19 18:23白新海
河北醫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頸髓脊髓頸椎

白新海, 白 睿

(1.河北省磁縣腫瘤醫院, 河北 磁 縣 056500 2.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MRI在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診療中的應用

白新海1, 白 睿2

(1.河北省磁縣腫瘤醫院, 河北 磁 縣 056500 2.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的:探討MRI在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診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間收治的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92例(觀察組)進行回顧分析,本組患者入院經X線和/或CT檢查,未發現頸椎骨折、脫位,但均顯示不同程度頸椎退行性變,將入選患者以Frankel脊髓損傷分級法分類,并進行MRI檢查,分別測定各向異性分數(FA)值、表觀彌散系數(ADC)值,并與對照組進行對照。結果:觀察組及患者FA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Frankel分級不同分級患者FA值隨損傷嚴重程度增加而逐漸下降,且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Frankel分級A、B組間FA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明顯高于Frankel分級C、D級患者(P<0.05),Frankel分級C組患者FM值明顯高于Frankel分級D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ADC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間Frankel分級A、B、C級患者ADC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Frankel 分級D級患者ADC值明顯低于Frankel 分級A、B、C級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MRI檢查結果顯示Frankel 分級與病灶區ADC 值呈正相關性,(P<0.05,r=0.409)。結論:MRI檢測能準確顯示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病變部位及特征,為臨床判定脊髓損傷程度、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MRI; 無骨折脫位; 頸脊髓損傷

頸椎是人體重要的連接樞紐,但缺乏其他骨性保護,其肌肉、韌帶力量較胸、腰、骶椎更弱[1]。頸椎在日常生活中活動頻率高、角度大,更易發生退變,如退變頸椎遭受輕微暴力即能造成脊髓嚴重損傷[2]。無骨折脫位的頸脊髓損傷多發生在頸髓,有明顯神經損傷癥狀,但X線、CT檢測未發現骨折及脫位,臨床對其損傷沒有客觀的評價指標;因此,不能及時的制訂治療方案,影響患者治療[3]。近年來隨著MRI設備及技術的不斷發展,使臨床對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的認識也逐漸清晰。本研究為探討MRI在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診療中的應用價值,對我院收治的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進行回顧分析,觀察其MRI影像學變化與Frankel分級間的相關性,以評價MRI在其診療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對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間收治的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92例(觀察組)進行回顧分析,入選患者均病歷資料完整,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50.5±2.3歲;入選患者均有明確頸椎外傷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42例,墜落傷18例,打擊傷18例,摔傷14例;頸椎屈曲性損傷32例,過伸性損傷60例。本組患者既往無神經系統疾病,入院經X線、CT檢查,未發現頸椎骨折、脫位,但顯示不同程度頸椎退行性變;Frankel分級為A級22例,B級38例,C級19例,D級13例。選取同期來院體檢正常者30例為對照組進行對比觀察,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51.5±3.1歲。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分布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本組患者MRI檢查采用西門子Magnetom ESSENZA 1.5T(德國)磁共振掃描儀器進行,患者仰臥位,做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掃描(FSE) T1WI( TR/TE=500 ms/18 ms)、T2WI(TR/TE=4500 ms/128 ms)、T2WI (FOV: 24×24 cm),并行冠狀面、矢狀面、橫斷面掃描,層厚5mm,矩陣(192~256)×(256~320),NEX=2,間距1~3mm。然后行彌散加權成像(DWI)矢狀面、橫斷面掃描。檢查結果由放射科兩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醫師共同判定,結合T2W1、T1WI確定損傷部位,并測定各向異性分數(FA)值、表觀彌散系數(ADC)值,與對照組進行對照。

2 結 果

2.1 兩組間FA、ADC檢查結果:正常對照組頸髓FA圖顯示主要是紅黃色高信號,腦積液為低信號藍綠色;ADC圖顯示正常腦脊液以紅黃色高信號為主,脊髓以藍綠色低信號為主。

表1 不同組間FA、ADC值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不同組間FA、ADC值比較:觀察組及患者FA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Frankel分級不同分級患者FA值隨疾病嚴重程度增加逐漸下降,且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Frankel分級A、B組間FA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明顯高于Frankel分級C、D級患者(P<0.05),Frankel分級C組患者FM值明顯高于Frankel分級分級D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ADC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間Frankel分級A、B、C級患者ADC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Frankel分級D級患者ADC值明顯低于Frankel分級A、B、C級患者(P<0.05);結果見表1。

2.3 MRI表現類型與Frankel分級情況:MRI檢查結果發現脊髓水腫22例,髓內出血8例,出血水腫混合型14例,未檢出異?;颊?例;MRI表現類型與Frankel 分級對照結果見表2。觀察組患者頸髓ADC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MRI檢查結果顯示Frankel 分級與病灶區ADC 值呈正相關性,(P<0.05,r=0.409)。

表2 MRI表現類型與Frankel 分級對照表

3 討 論

無骨折脫位的頸髓損傷于1982年首次提出,包括頸椎退變、頸椎失穩、頸椎管發育性狹窄等,臨床較為常見,多發生于成人人群,約占其脊髓損傷的3.3~12%[4]。此類損傷存在原始基礎病變,但無骨折脫位,多數病變在 X 線和/或 CT檢查并無明確異常。過去認為其損傷主要是頸椎過伸性損傷導致的揮鞭樣損傷,多采取保守治療,但療效欠佳[5]。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案的制訂,離不開對疾病發病機制認識及對損傷程度的準確評估。

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診斷的不斷發展及成熟,使得臨床對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及損傷程度得到了根本性的認識。臨床普遍認同對該類損傷患者在遭受外傷前即可存在頸椎的慢性退行性變,椎管有效儲備間隙減小甚至消失,而外力僅是損傷的誘因[6]。MRI是內、外科損傷診查常用檢查手段,可提供直接、客觀的影像,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制訂提供依據[7]。有研究表明[8],MRI可準確顯示椎管狹窄程度、椎體周圍結構及脊髓形態學變化,能早期觀察脊髓損傷病理和形態改變,對脊髓病變診斷優勢較大。MRI除上述方面具有X線、CT檢查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外,能清晰反映椎旁軟組織、椎間盤甚至血管的損傷情況。有研究發現,MRI檢查中頸椎FA值、ADC值的測量結果能更敏感的反應頸髓病變程度。本研究中,觀察組及患者FA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Frankel分級不同分級患者FA值隨疾病嚴重程度逐漸下降趨勢,且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Frankel分級A、B組間FA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明顯高于Frankel分級C、D級患者(P<0.05),Frankel分級C組患者FM值明顯高于Frankel分級分級D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ADC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間Frankel分級A、B、C級患者ADC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Frankel分級D級患者ADC值明顯低于Frankel分級A、B、C級患者(P<0.05);提示FA值隨無骨折脫位的頸髓損傷嚴重程度的增加而逐級降低,其原因可能為急性外傷引起脊髓神經細胞及脊髓神經纖維束受損,造成沿神經纖維水平方向的彌散運動增強所致。本研究同時發現,觀察組患者MRI檢查顯示Frankel分級與病灶區ADC值呈正相關性,(P<0.05,r=0.409);表明ADC值測量可為臨床判定損傷程度提供依據。

本研究結果表明,MRI檢測能準確顯示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病變部位及特征,為臨床判定脊髓損傷程度、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1] 馮照東,任宇紅,程楊玉,等.兩種治療方法對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1):82~83

[2] 朱莊臣,焦偉,蔡國棟,等.合并頸椎疾病的無骨折脫位頸脊髓損傷的治療策略[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2):83~86

[3] 馬迅,張鵬.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8):782~785

[4] 戴宇森,陳畢,滕紅林,等.頸椎過伸傷患者MRI椎前高信號、椎管矢狀徑與神經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骨傷,2015,28(8):686~689

[5] 季濤云,張萌,包新華,等.兒童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7例[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24):1901~1904

[6] 孫天勝.頸脊髓損傷的臨床評估[J].中國骨傷,2015,28(8):683~685

[7] 劉會,狄勝利,王旭,等.兒童無骨折脫位胸脊髓損傷因果關系鑒定分析[J].中國法醫學雜志,2015,30(3):315~316

[8] 黑龍,尚雁冰,丁惠強.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發病原因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4,36(10):1145~1146.

1006-6233(2017)05-0830-03

河北省科學技術成果獲獎項目,(編號:20120150)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5.039

猜你喜歡
頸髓脊髓頸椎
人工3D脊髓能幫助癱瘓者重新行走?
頸椎為什么易發病
養護頸椎,守住健康
交通事故外傷及其醫療行為與頸髓損傷間的因果關系鑒定1例
磁共振擴散峰度成像評價頸椎病脊髓微觀結構的變化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頸椎
失眠可能與頸椎有關
更 正
姜黃素對脊髓損傷修復的研究進展
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患者頸髓的彌散張量成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