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理性精神看待哈姆萊特的悲劇性

2017-07-04 22:13王車力格爾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哈姆萊特悲劇理性

王車力格爾

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

摘要:《哈姆萊特》可以說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同其它三大悲劇相比較美學意蘊也更加豐富。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薄豆防滋亍肪褪且荒粯O具震撼力的悲劇。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猶豫徘徊,由于思索而延宕,精力全花費在做決定上,反而失卻了行動的力量。哈姆雷特理想崇高、思想深刻,他立志改變這一切,但他又被沉思、自責、自我懷疑上浪費自己的精力,加之憂郁與孤獨,他迷惘、矛盾又痛苦。于是一再拖延復仇計劃,導致了最后的結局。

關鍵詞:理性;哈姆萊特;悲劇

哈姆萊特的形象常常是人們談論這一悲劇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個人物既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又有宮廷貴族后代悲觀、憂郁的消極一面。在劇中,作者集中揭示了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他對現實的悲觀認識的沖突。劇中他的四次獨白,表現了他在復仇之前的心理斗爭。在開始,他對父親的突然去世悲痛欲絕,對母親的快速轉嫁疑惑不滿。當他聽到鬼魂的話時,他一方面半信半疑,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的猶豫和軟弱而感到自責。他利用戲班在皇宮中上演了殺兄奪妻的戲貢扎古之死證實了叔父的惡行,于是他決心為父報仇。他意識到,他的復仇關系到國家的命運、正義的伸張,同時他感到自己勢單力薄,懷疑自己是否能擔當如此重任。在他誤殺宮廷大臣后,他被遣送往英國,他嘆息復仇計劃出師不利,感到新王已經看出他的敵意必致他于死地。于是他不顧一切,利用與雷歐提斯決斗的機會與新王決一死戰。哈姆萊特的悲劇結局有宮廷斗爭險惡復雜的一面,也有他自身性格局限的原因。莎士比亞通過這個人物的悲憤與失望、苦悶與彷徨,批判了丑惡的現實,也揭示出哈姆萊特悲劇的必然性。

哈姆萊特的瘋癲,應是源自于他不是一個天真的理想主義者,而是籠罩著一層愁云,讓他在國王的婚禮上盡抒苦悶和憤慨。他既有人文的智性,又不曾脫離時代給予他的倫理觀,這就能理解他為什么會激烈地反對叔父與母后的結合,“一頭沒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傷得長久一些——”,他為自己母親的墮落和軟弱感到恥辱,在內心咒罵自己的叔父,但王子的身份使他不得不消極迎合這個新國王,這就出現了身份與動機的第一重矛盾。他從桃花源一樣的威登堡大學歸來,看到的是一幅在他眼中亂倫的圖景,這是現實對他造成的第一次沖擊,也構成了美好理想與荒謬現實的第二重矛盾。

明確的是他不是一個意志軟弱的人,文中寫他刺死偷聽的波洛涅斯,偷換自己與兩位叛徒的名字,與雷歐提斯在的爭執,都從不同方面表現了他的果敢和激進。但是,與種種可以簡單判明道義的行為相比,多重的矛盾和自身的思考與批判使他在“復仇”這一血腥而重要的命題下顯得猶豫不決。。應是這兩重矛盾的產生和不斷激化造成了他的人格的分裂,最終使他失去理解,使他激動而悲哀地用人們聽不懂的意象和夸張的語言來表達出他的內心。這一切都讓他處于一種瘋癲的狀態。

從另一方面說,這種瘋癲恰恰是他的理性所賦予的。理性使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所面對的種種矛盾,同時使他陷入對于矛盾解決方式的痛苦思索中。他最有名的“生存還是毀滅”的獨白,便是他在癲狂狀態下流露出的內心情感的表述。這部悲劇的總的印象是:在一個極度敗壞的世界之中,理智所遭遇的無比的絕望?!彼谀撤N程度上與現實的屈原相似,同樣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生存狀態,同樣是現實的殘酷打破了理想的幻夢,但屈原卻沒背上復仇(甚至還有宗教方面)的枷鎖,相比而言他的悲劇反而更為凄慘和深刻。

最終,當盛滿毒液的酒杯被摔裂成片,舔舐了仇人鮮血的劍掉落在旁,當莊嚴的廟宇和不毛的荒岬同時從眼前閃過,眾生嘈雜的呼喊漸漸地淡出時,“一顆高貴的心就此碎裂了”,所有的延宕與沖動,審慎與癲狂,都在瞬間以一種黑暗而奇異的方式迸發出來,然后迅速殞滅,化為遠處荒誕的炮聲。全劇一直理性思索,躊躇逡巡的王子,完成使命時刺出的一劍卻是源于激憤,仿佛輕描淡寫。就像一株參天而古老的橡樹,人人都揣測它倒下時的巨大聲勢,而它真正地斷裂時,卻沒驚擾起任何一粒塵埃。

戲劇中,理性到了最后完全消亡的那一瞬,本體價值實現的同時自身也走向了毀滅?;蛟S理性與瘋狂本就不應成為統一體,但歷史上畢竟也有不少瘋子般的預言家證明了這種狀態的存在。也許,這種出自理性卻無法回歸理性的瘋癲才是哈姆雷特身上最深刻的悲劇吧。

莎士比亞以極具沉郁、悲愴、憤激風格的悲劇來反映社會問題,揭露社會黑暗。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悲劇中的經典之作,我們一定應當通過劇中的某些片段來洞悉莎士比亞對待“人”的態度——無法置信人的感性欲求總是善的,因此,應以理智加以節制。如哈姆萊特一段關于人的經典獨白:“人是多么神奇的一件杰作!理性何等高貴!才能何等廣大!形容與行止何等精密與驚人!行動多么像個天神,萬物的菁華,眾生的靈長!”這是對人文精神的精準注解,但哈姆萊特隨即表示:“可是對于我,這塵土的菁華又算得了什么?人,并不能叫我喜歡,不,女人也不能!”再看哈姆萊特另一段獨白:“怎么這一切事物都在譴咎我,驅策我遲鈍的仇恨!一個人要是他主要的德行和事業只在吃喝和睡眠,他還能算人嗎?只是畜生。上帝造我們,用這么博大的智慧,使我們能前瞻后顧,我們絕不要讓這脈智能和神明一般的理性,在心中霉爛不用?!边@雖是出自哈姆萊特之口,可又何嘗不是莎翁“應對感性欲望加以節制,應對理性理智加以張揚”的呼喚呢?

猜你喜歡
哈姆萊特悲劇理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歌德與別林斯基關于哈姆萊特“延宕”觀點的辯析
《哈姆萊特》探究閱讀
欲望膨脹
《哈姆萊特》探究閱讀
參考答案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畫家的悲劇
理性思考嚴謹推理優先概念
近視的悲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