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對碳強度影響的空間計量研究

2017-07-08 12:09馮彥祝凌云張大紅
軟科學 2017年7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

馮彥++祝凌云++張大紅

摘要:基于SDM運用Matlab和Geoda測度細化產業結構對我國30個省碳強度的影響,結果表明我國碳強度存在顯著的空間自相關性、集聚性和路徑依賴性。其中對碳強度的影響,交通業(0899,最為顯著)>工業(0372)>建筑業(0316)>第一產業(0083)>商業(-0246),整體上看,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降低碳強度;同時現今碳強度更易受交通業、工業和建筑業的正影響和商業的負影響。因此降低此三類產業占比,增加商業占比,并配合新型節能環保技術,有利于降低本地區和周圍地區的碳強度。

關鍵詞:碳強度;產業結構;SDM;空間自相關性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7.03

中圖分類號:F264;F2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7)07-0011-05

Spatial and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n Carbon Intensity in China

FENG Yan, ZHU Lingyun, ZHANG Dahong

(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Based on spatial durbin model,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influence of refined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carbon intensity in Chinese 30 provinces via using Matlab and Geoda. The result of which demonstrates carbon intensity has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clustering and path dependence.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ransportation on carbon intensity is most obvious (0.864) > industry(0.372) > construction(0.316) >primary industry(0.083) >business(0.246). Overall,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carbon intensity, andnowadays carbon intensity is more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transportation, industrial and construction and reduced by business, thereby reducing proportion of three industry,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business, using energysaving and energy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can reduce carbon intensity effectively.

Key words:carbon intens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SDM;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當前,我國針對環境問題已提出建立環境追究責任制的要求,并于2015年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提出2030年碳強度要相對于2005年下降60%~65%。

基于理論和實踐的需要,環境相關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不乏關于產業結構與環境污染的研究。綜合國內外研究,主要包括:(1)指數分解法。學者們主要利用Kaya恒等式分解得出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并測度影響程度[1]。(2)結構分解分析法。主要和投入產出模型相結合[2]。(3)回歸分析法。第一類為關于EKC假設的驗證及討論,許多學者探討了碳排放是否存在EKC曲線及預測[3],如Salih分析得出表明旅游業發展和碳排放之間存在EKC關系[4]。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學者摒棄了EKC模型,研究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反作用[5]。第二類為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國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6],如Yanan等人得出能源強度是影響發達地區碳排放的最大因素,工業化、人口和單位GDP對不發達地區的影響程度更大[7]。

實際上,當今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伴隨的是貿易的互通有無、大量的進出口和外商投資,這樣就忽略了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轉嫁”效應以及“污染天堂”假說中提到的污染避難,模型偏差難以避免,從而降低了結果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因此,本文從三個角度出發,研究細分產業對碳強度的影響大小,同時考慮經濟一體化進程背景下污染呈現的空間依賴性,判斷和甄別碳強度是否存在空間溢出效應,比較產業結構變化前后碳強度的影響因素差異,最終選取合適的模型研究細分產業對碳強度的影響,并就減少碳排放和實現中國的自主貢獻目標提出建議。

33空間面板數據回歸分析

331非空間面板數據回歸結果

傳統和穩健的LM檢驗可判斷SEM或SLM哪個更為合適,由表3可知,傳統和穩健的LM檢驗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沒有空間滯后被解釋變量的原假設。雙固定效應模型穩健的LM檢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沒有空間自相關誤差項的原假設,除此之外,其余檢驗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原假設。且似然比檢驗時間固定效應得出,時間固定效應的估計值為339009(p=0000<001),表明可以選擇時間固定效應模型。

Wald和LR檢驗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γ=0和γ+ρβ=0的原假設,因此必須拒絕SEM和SLM,選擇SDM。 Hausman檢驗結果(估計值為17623,p=0000<001)表明,固定效應更為合適。

332SDM回歸結果分析

表4列出了研究期初、期末各模型的回歸結果。前面已分析得出我國碳強度整體處于下降趨勢,表明從整體上看,隨著三次產業結構占比的變化以及產業內部的技術進步等因素,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有助于降低碳強度。從產業細分來看,期初碳強度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為交通業和工業。之后變為交通業、工業和建筑業。相比2005年工業來說,現今碳強度更易受到交通業的影響。建筑業占比遠低于工業占比,但它引起的碳強度的增加已經不容忽視。

分析面板數據的SDM可知,交通業對碳強度的影響最大。2013年交通業能源消費量占總量的496%,其中僅石油消費量就占3796%,已超過了工業部門的石油消費量(175946萬噸)。車輛能源消耗是影響碳排放量的主要來源[9],2013年民用汽車擁有量為1267014萬輛,其他機動車擁有量達113223萬輛,車輛增加導致交通業成為能源消費量較高、碳排放量增速較快的領域。2013年工業消耗能源總量為29113063萬噸標準煤(占6983%),作為能源消耗的主要產業,工業對碳強度的影響仍然顯著。2013年建筑業的石油消費量為30906萬噸,并且建筑業在消耗能源的同時,碳排放比例高達36%[10]。建筑業的碳排放不僅包括自身活動直接碳排放,還包括其對拉動和誘發關聯產業產生的間接碳排放(這一比例達到95%)[11],因此建筑業的影響系數較大。第一產業對碳強度的影響作用為正,但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機械使用效率的提高、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對碳強度的直接效應,這和魯萬波等研究的第五階段結果相近[12]。商業占比較小且商業的能源消費量最低,因此提高商業和降低第一產業比重有利于降低碳強度。

工業和交通業的直接效應最大,是碳強度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建筑業占比低于第一產業占比,但其對碳強度的正向影響明顯高于第一產業,表明建筑業減排也是一項重點任務。商業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均為負,表明商業占比的增加會降低本地區和周圍地區的碳強度。其余四類產業的間接效應為正,其中交通業的間接效應最大,表明本地區交通業的發展會比其他產業為周圍地區帶來更多碳強度的增加。

4結論與討論

41結論

采用Matlab和Geoda軟件對2013年中國30個省域碳強度和產業結構進行回歸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我國碳強度分布呈現階梯性(東部>中部>西部),碳排放量呈相反趨勢分布,東部地區GDP增速大于碳排放量增速、碳排放轉移和碳泄露效應都有可能導致這種結果。第二,Morans I和LISA聚類圖表明,我國碳強度和產業結構并非完全的隨機分布,存在空間正相關性,同時莫蘭指數的增加表明我國碳強度有路徑依賴性、集聚性和低流動性,主要呈現HH和LL的二元分布結構。第三,LM、Wald、LR和Hausman檢驗判別時間固定效應的SDM為本文計量模型,分析表明交通業是碳強度增加的最大驅動因素,其次是工業>建筑業>第一產業>0>商業,第一產業、工業和交通業對碳強度的正影響作用以及商業和建筑業對碳強度的負影響作用在OLS中被高估。第四,交通業的間接效應最大,其次是第一產業和工業,表明本地區這三類產業的增加會引起周圍地區碳排放的增加。第五,研究期初導致碳強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為交通業和工業,期末為交通業。整體上看,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降低碳強度,相較2005年來說,現今碳強度更易受交通業、工業和建筑業的影響。

42討論

回顧相關研究,有學者得出第三產業占比增加會降低污染物排放,如吳玉鳴和田斌[13]分析得出,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對環境污染的破壞不如第二產業嚴重,且第三產業占比增加會降低污染物排放;有學者得出第二產業占比增加會顯著增加碳排放[14],這和程葉青等人[15]的研究結論一致。本文中工業和建筑業增加會增加碳排放強度,這與徐海平、程葉青等學者的結論一致,但第三產業中交通業占比的提高會增加碳強度,這與吳玉鳴等學者的研究結論不一致。

綜上所述,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交通業和建筑業對碳強度的正影響,調整工業和建筑業結構,加快發展新興工業、生產綠色環保建筑,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轉變交通業的發展方式,使用清潔能源和新型交通工具、提高能源轉化效率,環保出行;同時發展生態農業和商業,考慮碳排放的空間溢出效應,關注自身和周圍省域產業結構調整的相互影響,共同為實現中國的自主貢獻目標、控制全球溫室效應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Shrestha R M,Timilsina G R. Factours Affecting Intensities of Power Sector in Asia:A Divisia Decomposition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1996,18(4):283-293.

[2]Ren S,Yuan B,Ma X, et al.International trade,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bodied CO2 Emissions:A Case Study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4,28:123-134.

[3]Ajmi A N,Hammoudeh S,Nguyen D K, et al.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2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come:The Importance of Time Variation[J].Energy Economics, 2015,49:629-638.

[4]Katircio Lu S T.Testing the Tourism-induced EKC Hypothesis:The case of Singapore[J]. Economic Modelling,2014,41:383-391.

[5]呂健.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的空間計量分析[J].財貿研究,2011(4):1-7.

[6]Cong X,Zhao M,Li L.Analysi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Building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Based on STIRPAT Model[J].Procedia Engineering,2015,121:645-652.

[7]Wang Y,Zhao T.Impacts of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Evidence from Under Developed, Developing and Highly 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J].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5,50:186-195.

[8]肖雁飛,萬子捷,劉紅光.我國區域產業轉移中“碳排放轉移”及“碳泄漏”實證研究——基于2002年、2007年區域間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4,40(2):75-84.

[9]張陶新,曾熬志.中國交通碳排放空間計量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3,20(10):14-20.

[10]馮博,王雪青.中國各省建筑業碳排放脫鉤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5,25(4):28-34.

[11]張智慧,劉睿劼.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建筑業碳排放核算[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3(1):53-57.

[12]魯萬波,仇婷婷,杜磊.中國不同經濟增長階段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研究,2013,(4):106-118.

[13]吳玉鳴,田斌.省域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擴展及其決定因素——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實證[J].地理研究,2012,31(4):627-640.

[14]許海平.空間依賴、碳排放與人均收入的空間計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9):149-157.

[15]程葉青,王哲野,張守志,等.中國能源消費碳排放強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空間計量[J].地理學報,2013,68(10):1418-1431.

(責任編輯:辜萍)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
基于定性比較分析法的城鄉收入差距多重并發因果分析
私募股權投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西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
城鎮化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山東省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山東省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邢臺鄉鎮經濟發展對策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對福建產業結構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