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質量協調發展研究

2017-07-09 05:15謝尚
市場周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耦合協調度建議

摘 要:以2010-2014年長江中游城市群28個城市為研究對象,從生活、經濟和環境三個方面對城市群質量協調發展進行研究,采用熵權法與耦合協調模型對其進行時空異質性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協調發展狀況在空間上呈現“平行四邊形”格局,并且在核心城市周圍呈現極化趨勢;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協調發展程度在時間上有微弱上升趨勢;長株潭城市群的耦合協調發展程度最好,環鄱陽湖城市群耦合協調發展程度其次,武漢城市圈的耦合協調發展程度最差。為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協調發展建設,分析認為可以將武漢、長沙、南昌和宜昌設為四個主體輻射功能區,依托四個主體輻射功能區合理規劃,統籌城市發展;從政策上進行重視,采取獎懲激勵措施;并針對武漢周邊城市,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提出差異化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市發展質量;耦合協調度;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2-62 -04

長江中游城市群最初由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構成。2013年初,安徽加入,在短暫的時期內,長江中游城市群涉及鄂湘贛皖四省大部分城市。2015年4月16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圍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鄱陽湖城市群和環長株潭城市群共31個城市,又稱“中三角”?!爸腥恰弊钪饕奶卣骶褪恰叭龢O三圈三核心”,空間上主要特征為“主軸成環城市同帶”。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發展、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城市群協調發展是推動國土空間均衡發展的重要支點,因此,對長江中游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意義。

針對系統耦合協調發展水平的研究方法層面,劉長新,王維國(199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評價了14個城市的人口、社會和經濟發展質量水平,用子系統質量得分的線性回歸系數代表其發展比例關系,并構造兩個與三個子系統的協調系數進行分析,得出14個城市為基本協調發展狀況,兩兩系統的協調發展狀況良好,特大規模城市的協調發展狀況最好的結論。熊鷹,李彩玲(2014)采用加權求和法計算張家界市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子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再簡單套用物理學中的耦合度模型分析了張家界市的系統基本綜合發展狀況與系統耦合發展程度,得出該市系統協調發展水平處于中低水平,綜合發展以旅游超前型發展為主進行演變。劉婧,郭圣乾等(2016)采用鄧式灰色關聯法計算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和就業質量兩兩系統的不同指標的相互作用,并計算其耦合度,分析出了三者之間的耦合關聯度的異質性特征。在針對長江中游城市帶的耦合協調研究方面,周克昊,劉艷芳(2014)等基于2005年與2011年的數據對長江中游城市群37個城市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進行綜合發展水平及時空分異評價,并對其成因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并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劉歡,鄧宏兵等(2015)采用熵值法與耦合度模型對2006-2013年長江中游城市帶126個城市測度人口城鎮化和土地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度,研究提出協調發展水平整體呈現增長的趨勢,區域視角上并呈現階梯特征,空間上呈現“東北-西南”的空間異質性,建議充分發揮“城市群”的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同時轉變土地財政思想,真正實現地區發展水平的提高。馬靜,李小帆等(2016)對2006-2013年對長江中游城市群31個城市采用熵值法、耦合協調模型與動態協調發展模型進行分析,涉及經濟、社會和生態等14個初級指標,表明總體呈現中度協調發展等級,生態發展子系統呈現落后狀態,協調發展水平空間上呈現較大差異,并提出因地制宜,實施差異化的政策措施的建議。綜上所述,對協調發展的研究基本方法比較成熟,但對三個系統之間的協調度計算本文存在不同的推導見解,同時對長江中游城市群協調發展程度的研究上,本文選取了不同的指標體系進行研究。

一、數據源及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及研究對象

本文對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發展質量分析的數據取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1-2015》《湖南統計年鑒2011-2015》《湖北統計年鑒2011-2015》和《江西統計年鑒2011-2015》,對于少量缺失指標相應列均值替代。

本文基于對各城市研究的方便性原則和可獲得性原則,數據評價研究對象為除仙桃、天門和潛江三個縣級市以外的28個地級城市 ,主要包含湖北武漢城市圈(武漢、黃石、黃岡、鄂州、孝感、咸寧),襄荊宜城市帶(襄陽、宜昌、荊州、荊門),湖南環長株潭城市群(長沙、株洲、岳陽、益陽、常德、湘潭、婁底、衡陽)和江西環鄱陽湖城市群(南昌、景德鎮、九江、宜春、撫州、吉安、鷹潭、新余、上饒、萍鄉)。

2.耦合協調度模型

由物理學中的耦合度模型引申出城市質量評價的耦合模型,可以通過耦合度來探討出城市質量一級評價指標之間有序發展程度。本文引用廖重斌(1999)協調概念的定義與分析思想,需要子系統之間的離差系數越小越好,本文定義f1、f2和f3為三個子系統綜合得分,v3為三個子系統的離差,S3分別為兩個與三個系統之間的標準差,需要讓v3達到最小。推導過程如下:

二、 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在科學性、系統性、典型性、可比性和可獲得性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統計年鑒引入三大方面的指標對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質量進行分析。

三個方面分別是生活發展子系統,經濟發展子系統與環境發展子系統,其中生活發展子系統是以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服務設施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和交通水平為主;經濟發展子系統主要是以人口基數而計算的生活消費、投資和產出水平;環境子系統主要以環境綠化水平與生產消費技術水平為主。為探討三個子系統的協調發展狀況,因而構造如下各子系統的發展質量評價體系框架。

三、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質量耦合協調評價與分析

(一)長江中游城市群子系統發展質量耦合協調度實證評價

首先根據熵權法進行R編程計算出三個子系統五年來的綜合得分,然后根據三個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公式得出相應的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耦合度如表2所示。

表2表明:大部分城市處于磨合階段與中度耦合階段,說明長江中游城市群子系統之間的耦合發展程度具有一定的成效,不存在系統之間的極度不協調狀況,國土空間發展的均衡方面是可觀的;綜合城市質量發展較好的城市,比如武漢和長沙等耦合度水平并不算最高,這一定程度說明了這些大城市系統之間的均衡發展并不一定是最完善,撫州、孝感和常德等市子系統之間具有更高的均衡性;最后,耦合度研究缺乏對發展水平大小之間的研究,因此引入耦合協調度,如表3所示:

從表3發現: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系統協調發展水平不足,根據廖重斌(1999)設定的耦合協調度(見表4)劃分標準,武漢城市圈很多城市都處于輕度與中度失調狀態,武漢處于勉強協調狀態,宜昌與黃石處于頻臨失調狀態;環長株潭城市群系統協調發展相對較好,大多城市處于輕度失調狀態,長沙處于勉強協調狀態,株洲和湘潭處于頻臨失調狀態;環鄱陽湖城市群系統協調程度處于前兩者之間,大多處于輕度失調狀態,南昌處于頻臨失調狀態。

(二)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質量系統協調發展程度時空異質性分析

將耦合協調度分成四個檔次利用ARCGIS作圖,第一檔次G≥0.45,第二個檔次0.45>G≥0.37,第三個檔次0.37>G≥0.30,第四個檔次G<0.3。通過圖1觀察近五年長江中游城市群子系統協調發展特征,圖中只標出了當年耦合協調度為第一二檔次的城市。

從圖1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征:(1)武漢、長沙、南昌和宜昌的系統耦合度發展程度總體而言更好,呈現“平行四邊形”格局。從平均耦合度來看,處于勉強協調狀態的城市占比11%,處于頻臨失調狀態的城市占比11%,處于輕度失調狀態的城市占比53%,處于中度失調狀態的城市占比25%。表明武漢、長沙、南昌和宜昌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需要在平行四極輻射驅動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2)近五年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系統的耦合協調發展程度有微弱的進步。表3與圖1有,處于勉強協調狀態與頻頻協調狀態的城市數量變化不大,處于輕度失調狀態的城市比例在2010年為46%,在2012年的比例為50%,在2014年的比例為57%。處于中度失調狀態的城市比例在2010年為18%,2012年為11%,2014年為14%。這說明處于勉強協調、頻臨協調狀態與輕度失調狀態的城市均衡發展效果沒有顯著變化,需要重視其協調發展問題,中度失調狀態城市需再接再厲,早日擺脫中度失調狀態。(3)長株潭城市群的耦合協調發展程度最好,環鄱陽湖城市群耦合協調發展程度其次,武漢城市圈的耦合協調發展程度最差。武漢城市圈中武漢周邊城市普遍耦合協調度發展不好,主要是因為經濟子系統與環境子系統發展不足所致,高科技產業在武漢的集聚發展,而周邊城市傳統產業技術發展不足 ,資源利用單一,而且具有高能耗高污染性質,造成環境水平發展不足,讓武漢在其周邊成為“鶴立雞群”之勢。環長株潭城市群中婁底耦合協調發展差的原因是因為經濟子系統發展不足,其他城市發展比較均衡,因此婁底要注重經濟水平發展,爭取向其他城市靠攏。環鄱陽湖城市群相對于長株潭城市群來說,生活子系統和環境子系統發展都不足,經濟發展水平一般。江西交通水平發展不足,且縣域工業規模效應弱,創新能力差,傳統工業比重大,生產工藝落后,產品附加值不高,增長呈現單一粗放式增長模式,景德鎮等市環境破壞厲害,如陶瓷行業危害性較大,因而造就江西耦合協調發展水平不足。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針對2010-2014年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質量進行耦合協調研究,涉及經濟、生活和環境三大子系統,囊括空間、時間和省域三個角度,發現近五年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獨特特征并給出探討性建議。

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協調發展狀況在空間上呈現“平行四邊形”格局,并且在核心城市周圍呈現極化趨勢。為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協調發展建設,可以將武漢、長沙、南昌和宜昌設為四個主體輻射功能區,依托四個主體輻射功能區合理規劃,統籌城市發展,優化空間均衡發展布局,將四個功能區的生活與經濟子系統培育成“極核—串珠”模式,讓協調發展呈現輻射蔓延狀,引導周邊城市合理規劃,協調有序發展。

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協調發展程度在時間上有微弱上升趨勢。借著國家中部發展戰略的東風,協調發展程度微弱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經濟、生活和環境的量增長,而不是單純系統之間的合理有序發展度提高,然而只有城市各子系統協調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均衡可持續發展,并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要解決協調發展程度上升緩慢的根本方法,得從政策上進行重視,從量增長方面,政府確定核心城市的帶領地位,規定核心城市的合作引領目標。從協調發展方面,政府鼓勵城際之間的優化合作交流,支持產業有序升級與轉移,懲罰給各子系統發展帶來過強負效應的不利行為。

在三個省內,長株潭城市群的耦合協調發展程度最好,環鄱陽湖城市群耦合協調發展程度其次,武漢城市圈的耦合協調發展程度最差。針對武漢周邊城市,大力利用武漢和宜昌兩個城市的交通資源與公共服務資源,依托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基礎資源,合理實現產業轉移與轉型,打造區域特色集群產業。長株潭繼續保持發展協調結構性,注重子系統的全面發展,并對婁底發展給予扶持幫助。環鄱陽湖城市群還需持續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并考慮針對傳統工業進行優勢產業培育,提高生產創新能力,針對贛中南地區,實現資源優勢整合,推行生態循環生產,消除高能耗高污染是實現該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N].人民日報,2014-03-17009.

[2]劉長新,王維國. 人口、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定量研究[J]. 管理世界,1994,02:188-191.

[3]熊鷹,李彩玲. 張家界市旅游-經濟-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綜合評價[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S3:246-250.

[4]劉婧,郭圣乾,金傳印. 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與就業質量耦合研究——基于2005—2014年宏觀數據的實證[J]. 宏觀經濟研究,2016,05:99-105.

[5]周克昊,劉艷芳,譚榮輝. 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發展水平時空分異研究[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4,11:1510-1518.

[6]劉歡,鄧宏兵,李小帆. 長江經濟帶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時空差異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05:160-166.

[7]馬靜,李小帆,張紅. 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發展質量系統協調性研究[J]. 經濟地理,2016,07:53-61.

[8]廖重斌. 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定量評判及其分類體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為例[J]. 熱帶地理,1999,02:76-82.

[9]魏后凱,成艾華. 攜手共同打造中國經濟發展第四極——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J]. 江漢論壇,2012,(4):5-15.

[10]李雪松,孫博文. 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一體化的測度與比較[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3,08:996-1003.

[11]曹文莉,張小林,潘義勇,張春梅. 發達地區人口、土地與經濟城鎮化協調發展度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02:141-146.

[12]孫鈺,李新剛. 山東省土地綜合承載力協調發展度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11:123-129.

[13]王世鵬. 我國區域礦產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度評價研究——以陜西省為例[J]. 資源與產業,2010,S1:125-129.

作者簡介:

謝尚,男,湖北利川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數量經濟學。

猜你喜歡
耦合協調度建議
我建議,你也想我一下
過剩的建議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中國“三化”協調發展的區域格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研究
三代人的建議
知識產權的創造能力與保護能力的耦合評價
城鎮化與耕地非農化空間特征及協調關系研究
能源—經濟—環境耦合協調度研究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