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海南建設小康社會難點與可持續發展

2017-07-10 01:09張成甦
三亞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海南省小康社會勞動力

張成甦

(三亞學院 財經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淺析海南建設小康社會難點與可持續發展

張成甦

(三亞學院 財經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轉變,是基于我國現代化建設已取得的成就和新形勢下做出的重要調整。分析海南省當前的實際情況,認識到人口和貧困問題仍是阻礙海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可持續發展的兩大難題,應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善教育、關注老齡化、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持續發展;海南

幾千年來,“小康”一直是中華兒女不斷追求的社會理想和生活夢想。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世紀末,我們從溫飽跨入了總體小康的生活狀態。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建設小康社會,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和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由“建設”向“建成”的轉變是對小康內涵的豐富和發展,也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點所在。

可持續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人與社會發展的可持續。近年來,海南經濟發展較快但仍屬于欠發達省份,扶貧形勢嚴峻、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滯后、產業結構偏輕型化和小型化、缺少就業吸納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城鄉居民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海南必須立足自身實際,利用區位、資源、氣候等優勢條件,牢牢把握“國際旅游島”、“一帶一路”、旅游特區、自由貿易園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及各項優惠政策,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分階段、分層次制定發展目標,逐步發展,各個擊破。

一、海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難點是人口問題

人口問題是經濟、社會、文化、法制、生態能否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多年來,海南省認真貫徹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方面做了較大努力。但要通過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1.人地矛盾成為制約海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再生產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生產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土地資源也是社會生產的物質基礎和保障。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海南省持續的人口增長給土地資源帶來了巨大壓力。截至2015年底,全省年末常駐人口910.82萬,人口出生率14.57‰,死亡率6.00‰,自然增長率8.57‰。與此同時,全是人均耕地從1996年的1.60畝降低為1.27畝,低于11.52畝的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水資源缺乏、耕地質量差,可開墾為耕地的后備資源嚴重不足,這些地區多為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集中連片區,貧困人口比較集中,給海南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壓力。

2.人口素質是海南省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海南省的人口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國際旅游島”、“一帶一路”建設等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而當前海南省的人口素質將嚴重制約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人口文化水平低下。研究發現,教育的水平對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巨大作用,也是導致收入差異和社會貢獻差距的關鍵因素。據統計,2014年全省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比率雖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文盲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地區,嚴重制約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勞動力素質低。從表1可以看出,海南省勞動力中絕大多數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到勞動力總量的66.66%,大專及以上僅占勞動力人口的8.13%,且男性勞動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數量顯著高于女性數量,無論從規模還是結構上都不利于地區長遠發展。

表1 分性別的受教育勞動力人口數量

3.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增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可持續發展壓力

2014年末,全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8.11%,比2013年末增加0.02個百分點,老齡人口比重呈上升趨勢,總撫養比(贍養率)提高到38.10%,社會養老壓力增大,而海南省各類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尚不完善,農村養老、醫療、貧困人口以及社會弱勢群體保障程度低,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所在。

圖1 分年齡人口比重

4.性別比例不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

受傳統價值觀影響,海南省是我國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典型代表地區之一,使得多年來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離正常值且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該現象將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性別比例失調帶來的男性初婚困難、性犯罪比例上升、性別特色顯著的相關職業(教師、護士)就業受到影響等問題,同時也反映出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和權益嚴重不平等的本質,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圖2 海南省人口性別比

二、脫貧攻堅成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長期以來,消除貧困是中國乃至世界全力以赴解決的問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實現的決勝和沖刺階段,海南省也進入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仍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亟待解決。過去幾年,海南省貧困人口數量逐步減少,但由于大部分貧困人口集中在農村地區,主要為中部少數民族地區、西部干旱地區和北部火山巖地區,這些地區耕地數量少、質量差,農民增收渠道狹窄,扶貧難度大。加之這些地區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不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每年因病或因災等不確定因素導致的返貧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增加了海南扶貧開發工作的難度。

總而言之,海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境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較低;企業就業吸納能力不足,不利于化解社會就業壓力;城鄉居民素質普遍偏低,就業選擇少、收入低、增收難;農村增收渠道窄、扶貧工作難度大。針對以上困難和挑戰,唯有積極應對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三、針對海南省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1.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成經濟強省

海南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借助“國際旅游島”、“一帶一路”建設等契機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第三產業,提高地方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狀況,實現經濟、社會、生態與人口的的可持續發展。

2.重視教育問題,提高人口素質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方位改善人口素質,重點掃除貧困地區青壯年文盲,提高勞動力的知識文化水平,拓寬勞動力的非農就業渠道。

3.關注人口老齡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海南省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必須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多渠道籌集養老資金,完善醫療、保險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4.改變陳舊觀念,提高女性社會地位

從思想認識上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保護女性權益,改變長期以來重男輕女的社會陋習。尤其要關注農村地區、貧困地區的女童和婦女權益保護,重視女性教育和就業問題,在全社會樹立男女平等的理念,縮小男女比例差異,減少婦女貧困。

5.加快農村經濟建設,實現農村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難點都在農村,通過改革城鄉戶籍制度,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和就業能力,實現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轉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6.加強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海南具有先天的資源和氣候優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提高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能力,持續保持海南省的生態環境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1] 胡鞍鋼.2020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7):7.

[2] 曹玉書.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起點、目標與前景[N].經濟日報,2002-12-2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地區數據(海南省2014)[EB/OL],[2016-12-08].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2016.12.08

[4] 中新網海南頻道.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發布海南人均耕地面積下降2成[EB/OL],[2014-09-24].http://www.hi.chinanews.com/hnnew/2014-09-24/360568.html

D616

A

(2017)01-044-04

2017-03-15

張成甦(1987-),女,貴州修文人,三亞學院講師,從事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

猜你喜歡
海南省小康社會勞動力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海南省腫瘤醫院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相對剝奪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
是海南省還是海南島?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海南省農墾設計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