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繼堂的建筑形制與源流探析

2017-07-10 01:09程建軍
三亞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華南理工大學故居民居

陳 琳,程建軍

(三亞學院 藝術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華南理工大學 建筑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0)

可繼堂的建筑形制與源流探析

陳 琳,程建軍

(三亞學院 藝術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華南理工大學 建筑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0)

位于??谑协偵絽^的丘濬故居建筑群是由元入明時期瓊北傳統民居的重要建筑遺存,其建筑形制及主體構架保留了元明時期的基本特征,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對丘濬故居歷史沿革、建筑特征進行整體闡述,繼而以主體建筑可繼堂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詳細分析論證其建筑形制、構架特色。再通過與丘濬原籍同時期建筑構架特點的對比,尋求移民文化影響下建筑構造做法的演變與源流關系,最后來探討瓊北地區廳堂民居地方性建筑特征與適應性。

丘濬故居;可繼堂;建筑形制;移民文化;源流

丘濬故居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谑协偵絽^府城鎮金花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曾是明代“理學名臣”丘濬的出生地,是海南當地現存最早的木構民居建筑,其建筑布局、結構特征和藝術特點方面都有著承前啟后的意義。作為元明時期建筑歷史信息和演化的佐證,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為此其于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文擬對其主體建筑“可繼堂”進行分析,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分析可繼堂建筑歷史沿革、建筑概況與構架特色;二是研究移民文化影響下建筑構造做法的演變與源流關系;三是對瓊北地域性建筑的特征與適應性做初步的探討。

一、 可繼堂的建筑形制

(一)歷史沿革

據丘家十八代大宗孫丘廷佩重修《丘氏家譜》(四卷本)中記載丘氏祖宅創建于元末明初,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成,前后大約經歷了五年時間。歷史上的丘氏祖宅建筑群位于瓊山縣下田村(今??谑懈擎偨鸹ù澹?,包括兩部分:其一,丘氏入瓊始祖丘均祿于元末明初始建的前堂、可繼堂以及丘濬時期在此基礎上加以擴建的愿豐軒、寶敕樓等建筑;其二,丘氏祖祠及丘濬之兄丘源故居?,F存的丘濬故居、丘氏祖祠、丘源故居均一墻之隔,毗鄰而建。按照海南傳統民居布局特點及丘氏族譜的記載,現將入瓊始祖至第五代傳人的世系傳承關系和丘氏宅院的創建、擴建歷程概括地列為(圖1):

丘氏宅院的擴建、增建隨著族人數量不斷增加,在丘濬京城任職時期,達到了“丘氏十八屋”的空前規模?!秾W士莊記》記載中“與凡吾廬之所有,若‘寶敕樓’,若‘可繼堂’,若‘愿豐軒’,皆隱約可指示也?!盵1]從這寥寥幾句中可略知當年丘濬故居的規模。保存至今的丘氏祖宅,只有前堂、可繼堂的建筑結構主體至今仍為落成時的“原構原物”[2],其它建筑物多被損毀或人為改建。

圖1:瓊臺丘氏譜系與宅院擴建示意圖

(二)建筑概況

“可繼堂者,瓊臺丘氏之正寢也?!盵3]可以判定可繼堂是該組建筑的主體建筑,“堂以可繼名,摘先祖思貽公所題堂楣對句語也?!盵3]— —“嗟無一子堪供老,喜有雙孫可繼宗?!盵3](P.353)丘濬曾因“是堂(即可繼堂)崩以既壓而更新之”[3](P.353)而重修可繼堂,但并沒有對主體進行根本性的改變??衫^堂面闊三間,通面闊12.96m,布局方式為“一明兩暗”,明間(俗稱“掛廳”)寬為4.7m,空間分前后堂,前堂約占據三分之二以上面積,供族人祭祖和聚會議事之用。屏風后為后堂。次間寬為4.1m,通進深8.48 m,并分隔形成前后左右共四間生活起居用房(圖2)??衫^堂立面尺度從地面至正脊高5.8m,檐口高2.6m。因此屋檐檐口正好在建筑立面的水平中線處,屋身低矮,屋架舉高不大,斗栱古樸,出檐短促低平,正脊兩端修繕后使用了魚形鴟吻。魚飾是與沿海沿河文化分不開的,古百越之地人們賴水而生,以漁為業,給他們帶來巨大利益的魚類和對其產生威脅的鰲魚自然成為其崇拜對象,進而轉化為圖騰[4]。體現了海南元末明初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丘濬故居可繼堂作為瓊北木構民居的早期代表,在建筑布局、結構形態和構造做法等側面反映出了閔瓊地區移民遷徒、社會發展、文化交流的深厚聯系。又由于其海南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在建筑材料、防潮防風等技術性的處理方面,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反映在建筑形式方面就是屋身低矮,舉高不大,出檐短促低平及其坐東朝西方向設計??梢哉f,丘濬故居既承載著古代中原的建筑文化印記,又表現出對當地自然氣候條件影響的適應。

[1](明)丘濬丘文莊公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第406 冊[M].濟南:齊魯書社,1997,7:358.

[2] 吳銳,王亦平,黃培平.海南丘濬故居修繕工程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39.

[3] (明) 丘濬丘文莊公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第406 冊[M].濟南:齊魯書社,1997,6:352.

[4] 程建軍.嶺南古建筑脊飾探源[J],古建園林技術,1988,12,(4):27.

[5] 海南省文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文昌縣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

[6] 楊定海.海南島傳統聚落與建筑空間形態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7](明)歐陽璨,等.萬歷瓊州府志[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

[8] 張玉瑜.福建民居木構架穩定支撐體系與區系研究[C].建筑史論文集,2003,1:26-36.

J59

A

(2017)01-080-05

2016-11-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78196)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2014ZA05.

陳琳(1981-),女,河南開封人,三亞學院藝術學院,講師,從事建筑歷史與理論方向的研究。

程建軍(1957-),男,山東沂水人,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從事傳統建筑保護修繕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歡
華南理工大學故居民居
衛立煌故居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民居智庫
本期作者
當機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記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張智軍
魂兮歸來返故居
奇趣民居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焦唯、王琪斐美術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