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策略

2017-07-17 08:41屠燕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7期
關鍵詞:課文內容分析文章

屠燕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細化,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閱讀教學逐漸受到各個學校的重視。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分析能力

小學語文教育是奠定學生學習理解各種課程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就是多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評價能力以及活學活用的能力,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思維能力,積累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對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及策略進行分析。

1.創設教學情境

據調查,目前我國的閱讀能力明顯低于其他國家,在閱讀方面,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所以首先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梢娪辛伺d趣,學生的閱讀積極主動性將被調動起來,會產生閱讀的動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生活經驗、知識積累以及心理活動等條件,制定正確的教學方法,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積極思考、手腦并用、仔細觀察,如抽絲剝繭般,這樣就能逐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學校、班級或者年紀經常舉辦一些背誦、朗誦,演講比賽等活動來進行一些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教學《要下雨了》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觀察“魚出水面,燕子低飛”等自然現象,讓學生了解雨前動物的活動特點;教學《找春天》《秋天的雨》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尋找真實的情感體驗,回到課堂之后,學生便可以融入想象和情感朗讀課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創新,有些課文的授課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表演,積極的討論,然后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積極動腦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課堂的學習氛圍調動起來,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與老師互動。

2.滲透學法指導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一課文內容為引子,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與課文內容連接的課外讀物,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課外讀物上,然后讓學生寫讀后感,大家相互交流討論閱讀心得,并且提高寫作水平;另為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創造情境,讓同學們感同身受,會使學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一些抽象的閱讀方法具體化些,更好地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引導,使學生清楚閱讀思路,通過剖析課文內容培養閱讀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以后的閱讀中都能分析課文整體內容能夠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清楚作者的思維情感。

3.抓住文章點睛處

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語句優美,用詞準確,而且文章思路清晰,能夠準確的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猶如畫龍點睛,詮釋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抓住文章的點睛之處概括總結文章,仔細的講解,有助于學生很好的理解文章,吃透文章的詞句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培養其閱讀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在以后的寫作是可以很好的積累應用,是最好的學習資料。在有些文章的教學中抓住其重點語句描寫,可以體會到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文中的人物進行交流,與作者產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抓住“一張”“兩把”“一盞”等重點詞,與“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的辦公擺設極其簡單,說明周總理生活十分簡樸。這些詞匯的運用簡單卻十分明了的描繪出了文中人物的工作環境以及文中人物的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品質。寥寥幾筆很鮮明生動的塑造出了人物形象。

4.以質疑為突破口

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出質疑的話就證明了學生對閱讀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因此,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以質疑為突破口,激發學生閱讀中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老師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的質疑,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在一定程度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老師要引導學生透過字詞的表面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分析語言的表達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不同的思考方式對于詞語所表達的情感也是不盡相同的,微笑、幸福、美麗出現在文章的結尾表達的卻是對小姑娘的無限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憎恨,看似快樂的微笑與幸福但卻包涵了生活的辛酸和淚水。通過先分析作者所要為讀者傳遞的感情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不僅有利于學生能夠更加流利的朗讀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閱讀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閱讀老師可以將相關的閱讀技巧、文章分析能力、語言的表達和詞語分析傳授給學生,通過閱讀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分析思考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高。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主要讓學生主動感悟、理解、欣賞、評價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中心主旨,提高學生道德情操和個人的素質。因此,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要求老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方法,樹立素質教育的教學觀,讓學生成為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也要通過閱讀的內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結 語】

由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文本的把握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的培養和引導要通過采取不同方面的措施,創造靈活、積極的學習氛圍,對學生進行提問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培養樂學、好學的學生,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宋衛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15)

【2】袁峰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22)

猜你喜歡
課文內容分析文章
必修4 Units 1—2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課文語法填空
分析:是誰要過節
回頭潮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