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振:不讀經典,豈辨“糟粕”?

2017-07-18 11:04吳爽
教育家 2017年21期
關鍵詞:糟粕外祖母國學

文|本刊記者 吳爽

文|本刊記者 吳爽

聶振弢簡介

著名文化學者,南陽師范學院教授、中國馮友蘭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他酷愛讀書,勤于著述。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一直積極致力于弘揚傳統國學,在國內外義務講學2000多場?,F年74歲高齡的他,依然積極投身于國學教育事業,樂此不疲。

2017年4月22日,首屆國學(漢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南陽師范學院舉行,來自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地區的90余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研討國學(漢學)教育。而這次活動的發起者,正是南陽師范學院年逾七旬的教授聶振弢。

在很多人看來,聶振弢的人生頗具傳奇色彩。初中畢業即輟學,甘坐冷板凳18年,讀書不止,筆耕不輟。從中學代課教師到大學教授,琴棋書畫樣樣在行,詩詞曲賦如數家珍。國家語委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柳斌曾這樣評價他:教育家一定是自然生成、社會公認的,聶振弢教授就堪稱當代的教育家。

學國學、教國學,幾十年來,他始終在為國學教育事業鼓呼,足跡遍及海內外。國學教材怎么選,國學師資如何培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藝術又有哪些可供借鑒之處,聶振弢有他自己的思考。

出生書香門第,練就國學童子功

聶振弢出生于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他被外祖母視如掌珠,愛如懷寶,外祖母是出生于“一門三進士”——父親、祖父、叔父均是清末進士——的大家閨秀,聶振弢回憶起外祖母時說:“老太太聰慧好學,三百千千、四書五經以及四大名著都背得滾瓜爛熟。我小時候,她給我講故事,講到詩就背詩,講到詞就背詞?!庇捎谧杂资艿讲┞剰娪浀耐庾婺傅难咎找?,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功底,外祖母因此也成為聶振弢的國學啟蒙老師。

后來,因為家庭的問題,聶振弢初中畢業即輟學回家。而外祖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讓聶振弢養成了伴隨他一生的良好讀書習慣。他把四鄉鄰里的書都搜集起來,白天讀書,晚上抄書,不時地寫些感悟,這書一抄就抄了18年。聶振弢說,“農閑時,那真的是我的春天。特別是雨夜,那是最為寧靜怡人的時刻。我曾經作一首順口溜:亦無人跡亦無風,窗外淅淅來雨聲,案頭明燭三更夜,硯旁茶花一枝紅。這是我十幾歲還不懂平仄格律時寫的,可見當時的心境?!?/p>

讀書使人增長智慧。聶振弢說:“從外祖母那里聽來的故事,現在想起來最重要的是兩部書,一部是《聊齋志異》,它使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情,什么是人性;另一部是《東周列國志》,它使我知道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源頭何在;讀《論語》讓自己知道了仁人君子,孝悌忠信;讀《孟子》讓自己知道了什么是中華男兒大丈夫……”

不急于教學生辨“糟粕”或“精華”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與此同時,各個學校掀起了強勁的“國學熱”,那么究竟什么是“國學”呢?

在聶振弢看來,“國學就是儒學為主(漢代定位叫經學),儒道互補,或者是儒釋道互補的文化。國學包含著傳統語言和傳統文化,也就是我們的母語、母文化?!?/p>

當學校、教師、家長越來越注重國學這一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一個難題也擺在了他們的面前:面對市面上版本亂花迷眼、良莠不齊的國學類書籍,該如何選擇呢?聶振弢回答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判斷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正確的判斷來自你所讀的一百本經典。不要著急去分辨什么是‘精華’,什么是‘糟粕’,這如同吃飯,汲取什么,吸收什么,拋掉什么,揚棄什么,這是一種自然的選擇,是人體自身所具有的本能,讀書也一樣。當今人們的通病就是讀書讀得不夠,該讀的書沒有讀,‘營養不良’,這是個大問題?!?/p>

譬如《弟子規》中有言:“親有疾,藥先嘗?!庇腥苏J為,這是“糟粕”。聶振弢對此表示這一點自己就做過?!拔夷赣H,我祖母,生病的時候,那湯藥就得親口嘗一嘗,試試燙不燙,然后親手奉上。過去熬藥都是草藥啊,藥引子常有紅糖,加的多了少了都不行,都需要嘗一嘗?!H有疾,藥先嘗’,就是如此。嘗一嘗就是舔一舔,試一試,并不是喝半碗,要是喝半碗,那真是個大傻瓜呀?!?/p>

說到這兒,聶振弢想起了一件童年趣事?!靶r候我的外祖母教我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當時并不理解文意,我就問外祖母‘狗(茍)不叫(教)貓叫(教)?”外祖母不但沒有責備,還夸外孫兒真聰明,知道‘狗’不叫‘貓’叫呢!外祖母的夸獎,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那是一種賞識教育,她知道長大以后自然知道什么是“茍不教,性乃遷”。聶振弢說,“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吸取老祖先的智慧就是向先賢‘取法’,唯有多讀書才能得之。特別是三百千千、四書五經,是國學的扎根工程,奠基工程,唐宋以降,千百年來,碩學大儒,高官顯宦,包括民國期間的大師們,無不出于此門。我們傳統文化里包含的智慧,都要多了解,你肚子里裝得多了,有學問了,才行。沒有這個功底成不了大器?!?/p>

在提及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時,聶振弢強調,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得益彰,不可偏頗。他說,世界上就兩門功課,一門人文,一門科學??茖W是創造了物質文明的,讓人吃飽穿暖,過得舒適、便捷。人文是熔鑄精神文明的,是教導如何做人的。這兩門功課不可或缺,但必須要分個先后次序,即科學的發展,一定要在人文思想、人文情懷、人文精神的引領下,根據人類的需要,有序的、有掌控的發展。否則,科學無序的發展,失控的發展,會毀了人類自己!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教育不是沒有科學,我國的四大發明、張衡地動儀、鄭和下西洋乃至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等等都是科學。但中國傳統最重視的是人文教育,即如何做人第一。這是適用于全人類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其世界意義和當代價值。

縱觀民國一代的大師,聶振弢總結道,“那一代大師的成因,一是國學功底硬,二是留洋看世界。國學功底硬,就是精通母語,諳熟母文化;留洋看世界,就是不拒絕全人類創造的文明。而國學功底硬是必要條件,留洋看世界是充分條件,他們之間也是有個嚴密的邏輯關系的。哲學家、教育家涂又光先生曾經說,從小學到初中,應該把人文經典像牛吃草一樣吃一肚子,從初中到高中,再把科學經典像牛吃草一樣吃一肚子,這樣到大學再反芻,吸收營養,然后再加深拓展,大學生就很厲害了。這話講得很好,但現在不是這樣,有點亂了。應該按照人文與科學認知規律,生理發展,心理發展,循序漸進,進行教育?!?/p>

國學教育,教師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目前主要問題是缺乏師資,師資的匱乏正制約著傳統文化的繼承傳播。打通傳統文化進入中小學課堂的“最后一里路”,化解培養國學教師的長期性與國學教育的緊迫性之間的矛盾,成為當前國學教育的一大要務。

聶振弢說,“教師的素質提高最關鍵,這是打破教育瓶頸的第一把鑰匙。當老師奠定了深厚的國學功底,教育的功利性就會弱化很多。經典著作,老師更應該多讀,五萬多字的《四書》,熟讀成誦當成為時代要求。經學為主,四書打頭,集中識字,經典啟蒙。從童少時代就該這樣,據前人統計《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三本書總共2720個字,這是幼兒園都可以完成的識字任務,到小學就可以看懂書報了。但我們現在的小學課本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才2680多字,還不到3000字,這個識字量,對兒童記憶的黃金階段是一個浪費。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我作為一個老師,我希望第一要有個清晰的教育理念,第二有個比較深厚的人文學養,第三應該有比一般人多一點奉獻精神?!?/p>

科學的發展,要在人文思想、人文情懷、人文精神的引領下,根據人類的需要,有掌控的發展,否則科學無序的發展、失控的發展,會毀了人類自己。

汲取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藝術

八十多年前,錢偉長先生留美的時候,提出“教育發達,則國家發達;教育落后,則國家落后?!甭櫿駨|說這是個經典論斷!他說:“教育不發達,將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瓶頸。因此,我們應該好好汲取2500年來以孔子為首的教育思想和經驗?!?/p>

對孔子的教育,聶振弢有四點概括。

第一,偉大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所有的人都要受教育。因為人不受教育,就與鳥獸無別,人為什么成為人?就是文化教育?!坝薪虩o類”這牽扯到了人權問題。也就是說,人要享受很多權利,人的第一權利是生存權,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給你了生存權,不給你受教育權,你就成了教育心理學所講的那個狼孩的故事中的“狼孩”。所以,最重要的是受教育權,我們現在小學到初中九年義務制達到90%以上,很不錯,但是初中畢業后就有一批的孩子輟學,而高中畢業,也有一批學生上不了學。當今的適齡青年不能受高等教育即成才教育的話,等于文化的夭折,這是令人痛心、扼腕的!

第二,科學的教育原則——因材施教??鬃邮且粋€偉大的唯物主義者,他承認人有天生的差異。這個差異在哪?生理差異、心理差異、先天差異、后天差異都有,你是女的,我是男的,這是生理差異。都是男的,心里想的不一樣,這是心理差異。天賦不一樣,你偏向文學的,你偏向理工的,你偏向藝術的,都不一樣,這是先天后天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絕對的,所以就應該看你是什么材料,我怎么教你。這些,我們現在都遠遠沒有做到。各級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像一個模子拓出來似的。更重要的是客觀現實需要的各種人才,不只要一種人才,什么都要,農、工、醫、學、商都要有。所以客觀的需要,主觀的實際情況就要因材施教,這個我們也遠遠沒有達到。

第三,全面的教育內容——文行忠信。天下事就兩件:做什么,怎么做。教育也就兩件事:教什么,怎么教??鬃咏淌裁??就是《論語·述而篇》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就是文化知識的教,具體說孔子的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抖Y記·經解篇》說:“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笨鬃印读洝愤@化育之功,對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行,就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和才干,文和行的關系,也就是《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學”和“習”的關系?!抖Y記·月令》說“季夏之月,鷹乃學習”。到了陰歷六月,小鷹該出窩了,這時候老鷹就帶著小鷹到藍天翱翔,培養它的臂力,培養它的眼力,培養它的生存能力,這就是“習”,也就是“文行忠信”的“行”。但是,有知識,有才干,缺少了忠信二字還是不行的。

忠信這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品德教育。忠,就是用心做事,信,就是說話算話,這是個做人教育的大事。人不怕做不成事,就是怕你不用心,只要用心,一定能把事做成,不用心,你絕對做不成。就是俗話說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信,發自內心的誠懇。說的話一定兌現,要說話算話。由此可見,孔子在那時候已經和我們今天“德育為首,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已不謀而合了。

第四,很高的教育藝術——循循善誘。怎么教,就是教育方法論??鬃颖环Q為萬代師表,就是他不僅有全面的教學內容,還有高超的教學方法。方法高了就是“藝術”??鬃拥慕虒W藝術包括循序漸進,啟發式教育,特別是“循循善誘”這一條。顏回說:“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崩蠋熌軌虬褜W生教的想不跟走都不行,這就是孔子教育藝術的效果??傊?,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則,教育內容和教育藝術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今天仍然有著很高的時代意義和普世價值。

談及未來,聶振弢先生說:“我的‘中國夢’就是辦一所國學大學,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腦癱患兒都能有機會享受優質的教育,為國學教育扎下堅實的根基?!痹谒难劾?,國學教育是貫穿他一生的事業?!皼]有繼承就沒有創新和發展,我們人類踏著前人的腳印,總結過去的教訓,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現在已是‘70后’的人了,我常常想著三句話:鞠躬盡瘁,先憂后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實,這就是中國精神!我認為,作為一個老師,首要是先教育而憂,我們的教育急需改革,這是大家的共識。但一個普通老師,該怎么辦?那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教育的盛衰,每個老師都與有責焉,不可推脫。用什么態度?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死不已——這就是教師精神!”

猜你喜歡
糟粕外祖母國學
外祖母的美味(節選)
“垂”改成“掉”,好不好?
給現代人參考的古代禮儀
回憶我的外祖母——堅強獨立的女“水客”廖德英
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法和原則
獵犬感冒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試論學前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取”“舍”問題
菊香依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