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現代名老中醫經驗的痰飲懸飲病因病機及證素規律研究*

2017-07-24 18:11王至婉馬錦地李建生李慶磊蔡永敏孫曙明
中醫研究 2017年5期
關鍵詞:病性證素痰飲

春 柳,王至婉,馬錦地, 李建生,李慶磊,蔡永敏,孫曙明

(河南中醫藥大學呼吸疾病診療與新藥研發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 鄭州 450046)

·文獻研究·

基于現代名老中醫經驗的痰飲懸飲病因病機及證素規律研究*

春 柳,王至婉,馬錦地, 李建生,李慶磊,蔡永敏,孫曙明

(河南中醫藥大學呼吸疾病診療與新藥研發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 鄭州 450046)

目的:研究痰飲懸飲的病因病機與證素分布規律,為豐富痰飲懸飲病因病機提供依據。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現代名老中醫肺病數據庫》和《期刊中醫肺病數據庫》,建立《現代名老中醫診治痰飲懸飲文獻研究數據庫》,運用頻數描述對文獻數據庫進行挖掘分析,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痰飲懸飲常見病因有飲邪、痰邪、內因等。病機以痰飲內停、水飲內停、痰濕內阻、陽虛較為常見。共提取證素16個,其中病性證素10個,病位證素6個。病性證素以飲、痰、水邪、陽虛較常見;病位證素以肺為主,涉及脾、腎、胸脅、胃、腸。證素組合以兩證素和三證素組合為主。病性證素組合以痰+飲、水+飲、痰+濕、寒+飲較為常見,病位均主要在肺。結論:痰飲病因以內因為主,主要為飲與痰;病機以痰飲內停、水飲內停、痰濕內阻、陽虛為主;病位主要在肺。通過更加詳細的病機描述,進一步明確痰飲懸飲病發病機制;數據挖掘還有其局限性,有待進一步總結。

痰飲;懸飲;病因;病機;證素;名老中醫

痰飲懸飲是指體內水液輸布、運化失常,停積于某些部位的一類病證[1]。中醫診治痰飲懸飲經驗豐富,尤其現代名老中醫對痰飲懸飲病因病機等方面的理論認識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研究基于《現代名老中醫肺病數據庫》和《期刊中醫肺病數據庫》,建立《現代名老中醫診治痰飲懸飲文獻研究數據庫》,對痰飲懸飲的病因、病機及證素規律進行分析,為豐富痰飲懸飲病因病機理論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 料

1.1.1 文獻來源

《現代名老中醫肺病數據庫》(1911——2011年)和《期刊中醫肺病數據庫》(1989——2012年)。

1.1.2 納入標準

①1911——1990年從事臨床一線工作30 a以上、著有肺系疾病相關著作或文章,并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名老中醫診治痰飲的相關文獻;②1990—2012年第一批至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診治痰飲的相關文獻。

1.1.3 排除標準

①重復發表或出版的文獻,只取一篇;②科普類的文章。

1.2 方 法

1.2.1 數據庫建立

基于已建立的《現代名老中醫肺病數據庫》和《期刊肺病數據庫》,以“痰飲”、“懸飲”、“飲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采用EXCEL 2010建立《現代名老中醫診治痰飲懸飲文獻研究數據庫》。

1.2.2 病因病機術語的規范

參照《中醫藥學名詞》[2]和《中醫大辭典》[3]規范病因病機名稱。

1.2.3 證素的提取與規范

參照《證素辨證學》[4]提取證素,如水飲停肺提取病位證素“肺”,病性證素“水”“飲”。

鄭西客運專線橋梁變形按照《高速鐵路設計規范)》[9](TB 10621—2009)、《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10](TB 10002.1—2005)中要求進行控制,主要控制內容為:

1.2.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采用頻數描述等統計方法,對痰飲懸飲的病因、病機、證素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病因分布

病因的文獻144條,包含病因11種,其中內因8種,按頻次排列依次為飲(48.6%)、痰(28.5%)、內傷(22.2%)、虛(6.3%)、飲食所傷(4.2%)、熱邪(3.5%)、水邪(2.1%)、濕邪(1.4%);外因3種,分別是寒邪(19.4%)、外邪(15.3%)、風邪(5.6%)。

2.2 病機分布

有關病機分布的文獻198條,共53種。以痰飲內停(23.2%)、水飲內停(19.2%)、痰濕內阻(15.7%)、陽虛(11.6%)、肺失宣降(8.6%)、腎陽虛(7.1%)較為常見。見表1。其他病機頻率低于1.5%,未在表中列出。

表1 病機分布 n=198

2.3.1 證素分布

提取病性證素10個,病位證素6個。病性證素以飲(65.1%)、痰(53.5%)、水(32.3%)、濕(17.8%)、陽虛(17.4%)出現頻率較高。病位證素以肺(92.0%)為主,涉及脾(17.4%)、腎(11.2%)、胸脅(2.5%)、胃(2.1%)、腸(2.1%)。見表2、表3。

表2 病性證素分布

表3 病位證素分布

2.3.2 證素的組合形式

痰飲證素組合形式以三證素和兩證素組合最為常見,其構成比分別為6.9%和93.1%。見表4。

表4 證素的組合形式

2.3.3 證素的組合類型

在兩證素組合形式中氣虛+陰虛、熱邪+肺出現的頻率較高,三證素組合形式中痰+飲+肺(23.8%)、水+飲+肺(21.1%)、痰+濕+肺(14.6%)、寒+飲+肺(9.8%)出現的頻率較高。見表5。

表5 證素的組合類型

2.3.4 單一病性證素與病位證素組合分布

單一病性證素出現頻率較高的依次為陽虛(54.4%)、熱邪(12.3%)。陽虛的病位主要在脾、腎,熱邪主要病位在肺。見表6。

表6 單一病性證素與病位證素組合分布

2.3.5 兩病性證素與病位證素組合分布

在兩病性證素中,痰+飲、水+飲、痰+濕、寒+飲出現頻率均>10.0%,其病位都為肺。見表7。

表7 兩病性證素與病位證素組合分布

3 討 論

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5]始有“痰飲”名稱,開創了中醫痰飲病學論治的先河[6],并立專篇加以論述,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痰飲包括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類,是諸飲的總稱。狹義的痰飲則是指飲停胃腸之證[1]?!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指出“飲后水流在脅下,咳唾隱痛,謂之懸飲”[5]?!端貑枴そ浢}別論篇》曰:“飲入于胃 ,游溢精氣 ,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 。通調入道 ,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盵7]此論述了正常的水液代謝。肺、脾、腎功能失調,濕邪淫溢,可發生停飲之病?!督袢罩嗅t內科》[8]中認為外感寒濕、飲食不當、情志不和、勞倦內傷為本病發病主要原因,病機以痰飲內停、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濕邪困脾、脾失健運、腎陽不足、陰虛內熱為多;《實用中醫內科學》[9]則將痰飲懸飲病因病機概括為外感寒濕、飲食不節、陽氣虛弱。

現代名老中醫在對痰飲懸飲病因病機的認識中提及“內傷”“外邪”等病因,因有的文獻對病因的描述只有內傷或外邪二字,無法探究這兩病因具體內容,故單獨列出。此外,“懸飲”類似于現代醫學的滲出性胸膜炎[11],現代名老中醫文獻中出現“胸膜炎”這一說法,考慮為外邪日久化熱蘊痰,結于胸脅所致。飲、痰、水邪、濕邪、虛、飲食所傷、熱邪、外邪、風邪等病因與專著描述基本一致[1,8-10]。本研究所出現的常見病機中,痰飲內停、水飲內停、痰濕內阻、陽虛出現的頻率較高,總屬陽虛陰盛,輸化失調、因虛致實、津液運行失常成為痰飲懸飲的總病機,本研究則進一步明確指出致“陰盛”的不同病機,有痰飲、寒飲、水飲、痰濕之不同。

“證素”是通過對“證候”(癥狀、體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識而確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構成“證名”的基本要素[12]。本研究提取病位證素6個,以肺為主,涉及脾、腎、胸脅、胃、腸;病性證素10個,以飲、痰、水、濕、陽虛、寒出現頻率較高。

由痰飲懸飲的病位證素分布可見:痰飲懸飲的病變主臟為肺,可涉及脾、腎、胸脅、胃、腸等。痰飲懸飲的發病總由肺、脾、腎功能失調,水液不運,導致水飲內停為患。肺主行水,肺氣的宣發肅降運動推動和調節著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若肺氣失宣,通調失司,津液失于布散,則聚為痰飲。痰飲懸飲的病性證素涉及虛、實兩端,實證的病性證素主要是飲、痰、水、濕;虛證常見的證素為陽虛。痰飲懸飲以飲、痰、水、濕為主,可由三焦氣化失常,肺、脾、腎通調、傳輸、蒸化無權,陽虛陰盛,津液停聚而成。痰、飲、水、濕之邪形成,可隨氣流竄全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膚腠理,可停滯而形成多種疾病。

證素組合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機和演變規律。本研究中證素的組合顯示痰飲懸飲病性以飲、痰、水、濕、陽虛為主。中陽素虛、臟氣不足,實是痰飲懸飲發病的內在病理基礎;又陽虛水液不運,必致水液停聚,形成飲、痰、水、濕之邪,停積于身體的某些部位而致病。納入統計的文獻中,在兩病性證素中,痰+飲、水+飲、痰+濕、寒+飲出現頻率較高,其病位都為肺,揭示了證素之間存在內在的相關性。

綜上所述,痰飲懸飲的病因以飲、痰、水、濕、陽虛較為常見;病機以痰飲內停、水飲內停、痰濕內阻、脾陽虛常見。病性證素以飲、痰、水、濕、陽虛為主;病位證素主要為肺,涉及脾、腎、胸脅、胃、腸。提示:痰飲懸飲的發生多因中陽素虛,陽虛陰盛,津液停聚,形成痰、飲、水、濕之邪;而痰、飲、水、濕之邪相互兼加,或停滯于肺,或留滯于胃,或停于胸脅,或留于胃腸,從而形成痰飲懸飲之病。

[1]周仲英.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3:124-130.

[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中國中醫研究院. 中醫大辭典[M].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4]朱文峰. 證素辨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5]漢·張仲景.金匱要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3

[6]杜亞青. 《金匱要略》痰飲病證治源流研究[D]. 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 2009.

[7]田代華.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5.

[8]王永炎, 晁恩祥. 今日中醫內科:中卷[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84-337.

[9]王永炎, 嚴世蕓. 實用中醫內科學[M].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7:505-511.

[10]朱文鋒. 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300-301.

[11]陶漢華.論懸飲及其治療[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0(1):11-12.

[12]朱文鋒, 張華敏. “證素”的基本特征[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05,11(1):17-18.

(編輯 陶 珠)

1001-6910(2017)05-0063-04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5.28

王至婉,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zhiwan_w@163.com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574100);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業務建設科研專項(JDZX2012027);2015年度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業務建設第二批科研專項(JDZX2015154)

2016-12-22;

2017-04-14

猜你喜歡
病性證素痰飲
再論“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膝骨關節炎患者中醫證素及證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醫證型及證素特點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和中醫證素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與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類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醫證素證型研究
基于“風痰瘀虛”的高血壓腦小血管病病性證素的臨床表現與影像學特征研究
八珍湯加味序貫中藥包熱熨治療氣血兩虛型子宮腺肌病性痛經的臨床觀察
脾胃病從痰飲論治探源及經驗
《千金方》與《外臺秘要方》痰飲病方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