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普列漢諾夫的社會心理學說及其作用

2017-07-25 12:57崔珍珠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6期
關鍵詞:社會心理作用

崔珍珠

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正處于空前的社會大轉型時期,是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心理比較敏感的時期,社會上出現諸多不和諧的社會心理現象。這些現象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普列漢諾夫對社會心理作了系統的研究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他第一次將社會意識區分為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兩個基本層次,提出了社會意識兩種形式的學說。普列漢諾夫的這一思想不但對于研究社會心理在社會結構中的特殊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有的放矢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也有指導作用。

關鍵詞:普列漢諾夫;社會心理;作用

一、前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正處于空前的社會大轉型時期,是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心理比較敏感的時期。這一巨大的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社會矛盾,這些矛盾導致了公眾社會心理的失諧,公眾心理的失諧會反過來強化和放大社會矛盾,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和諧社會需要良好的社會心理基礎。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社會心理問題。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方式處理人際關系”,表明黨和國家對促進社會心理和諧發展非常重視,心理和諧已經成為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些工作的開展需要正確的理論支撐,需要以馬克思的基本原理為依據。因此在這個背景下研究和闡釋普列漢諾的社會心理學說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

二、普列漢諾夫的社會心理學說概述

普列漢諾夫社會心理學說的理論來源,主要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法國哲學家兼文藝史家泰恩(有的譯為泰納或丹納)、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論述。普列漢諾夫的“社會心理”,同黑格爾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有直接的繼承關系。在黑格爾看來,哲學、宗教、藝術、政治、法律等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一一“民族精神”或“時代精神”,它們的特殊性質都可以從民族精神或時代精神的共同特性去說明,普列漢諾夫認為,黑格爾的這一思想是極其天才的。普列漢諾夫社會心理學說的一個重要原理: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意識形態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社會心理,便是上述黑格爾思想的發揮。他說:“關于一定民族的精神,在它一定的發展階段上具有特殊性的學說,它本身完全不象我們讀到某些民族主義者的議論時可以認為的那樣錯誤。毫無疑問,社會人,具有一定的心理,而這心理的特性決定他們建立的一切意識形態。但是,黑格爾把“民族精神”看作不僅決定該民族的全部意識形態(哲學、宗教、藝術等),而且決定它的政治制度、技術和社會關系的東西,看作人類歷史發展的“最后源泉”,又“浸透著最精巧的唯心主義”。與此相反,普列漢諾夫認為社會心理是派生的東西,它是由社會的經濟及其相應的政治制度所決定的。

三、普列漢諾夫的社會心理在宣傳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宣傳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概括起來說,就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也就是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體系教育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啟發和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而要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要有一個條件,就是它必須為人們所接受,化為人們的信念、意志、愿望、要求和熱情,進而指導人們的行動,這樣才能在社會實踐中顯示出理論的力量。

在宣傳教育中,社會心理是理論同實踐相結合的中間環節。所謂“中間環節”,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社會心理是理論轉化為群眾實踐行為的必經渠道。社會心理的重大作用,就在于將它轉換為人們的實踐行為,從而推動實踐向前發展。任何完美的意識形態形式,如果沒有或者不能被社會心理吸收,從而更多地掌握群眾,就無法回到社會實踐中去發揮實際的社會效益。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所謂“人心”也就是指群眾的愿望、要求和情緒,屬于社會心理范疇。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有過不少有識之士或立志改革的“救世英雄”設計了許多改革社會的“良方妙藥”,但最終都未能征服民心,一個個以失敗而告終。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才從根本上反映了廣大群眾的愿望和要求,“能夠掌握最革命階級的千百萬人的心靈”。中國共產黨正是靠這個銳利的武器來取信于民的,因而能夠領導全國人民在改造中國、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不斷取得輝煌的勝利。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決定于這個國家對理論的需要程度;同樣,理論對人們社會心理反作用的程度,也決定于社會心理對理論的需要程度。另一方面,社會心理是我們透視社會的窗口,是直接反映社會實踐發展變化的指示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非常直接地感受到經濟變化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或受到的損害,這就自發地形成了他們一定的心理狀態,反映于他們的一些習慣、道德、感覺、觀點、意圖和理想之上。所以,任何較突出的社會心理變化,幾乎都可以就近找到直接的物質原因。用普列漢諾夫的話說:“社會心理永遠順從于它的經濟目的,永遠適合于它,永遠為他所決定”。一旦社會實踐發生了新的變化或者是發生了明顯的動蕩,人的心靈就會為新的希望、新的憂郁、新的憧憬、新的意圖而激動,從而形成新的時代精神、新的社會風氣。透過社會心理這個窗口,我們就可以發現社會實際生活和人們思想認識上的各種問題,掌握社會發展的趨勢。因而,宣傳教育只有牢牢抓住社會心理這個重要環節,不斷追蹤和預測人們的社會心理熱點,才能掌握群眾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回答和解決群眾的各種思想認識問題,提高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幫助人們形成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以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意志和性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僅僅憑借某些物質力量和組織手段,或者采取大轟大嗡的形式,是無法達到這一目的的。因為宣傳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育者的思想、觀點教育者接受、內化即不斷產生心理積淀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3卷[M].北京:三聯書店,1962.

[2]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2卷[M].北京:三聯書店,1962.

猜你喜歡
社會心理作用
網絡流行語“寶寶”的自稱功能探析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