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交流有效性對策

2017-07-28 10:14柯中南
新教師 2017年7期
關鍵詞:課桌黑板長度

柯中南

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分享與交流”的能力和意識具有不同的表現特征。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進行交流與分享的意愿強,但表達能力較弱。該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適宜的交流與分享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與分享?筆者借二年級上冊“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實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關照學生的年齡特征,提高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課例1】“角的初步認識”(第38~39頁例1)。教師已經提供大量貼近學生生活情境的實物照片,而且在這些物體的關鍵處都用紅線標明,并用閃爍效果加以凸顯,學生也都看到了這些物體中的“角”??僧斀處焼枌W生角長什么樣子時,學生或支吾著講不出話來,或只能用手比畫情境圖中的角。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數學語言貧乏,在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會做不會說、想說說不好的現象。語言表達不順暢,學生的思維勢將受到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數學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所以從低年級起就必須重視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教師在遇到上述情形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及時提供幫助。當學生手指著角而說不出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表述的關鍵詞,如“尖尖的點”“直直的邊”,讓學生知道怎么表達,使他們“會說”。(2)模仿教師說。當學生手指著“角”而說不出的時候,教師可以直接示范說(配上相應動作):“角由一個點和兩條邊組成?!比缓笕鄬W生一起模仿著說一遍,緊接著同桌互相說一說。一般在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新知識時,學生要模仿教師從說一句話到說一段完整的話。環節簡單,但很重要。數學語言表達不清,學生的數學思維自然不明。

二、要把握好課堂交流的時機

課堂上學生的交流分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相關環節教師要如何組織?總的來說,教師應該把交流分享貫穿于數學課堂的全過程,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把話語權還給學生,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分享。把交流分享貫穿于數學課堂,并不是讓學生隨意想說就說。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學生進行交流分享的節點、時間、形式等要素,才能使交流分享達到預定的目標,提高有效性。教師必須在幾個重要節點刻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分享。

1. 在初學概念時進行交流分享。

當低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新的知識與概念時,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分享,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刻理解。

【課例2】“長度單位”例2的教學。

認識尺子上的“厘米”時,教師先讓學生找出尺子上的1厘米,用手指比畫感受1厘米的長度,而后組織學生交流分享“說一說厘米是什么”和“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1厘米”兩個話題。教師在此處設計了兩個交流分享的形式:先同桌互相說,后指名匯報。

學生在這個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可以達到如下收獲:(1)進一步明確厘米是表示物體長度的,而不是表示物體有多重的。(2)還明確厘米是表示長度的一個單位,因為學生在交流分享中還會觸及其他長度單位,如米、分米。(3)在大腦中建立有關1厘米的表象。因為學生在交流分享“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1厘米”時,同學之間自然會暴露出對1厘米的錯誤判斷,有錯誤必然有爭議,有爭議就會調整原本的認知偏差,使學生準確理解新知識、新概念的本質。

2. 在知識易混點進行交流分享。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經常會遇到一些易混的知識點,教師便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分享,促進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

【課例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

當教學進行至動手操作環節,即學生用紙張折角,再比一比誰折出來的角大,學生出現了爭執不下的場面。

師:說的都有道理??!但是這兩個角肯定有一個大,有一個小呀,到底哪個大?全班互相說一說。

教師巡視聽取各種不同說法,發現還是有不同意見,便組織全班分組辯論。

師:贊成綠角大的為正方。贊成藍角大的為反方。由正方先說。

顯然,在“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易混知識點進行交流分享是必要的!教師通過這樣深刻、高效的交流分享,不但使原來混淆不清的認知變得清晰,還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3. 在重點、難點處交流分享。

學生學習新知遇到重點和難點知識時,教師應該及時組織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分享。

【課例4】“長度單位”的教學。

在進行此課教學時,學生對“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這一知識難以理解,教師先讓大家用手指(拃)去量課桌、黑板的長邊,然后請全班最高與最矮的同學分別匯報測量的結果(教師也匯報自己的測量結果)并記錄在黑板上。(“+”表示多一些,“-”表示少一些)

課桌長:4拃+,4拃-,3拃-。

黑板長:30拃,24拃,18拃。

師:同學們,看著這些記錄信息你想說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教師巡視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后,組織學生匯報。

生1:同樣的課桌與黑板怎么有不同的測量結果呢?

生2:課桌、黑板的長有三種不同的測量結果,這是因為每個人的“一拃”不一樣長造成的,如果每個人的“一拃”都一樣長的話,那么課桌與黑板的長度只能有一個測量結果。

師:你們思考的與數學家想的一樣,看來沒有用統一的一個長度單位來測量物體的長是不行的!于是數學家就發明了尺子。

教師出示厘米尺,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如何讓學生“體驗統一測量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師把呈現這個教學難點的現實結果板書在黑板上,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再交流分享:“為什么同一個物體測量的長度卻有三種不同的結果?”學生通過這樣的交流分享顯然體驗到了統一測量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教師進修學校)

猜你喜歡
課桌黑板長度
擦黑板
長在黑板上的詩
1米的長度
曉黑板
搬課桌
愛的長度
怎樣比較簡單的長度
易分類存放的課桌
不同長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