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新聞發言人的角色建構與制度調適

2017-07-29 16:28沈正賦
長安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話語體系職業化網絡輿情

沈正賦

摘要:針對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起步較晚,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難以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需求問題,對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發展歷程、法律規章、人物角色等進行分析,并同美國、俄羅斯等相關制度進行比較論證。研究認為,網絡時代新聞發言人需要具備淵博的國內外知識,具有堅守政策底線、把握整體局面的能力,有代表官方思想、態度的角色意識和嫻熟的業務素養,在此基礎上能夠主動應對網絡虛擬社會的需要才能成為網絡新聞發言人;堅持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是新聞發言人角色建構和制度調適需要遵循的行為邏輯與實踐品質,網絡新聞發言人要做到應時而變,國家層面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注重實用性的實施細則和建立工作協商機制,各級政府應完善信息公開制度,讓發言人敢發言有話說,發言人應提升自身業務素養,善于同媒體記者打交道,并探索職業化的新聞發言人發展道路。

關鍵詞:新聞發言人;網絡時代;傳統媒體;話語體系;網絡輿情;職業化

中圖分類號:G219.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6248(2017)03013108

[GK-2!-2]

Role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adjustment of press

spokesman in network era

SHEN Zhengfu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late start of Chines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th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ge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twork era. Compared related systems with the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legal rules and characters of Chines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 spokesman in the network era need to have a profound knowledge at home and abroad, adhere to the policy bottom line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and have a sense of the role of official thinking, attitude and skilled business qualities. On this basis, a network news spokesman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eal with the needs of the network virtual society.The behavioral logic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that the role construction and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of press spokesman need to follow is to adhere to the times and peopleoriented thinking.The network news spokesman should be changed on time.The national level should introduc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details and establish work consultation mechanism.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so that the spokesman dares to speak with substance. The spokesman should improve the business quality and be good at dealing with media journalists to expl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press spokesman.

Key words: press spokesman; network news spokesman; traditional media; discourse system;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rofessionalism

[GK-2!-2]

新聞發言人是新聞發布制度衍生的產物,新聞發言人代表著一級政府部門或組織,是政府部門或組織機構的代言人,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接受新聞媒體集體提問,在關鍵時候及時出面就有關事態發聲、表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引導大眾輿論。新聞發言人常常被譽為政策的“傳聲筒”、社會的“穩壓器”。從新聞發布者來看,新聞發布是信息掌控部門通過媒體向社會傳遞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訊息,積極廣泛地引導大眾輿論的一種姿態和策略性行為;從新聞接受者來看,新聞發布是大眾知情權的一種訴求和滿足;從新聞傳播者來看,新聞發布是新聞媒體實現自身信息傳播價值與功能的一種表現形態。新聞發布制度對于社會秩序的穩定、良性機制的運行、輿論氛圍的營造等都發揮著到關重要的作用。

傳統媒體時代,由于思想觀念的束縛,新聞發布制度純粹從信息控制論的認識視角出發,憑借對信息的絕對占有,在新聞發布會上取決于對自己有利的原則,取決于自己的主觀需要,罔顧社會大眾對信息的滿足與渴求,致使傳播通道經?!白枞?、信息“孤島”、媒體“缺席”等現象頻繁出現。然而,到了新媒體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信息壟斷時代一去不復返。此時,政府如果不主動、及時地發布掌握的信息,社會上就會謠言四起,網絡上就會到處彌漫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而且以裂變的速度肆意傳播,從而可能讓政府處于十分被動與尷尬的境地,有時還會因突發事件的誘因進而釀成難以預料的局面、事端和后果。因此,新媒體時代,新聞發布主體必須根據社會形態和格局的變遷對新聞發布制度重新進行調適與完善,對新聞發言人的角色重新進行評估與建構。

一、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歷時性

考察與功能定位

新聞發言人制度,一般是指“國家機構任命或制定專職(較小的部門為兼職)的新聞發布人員,在一定時間就某一重大事件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有關新聞或闡述本部門的觀點立場,并代表所在部門回答記者提問的一項制度?!盵1]新聞發言人制度是個“舶來品”,最早誕生在美國,它是美國政治改革和傳媒大眾化的產物。一方面國家政治改革進程的推進需要社會大眾的理解、支持與參與,傳媒大眾化是實現這一政治需要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媒體需要發揮其社會動員的功能以顯示自身價值。因此,兩者一拍即合,通過合作實現“雙贏”。

縱觀美國新聞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歷任總統對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設均給予高度的重視。1829年時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最早聘用新聞發言人,1896年威廉·麥金萊總統最早將新聞發言人列入政府公務員系統,1909年霍華德·塔夫脫總統最早定期舉行新聞發布會,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偨y將白宮新聞發言人制度化。至此,美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從建立到完善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歷程[2]。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晚了將近一個世紀,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稚嫩走向成熟的發展歷程。早在民國時期中國就出現了記者招待會,1912年5月18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內閣總理唐紹儀在北京設立了新聞記者招待會,此后,南京政府相繼舉行了多場記者招待會,主動向媒體發布當局的政策主張??谷諔馉幣c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經常舉行新聞發布會,搶占輿論制高點,掌握話語主動權。在國共兩黨開展談判期間,為了宣傳中國共產黨對和談正面積極的主張,周恩來總理多次主持召開記者招待會。

新中國成立以后,新聞發言人制度雖然一直在執行,但是較少利用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對外發布新聞、接受記者提問。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才開始真正顯山露水,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1980年9月29日,中國政府就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這一國內外十分關注的重大議題舉行新聞發布會。1982年,中央對外宣傳領導小組主持起草了《關于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請示報告,次年2月與中宣部一起聯合下發《關于實施“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和加強對外國記者工作的意見》,要求對外交往較多的國務院各部門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外發布新聞[3]。1983年3月1日,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在舉行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外交部今后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舉行新聞發布會,讓新聞發布會成為外宣工作的新常態、新慣例。同年4月23日,中國記協對外宣布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正式建立。有專家認為,真正讓新聞發言人制度走進大眾生活并為社會廣泛接納和認同的是2003年發生的“非典”事件,“非典”事件雖然是一起典型的、波及全國的、發生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突發性事件,但它又被譽為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對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后,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條例、決定、法律和建議,從國家政策層面進一步強化中國新聞發言人的制度基礎。無論是2003年5月11日出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04年9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亦或是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2008年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都為中國新聞發布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設夯實了基礎。尤其是在2009年至2010年間,在政府層面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基礎上,黨中央審時度勢明確提出了“建設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并出臺《關于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議》等文件,從而讓新聞發言人制度在黨政兩個層面均得到高度重視和全面落實。

中國有句古話:“一言之辯,重于九鼎至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兵?!毙侣劙l言人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至少有以下4個方面的作用或功能:

一是保證所發布信息的權威性與可信度,杜絕“小道”消息。權威性是政府得以長期執政的最大資源,可信度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最大基礎,信息的權威性與可信度往往體現在信息的“值”與“量”上。作為政府的代言人,新聞發言人在政策的把握和信息資源的占有上,無疑具有獨特的優勢,這是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都無法比擬的天然條件。尤其是在網絡時代,面對各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局面,信息的權威性與可信度既是一種稀缺資源,又是社會大眾的一種期盼與訴求,往往被視為無價之寶,彌足珍貴。新媒體時代,那些“小道”消息和虛假信息,一方面會模糊甚至歪曲信息事實本身,另一方面也會貶損政府的光輝形象,消解政府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而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實施則可以及時有效地阻止和杜絕網絡上、坊間容易滋生與流傳的各類“小道”消息和虛假信息,進一步夯實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維護政府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形象。

二是推動政府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加快政治民主化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公民民主意識的覺醒,過去政府信息相對封閉的局面已無法滿足大眾的需要,也無法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2007年1月17日通過、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就明確了政府信息的公開范圍,強化了政府公開信息的責任,要求政府必須暢通信息的公開渠道,進一步提高政府依法施政的透明度。對于各級政府來說,建立和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是履行這些職責的一種應對措施。雖然政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的渠道和方式有很多,諸如召開工作會議、編發工作簡報等,但是設立新聞發言人、通過新聞媒體發布各類信息的舉措,則更有助于推動政府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步伐。政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絕不僅僅是政府被動應對社會大眾的訴求而產生的,更是政府主動加強自身建設、完善自身功能,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一種內在驅動力。對于政府來說,信息公開、透明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和新聞媒體也只是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一種“催化劑”,作為信息傳輸管道,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

猜你喜歡
話語體系職業化網絡輿情
核心素養如何在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在修辭與實踐之間:環境權概念的貧困及其義務轉向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新
中國故事中國認知國際表達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研究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規律與監控
加速職業化
職業化鑄就卓越企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