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及鄰近地區蛇類存疑種分布及討論

2017-07-31 23:54張博馬亮李樹然汪洋史靜聳孫寶珺
四川動物 2017年4期
關鍵詞:烏蘇里短尾蛇類

張博, 馬亮, 李樹然, 汪洋, 史靜聳, 孫寶珺

(1.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2.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重點實驗室,北京100101; 3.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100049; 4. 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起源與人類演化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100044)

?

北京及鄰近地區蛇類存疑種分布及討論

張博1, 馬亮2, 3, 李樹然2, 3, 汪洋2, 3, 史靜聳3, 4*, 孫寶珺2*

(1.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2.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重點實驗室,北京100101; 3.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100049; 4. 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起源與人類演化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100044)

本研究基于前人對北京及鄰近地區蛇類的基礎調查文獻進行總結,并于2010—2016年,多次對北京及鄰近地區進行蛇類資源調查。本研究根據調查結果和現有文獻對北京蛇類多樣性資源予以初步總結,并對部分存疑物種進行討論。其中,黑頭劍蛇Sibynophischinensis曾被認為是人為引入的物種,但本研究證實其應為原生種;北京地區所紀錄的“中介蝮”實際應為2個不同種,分別為華北蝮G.stejnegeri和西伯利亞蝮指名亞種G.halyshalys;烏蘇里蝮G.ussuriensis系誤記,應為短尾蝮G.brevicaudus。

北京;蛇類; 分布; 多樣性

北京市位于中國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天津市相連,其余被河北省所環繞。東南面為開闊的平原,西、北、東北面群山環繞。西部山地統稱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山地則多屬燕山山脈,2條山脈在關溝附近交匯。山區面積為10 418 km2,約占全市總面積的62%,最高峰為位于西境的東靈山,海拔2 303 m。京津冀三地的山脈主要有位于北部的燕山山脈和位于西部的太行山脈,是由華北平原向東北區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該地區兩棲爬行動物多為華北區物種。以北京百花山風景區為例,被毒蛇咬死、咬傷的事件幾乎每年都有發生。然而,國內學者對北京地區蛇類資源的專項調查相對較少。北京兩棲爬行動物的種類、分布和數量缺乏全面的論述和深入的研究,其物種分布信息散布在各地動物志、調查報告和一些基于野外工作偶發的兩棲爬行動物物種新紀錄,如黑背白環蛇Lycodonruhstrati(王寧,鄭光美,2005)、中介蝮Gloydiusintermedius(林宣龍,郭冬生,2012)、黑頭劍蛇Sibynophischinensis(胡磊等,2013)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胡磊等(2013)的報道中認為黑頭劍蛇可能是人為放生的種群,而齊碩等(2012)和孫曉煜(2013)則認為黑頭劍蛇系自然種群。另外,北京門頭溝地區中山高海拔分布的蝮蛇在多數文獻中被鑒定為中介蝮(趙爾宓等,1998;趙爾宓,2006;林宣龍,郭冬生,2012;熊曄,丁利,2012),而在另一些文獻中則認為它們是西伯利亞蝮華北亞種G.halysstejnegeri(Orlov & Barabanov,1999)或獨立為華北蝮G.stejnegeri(史靜聳等,2016)。

由此可見,對北京地區蛇類多樣性及其分布的研究,尚缺乏系統完整的信息,且存在一些爭議,需通過進一步野外調查和標本檢視來補充和完善。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其經濟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化現象明顯,而蛇類等爬行動物的種群也處于逐年減少的狀態,其分布也隨著城市中心的擴散而日趨邊緣化。蛇類除了其本身的生態學價值外,一些毒蛇還給觀光旅游和野外作業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鑒于此,有必要對該地區的蛇類資源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和評估。

1 材料與方法

1.1野外調查范圍及方法

本文所討論的內容多基于有關作者往年的野外調查工作所得,主要涵蓋的范圍為北京市區、郊區及河北、天津等近鄰山區。調查中多以林中防火道、山脊線、高山草甸、公路、山谷和溪流沿線作為考察路線。

1.2標本采集和檢視

對于一些存疑的物種紀錄,通過文獻查詢并檢視相關標本進行排查和再次鑒定,以進一步確定相關物種的有效性及其分類地位(相關的標本編號見正文)。

1.3GIS作圖

為了更加直觀、明確地反映北京及近鄰地區一些分布有爭議的蛇類在北京的采集現狀及分布范圍,將本研究和前人所發現的部分存疑物種的地理坐標導入ArcGIS 10.2中得到其分布圖。

2 結果

在野外調查和標本檢視工作中,大多數物種的存在得到了再度證實。本文對一些存在爭議的物種,如黑頭劍蛇、中介蝮(華北蝮和西伯利亞蝮指名亞種G.halyshalys)、烏蘇里蝮G.ussuriensis等物種的分布和分類地位進行核查,對其存在的來源以及在北京分布的可能性進行了再次評估。其中黑頭劍蛇、華北蝮、西伯利亞蝮指名亞種和黑背白環蛇已確認的分布及采集地點見圖1。

2.1新增的確定種

黑頭劍蛇Sibynophischinensis

胡磊等(2013)在北京發現了黑頭劍蛇,由于采集到黑頭劍蛇的地點僅有一處,認為該蛇可能系人為放生,并成功越冬、繁殖。然而,人為放生蛇類的活動多集中于佛教場所,大多為黑眉曙蛇Orthriophistaeniurus、王錦蛇Elaphecarinata、紅紋滯卵蛇Oocatochusrufodorsatus、赤鏈蛇Lycodonrufozonatum等市場流通較大的蛇類,而黑頭劍蛇并不具備收購和放生的可行性。

同時,北京及周邊地區發現黑頭劍蛇的案例近年來被陸續報道。齊碩等(2012)于天津市薊州區采集到2條黑頭劍蛇,一條為雄性亞成體(SYNU12110049),另一條為性別不明的幼體(SYNU12110050,圖2)。孫曉煜等(2013)報道了河北承德市興隆縣發現黑頭劍蛇。此外,本文通信作者也檢視了于北京市昌平區采集的黑頭劍蛇標本(2008年5月,標本號:CIB094015),上述地點距離較近(圖1)。此外黑頭劍蛇在河南、陜西、山西也有確切的分布紀錄(趙爾宓等,1998;趙爾宓,2006)。

因此,北京市發現黑頭劍蛇并非偶然。該物種在華北地區應當是沿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連續分布。北京地區的黑頭劍蛇種群應系原生種群,而非人為放生成功越冬的個體。黑頭劍蛇在北京、河北和天津的記錄地點見圖1。

黑背白環蛇Lycodonruhstrati

截至目前,北京黑背白環蛇的正式報道僅見于王寧和鄭光美(2005)于小龍門林場采集的1號標本,是黑背白環蛇在北京分布的唯一確切記錄。但是該種在河北、天津境內也陸續有采集和發現的報道:2015年10月,在距北京市區約150 km的野三坡百里峽景區(屬河北保定境內)拍攝到黑背白環蛇亞成體的清晰照片(齊碩,未發表數據),2009年6月,莫訓強等在天津市薊州區(圖3,與黑頭劍蛇采集地點相同)發現了黑背白環蛇成體。據上述事實,可初步推斷黑背白環蛇在華北地區可能系連續分布,只是相對少見。黑背白環蛇在北京及近鄰地區的發現地點見圖1。

圖1 部分蛇類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標本采集、記錄地點Fig. 1 Sampling localities of some snakes in Beijing and adjacent areas

圖2 黑頭劍蛇幼體,采集于天津市薊州區(齊碩 攝)Fig. 2 Juvenile Sibynophis chinensis, Jizhou district,Tianjin city, by Qi Shuo

2.2誤記種

烏蘇里蝮Gloydiusussuriensis

對北京烏蘇里蝮的記載僅見于《中國蛇類》中,附有Peter Heimes拍攝于北京郊區(具體地點不詳)的彩色照片1張(趙爾宓,2006,圖18-4)。作者經反復核查和對比,認為該蛇應為短尾蝮G.brevicaudus,而非烏蘇里蝮。雖然短尾蝮和烏蘇里蝮外觀相似,易混淆,但是兩者的確存在下列區別:1.短尾蝮頭部寬扁而烏蘇里蝮較為窄長;2.短尾蝮體型短粗,尾尤其短,而烏蘇里蝮體型較為細長,尾部較長;3.短尾蝮背部具2列相互交錯的圓斑,圓斑邊緣較為清晰,與體背色區分明顯,而烏蘇里蝮背部圓斑色淺,與體背區分不明顯;4.短尾蝮下頜頜片外側有一對明顯的左右對稱的黑色斑塊,而烏蘇里蝮沒有。從文獻中的圖片判斷,該個體符合上述鑒別特征的1~3條,而4在照片中并無體現。

圖3 被車碾壓的黑背白環蛇成體,拾獲于天津市薊州區(莫訓強 攝)Fig. 3 Road-killed Lycodon ruhstrati, Jizhou district,Tianjin city, by Mo Xunqiang

另外,從地理區劃來看,短尾蝮的分布更為廣泛,涵蓋了中國19個省份(趙爾宓,2006),而烏蘇里蝮在國內只分布于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北部,主要沿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分布,系東北區物種(趙爾宓,2006),而在華北區范圍內其他省份也從未發現過此種。鑒于此,本研究認為,北京地區烏蘇里蝮誤記的可能性較大。文獻中的烏蘇里蝮應屬短尾蝮。

2.3修訂種

中介蝮Gloydiusintermedius

北京地區蝮蛇的分類與分布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王鴻媛(1994)報道北京的蝮蛇僅1種,以“蝮蛇短尾亞種Agkistrodonblomhoffiibrevicaudus”記(現稱短尾蝮)。熊曄和丁利(2012)對河北興隆縣的蝮蛇分類問題做了探討,認為該地區的蝮蛇有2種,海拔較高處(1 000~2 000 m),體中段背鱗23行的蝮蛇為中介蝮,而海拔較低處(1 000 m以下),體中段背鱗21行的蝮蛇為短尾蝮。霧靈山是燕山山脈的主體,與北京市密云縣交界。本研究的調查結果表明,在北京延慶松山也有類似的現象。

然而,此前有學者指出,我國的“中介蝮”實際上是西伯利亞蝮G.halys不同亞種的復合體(Orlov & Barabanov,1999),另根據史靜聳等(2016)的分子系統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結果,其中華北亞種G.h.stejnegeri和阿拉善亞種G.h.cognatus應該獨立為種,即為華北蝮G.stejnegeri和阿拉善蝮G.cognatus。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北京及河北地區的體中段背鱗為23行的蝮蛇在分子系統發育樹中分成2個獨立分支,來自太行山脈(門頭溝地區)的樣本處于華北蝮分支;而來自燕山山脈的樣本則處于西伯利亞蝮指名亞種分支(史靜聳等,2016)。此外,雖然二者在北京、河北均有分布,但處于不同的地理區,西伯利亞指名亞種主要分布于燕山山脈,如遼寧凌源、河北與北京界內的霧靈山;而華北蝮則主要沿太行山脈分布,東起北京門頭溝地區,西至陜西北部的黃土高原地區均有采集記錄(Orlov & Barabanov,1999;史靜聳等,2016)。華北蝮和西伯利亞蝮指名亞種在北京及近鄰地區的記錄地點見圖1。

綜上,北京及近鄰地區蛇類共計2科10屬15種,詳見表1。

3 討論

本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討論了北京及近鄰地區存在爭議的蛇類,但本文基于的野外工作相對零散和分散,今后應采取更為系統的樣線法進行調查。

表1 北京市蛇類名錄Table 1 List of the snake species in Beijing

此外,一些蛇類,如黑背白環蛇、黑頭劍蛇在北京地區的采集記錄較少,基礎資料還不完善,這可能由于其本身種群數量不多,也可能與其晝伏夜出的生態習性有關。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開展適當的夜間調查工作,以深入了解上述蛇類的分布范圍和活動規律。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和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物種的有效性和分類地位得到了分子層面的支持,一些傳統分類學無法解釋和存在爭議的問題也從分子層面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在今后的采集工作中應更加注重對分子樣本的收集,以便后續研究。

致謝:楊南(北京百花山自然保護區)、吉晟男與高曉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參與野外考察工作;丁利(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齊碩(沈陽師范大學)提供重要標本采集信息,并提供標本以供檢視,特此致謝。

胡磊, 劉潤澤, 曲宏, 等. 2013. 北京市發現越冬黑頭劍蛇[J]. 動物學雜志, 48(1): 136-138.

林宣龍, 郭冬生. 2012. 北京市蛇類新紀錄——中介蝮[J]. 動物學雜志, 47(2): 136-137.

齊碩, 史靜聳, 李丕鵬. 2012. 天津市蛇類新記錄——黑頭劍蛇指名亞種[J]. 蛇志, 24(4): 385-386.

史靜聳, 楊登為, 張武元, 等. 2016. 西伯利亞蝮-中介蝮復合種在中國的分布及其種下分類(蛇亞目:蝮亞科)[J]. 動物學雜志, 51(5): 777-798.

孫曉煜, 雷雋, 丁利. 2013. 河北省境內發現黑頭劍蛇[J]. 動物學雜志, 48(1): 139-140.

王鴻媛. 1994. 北京魚類和兩棲爬行動物志[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45-297.

王寧, 鄭光美. 2005. 北京市爬行動物新紀錄——黑背白環蛇[J]. 四川動物, 24(4): 489.

吳躍峰, 武明錄, 曹玉萍. 2009. 河北動物志:兩棲、爬行、哺乳動物類[M]. 石家莊: 河北科技出版社: 104-106.

吳躍峰. 2009. 河北動物志[M].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雄曄, 丁利. 2012. 河北興隆縣霧靈山蝮蛇分類地位的探討[J]. 四川動物, 31(5): 769-771.

趙爾宓, 黃美華, 宗愉. 1998. 中國動物志 爬行綱 第二卷 蛇亞目[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82-419.

趙爾宓. 2006. 中國蛇類: 上[M]. 合肥: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121-124.

Orlov NL, Barabanov AV. 1999. Analysis of nomenclature,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Agkistrodon halys-Agkistrodon intermedius complexes: a critical review[J]. Russi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6(3): 167-192.

ReviewandDiscussionoftheDistributionofSomeUncertainSnakeSpeciesinBeijingandItsAdjacentAreas

ZHANG Bo1, MA Liang2, 3, LI Shuran2, 3, WANG Yang2, 3, SHI Jingsong3, 4*,SUN Baojun2*

(1.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12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4. Key Laboratory of Vertebrate Evolution and Human Origin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4, China)

In the summer of 2010 to 2016,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herpetological diversity were conducted in Bejing and adjacent areas.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literatures, we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distributions of some uncertain snake species in these areas.Sibynophischinensiswas considered as an invaded species. More sampling records in this area were revised and we suggested thatS.chinensisshould be a native species.Gloydiusintermediusof Beijing area might be two different species actually, includingG.stejnegeriandG.halyshalys. Additionally, we foundG.ussuriensiswas incorrect record, which should be actually identified asG.brevicaudus.

Beijing; snakes; distribution; diversity

2017-04-04接受日期:2017-05-18

環保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試點項目”(2016HB2096001006)

張博, 男, 碩士, 工程師, 專業方向:環境生態學, E-mail:zhangbo3592@avic-capdi.com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shijingsong0827@163.com; E-mail:sunbaojun@ioz.ac.cn

10.11984/j.issn.1000-7083.20170109

Q959.6

: A

: 1000-7083(2017)04-0474-05

猜你喜歡
烏蘇里短尾蛇類
滅絕恐龍的災星竟是蛇類繁盛的福星
“他者”與“自我”的雙向互利:試析1917年前俄國南烏蘇里邊區朝鮮移民的“東正教化”
懂得回家“貓冬”的魚
——烏蘇里白鮭
微故事
短尾信天翁的生存之道
蛇類食性及其對農林生態系統的影響概述
短尾狐買文具
經濟蛇類養殖與開發利用
裝死的豬鼻蛇
春到烏蘇里(外一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