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濟鸛雀樓

2017-08-17 09:09張兵
文史月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鸛雀樓

張兵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清光緒《永濟縣志》記載“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爆F址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3000米的黃河岸畔,南倚中條山脈,西臨滔滔黃河,東北一馬平川,占河山之勝,據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名播遐邇。

永濟古稱蒲坂,位于秦晉豫三省交匯區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的核心地帶。夏、商、周以前,堯帝、舜帝先后在這里建都,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稘h書·地理志》:“蒲坂,有堯山?!标R骃《十三州志》:“蒲坂,堯都?!彼抉R遷在《史記》里稱這里為“天下之中”,是“古中國”最早的活動區域。據《太炎文錄》,“華”指的是華山一帶,就是黃河西岸一帶;“夏”指歷史上的大夏民族。黃河西為華,東為夏,華夏文化的繁榮昌盛,正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區域。鸛雀樓就正好坐落在華夏歷史座標的中點上。

高樓始建

據史料記載,鸛雀樓始建于南北朝時期。關于鸛雀樓的建造者,唐代李翰在《全唐文·河中鸛雀樓集序》中提到了鸛雀樓由北周的宇文護建造:“后周大冢宰宇文護軍鎮河外之地,筑為層樓,遐標碧空,影倒洪流,二百余載,獨立乎中州,以其佳氣在下,代為勝概,四方雋秀,有登者悠然遠心,如思龍門,若望昆侖?!鼻迩∈拍辏?754年)《蒲州府志》、光緒《永濟縣志》中也有鸛雀樓由北周宇文護建造的文字記載。

宇文護(513-572),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周權臣,從小追隨叔叔宇文泰征戰,屢建奇功,后接掌國政,擁宇文覺建立北周,受封大司馬、晉國公,后升任大冢宰,執掌朝政,先后殺掉三位北周皇帝,權傾一時,“百官總己以聽之”。這一時期,蒲州古城在北周和北齊的戰爭中,處于前哨位置。按照李翰的記述,鸛雀樓應該建在古城附近,高達30多米,比當時的城墻還要高出許多,是駐扎軍隊和戰事瞭望的高臺,“俯視舜城,傍窺秦寨。登茲樓,紫氣度關而西入,黃河觸華而東匯,龍據虎視,下臨八州”(李翰《全唐文·河中鸛雀樓集序》)。

如果僅僅是為了軍事瞭望之用,為何要耗時十幾年,大興土木,建造得這樣高大雄偉呢?據史料記載,蒲州古城建造于宇文護鼎盛時代。557年前,北齊政權為了爭取和平,在太原羈押了宇文護的母親和周武帝的姑母,這讓宇文護耿耿于懷。為了將北齊徹底趕出境地,宇文護決定聯合突厥,大舉伐齊。齊武成帝害怕,于是歸還了周武帝的姑母,以換取暫時的和平。而宇文護的母親卻仍然被羈押。武成帝讓宇文護的母親寫了封家書并附上宇文護小時候穿過的衣服,一并傳遞給了宇文護。宇文護接到家書后,悲徹痛心,不能自已,母子之情在兩個國家的戰爭縫隙中顯得那樣真摯、凄切。之后,母子之間一直書信往來。鸛雀樓位于蒲州城西南,正是前往太原的起始之點。宇文護在此建造高大雄偉的鸛雀樓,是不是可以憑欄遠眺,以寄相思呢?

宇文護建造鸛雀樓的真正目的,沒有歷史資料可以考證,或許是為了軍事瞭望,或許寄托母子之情,或許兩者兼而有之。不管是什么目的,宇文護留下的是引發后人無限遐想和追思的歷史名樓!

千古名樓

清乾隆《蒲州府志》中有一幅《鸛雀樓圖》,形象地展現了鸛雀樓的雄姿。圖中所繪鸛雀樓位于蒲州城外黃河岸畔,條山遠望,垂柳婆娑,樓身3層,平面方形,片石臺基,十字歇山式樓頂,雖然其細部構造反映的是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但其建筑樣式卻與唐宋時期所記述的鸛雀樓建筑形制基本雷同。鸛雀樓建成后,歷經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到金章宗明昌年間(1190—1196)屹立如故,唐代河中府錄事李逵所書的“鸛雀樓”匾額尚存。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金元光元年(1222年)攻打蒲州古城。為延緩敵兵攻城,金軍守將侯小叔下令焚毀鸛雀樓及附近的蒲州浮橋等軍事設施,有史籍記載:“夜半攻城以登,焚樓、櫓,火照城中?!痹猎拍辏?272年)冬,元朝開國三代大臣、翰林學士、監察御史王惲巡游蒲州,登鸛雀樓舊址故基,寫下《登鸛雀樓記》:“予兒時得聞,此州樓觀雄天下,而鸛雀尤為之甲。及讀唐季虞部、暢當、王之渙等詩,其藻思鴻裁,令人飄飄然,有整翮凌云之想。至元壬申春三月,由御史里行來官晉府。十月戊寅,按事此州,遂獲登樓址,徒倚盤桓,逸情云上,雖杰觀偉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偉,風煙之勝,不殊于往古。是當元初樓已就毀?!敝撩鞒鯐r,鸛雀樓故基猶存,后因黃河泛濫,故址淹沒,難再尋覓。雖然樓毀景失,但鸛雀樓的形制、風貌在歷代志書詩文中多有描述。尤其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更是膾炙人口,使鸛雀樓名揚天下,千古留芳。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藝文二》中記道:“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渙、暢當三首能壯其觀”。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蓖踔疁o(688—742,山西太原人,盛唐時期著名詩人,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短短的二十個字,不僅描述了河中大地表里山河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而且樸素地表達了追求理想、積極向上的人生哲理,動靜結合,實虛相襯,將景色、愿望融為一體,天衣無縫,成為贊詠鸛雀樓的千古絕句。從詩的最后一句“更”和“窮”字推斷,鸛雀樓應當為一座三層“層樓”,第三層樓即是該樓的頂層。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迸c王之渙同一時期的著名邊塞詩人李益(約750—約830,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洛陽,擅長絕句,以邊塞詩作名世)的這首《同崔邠登鸛雀樓》,從另一個角度描寫了鸛雀樓的高峨壯觀。這首詩的開篇便寫大河中百尺桅檣,身臨黃河岸邊,以“高標出蒼穹”(杜甫詩)的景物,形成一種居高臨下、先聲奪人之感,氣勢不凡,說明當時詩人“站得高”,超過“百尺”,相當于現在的30米,10層樓高。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睍钞敚ㄉ轿饔罎?,唐后期儒士,進士第。貞元初,為太常博士,終果州刺史)的這首《登鸛雀樓》,更是直接描繪出詩人站在鸛雀樓上,空中的飛鳥從腳下飛過的景象,高瞻遠矚,脫塵出世。

詩因樓而作,樓因詩出名。隨著這些贊美鸛雀樓、抒發勵志情懷的詩文絕句廣泛傳播,山西永濟鸛雀樓成為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齊名的我國古代四大歷史名樓之一。

盛世復建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文化和旅游事業蓬勃發展,古代四大歷史名樓中的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先后修復,鸛雀樓復建工程也得到社會關注。1991年9月,出席全國第六屆旅游地學學術研討會的近百名專家學者發出重建歷史名樓鸛雀樓的倡議。1992年初,中共永濟市委、市人民政府正式委托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復建方案編制,拉開了鸛雀樓復建工程的帷幕。1992年7月15日,鸛雀樓復建工程設計方案論證會召開,邀請著名建筑學家鄭孝燮、古建筑保護大師羅哲文等專家學者對鶴雀樓復建工程的現實和歷史意義進行論證,一致認為這是一項“功在國家,利在人民的傳世盛舉”,按唐代建筑形制進行復建是可行的,并現場選定了復建樓址。從事中國古建筑研究與保護60多年的羅哲文以“喜鸛雀樓即將重興”為題口占七絕:“勝跡凋殘八百秋,黃河入海流依舊。群英共議重興計,指日相攜更上樓?!?/p>

1996年初,山西省計劃委員會正式立項,批準實施鸛雀樓復建工程。1996年9月,開始進行初步設計,總體工程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分期完成,總投資5600萬元,其中鸛雀樓主體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樓址位于蒲州古城之西3000米、黃河東岸灘地處。這里地域開闊,視野敞朗,河山雄偉,風光如畫,不僅符合史籍描述的鶴雀樓“前瞻中條、下瞰大河”的自然景觀意境,而且周邊環境清幽,極富詩情畫意,再現了王惲《登鸛雀樓記》描述的“此州樓觀雄天下,而鸛雀尤為之甲”的雄偉壯觀神韻。

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太原中晉建筑設計事務所、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等單位承擔了鸛雀樓的設計、施工任務,國內一批著名古建筑專家參與了復建工作。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復建的鸛雀樓是一座以混凝土代替木結構,運用現代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術,體現古建筑風貌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的仿唐樓閣,臺基高聳,用材碩大,構造練達,端莊健美,比例適度,鉤欄纏身,出檐深遠,屋蓋和緩,充分體現出唐代建筑的神態氣韻。

鸛雀樓為高臺式十字歇山頂樓閣,外觀3層4檐,內部為9層使用空間,并設置電梯、樓梯組織垂直交通。整座樓閣分為臺基和樓身兩部分,總高度達73.9米,是四大名樓中最高的一座,堪稱華夏第一仿古名樓。

建筑技術

鸛雀樓下部臺基由四周月臺、樓身主臺基、樓身首層基座三部分組成,高16.5米。主臺基平面呈長方形,底面寬85米,長73米,臺頂尺寸略縮,較四周月臺頂面高出4.34米,中空,鋼筋混凝土柱梁式框架結構,中央筑樓身基座,內辟3層使用空間。臺沿四周環以平座鉤欄,平座斗栱五鋪作,雙抄偷心造,出頭木端部懸雁翅板。斗栱后尾施華栱一跳,補間鋪作設人字栱,彩繪華美;主臺基東、南、西、北四面各筑平面長方形月臺,高10.54米,左右兩個面積較小,對稱均衡;前后兩個面積不同,主從有別。各臺之上,環以鉤欄,踏步階級,合理布設。臺心中空,內部為兩層使用空間,臺幫看面貼青、白兩色相間的片石,臺面墁仿古金磚。頂層階級高1.48米,平面曲尺形,空心造,四向分別疊造垂帶式踏步11級,通向樓身首層地面;臺幫為須彌座式,鋼筋混凝土構造外貼石板,束腰部分雕造壺門,最上鋪壓檐石,臺面墁方形花崗巖地板磚。

上部樓身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明3層暗6層。首層面闊七間37.8米,進深五間25.8米,樓身外轉周匝回廊,正、背面各出抱廈5間,兩山面各出抱廈3間,回廊為敞廊,抱廈為敞廈。從第二層開始,每層面積自下而上逐層縮減。第四層為鸛雀樓外觀的第二個明層,也是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登樓賞景,觸景生情,賦千古絕唱《登鸛雀樓》的地方,面闊7間37.8米,進深5間25.8米,樓身外圍腰纏平座一周,各柱之間用隔扇門分隔內外,四周鉤欄是游客憑欄遠眺周邊景致的場所。第六層面闊5間28.8米,進深3間16.8米,作為鸛雀樓的最高一層,這里是游人聚集,極目遠眺,“欲窮千里目”的地方,前后各設3間敞開式抱廈,以利遮蔽風雨。四周布設平座鉤欄,用于游客憑欄賞景。四周設抱廈,外加挑臺與四角眺景臺,室內中央大廳高懸,紋飾雕造華美的覆斗式大藻井,四周設平暗天花。地面鋪設花崗巖地板,當心間里側造小型多功能戲曲舞臺一座,為弘揚黃河流域古老的地方戲劇文化活動提供了理想場所。

鸛雀樓的柱梁皆采用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作法設計建造。樓身底層柱網布置形式參照宋《營造法式》及五臺山唐代古建筑佛光寺東大殿“金箱斗底槽”的作法,樓身用柱40根(檐柱一周24根和內柱一周16根);外圍回廊和四向抱廈用柱52根(廊柱一周32根和抱廈柱4組20根),合計使用立柱92根,每面柱網均呈凸字形排列,以求在規整中得到變化。二至五各層柱網亦為“金箱斗底槽”式布置,每層金柱(內槽柱)16根,檐柱(外槽柱)24根。頂層使用檐柱(下層內槽柱)16根,抱廈柱(下層外槽柱)16根,合計用柱32根。各層內外槽柱皆采用叉柱造法逐層相接,確保豎向柱子上下成為一體,且與每層梁體形成完整的框架。為使樓身有節奏韻律地收縮變化,故在樓身第二層開始四面各向內收縮0.5米,仿照唐代木構建筑通用的構造作法,各層回廊、抱廈柱(除平柱外)都做出明顯的生起和側腳,既避免了樓身外形上的僵硬平直,又取得一種豐腴肥美的藝術效果,整個樓閣在穩健中透出幾分輕盈活潑的生機。

各層立柱的高徑比均為8:1左右,比例肥碩,用材粗壯。柱頭卷殺皆作覆盆狀。內外槽柱及回廊抱廈柱皆用寶裝蓮花覆盆式柱礎,選用石雕圈形構件拼裝而成以求得石雕藝術品的質感。

各層梁架分為明袱、草袱兩類作法。抱廈、回廊及樓內平暗(天花板)以下視線可及部位的梁袱檁枋皆為明袱作法,其月梁梁肩雕制卷殺曲線,梁腹起幽時參照唐代建筑構件實物形制放樣制作。各類枋材上的隱刻栱斗、墊墩花紋、栱斗曲線,皆精心模制,如同木制。平暗與其上部樓板之間,則采用直梁造草袱作法,在不影響建筑藝術造型的前提下,節省工料,保證質量,加快進度。

斗栱是樓閣式古建筑最重要的構件之一。鸛雀樓的斗栱種類達100多種,2萬余件,全部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或現場澆筑。屋面椽飛為鋼筋混凝土預制件,連檐、瓦口、望板、泥背等也在施工時現澆,瓦頂以筒板布瓦結瓦為主,局部和脊獸用藍、綠、黃三色琉璃瓦件,色澤艷麗,生動活潑。

在建筑裝飾方面,鸛雀樓樓身各層,除頂層為藻井外,其他各層均為平暗吊頂。平暗天花梁用輕鋼龍骨制件,木制頂板并作防火處理。頂層藻井共三組,均為覆斗狀藻井,藻井陡板及頂部雕飾飛天人物、蓮花云朵等圖案花紋,色彩華麗絢爛,線條行云流水。油飾彩畫參考唐代建筑、陵墓和敦煌石窟彩畫等檔案資料,由我國著名古建筑彩畫專家、北京古建彩畫藝術研究會會長馬瑞田高級工程師設計出唐式“煙琢墨碾玉裝彩畫”,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是我國最大的仿唐建筑油彩繪畫工程。

建筑榮譽

鸛雀樓仿唐復建工程作為一項高水平的傳統建筑藝術與現代建筑技術高度結合之作,2003年榮獲中國建筑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2004年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建筑業科技創新工程獎),同年被評定為建設部科技示范工程?!洞笮头鹿沤ㄖ炷两Y構構架施工工法》被評為國家級工法,《仿古建筑天花吊頂花藍螺栓施工工法》被評為山西省省級工法,施工現場的QC(質量管理)攻關成果榮獲“全國優秀QC成果獎”。

猜你喜歡
鸛雀樓
沒有出游的遺憾
更上一層鸛雀樓
登鸛雀樓隨想
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
拼寫小明星
鸛雀樓,鳥瞰黃河
蔣昱欣??《登鸛雀樓》
從“隹”談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