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2017-09-03 10:06黃智勇
河南醫學研究 2017年15期
關鍵詞:內徑頸動脈斑塊

黃智勇

(茂名市人民醫院 超聲科 廣東 茂名 525000)

超聲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黃智勇

(茂名市人民醫院 超聲科 廣東 茂名 525000)

目的分析超聲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茂名市人民醫院接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于術前行超聲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法診斷頸動脈狹窄準確率,并于術后對患者實施超聲檢查,比較術前和術后頸動脈狹窄處內徑及血流動力學指標[舒張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狹窄處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水平。結果超聲和MRA診斷頸動脈狹窄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頸動脈狹窄處內徑大于術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檢查可有助于了解頸動脈狹窄程度和斑塊性質,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提供指導,且可預防腦卒中發生,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超聲;磁共振血管成像;頸動脈狹窄

腦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群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類型之一。我國約75%的腦卒中患者是由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引起的[1]。人體腦組織代謝十分旺盛,需要大量血液供給,頸動脈系統和椎動脈系統是腦部血液供應的重要渠道,其中兩側頸動脈供血約占80%[2]。當頸動脈發生狹窄、閉塞時,可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誘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arotid endarterectom,CEA)是將增厚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切除,研究顯示,該方法可預防由斑塊脫落引起缺血性腦卒中。本研究選取62例接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患者,分析超聲在CEA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茂名市人民醫院接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的患者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齡62~74歲,平均(67.82±3.27)歲;病程8~32個月,平均(21.17±7.36)個月;<50%狹窄0例,50%~69%狹窄21例,70%~99%狹窄40例,閉塞1例。

1.2檢查和治療方法

1.2.1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數字減影血管成像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檢查,并接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具體步驟為:術前麻醉;胸鎖乳突肌前緣做切口,顯露頸內靜脈,操作過程若見細小靜脈越過術野,則對其實施電凝結扎;剪開頸動脈鞘,分離并內牽頸動脈表面舌下神經降支,對頸總動脈、頸外動脈、甲狀腺上動脈實施游離;夾閉粥樣斑塊近端頸總動脈,并阻斷粥樣斑塊遠端頸內動脈,夾閉頸外動脈、頸外動脈甲狀腺上動脈,近端切開頸總動脈前壁,遠端延長切口至正常位置;于頸總動脈外側緣探尋準確界點,對粥樣硬化斑塊實施分離,觀察動脈腔,若血管壁與內膜游離,對其進行固定,避免頸內動脈內膜內翻致使動脈閉塞或狹窄;完成動脈腔內粥樣斑塊清除后,對動脈壁切口實施嚴密縫合,撤除控制夾或鉗;仔細觀察術野,確認無異常后,關閉切口。

1.2.2檢查方法

1.2.2.1超聲檢查 于術前和術后分別行超聲檢查。取患者仰臥位,囑患者放松頸部并偏向對側,采用多普勒超聲儀,將探頭置于胸鎖乳突肌前緣,自鎖骨上窩頸總動脈位置起,依次對雙側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部、頸內外動脈實施檢測。了解患者頸動脈走行,測量患者頸動脈狹窄處內徑及血流動力學指標:EDV、PSV、PSVICA/PSVCCA。記錄超聲診斷頸動脈狹窄準確率。

1.2.2.2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檢查 取仰臥位,先行頭顱平掃,再行MRA檢查,以頸總動脈分叉水平上下各24 mm作為掃描范圍,掃描序列包含3D-TOF MRI、DIR-T1WI、FES-T2WI及Gd-DTPA。記錄MRA診斷頸動脈狹窄準確率。1.2.3診斷標準 根據美國放射超聲會議相關標準評價頸動脈狹窄程度[3]。頸動脈<50%狹窄:EDV<40 cm/s,PSV<125 cm/s,PSVICA/PSVCCA<2.0;50%~69%狹窄:EDV<100 cm/s且≥40 cm/s,1PSV<230 cm/s且≥125 cm/s,PSVICA/PSVCCA<4.0且≥2.0;70%~99%狹窄:EDV≥100 cm/s,PSV≥230 cm/s,PSVICA/PSVCCA>4.0;100%(閉塞):EDV、PSV、PSVICA/PSVCCA均無血流信號。

2 結果

2.1診斷準確率DSA檢查結果顯示,62例患者中,<50%狹窄0例,50%~69%狹窄21例,70%~99%狹窄40例,閉塞1例,以此結果作為金標準,超聲和MRA診斷頸動脈狹窄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RA和超聲診斷頸動脈狹窄準確率比較[n(%)]

2.2頸動脈狹窄處內徑、EDV、PSV、PSVICA/PSVCCA水平手術后頸動脈狹窄處內徑大于手術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頸動脈狹窄處內徑、EDV、PSV、PSVICA/PSVCCA水平比較

3 討論

研究發現,頸內動脈顱外段狹窄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密切相關。而頸動脈粥樣硬化不穩定性斑塊脫落和狹窄造成的低灌注是缺血性腦卒中重要發病機制,因此解除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對預防缺血性腦卒中具有重要意義[4]。長期以來,人們對腦卒中治療重點多放在發病后治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則將關注重點前移至腦卒中發病前。

準確診斷頸動脈狹窄程度可為臨床疾病診治提供指導。DSA、MRA和超聲是目前臨床診斷頸動脈狹窄最常用的三種方法。DSA被認為是診斷頸動脈狹窄金標準,但由于該檢查方法為有創性檢查,不利于在臨床廣泛推廣。MRA能夠清晰顯示頸動脈及其分支結構,并重建顱內動脈影像,準確顯示斑塊,但其突出缺點在于血流緩慢常會造成信號缺失,顯示出的動脈狹窄程度大于實際。超聲檢查具有操作簡便、無創等優點,且頸動脈解剖位置表淺、管腔較大、變異較少,表面無其他器官遮擋,解剖層次相對清晰,十分適合進行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可從圖像觀察實時動態,為臨床醫師提供豐富信息和數據,使其掌握頸動脈斑塊位置、大小、形態、內部回聲等,并了解病灶血流動力學情況,尤其是作為補充檢查手段的三維超聲,可將血管立體結構、斑塊三維視覺、空間走行準確顯示出來,從而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導。本研究以DSA檢查結果為準,對超聲和MRA診斷頸動脈狹窄準確率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超聲和MRA兩種檢查方法在頸動脈狹窄診斷中均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MRA檢查花費較大,且對儀器設備和技術人員要求均較高,超聲檢查經濟性好,可重復性高,且基層醫院即可完成診斷和復查,更適合臨床推廣。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前進行超聲檢查不僅可通過血流動力學了解頸動脈狹窄程度,亦可掌握斑塊性質(硬斑塊、軟斑塊、混合斑塊);術后實施超聲檢查可評價治療效果、及時發現手術并發癥、術后再狹窄等。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通過超聲檢查發現術后頸動脈狹窄處內徑大于術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術前,提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可改善頸動脈狹窄位置血管內徑和血流狀態,研究結果表明,術后超聲檢查可掌握患者腦部血流動力學和側支循環情況,預防腦卒中發生[5]。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可有助于了解頸動脈狹窄程度和斑塊性質,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提供指導,且可預防腦卒中發生,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1] 李福榮,張美艷,解麗麗,等.經顱多普勒超聲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4,13(11):1143-1146.

[2] 徐皙婷,李超倫,何婉媛,等.超聲評價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支架置入術后頸動脈再狹窄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2014,(3):301-303.

[3] 裴林林,姜國剛,陳慶偉,等.血管造影與超聲對診斷老年人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價值[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11):1143-1146.

[4] 林玲,張梅,邱邐,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新生血管的超聲造影強化特征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5(6):992-996.[5] 楊海榮.彩色多普勒在頸動脈狹窄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6,38(3):321-323.

R 445.1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28

2016-11-28)

猜你喜歡
內徑頸動脈斑塊
產前MRI量化評估孕20~36周正常胎兒心室內徑價值
頸動脈的斑塊逆轉看“軟硬”
一篇文章了解頸動脈斑塊
microRNA-146a與冠心病患者斑塊穩定性的相關性
接觸式軸承內徑檢測機檢測探頭的結構設計
有頸動脈斑塊未必要吃降脂藥
窄內徑多孔層開管柱的制備及在液相色譜中的應用
三維超聲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前的應用價值
腦微出血與頸動脈狹窄的相關性分析
脂蛋白相關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應蛋白與左心房內徑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