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7—1948年鄧小平經營大別山根據地的策略及價值

2017-09-08 22:56杜強
關鍵詞:歷史價值時代價值鄧小平

杜強

摘要: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后,鄧小平為鞏固和建設大別山根據地,在正規部隊地方化、干部配備、土地改革、群眾運動和制定工商業政策等諸多方面的工作都執行了創造性的工作策略。鄧小平經營大別山根據地的策略在歷史上和當今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

關鍵詞: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大別山根據地;歷史價值;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 K26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7)04-0104-05

一、經營大別山根據地的歷史背景

(一)中國革命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自1947年8月開始,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進攻階段。在1946年6月到1947年7月的一年多里,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取得了重大戰果,“第一年作戰,敵人以二百四十八個正規旅中的二百十八個旅一百六十多萬人,近百萬特種兵,以及偽軍、交通警察部隊、保安部隊等,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我軍正確采取戰略上內線作戰方針,不惜付出三十萬余人的傷亡,大塊土地被敵占領,使自己隨時隨地立于主動地位,因而爭取到殲敵一百十二萬人,分散了敵軍,鍛煉和壯大了我軍,并且在東北、熱河、冀東、晉南、豫北舉行了戰略性反攻,收復和新解放了廣大土地”[1]。針對上述情況,黨中央和毛澤東作出了第二年的作戰任務: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在外線大量殲敵[1]1230。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為起點。

(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1947年8月7日到27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以下稱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947年3月到同年8月,國民黨軍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兩個解放區的解放軍經過一系列的英勇作戰,取得了諸如沙家店、羊馬河、青化砭、孟良崮等戰役的勝利,殲滅了包括國民黨整編74師在內的大量國民黨軍隊。各解放區雖然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勝利,但是也面臨著一些難題:一是戰爭大都在解放區內進行,這消耗了解放區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持續下去,戰爭的勝負走向,恐怕會朝著不利于中國共產黨的方向發展。二是如果戰爭僅限于解放區內部進行,自身很難繼續發展壯大,更無法推翻國民黨政權。三是山東解放區和陜北解放區都遭遇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兩個解放區的承擔壓力過重,需要設法減輕壓力。上述三個方面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三大困難。針對這些困難,中共中央做出到外線作戰的方針。

根據戰場形勢和其它原因,中共中央于1947年7月23日要求劉伯承、鄧小平“對羊山集、濟寧兩點之敵,判斷確有迅速攻堅把握,則攻殲之,否則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十天左右,除掃清過路小敵及民團外,不打隴海,不打新黃河以東,亦不打平漢路,下決心不要后方,以半個月行程,直插大別山。占領以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攻擊打運動戰?!盵2]客觀地講,率部隊遠離后方打到國民黨統治區的腹地去,某種程度上是一項軍事冒險行動,要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軍隊的指揮員不僅要能征善戰,還要有相當大的擔當精神和犧牲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鄧小平做出決定:我們決心轉至外線,只留宋時輪和王炳璋兩縱隊在內線與陳粟會合[3]。經過十幾天的休整,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激戰汝河,強渡淮河,中間還經過延綿千里的黃泛區。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完成了挺進大別山區的任務。

(三)創建大別山根據地走過的彎路及其原因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后,在創建大別山根據地的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初進大別山根據地時:劉鄧大軍在對敵作戰時缺乏殲敵的勇氣,造成數次貽誤戰機,這讓軍事上陷入被動;開展群眾工作時,不敢放手發動群眾打土豪,而且在劃分階級時也常出錯,這使軍民關系緊張,也使貧雇農陷入孤立;在解放區內進行土改時,手段過于激進,只求土改速度,不講土改實際效果,這導致解放區內大多數地區的土改流于形式;制定經濟政策時,對工商業一律進行打擊,對商店內的任何商品全部無條件沒收,這讓解放區內的經濟陷入蕭條,商業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劉鄧大軍在創建大別山根據地時走彎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自然環境的差異。劉鄧大軍大多數指戰員是北方人,而大別山屬于南方地區,南北方在自然環境和飲食生活習慣方面差異很大,導致大多數指戰員一時難以適應這個變化。二是劉鄧大軍遠離大后方,軍需物資補給困難。三是大別山的老百姓對劉鄧大軍能否在大別山站得住腳持懷疑態度,其背后原因:過去共產黨軍隊曾幾進幾出大別山,但沒有一次能在大別山長時間立足,并建立根據地,而中共軍隊每次撤走之后,國民黨軍隊即展開對當地百姓的大肆殺戮)。四是大別山區的國民黨軍隊實力強大,保甲制度健全,加之反動民團數量多,這讓解放軍活動的空間受限。

鄧小平在解放戰爭轉入反攻階段的情況下,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后,將諸多經營策略付諸實施,努力把大別山區經營成一個穩固的根據地。

二、鄧小平經營大別山根據地的主要策略

(一)正規部隊地方化

為了開展游擊戰爭和發動群眾,劉伯承、鄧小平決定實行部分軍隊地方化。正規部隊地方化實際上就是讓地方化的軍隊在打仗的同時,又要做地方政權的建設工作。當時劉伯承、鄧小平“從每個縱隊各抽三個團或一個旅的兵力作為各軍區、軍分區基干武裝,和南下部隊一起開展地方工作,建立政權,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4]。實行正規部隊地方化的效果是明顯的,大別山根據地內,相當數量的群眾被發動起來,部分縣建立了政權,部隊也有了立足之地。實行正規部隊地方化的策略后,鄧小平率領軍區部隊、縣區武裝、游擊隊積極配合野戰軍行動,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破壞其交通線和通信網絡,狠狠打擊敵方的地方武裝,大大有利于我地方工作的開展。由于我地方作戰方式靈活機動,行動迅速,戰斗頑強,使敵人既不能集中,也不能分散,終日疲于奔命,被動挨打,最后只能收縮兵力,退守維護其交通線[4]120。endprint

正規部隊地方化是劉伯承、鄧小平創造性地運用了毛澤東的“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的原則。鄧小平率領地方部隊在大別山解放區內線作戰,有力地配合了劉伯承率領的野戰軍主力在外線作戰,最終使解放軍在大別山立穩腳跟,更是為新解放區如何運用兵力提供了一個典范性的實例。

(二)差異化的經營策略

根據大別山根據地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鄧小平決定在不同區域內執行不同的經營策略。根據形勢,鄧小平指出“大別山區1200萬人口,我們爭取600萬的鞏固區,另一半人口則為長期的游擊區”[5],也就把整個大別山根據地分為鞏固區和游擊區。這兩種區域內的敵情、群眾基礎等諸多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針對這些差異,他決定采取不同的策略來經營解放區。以土改為例,1948年1月,鄧小平指出大別山根據地的鞏固區可以進行土改,游擊區不宜急于分土地[6]。做出這種決策的理由是:鞏固區內的敵人勢力基本上被肅清,群眾對中共的土改政策比較理解,土改進行后群眾也能保住自己的土地,因此在鞏固區內可以穩步進行土改。游擊區的情況與鞏固區的情況大不相同,游擊區內,國民黨、地主、土豪、小部隊等勢力依然強大,即使實行了土改,群眾也不易守住勝利的果實,更主要的是,此時這類區域內的群眾還不相信解放軍能在大別山長期立足,對解放軍的土改不熱心,如經扶縣(今新縣)“全縣有80%地區進行了土改,貧雇農占有的土地提高到67.8%。從數字看,土地已經從地富手里轉移到貧雇農手里。實際上,那些分到土地的貧苦農民擔心解放軍站不穩,怕國民黨民團回來報復,因此表面上接受了土地,暗地里向地主賠禮道歉,有的白天分田,夜晚又偷偷的把地送還地主”[7]。經扶縣土改情況和土改初衷不相符,鄧小平指出在游擊區內“一時談不上平分土地,但應深入宣傳土地法大綱。在游擊戰爭中,堅決打土豪、分浮財、組織秘密貧民團、耐心團聚群眾的政策”[8],目的是通過這種策略把游擊區轉化為鞏固區,最終實現整個大別山根據地的徹底土改。歷史證明,這種土改策略是完全正確的。和土改政策相類似,鄧小平根據實際情況,在鞏固區和游擊區內分別制定了與之相適應的產業政策、商業政策。根據上述情況分析,鄧小平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大別山根據地制定的土改政策和其他政策,不僅適合大別山根據地,而且相當程度上也適合其它解放區。

(三)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土改

大別山根據地以分階段、分步驟的方式完成了土改。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后,為了建立根據地,迅速開展了土改運動。1948年之前,大別山根據地內采取不分區域、不分階段、不按步驟、不劃分階級成分,快速地平分田地的、急性的、徹底的土改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時也出了很多問題。鄧小平認為“土改工作最好的地方所受的摧殘也最厲害。就分配土地的內容來說,很多地方是假的?;蛘呤堑馗活I導的假分;或者是群眾一度得到而又在敵情嚴重或者地富的威脅下,秘密地將土地歸還地富,改成租佃關系;或者是少數勇敢分子(其中不少是流氓分子或與地主有關系的分子)霸占果實,而大多數貧雇農沒有分到,或者分到很少很壞的土地;或者農民只敢要弱小地富或者中農的土地,而不敢要有實力地富的土地”[9]。

針對土改中存在的問題,鄧小平提出了在大別山根據地,實行分地域分階段分步驟的土改策略。分地域就是將大別山根據地分為鞏固區和游擊區。分階段是:“第一階段,打擊地主,中立富農。第二階段平分土地?!盵8]716分步驟是:在鞏固區實行充分的貧農路線和滿足貧農的政策,分配富農的土地糧食等財產,解決貧雇農困難。對弱小地主富農,保留日常用品暫時不動或將來再動。對地主富農中的反動分子,采取沒收政策、分別對待政策。對中農最大問題是平分土地,注意糾正侵犯富裕中農,堅持自愿原則,不能采取強制措施。在游擊區,談不上平分土地,土地法大綱只限于宣傳。堅決打擊土豪、分浮財。對一般小地主、富農暫時不動。其中的反動分子,堅決打擊沒收[10]。

大別山根據地的土改實現了從急性的、徹底的土改,到分區域分階段分步驟土改的轉變,這個轉變過程中鄧小平基于殘酷的戰爭環境,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決走群眾路線,及時糾正了急性土改中的錯誤,最終完成了大別山根據地的土改。土改完成后廣泛地爭取到了人民群眾,改善了他們的境遇,提高了他們支持解放軍的積極性,加速了戰爭勝利的進程;分地域分階段分步驟的土改政策很具有代表性,為全國新解放區的土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四)建立統一戰線,團結人民群眾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是統一戰線。統一戰線的一大精髓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擊敵人。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初期,對一切剝削者有時候甚至包括中農都堅決打擊,這導致解放軍和貧雇農很孤立,很不利于大別山解放區的鞏固。有鑒于此,鄧小平指出:“不分階段、地區對大中小地主富農一并下手,樹敵太多,增加了許多障礙,反于農民不利。我們所提的貧雇農路線,其本身就是不正確的,而正確的應該是中央所提的,以貧雇農為骨干,鞏固聯合中農的路線。在實際斗爭中,相當普遍地采取了拒絕中農的態度,甚至打擊富裕中農,結果使貧雇農更加孤立,易遭摧殘,甚至影響貧雇農不敢起來……任何時候不要忽視團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中立那些可以中立的人……防止亂殺人?!保ā多囆∑浇o毛澤東的工作報告》,1948-03-08)。值得注意的是,鄧小平提出“任何時候都要團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他尤其強調“暫時不要動富農底財;使地主尤其是小地主能夠生活,不要一掃而光”[11],這實際上是擴大統一戰線的一個有效舉措:第一,部分不是非常反動的地主和富農往往會中立于解放軍和極端反動勢力之間;第二,改善了貧雇農孤立的境地,他們受到的壓迫隨之減輕;第三,削弱了反動勢力的力量,大部分富農、商人甚至地主受到革命宣傳和教育后加入到人民的陣營中,壯大了統一戰線中人民的力量。

鄧小平本著團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的態度,實事求是地指出之前錯誤傾向,在當時大別山解放區內嚴重的階級對立、你死我活的戰爭環境中,創造性地豐富了統一戰線的內容,不僅鞏固了大別山根據地,而且在全國范圍內對創建和鞏固新解放區都有指導意義。endprint

(五)堅持群眾路線,減輕人民負擔

鄧小平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后,注重維護群眾利益,切實減輕人民負擔。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初期,存在一些損害群眾利益和加重人民負擔的現象,如向民眾征糧,強拉民眾替軍隊運東西,甚至有強奸婦女的現象。鄧小平為了加強軍紀和維護群眾利益,要求進入大別山的部隊“槍打老百姓者,槍斃;強奸婦女者,槍斃;掠奪財富,槍斃。要求所有干部、戰士相互監督,嚴格執行,指示成立執法小組,嚴厲處罰違紀者?!盵12]鄧小平嚴厲的紀律對所有指戰員約法三章,如他下令槍斃了拿了一捆粉條的戰斗英雄趙桂良,批評了讓群眾搬運行李的干部,斥責了開挖群眾池塘捕魚的干部和戰士,退還人民群眾送的新年慰問品,親自在冬日里給老百姓找?!囆∑綗o論在政策的制定上,還是在實際行動上,都做了很多照顧群眾利益、減輕人民負擔的事情。鄧小平在維護群眾利益方面最重要的是修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根據大別山的實際情況,鄧小平把它修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上門板、捆稻草、掃地(北方戰士不懂禾草二字,所以改為稻草);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買賣公平;不拉夫,不亂打槍;尊重婦女習慣(包括不進女人房洗澡及大小便,不調戲婦女等);挖廁所;不拿俘虜東西(《鄧小平致中共中央軍委的電報》,1947-9-25,摘錄與照顧群眾利益有關的條款)。不難看出,新修改的紀律與注意,大都與維護群眾利益有關,正是這種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劉鄧大軍逐步獲得了大別山群眾的信任,為大別山根據地的鞏固奠定了群眾基礎。

鄧小平在大別山根據地維護群眾利益、減輕人民負擔的舉動,實際上體現了他樹立牢固的群眾觀念、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創新群眾工作方法的優良品質和作風,豐富了中國共產黨做群眾工作的內容。

(六)實行保護工商業政策

鄧小平在大別山根據地內實行保護工商業的政策。在建設大別山根據地的過程中,破壞工商業、沒收小商人財產的現象非常普遍。破壞工商業導致了部分群眾失業,損害了商人的利益,讓商人和解放軍對立起來,這很不利于根據地的建設。鄧小平認為,如果我們在工商業問題上搞不好,解放區的經濟無法建設,人民的生活受到影響,那時候國民黨不讓我們走,我們也得走,革命就要失敗。因此他制定了保護工商業的政策,他規定在大別山根據地實行如下商業政策:包括地主富農的工商業在內,一律不準沒收;銀行根據實際情況,發放工商貸款,幫助恢復和發展工商業;凡是沒收錯的私人工商業的生產資料,如果是政府機關或者軍隊保存的,應無條件退還;如果已經分給群眾,則說服歸還,或者政府用其它東西從群眾手中換回來。凡是應該沒收的生產資料,亦應或由政府、或租給私人、或組織群眾恢復生產,不得擱置不用,妨礙生產[9]118。鄧小平執行保護工商業的政策后,根據地內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同時商人也逐步加入革命陣營中,進而使大別山根據地更加穩固。

鄧小平保護工商業的政策,不僅符合當時大別山根據地的實際情況,而且對其它新解放區制定工商業政策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即使到了建國后,在制定工商政策時他就明確指出:保護民族工商業,這和大別山根據地工商業政策的總方針是相似的,在具體細節上也有頗多的相同或相似點,可見大別山根據地的工商業政策影響是深遠的。

三、鄧小平經營大別山根據地的價值

(一)歷史價值

1.為中央制定新解放區政策提供了依據

鄧小平把經營大別山根據地的策略經驗發給毛澤東后,毛澤東表示:大別山根據地經營策略的經驗佷寶貴,望各軍各地采納應用。1948年鄧小平結合大別山實際寫的《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土改和整黨工作的指示》中關于土改的經驗得到毛澤東高度肯定,后來毛澤東寫的《新解放區土地改革要點》就是借鑒劉鄧大軍的土改經驗。解放戰爭后期和建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關于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同樣從鄧小平經營大別山根據地的策略中得到啟示。

2.指導和推動了新解放區建設

毛澤東曾經這樣肯定鄧小平經營大別山根據地的策略:“我中原全黨同志必須對上述各項成績有足夠的估計。如果在指出自己工作中的錯誤和缺點之后就忘記了自己的工作成績,忘記最主要的一方面,忘記了我們居以前進的基礎,好像我們什么事情都做錯了……有了中原局這個文件,中央就不需要發這類文件了?!泵珴蓶|這番話,尤其是“有了中原局這個文件,中央就不需要發這類文件了”這句話實際上把大別山建設根據地的經驗作為指導和推動新解放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3.奠定了鄧小平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鄧小平在新中國時期成為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但是鄧小平人生另外一個輝煌時刻就是千里躍進大別山時期。鄧小平經營出了一個穩固的大別山根據地,這為粉碎敵人對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從根本上扭轉人民解放戰爭的戰局提供了一個穩固的橋頭堡;為主力由內線轉入外線作戰,將戰爭引入國民黨統治區,給劉鄧、陳謝、陳粟三支大軍在中原展開攻勢,迫使絕大多數國民黨軍隊回援大別山,幫助恢復大別山根據地提供了一個戰略支點;為戰略決戰時期的淮海戰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穩定的大別山解放區始終牽制著大量國民黨精銳部隊,使其不敢輕易東調支援淮海作戰。這一系列的輝煌成果,成就了鄧小平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的崇高地位。

(二)時代價值

1.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鄧小平經營大別山根據地方針政策的核心。從毛澤東時代起,黨和國家制定任何方針政策都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2012年5月28日,《學習時報》刊登了習近平當日的講話,其核心內容是:第一,充分認識堅持實事求是的重大意義;第二,真正把握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第三,領導干部要做實事求是的表率??梢娊洜I大別山根據地策略實事求是的精髓在當今仍然適用。

2.當今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要依靠力量

這三個群體實際上囊括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民,實際上是要求要團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別山經驗其中的一條就是團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當今搞好政府與群眾的團結,利于豐富拓寬與群眾溝通的渠道,能及時采取民意、掌握民情;利于在我國將一切人民的智慧調動起來、凝聚起來,戰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挑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梢妶F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有可貴的時代價值。endprint

3.大別山成為黨性教育和紅色教育的基地,教育和培訓了大批干部、黨員和年輕知識分子

劉鄧大軍經營大別山為大別山留下了一大批紅色旅游資源,這些紅色資源不僅記錄當年革命者的豐功偉績,而且在當今可以被利用來開展紅色教育、黨性教育,也可用來開發紅色旅游,這提高了干部和黨員的精神境界,增強了他們的黨性,年輕人受到革命教育,對大別山革命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別山經驗至今還在大別山流傳,它承載著大別山的輝煌歷史,召喚著大別山的未來。頗具革命精神的大別山經驗已經升華為大別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被代代相傳。

4.大別山區的黨員領導干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一直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革命年代,大別山的黨組織堅持黨員來自于人民群眾,植根于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黨的生命之源,勝利之本。正是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大別山的黨組織才不斷發展壯大,并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當今,大別山區的黨組織,依然堅持群眾路線,堅持直接、經常、深入地聯系群眾,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多做實事,讓人民群眾相信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政黨。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29-1230.

[2]毛澤東.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47.

[3]鄧小平.鄧小平軍事文集(第二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32.

[4]人民日報出版社.劉鄧大軍風云錄(上)[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3:117.

[5]中共黃岡地委黨史資料征集編研委員會辦公室.偉大的轉折——記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歷程[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31.

[6]冷溶.鄧小平與新解放區農村工作政策的轉變[J].中共黨史研究,1989,(6):2.

[7]大別山干部學院.鄧小平在大別山(未刊)[Z].2015:72.

[8]中央文獻出版社.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711.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5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39-41.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傳1904-1974(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10.

[12]任濤.鄧小平在中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06.

Abstract:After Liu-Deng Forces Advanced thousand miles into the Dabie Mountains,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and build the bas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Deng Xiaoping performed many creative strategies for working in the localization of Regular troop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adership, land reform, mass movement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olice about industry and commerce etc. These strategies made by Deng Xiaoping has produced a positive influence in history, and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temporary value.

Key words: the period of the liberation War; Deng Xiaoping; the bas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temporary value

編輯:黃航endprint

猜你喜歡
歷史價值時代價值鄧小平
優質學校建設的歷史價值、責任擔當與發展趨勢
淺談隋唐大運河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時代價值、核心思想與哲學意蘊
論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正義觀及其時代價值
文革期間北大荒知青版畫創作歷史價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探析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鄧小平與中蘇論戰
經濟學視角下印章石文化的商業價值
紅色讀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