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整合:焦點、難點與創新

2017-09-08 02:36肖云龐永紅徐鯤
關鍵詞:實踐性思政部門

肖云+龐永紅+徐鯤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雖然角度不同,但兩者同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有著共同的目的、相同或相似的內容以及活動形式。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分屬學校不同部門進行管理,使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由于觀念上的分隔、制度上的分割、隊伍建設的分離以及考核指標的分設,增加了整合的難度,需要創新思路,突破難點。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管理制度上進行有效銜接,減少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實行隊伍共建、協同創新;以同一工作系統為中心設置統一的考核指標體系。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整合;難點;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7)04-0109-05

一、問題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為了提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下稱“思政課”)的實效性,國務院曾于2004年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宣傳部和教育部也聯合發文進一步落實國務院的文件精神。這之后社會實踐部分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四門課中間分離出來,成立一門新的“社會實踐課”,強化了思政課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十年來思政課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都有較大改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了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并作了具體的部署,進一步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加強實踐育人工作總體規劃。實踐教學、軍事訓練、社會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可見教育部等部門的《意見》中將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活動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下稱“兩項教育活動”)作為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加以強調。

但目前由于制度分設等原因,思政課實踐性教學(這里特指思政課課外實踐性教學)效果離預定目標還有較大的距離。調查顯示,51%的大學生認為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實踐性教學不夠重視(64%),實踐性教學手段單一(61.4%),學校的教學安排不太切合實際(48.7%),教師沒有很好組織(27.1%),大多學生是為完成學分而被動參與(1)。相比之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學生工作部門、共青團、社團等多方參與組織,呈現出組織活動的主體多元化、形式和手段多樣化、學生主動參與率較高的特點,但同時也存在導向性不足、目標不夠集中等問題。29.9%和58%的學生認為“兩項教育活動”可以整合和部分整合。思政課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實踐活動的目的、手段和形式等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而高校的學生管理部門在掌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資源與組織學生活動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調查顯示,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可度高于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活動?!皟身椊逃顒印北緫窍噍o相成、互為補充、共擔實踐育人的重擔,但由于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制度銜接與資源整合,實踐育人的效果沒有達到最佳。筆者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旨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部門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使“兩項教育活動”有效整合,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整合的焦點

高校培養大學生,除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外,重要的是使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強實踐育人,從這個角度上講“兩項教育活動”擔負著培育大學生的重任。高校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從不同的角度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匯聚到一個焦點,然后發散到廣大學生的心靈。

(一)“兩項教育活動”匯聚于共同的領域

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是任課教師按照課程大綱的要求,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教學方式,包括課堂內的實踐性教學和課堂外的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相近的是課外實踐性教學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由學生工作等部門組織,主要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使大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參與到更廣泛的實踐領域,以此提高認識、得到鍛煉?!皟身椊逃顒印倍紝儆诖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

(二)“兩項教育活動”匯聚于共同的目的

“兩項教育活動”的目的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思政課實踐性教學強調大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思政課講授的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思考問題。正如毛澤東所說:“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學會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盵1]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強調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對國情和生活的認識?!皟身椊逃顒印弊罱K的目的是為了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實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2]

(三)“兩項教育活動”匯聚于相同的內容

“兩項教育活動”都是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教育目標,其內容都離不開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了解國情、思考問題,通過他們自己的觀察,全面、系統、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深刻理解為什么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懂得今天中國的發展來之不易,從而提高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同度,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主動承擔歷史使命,與黨同心同德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同時也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各項活動中學會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在實踐中使自己的情感、意志等個性品質得到鍛煉,增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提升道德水準,成為全面發展的人。endprint

(四)“兩項教育活動”匯聚于相似的形式

“兩項教育活動”在是否納入教學計劃、是否獲得學分等方面的硬性要求方面雖然有所不同,但大多采取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服務、三下鄉、社區服務等形式。思政課實踐性教學的形式以社會調查為主,形式較為單一;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因有運用各專業知識到實踐中的內容,相對思政課實踐性教學而言范圍更寬,形式更加多樣化,除進行上述活動外,還有結合所學專業進行的科技服務、上崗實習、社團活動、法制宣傳活動等。這些圍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設計的活動都采取了適合大學生的特點,走出課堂,到實踐中去的活動形式,集中反映了社會主義大學教育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整合的難點

“兩項教育活動”如果進行必要的整合將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關于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東西通過某種方式而彼此銜接,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將零散的要素組合在一起,并最終形成有價值、有效率的一個整體??梢娬嫌小罢w”、“整理”、“協調”之意。這里所指的“兩項教育活動”的整合,不是完全合并,而是指高等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里各部門的相關制度進行有效銜接,資源進行組合,實現優勢互補,最終形成“兩項教育活動”協同開展、持續運行的整體。整合的目的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佳。目前要實現“兩項教育活動”的整合存在以下難點:

(一)觀念上的分隔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分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教育以及形勢政策教育,前兩項教育都安排了實踐活動,即“兩項教育活動”,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工作部門管理。這種劃分對于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合理性,但是在運行中容易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性。從系統論的觀點看,不論是學生日常思想教育還是思政理論課教育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系統中的要素,這些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要素之間的組合不是簡單迭加,而是處于交織狀態的有機聯系之中,如果其中一個要素離開系統獨立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缺乏完整性。長期以來許多高校思政理論課教育與日常思想教育分別開展,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思想教育起作用,但往往使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觀念上將兩者截然分開,認為實踐性教學是思政理論課教育的部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屬于日常思想教育領域,導致政策制定和執行中各行其是,制度和部門的設置分離,使原本在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緊密聯系又交互作用的要素彼此隔離,形成系統中的要素既“同生共居”又“老死不相往來”的矛盾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兩項教育活動”的整合就無從談起。

(二)管理部門的分割

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性教學屬于教學領域,歸教學部門管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屬于日常思政教育工作領域,歸學生工作部門管理。兩個部門平級并列,分別按照本部門的特點設置制度和制定規劃。這種運行模式容易強調高校思政教育系統內各部門的特性而忽略共性,出現思政教育的資源既缺乏又過度耗費的奇怪現象,即思政教育活動分別開展致使資源缺乏與重復開展導致的資源過度耗費并存,有時為了本部門的“政績”和人員的發展還會相互爭奪資源。在實際工作中兩個部門很少聯系,使思政教育領域里的共同問題難得在一起研討和解決。雖然兩個部門分別安排“兩項教育活動”能夠使組織活動的主體多元化,使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思政教育領域中,客觀上也可以促使思政教育的發展,但長此以往,各部門的資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難以形成合力,使思政教育的成效不能實現最佳累積,還可能導致相對遞減,這種部門分割使“兩項教育活動”的整合失去了制度基礎。

(三)隊伍建設的分離

在高校思政教育系統中存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教師隊伍和從事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輔導員隊伍,兩支隊伍分別由教學管理部門與學生工作部門管理。兩個部門分別設立本部門人員招聘標準,其成員進入該部門后也各自按照所屬部門要求的軌道發展,這種劃分有利于明確工作職責和對本部門成員的培訓,但是容易鎖定各工作領域成員的思維,導致思政理論課教師認為自己只負責理論教學工作,不注意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生工作的輔導員認為自己只負責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注重理論的研討和提升。在這種鎖定效應的影響下,兩個部門分別規劃系統內部的隊伍建設,很少交流,這樣的運行機制不斷強化,形成的路徑依賴很難改變,最終使 “兩項教育活動”難以契合。

(四)考核指標的分設

兩個部門分別管理兩支隊伍必然導致考核指標體系的分設。教學管理部門對思政課教師的考核側重于課堂教學效果和科研成果,基本不包括與學生工作部門配合,聯系學生思想進行教學、共同開展實踐活動以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而學生工作部門對其成員的考核側重于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和開展的各項活動的成效,基本不包括與思政課教師配合,共同探討和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己酥笜梭w系的分設符合目前高校管理體制的要求,但不利于兩支隊伍的成員共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合力解決學生思政教育的相關問題。原本具有共性的“兩項教育活動”缺乏共同的評價指標,整合就失去了動力和標準。

由上述可知,“兩項教育活動”同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有許多共性,可以進行整合使之協調發展,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在觀念上缺乏系統性認識,使推動“兩項教育活動”整合的意識支離;管理部門的分割,使思政教育工作領域的兩個部門在執行上彼此分隔;隊伍建設的分離,使政治思想工作著力點分散;考核指標的分設,使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評價分裂,導致“兩項教育活動”整合的難點凸顯,需要創新思路進行突破。

四、在創新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整合

(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為實現整合提供前提

高等學校的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者的共識。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越來越多的大學積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他們主張大學為了學生而存在,學生利益高度優先,大學的根本使命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大學的任何行動、計劃、選擇與決策,都以學生為中心的角度來審視,都真心以學生的最高利益為依據[3]?!耙詫W生為中心”包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中心?!?[4]只有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才能自覺確立整合“兩項教育活動”的意識。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實現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點,從提高思政教育整體效果出發,有效利用教育活動的資源,推進“兩項教育活動”的協同開展。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兩項教育活動”對實踐育人的重要意義,將學生的利益看得高于部門的利益,才會減少部門間的利益沖突,避免高校思政教育系統的相關部門在工作中“各自為政”。只有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才能在設計相關活動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從節約學生的時間、提高學習效果的角度出發安排學生的活動。也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兩項教育活動”的整合才有可能,“以學生為中心”、“實踐育人”才能由口號變為現實。endprint

(二)促進管理制度的銜接,為實現整合提供可行條件

為了使“兩項教育活動”更有成效,克服部門并存導致的重復規劃和資源浪費,教學行政管理部門與學生工作管理部門有必要在制度上進行銜接與整合,加強兩個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首先,應建立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雙方共同制定“兩項教育活動”的規劃;合力加強學生相關實踐活動的基地建設;統籌安排思政教育的活動內容、形式和時間;共派教師指導學生“兩項教育活動”。其次,統籌分配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在人、財、物資源的分配上進行整合,協調規劃,尤其是經費使用方面要統籌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重復安排思政教育活動導致的資源浪費問題。再次,建立共同研討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相關問題的制度,將合作研究的成果運用到實踐中。只有制度上實行有效銜接,工作運行中才能實現對接,相關部門的資源才能合理配置,“兩項教育活動”才可能在協調運轉中得以整合。

在實行制度銜接的同時,相關部門還要注意處理好“兩項教育活動”之間的關系。思政課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實踐活動有共同點,但兩者不能相互代替,要考慮其不同特點,注意充分發揮各自特有的作用,即相同的活動共同開展,特殊的活動分別進行。這樣才能在有利于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保證思政課實踐性教學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具體計劃的實現。

(三)隊伍共建、協同創新是實現整合的關鍵

思政課師資隊伍與學生工作輔導員隊伍是高校思政教育領域的主力軍,如果兩支隊伍各自為政,互不往來,勢必削弱思政教育的有生力量,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因此有必要改變兩支隊伍分別建設的現狀,協同創新,共謀發展。

協同創新,必須創建學習共同體。高校思政教育領域中的思政理論課教師、學生工作輔導員以及管理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成員應組成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加強思政教育領域中各成員的聯系,彼此溝通和交流,充分發揮理論課教學的優勢和輔導員了解和組織學生的優勢,形成共同的學習源,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分享學習資源,共同研討問題,合作創新。只有在學習共同體中實現隊伍共建,才能形成合力,協同發展。

協同創新,必須利用網絡平臺聚集和擴散“兩項教育活動”的成果。網絡是一個具有巨大的儲存、交流與傳播功能的新信息平臺,有傳播速度快、各方人員平等參與的特點,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這一平臺的優勢廣泛交流成果,討論存在的問題,也可以與學生平等交流,聚集廣大師生的意見或建議。如果“兩項教育活動”成果在網絡信息平臺上的聚散作用發揮到極致,思政教育的正能量就會更有效地滲透到廣大學生的心靈深處。網絡平臺上的這種“匯聚”作用也在客觀上促進了“兩項教育活動”的整合。

協同創新,必須堅持共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學術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有極強的實踐性,圍繞著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實踐活動對學生有深遠的影響。美國著名統計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查得·萊特教授歷經10年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所有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的重要事件或活動,有4/5發生在課堂外?!盵5]教育部長袁貴仁在2013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加強學生實習實驗、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在實踐中增強動手能力,了解國情民情,學會做人做事,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6]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教學、科研和實踐三位一體,不可或缺。在教學中主要是以講授的形式傳播和灌輸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科研領域,通過學術研究可以更加深刻認識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探索思政領域存在的問題,探討先進的教育方法,提出解決的方案,以指導我們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在學生的實踐中,教學和科研的成果才能得以轉化,教育的目的才能最終得以現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各部門需要通過資源等方面的整合,進行深層次合作,共同開展科研,教學才會更有底蘊,科研的意義才會更加顯現,對學生的實踐活動的指導才能更有針對性,“兩項教育活動”的實效性才能有效提高。

協同創新,還需要共建互動回應機制。學生作為訴求主體對“兩項教育活動”有期待和訴求,高校組織以及教師作為回應主體,應積極回應學生的訴求,只有積極回應,雙方才能建立良性互動關系。目前,一方面學生在響應教師布置的實踐性教學要求時不夠積極,有的大學生表示在實踐性教學中敷衍(11%)和作假(3.7%);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的大學生比例也不高(17.2%),表示偶爾參加的比例較高。另一方面,對大學生的訴求,相關部門與教師缺乏積極回應,調查顯示,大學生在實踐性教學中感到困惑的是教師沒有很好指導(33%)、不知如何寫好調查報告(36.2%)、主題難以確定(38.9%)、被調查的單位不配合(40.4%)。如果沒有建立有效的互動回應機制,雙方的訴求與回應就不是持續的而是間斷的、消極的,學生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兩項教育活動”的成效就難以提高。因此,教學管理部門與學生工作管理部門應合力共建互動回應機制,通過課堂、網絡、交談會等各種形式共同回應學生的訴求,增強師生之間、部門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使雙方達成共識,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將學校的要求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實現培養目標。

(四)完善考核指標體系,為實現整合提供客觀的評價標準

袁貴仁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統籌,在完善標準、互接互認的基礎上,把學生、教師、校舍,以及就業……等方面的管理系統整合起來,發揮綜合效用?!盵6]實現“兩項教育活動”的整合,需要綜合考慮學生工作部門和教學行政部門在思政教育領域的評價指標體系,改變以部門為中心設置考核指標的方法,建立以同一工作系統為中心設置考核指標體系,將兩個部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合力組織思政教育活動、共同研討和解決思政教育的問題及其成效、共建思政教育隊伍等指標納入統一的年度考核范圍,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系統中的各部門加強相互聯系,協同解決共同的問題,“兩項教育活動”的整合才能最終實現。endprint

注釋:

(1)數據來源于2012年8月課題組成員組織重慶大學學生利用暑假對全國近80所高校進行的調研,共發出問卷1800份,收回1530份,回收率為85%。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91.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30(013).

[3]葉信治. 走出大學教學盲點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2,(19):45-47.

[4]吳紹芬. 實踐以學生為中心 提升本科教學質量——“‘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育變革”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 中國高等教育,2012,(Z3):50-51.

[5]申紀云. 高校實踐育人的深度思考[J]. 中國高等教育,2012,(Z2):11-14.

[6]袁貴仁. 在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 中國高等教育,2013,(Z1):3-10.

Abstract:Although practical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college studentssocial practic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oth of them belong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with a common purpose, the same or similar content as well as the form of activity. As practical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social practice belonging to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utilized. If we wa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integrat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Due to the separation of idea, system segmentation, team building separation and assessment index respectively, which makes the two integration more difficult, so we need innovative ideas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we think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team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further unif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same field of work.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tegration; difficulty; innovation

編輯:黃航endprint

猜你喜歡
實踐性思政部門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高中物理教材實踐性欄目育人價值及其實現策略
實踐性是勞動教育課程的第一性
寓莊于諧: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語言活力之彰顯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102個中央部門公開預算過“緊日子”成關鍵詞
實踐性教學應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
89家預算部門向社會公開
年終總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