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角下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傳承大學精神的探索與思考

2017-09-15 05:09王彥富紅丹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大學精神校園文化立德樹人

王彥 富紅丹

【摘要】在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中,通過打造校園文化活動“精品”工程,用校園文藝的“體”承載大學精神的“魂”,提升大學生精神境界,形成大學生德育新模式。內蒙古醫科大學原創話劇《生命之歌》以一種藝術感化的方式,詮釋大學精神的內涵,把本校特有的思想優勢轉化為師生的社會主義理想自信和奉獻青春力量的堅定決心。

【關鍵詞】立德樹人 校園文化 大學精神 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22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

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除了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更應該強化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文藝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精神生產形態,是校園文化活動中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學以打造校園精品活動為切口,用校園文藝的“體”承載大學精神的“魂”,以獨特的形式、形象、意境感染青年、影響青年、塑造青年,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話劇本身

內蒙古醫科大學原創話劇《生命之歌》以一種藝術感化的方式,在促使醫學生思考人生方向、樹立人生理想、自覺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生命之歌》取材于內蒙古醫科大學建校初期支邊來到內蒙古的北京醫學院解剖教研室劉其端教授的真實事跡。該劇講述了作為第一批建校工作者的劉其端教授放棄北京優厚的待遇和條件,來內蒙古從事解剖教學,艱苦創業,把畢生的精力奉獻予內蒙古醫學高等教育事業,為內蒙古醫科大學的解剖教學、科研發展鞠躬盡瘁,去世后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學校用于解剖教學。該劇故事感人至深,情節跌宕起伏,結構簡潔明了。該劇的演員全部來自于內蒙古醫科大學師生,他們用樸實的演技和真實的情感,生動地塑造了無私奉獻、熱愛醫學、心懷責任、目標堅定、樂觀堅強的劉其端教授形象,鮮明地突出了他獻身醫學教育的無私精神。

劇本的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動的理想信念教育過程。本著尊重歷史、尊重人物的原則,主創團隊從劇本調研、創作到演員遴選、排練,歷時一年半的時間,通過拜訪劉其端教授的女兒、生前同事、學生,查閱大量劉其端教授編寫的教材、講稿手稿等資料,盡可能詳實地了解劉其端教授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對事業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對事的胸懷。

二、意義所在

人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有價值呢?話劇《生命之歌》通過主人公劉其端教授一生的奮斗,以及臨終前的驚人決定,對這一問題給出了答案。劉其端教授就像一面旗幟,用個體生命的綻放,為人們詮釋了奉獻的意義,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凸顯了人格的魅力,作為一股很強的正能量,激勵和鼓舞著后輩不斷奮進。

大學精神是大學在自身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是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科學精神的時代標志和具體凝聚。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大學精神,這是大學持續發展的動力。大學精神的豐富內涵對大學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蒙古醫科大學經過60年的發展,奠定了其特有的大學精神。話劇《生命之歌》通過傳承前輩們熱愛事業、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更是在弘揚“艱苦創業、和衷共濟、革故鼎新、潔己奉獻”的“內醫大精神”,“博學、尚行、精誠、至善”的校訓,“團結、嚴謹、進取、求實”的校風,“嚴格、規范、創新、求精”的教風和“惜時、好學、慎思、求真”的學風。

對于醫學生而言,堅定職業理想、堅持職業精神、堅守職業道德,是基本底線,也是最高信念。將醫德教育、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學精神融入話劇《生命之歌》,通過劇情進一步詮釋大學精神的內涵,堅定廣大醫學生勇攀科學高峰、扎根祖國邊疆、服務基層百姓、奉獻青春力量的決心。

三、社會影響

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話劇《生命之歌》從文本灌輸到藝術感化,把有意義的思想變的更有意思。大學精神的傳承、弘揚和升華,就需要一系列圍繞大學精神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內蒙古醫科大學圍繞大學精神提出一種文化理念,即“一個人,一本書,一部戲,一種精神”?!渡琛肪褪且徊亢霌P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精神、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的優秀品牌劇目,充分發揮“精品”“名牌”的示范和帶動效應,努力占領青年大學生的精神市場。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內核和最高表現形式,校園文化建設則是促進大學精神傳承和創新的重要載體。發揮大學精神的思想引領功能,把本校特有的思想優勢轉化為師生的社會主義理想自信,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提供因地制宜的思想土壤。

參考文獻:

[1]朱洪娟,馬斌.立德樹人視閾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J].江蘇高教.2016(2).

[2]劉智強.對當代“大學精神”的思考——從大學的歷史角度解讀“大學精神”[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1).

[3]吳磊,劉建榮.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培育和提升大學精神[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1).

[4]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基金來源:內蒙古醫科大學2017年思想政治專項課題《“土默特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運用與創新》(項目編號:YKD2017SXZZ010)。

猜你喜歡
大學精神校園文化立德樹人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關于大學和大學精神的思考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大學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大學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職院校軟實力的必要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