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問答Q&A

2017-09-18 06:23
商界評論 2017年9期
關鍵詞:毛利網聯裁員

如何看待央行要求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平臺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回答人:薛洪言

2017年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向有關金融機構下發《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明確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敝链?,第三方支付直連模式算是走到了盡頭。

網聯全稱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與銀聯的功能屬性相似,屬于專門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統一轉接清算服務的平臺,是四方模式。第三方支付機構繞開銀聯“創造”銀行直連模式的初衷,是為了省去“7∶2∶1”模式下的銀聯分成,節約支付成本。但隨著銀行直連成為行業標配,模式本身也衍生出一些問題。

直連模式下,支付機構通過在多家銀行開設備付金賬戶,實現資金的跨行清算。對合作銀行而言,帶來了吸收存款的額外收益,積極性大增,且更愿意與交易規模大、備付金存款沉淀多的支付機構合作。對支付機構而言,則可以以備付金賬戶存款為“誘餌”,反過來從銀行處獲取更低的費率。時間一久,中小支付機構因沉淀資金有限得不到銀行的青睞,在費率上不占優勢,在商戶拓展中便處于劣勢,加速了行業分化過程。

基于這個角度,網聯上線將利好中小支付機構,使它們終于和大中型支付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再背負直連銀行數量少、費率高的先天劣勢。而對大中型支付機構而言,原有的優勢被抹平,行業加速分化的鏈條被中斷,需要在新規則下重新建立優勢。

網聯建設之初,市場反應普遍較為悲觀,一方面是網聯的上線意味著直連模式的下線,支付巨頭積極性未必高。失去了支付巨頭支持,其系統建設和機構接入的速度也會受影響。另一方面,當時網聯股東結構和系統方案未明,市場擔心其中立性和客觀性,積極性也不高。但隨著金融強監管的到來,網聯平臺得到的資源支持明顯增強,系統建設和機構接入顯著提速。當前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無論在意愿上還是技術層面上,都不存在明顯的障礙。

蘋果為什么會持有高達52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從公司金融的角度來看,為什么要配置這么多國債?

回答人:徐惟能

從公司資產配置結構的角度而言,蘋果持52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并不是什么大新聞,只是因為從絕對數值來看到達了高位,并且超過了一些參照系數。個人認為可以從3個方面去分析原因:

首先,蘋果之所以在這個話題上會成為焦點,是因為它持有了大量的現金及類現金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在75%左右。為什么會這樣?因為蘋果公司巨大的海外營收及現金流如果要匯回美國的話需要繳納巨額的稅金。因此對于蘋果而言,處置這些資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們放在海外。

其次,現金本身不賺錢,所以蘋果公司要將這些現金配置在各類證券上。根據該公司季報及年報的描述,這類證券投資通常是低風險、高評級的美元證券資產,并且保證頭寸的分散,風險敞口不會過分聚焦在同一個債務人上。

我們再通過蘋果各類主要證券投資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可以發現,歷年來美國國債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都相對穩定,一直在10%至15%之間徘徊。而在各類主要資產中有明顯變化的是公司證券。蘋果公司在財報中并未詳細披露所持公司證券的配置,但根據其籠統的描述,這些資產應該大概率地配置在高評級的公司債上。

最后,從歷年來蘋果公司總資產、現金、類現金資產的絕對價值(以10億美元為單位)來分析,蘋果的類現金資產的變化與總資產的變化是相對同步的,而美國國債的配比和總資產以及總類現金資產的變化也相對同步。唯一不同步的是純現金資產,近年來似乎還穩中有降,這應當與不斷改善的流動性環境有一定關系。

總的說來,蘋果公司是一個總資產增長極為迅速的公司,從2011年到2017年幾乎翻了3倍。在此前提下,其對于包括美國國債資產配置的同步增長,甚至很快超過其他主權國家的美國國債配置,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何正確看待和分析毛利率?

回答人:向冬

企業能賺錢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投入資源,只有持續不斷地投入資源才能產生收入。而毛利正是反映企業賺的1元錢里扣除了核心資源(而非一般資源)的成本后,還剩下多少。

1. 主營業務成本(或核心資源成本)是最難降低的成本。

從收入到凈利潤,中間要依次抵扣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納稅等科目。而在所有成本里,主營業務成本最難降低。降低主營業務成本需要依靠企業的效率提升或技術進步,而降低其他費用可能是今年少投入一些研發、少打點兒廣告,相對更加容易。

2. 毛利率分析的關鍵:識別企業的核心資源投入和產出。

毛利分析并不是簡單套公式,在常規的報表中,出于分類的便利或者會計準則的限制,很多時候主營業務成本并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的核心資源投入情況。所以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找出核心資源投入才是“毛利”分析的關鍵。舉個例子,某工程設計類企業,競爭實力一般,其客戶和項目主要來自于創始人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需要大量的公關活動來維護,因此其主要核心資源投入還應該包括這部分計入銷售費用的成本。如果創始人搞關系的成本下降了,那么毛利自然就提升了。

3. 毛利能否被操縱?

當然可以,只是操縱毛利的成本會更高、更復雜。比如,以延長客戶信用賬期來提高單價或收入(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變慢),擴大生產規模來降低固定成本分攤后的單位成本(導致存貨積壓),將主營業務成本確認為期間費用(與可比公司存在差異)等。識別毛利是否摻假,非常重要的就是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

與同行業比,可以發現毛利奇高的商業邏輯。例如輝山乳業的毛利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自稱是苜蓿草實現了自產自給,生產成本低,且較近的運輸距離減少了營養的損耗,毛利總體較高。分析師從毛利反推苜蓿草的生產成本,發現這個成本已經低到極致了,簡直可以通過賣草賺錢。

與歷史期間比較,可以發現毛利變動的驅動因素。中國宏橋在煤價上升的情況下,單位自產電力成本保持不變,分析師通過拆分發電的直接成本后發現盡管折舊分攤的單位成本下降,但依然不能抵消煤價上升的影響。

大公司裁員是一種什么信號?

回答人: lance

公司大規模裁員一般分為3種:

1.經濟性裁員(降低成本)

由于企業經營不善,或者出現困難,如長期虧損,需要通過裁員來降低各類成本。這種裁員很常見,尤其是員工數量較多的企業。裁員可以帶來比較明顯的長期經濟回報(即薪酬成本大幅降低),但是短期內要支付較多賠償金,比如樂視“裁員風波”。

2.結構性裁員(戰略轉型)

由于企業的業務方向發生變化而導致內部組織機構調整,如分立、撤并重組等引起的集中性裁員。這種裁員一般出現在較為成熟的企業。結構性裁員是戰略調整的重要前提,這種裁員的目的是使企業留下符合新方向的人才,理論上不會導致經濟效益下降。

3.優化性裁員(優勝劣汰)

企業根據績效考核結果解聘,也可能是通過末位淘汰制,或者讓員工長期得不到發展等方式變相解聘員工。這種裁員規模一般不大,但具有明顯的周期性,比如每年的考核結果出來之后,各行業的時間節點都不同,四大一般是年中。優化性裁員是淘汰不適應崗位和公司的員工,空出崗位以補充,進而提升企業的效率。

所以,裁員的目的一定是為了更好的經濟效益,無論是因為經營困難被迫裁員,還是因為優化調整主動出擊,都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好的收益。但具體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一方面不同企業的情況不盡相同,另一方面,裁員的情況也不一樣。當然,光靠裁員救不了任何一家處于崩潰邊緣的公司。同樣,只通過裁員也不能實現公司的成功轉型和效益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歡
毛利網聯裁員
本地人
基于云控平臺霧計算架構的網聯汽車路徑控制
虛假數據注入攻擊下網聯車輛自適應巡航狀態安全估計
滴水藏海
人人車“暴力”裁員
網聯輔助駕駛混合交通流穩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交通與汽車的智能化融合:從ETC到網聯汽車
惠普增加裁員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