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映潮課堂教學藝術探幽

2017-09-26 16:49張靈芝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15期
關鍵詞:教學藝術

張靈芝

【摘要】余映潮是一名深受廣大語文教師喜愛的特級教師,究其原因,不外乎其“鮮活靈動”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本文以其執教的《濟南的冬天》為例,擬從教材處理、教學思路、課堂提問等方面對其教學藝術探幽析微。

【關鍵詞】余映潮 ; 教學藝術 ; 探幽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146-01

余映潮老師的課堂教學,以“美”為靈魂,以“塊”為框架,以“品”為手段?!稘系亩臁氛蔑@了他“理性思考,詩意策劃”的教學思想和“鮮活靈動”的教學藝術。

一、教材處理機智的藝術

教材處理,簡言之就是“教什么”“選什么教”“教什么最好”。因此,教材處理的藝術就是科學地、動態地、機智地組織教學內容的藝術,就是提煉與組合的教學藝術。

且看余映潮執教的《濟南的冬天》的教學創意——熟讀一篇:反復朗讀課文,概說課文大意,概括課文段意;精讀一段:精讀課文第三段,即“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從劃分層次、概括段意、語言的表現力等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細讀品味;背讀一節:背讀課文第五段。

余映潮老師對此篇課文的處理遵循了教材處理的基本原則——簡化教學頭緒,優化教學內容?!稘系亩臁愤x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目標的設計要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并且在教學建議部分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不難看出,新課標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并且學會精讀、略讀的不同方法。余老師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確定了對教材進行文本細讀的處理。

另,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提示為“品味詩文優美的語言”,要求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從文章的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反復研讀。余映潮老師依據教材在單元中的“地位”以及教材自身的文體特色來確定品味語言的教學處理,“只取一瓢飲”,重點突出、細節到位,不失為優質的課堂閱讀教學。

二、教學思路清晰的藝術

余映潮老師倡導“教學思路設計的要素是教學線條簡潔、教學步驟明朗、教學版塊清晰?!彼罁@一教學思路設計的原則確定了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文意理解,美段細讀。一塊塊、一步步循序漸進地落實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

首先,第一板塊,“文意理解”。讓學生通過歸納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來理解全文大意,用的是“一線串珠法”,整體帶動對課文的理解品讀,表現出一種“線索之美”。學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力度和深度加強了;同時通過研討回歸文本,細讀文本,可以說余老師很好的完成了“文意理解”這一教學內容。

其次,第二板塊,“美段細讀”。余老師精選課文第三自然段來引導學生品讀賞析。此版塊的每一個環節都很精彩,尤其是第二大環節“做作業”。實則就是習題訓練,余老師卻巧妙地處理成一堂層次較高的“賞析課”,新穎別致,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于無形中,化解了他們因應付考試而帶來的緊張感和壓力感。余老師一共出示了四道閱讀訓練題讓學生來做:第一,“對這段文字進行詩意的畫面命名”。在這一詩意的命名過程中,學生絞盡腦汁,費勁心思,訓練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二,“圈出像線索一樣貫穿全段的一個字”,在學生有爭議的時候,余老師立足文本,告訴學生“雪”是寫的內容,而“妙”字是畫面的主要特點,因此整段都是寫的小雪之妙,訓練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對段落的分析能力;第三,“說說‘頂‘鑲字為什么用得好”。其中涉及到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訓練的是語言賞析能力;第四題,“品析‘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表達之妙”,此問題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而且信息量很大,鍛煉了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最后,余老師又扼要點明何為“文意理解”,何為“美段細讀”。顯而易見,整堂課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分為兩大板塊,所有的教學設計、教學提問都圍繞教學目標。不僅讓學生領會了濟南冬天的特點,而且還教會學生如何品析字詞句段。從而在學生回答問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整體——部分——精段”的教學。

三、有效課堂提問的藝術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弊阋娞岢鰡栴}本身的意義性。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提問更是一門藝術。精彩的提問能夠誘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優化課堂教學。

余老師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處處顯示其藝術性地提問技巧。開課之初,余老師就用一個看似很簡單卻有趣的問題“老師給你們訓練的第一個內容將會是什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此,“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在不經意間巧妙地引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一種讀書的方法——文意理解,美段細讀??芍^為整節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在“文意理解”這一板塊中,余老師設計了主問題:“寶地”“溫晴”“奇跡”“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和短語,哪一個最適合概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這是《濟南的冬天》必講的一個問題,多數老師可能只是直接問學生“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如果這樣來設計教學的話,根據以往的閱讀訓練,相信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到“溫晴”二字,后面文章便無需再細讀,一個問題問下去收獲的信息量太小。且如此一來,如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勢必得不到良好地鍛煉。反觀余老師的問題設計,“寶地”、“溫晴”、“奇跡”、“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些詞都是贊美濟南冬天的,要探究哪一個最適合,必然要進入到文本里面去尋找依據。這樣一個提問,牽動了學生對全篇文章的反復閱讀;同時在師生對話過程中,學生也體會到作者熱愛濟南的情感,如此方能于不知不覺中走進文本,達到“一問能抵許多問”的藝術效果,彰顯了余老師一貫倡導的“主問題設計”的教學藝術,可謂匠心獨運。

當學生心里有想法卻苦于無法表達時,余老師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每當學生發言結束后,余老師總能根據學生的發言,適當引用學生的語言給以恰當的評點和引導,而不是簡單的“對”與“不對”或“好”與“不好”,體現了余老師巧妙的語言技巧和精湛的教學藝術,折射的是余老師優秀的教師素養。

余老師的整個教學流程自然、和諧、行云流水,既教授了課文的重要內容,又讓學生學習并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掌握的知識都是教學過程中自然生成的,沒有強行灌輸、沒有牽強附會。學生易學、老師易教,這也許就是名師的高明兼魅力之處吧。

參考文獻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學藝術
優化課堂教學藝術,打造高效課堂
新課程背景下物理課堂的教學藝術
如何讓思想品德課堂鮮活起來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藝術研究
簡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藝術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提升教學智慧 落實核心素養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