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聲樂演唱應注意“聲情并茂”

2017-09-27 07:24賈俊芳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33期
關鍵詞:演唱技巧民族聲樂

【摘要】本論文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聲樂藝術事業為出發點,通過對《孟姜女》的作品分析,不斷的研究新問題,探索新方法,以便更好的表現作品內容,增強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技巧、聲情并茂

【中圖分類號】J616

聲樂是表演的藝術。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等情緒反應,通過極富感染力的藝術表現手段,才能提示和表現的更深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這就是我們不斷的研究新問題,探索新方法,以便更好的表現作品內容,增強藝術感染力。

一、聲樂技巧與完美的藝術表現相統一

聲樂技巧是聲樂演唱的藝術表現手段,是技術因素。聲樂技巧應該和藝術表現相統一,才能實現其自身的藝術價值。我國傳統聲樂美學就非常重視表演技巧與藝術表現的統一,傳統唱法中“唱歌兼唱情”與“聲情并茂”等,都是主張把兩者完美結合起來,才能將內在的生氣和神韻的藝術形象,變成具有生命力和神韻的藝術表現。聲樂技巧包括演唱的姿勢,氣息,咬字吐字等。我從《孟姜女》歌曲演唱時咬字、吐字的處理上談談自己的看法。

1.“連音”的唱法

這首歌曲有大量抒情緩慢,連貫流暢的樂句和唱段,比如歌曲的第一段在演唱中的咬字吐字處理上應該飽含深情,充分表達出委婉、哀怨的情境,在這段中尤其應該注意收尾的字。演唱這一段時發聲的字音要引音相連、字字緊接,聲樂像一條線一樣連貫。第二段在吐字咬字時,口腔打開后變化不能太大,這樣發出的字音才會連貫清晰,聲音要有向前連續的推動感,如流水一樣,源源不斷地向前流淌,這樣才能較好的表現歌曲的主題思想。

2.“非連音”的唱法

歌曲中還有很多情緒激越、歡快跳躍、悲傷憤恨、沉痛嗚咽的樂句和唱段,在演唱中就要與前面所說的“連音”唱法有所區別。具體體現在這首歌曲當中,后兩段與前三段就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尤其是結束段,咬字吐字要敏捷飽滿,字與字之間要稍微留一點間隙,但是又不能有明顯斷開的痕跡。而是應該在歌聲連貫流暢的基礎上,有似斷似連的有彈性的聲音。這樣對歌曲詞義的表達和演唱聲音的處理會更符合歌曲的要求以及聽眾欣賞的需要。

《孟姜女》是一個千百年來在中國老百姓中代代相傳的傳奇故事,在演唱中應當把孟姜女千里尋夫的悲慘命運以及其內心的悲苦表現的淋漓盡致,真正做到以情動人。

二、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創造個性

原始的《孟姜女》小調是典型的單樂段起、承、轉、合性結構。曲體單純規整,旋律是以級進為主的五聲調式,富有江南民歌抒情優美的特點,使人百聽不厭。改編后的《孟姜女》是一首較自由的變奏性多段體曲式結構的大型聲樂作品。整首作品集民族、美聲唱法與一體,進展有序、一氣呵成。作曲家筆下的旋律,只是一條粗的線條,它所反映出的內容也只是隱約的主體形象,這就要求歌唱者必須具有對作品再創造的能力,才能在保留傳統民歌風貌的基礎上使作品的內在容量和藝術境界都得到擴充和升華。

能把一首歌曲的靈魂唱出來,才是一位成功的演唱者。孟姜女和她的丈夫范杞良是千百萬承受無限度的勞役的勞動人民中塑造出來的典型人物,集中體現了千千萬萬下層百姓被勞役逼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災難,此時的歌聲中應充滿了對封建社會的控訴和不滿。

在民族聲樂的演唱當中,演唱者要把中國民族歌曲的風格韻味與西方美聲唱法的科學演唱方法相結合,融入到作品當中去,使演唱者與作品之間產生真切的共鳴,真正做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只有這樣才能使聲樂作品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作者簡介:

賈俊芳,女 (1982—)現就職于山西省安澤縣職業中學,從事聲樂教育教學十多年。endprint

猜你喜歡
演唱技巧民族聲樂
陸在易藝術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的演唱分析
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劇《圖蘭朵》的演唱技巧鑒賞
民族聲樂教學中男高音歌唱的技術訓練與能力擴展
淺析詠嘆調《我懷著滿腔熱情》旋律特點及情感表達
論民族聲樂的科學訓練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
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與方法
探究我國音樂發展的“多元化”
論情感控制在流行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