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園林藝術》課程中的實踐研究

2017-10-21 19:51蔡清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園林藝術對分課堂

【摘要】: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它強調理論講授環節與學生討論環節在時間點上的分離,強調學生內化吸收環節。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園林藝術》課程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本文從教學效果、教學總結、教學研究展望三面闡述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園林藝術》課程中的實踐情況。

【關鍵詞】: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PAD教學模式;園林藝術

1對分課堂概述

1.1對分課堂定義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于2013年提出的課堂教學改革新模式。這一模式有效地將講授式和討論式課堂的優點相結合,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部分時間給學生討論,強調把講授和討論時間錯開,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對應的考核方法強調過程性評價。對分課堂把教學在時間上清晰地分離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三個過程,因此對分課堂也可簡稱為PAD課堂[1]。

1.2對分課堂研究現狀

自 2014 年 9 月開始推廣,對分課堂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在各階段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效。關于對分課堂的教學研究層出不窮。截至2017年11月2日,中國知網上有關對分課堂的研究論文共282篇,初期多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隨著對分課堂的開展,研究方向呈現多元化趨勢,如學者田青[2]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理進行分析,張楠[3]對微課與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進行探討,王曉婷[4]分析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大學生人格養成教育的推動作用等。

2學情分析

2.1《園林藝術》課程概述

《園林藝術》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一門專業必修課,授課時間1-6周。包括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兩部分,理論課程每周4課時,實踐課程每周8課時,周課時為12課時,共6周72課時。本課程理論部分主要講授室外景觀設計的基礎知識,分別闡述園林設計五要素——水體、地形、建筑、道路、植物的設計要點。實踐課堂主要通過學生創作練習,達到掌握園林設計基本程序和熟練掌握園林設計要素設計要點,從而能夠獨立完成方案設計的目的。

2.2授課班級情況

授課班級為環境設計專業本科2年級,《園林藝術》課程是他們第一次開始接觸專業課程學習,專業學習基礎為零。因此,對于專業課的學習既充滿了好奇熱情的求知心理,又帶有茫然無知的恐懼心理。

3對分課堂在《園林藝術》課程中的教學效果及存在問題

3.1對分課堂《園林藝術》課程中的開展形式

《園林藝術》的理論課為1-4節連上,長時間的課堂講授導致學生學習疲勞,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及知識的內化吸收,因此,采用混合對分的形式較為適合,根據教學內容,有的部分采用當堂對分,有的部分采用隔堂對分,隔堂對分一般采用,1-2節對分,3-4節教師授課的形式。

3.2教學效果

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意見收集、課下訪談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分析。實踐表明,與傳統講授式課堂相比,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促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顯著。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課堂氛圍比較輕松活躍。學生普遍認為,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后,師生關系變的更加和諧,平等。同學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學習機會。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第二,知識內化吸收較好。對分課堂強調給學生留有內化吸收環節。學生普遍認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不僅學習注意力時間延長,而且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顯著提高,理論聯系實踐能力有所提升。

第三,隱形教學效果顯著。對分課堂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判斷能力與傳統課堂相比,都得到顯著的提升。且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我成長,促進了內在學習動力的增長。

4《園林藝術》對分課堂教學總結

第一,當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成為眾多課程的教學模式,其吸引力勢必降低,繁重的課業任務會引發學生的反感與怠慢。因此,根據教學情況,靈活采用當堂對分與隔堂對分成為要點。例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課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課程講授完畢后,合理地設計實踐練習,使學生趁熱打鐵,這種當堂對分的形式有助于學生對理論課程的掌握與吸收。如,在講授3棵、4棵、5棵、7棵等樹木配置的規律后,現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進行練習,隨后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小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發現自己的問題,最后再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將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既可以使學生當堂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又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第二,要用發展的眼光、創新的眼光看待對分課堂。對分課堂的開展在講授形式、對分內容、對分形式、對分時間、作業形式、作業批改、討論環節等方面要具有靈活性,筆者將其總結,發表了論文《論對分課堂的靈活性》[5];

第三,《園林藝術》對分課堂教學實踐驗證,將管理學原理運用到對分課堂教學管理中,可保障課堂構建的科學性,有效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但內在動力機制的激發、新型師生關系與生生關系的建立等等,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第四,對分課堂的開展絕不是一種教學模式的采用,它其實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分課堂的順利開展與推廣,應注重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第五,討論問題的設置是討論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問題設置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教師要將較難較大的問題拆分成層層遞進的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完成討論;

第六,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對分課堂”的開展應建立起線上、線下的交流機制,雖然現在建有QQ群、微信群,但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對分易”手機app為學生及教師提供了多種功能模塊,但“對分易”的課堂利用率并不高,教師應積極探索、充分運用“對分易”的各種功能。定期收集學生的共性問題,在“對分易”中開展主題討論,或將階段性成果在“對分易”中進行展示等。

5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展望

對分課堂教學給《園林藝術》課堂帶來了顯著變化,但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不斷的思考與研究。

第一,考核機制的建立。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但課堂考核機制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將考核成績量化,且使教師從繁重的分數這算中解脫出來,仍未解決。二是對分課堂開展成功與否的考核,如何建立更科學規范的課程評價機制需要我們不斷的思考。

第二,教學內容的調整。對分課堂教學中,雖然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扎實了,但學生討論占用了一部分原本教師講授的時間。所以,所學似乎知識量變少了,課堂的容量變小了,教師該如何解決這種矛盾需要進一步研究。

第三,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課堂中,在更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如何建立高效性的對分課堂需要進一步研究。

第四,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操作實踐課程中的開展?,F階段,對分課堂的開展與研究更多的局限在理論課程教學中,如何在一對一輔導的實踐課中開展對分課堂形式仍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 2014 年第 12 卷第 5 期:6

[2]田青,閆清偉,張學新.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理分析[J].高教論壇. 2017年09期

[3]張楠, 段輝國, 彭慧娟等.應用微課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開展釀造技術教學[J]. 生物學雜志.2016年12月

[4] 王曉婷,劉素平.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大學生人格養成教育探析[J]. 西部素質教育. 2017年09期

[5]蔡清.論對分課堂的靈活性——以《環境綠化設計》課程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期

猜你喜歡
園林藝術對分課堂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外作業設置
園林藝術中新技術以及新材料的應用
淺談信息化平臺背景下“對分課堂”的教學意義及思考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電影史課程中的應用
園林藝術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作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