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創造性思維在我國舞蹈教育中的缺失

2017-10-21 00:51李曉鷗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舞蹈教育審美能力智力

李曉鷗

【摘要】:當前我國的舞蹈高等教育發展呈現不斷擴大的形勢,全國各地高校建立起了舞蹈專業,我國舞者的技術水平在世界范圍內數一數二,但我們看到的僅僅是被千萬次雕塑得完美的身軀,舞蹈作為是一門與靈魂溝通的藝術,我們卻看不到舞者們身體以外的感情,試問,我們舞蹈教育的目標在哪里?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本文通過分析我國舞蹈教育的現狀,指出我國的舞蹈教育缺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當代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舞蹈教育;審美能力;創造力;智力;模仿式教育

中國的舞蹈高等教育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需求而誕生的,自1978年至今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程,可以說是中國新生的、最年輕的高等教育。但也許正是因為年輕,舞蹈高等教育事業缺少成熟的、可借鑒的經驗,以至于至今都未有較高的發展。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受前蘇聯的影響,照搬了他們的舞蹈教育模式,其后根據自己的國情建立起了舞蹈教育體制,這樣的教育雖然為我國訓練出了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舞者,但是每當我們的舞者像競技運動員一樣挑戰自己技術極限的同時也在挑戰自己的內心,讓本該具有美的靈魂的舞蹈少了美感。而我作為一個經歷專業舞蹈培養模式出來的習舞人深深感到舞蹈教育缺少了藝術教育中本該有的對于美的教育,那是有關心靈美的教育;是有關創造力的教育。

一、關于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什么?這是人們非常關心而又非常復雜的問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中有許多人做過重要研究。有的從教育目的的角度,有的從教育價值的角度,有的從教育內容和方法的角度等做過不同的詮釋。如19世紀中葉有影響的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斯賓塞提出教育是為美好生活做準備,20世紀初的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不是生活的準備,它本身就是生活。而席勒從歷史的高度提出了確立感性在人性構成中的基礎性地位,培養全面發展的完美人性理論由此突破了從現有資產階級文化范圍進行人的素質教育的局限,在歷史上第一次把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并列起來,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席勒提出了“審美教育”的概念并對美育的性質、特征及社會作用做出了系統的闡釋,這是第一部系統的美育著作,席勒認為,正是因為審美活動是自由的,所以,審美教育是實現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徑,她認為,審美教育可以恢復人的感性與理性的統一,造就完整的人性,使人進入自由王國。而我認為,我們的舞蹈教育正是依照著這樣的宗旨,培養身心合一的人才,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

二、“創造力”——當代舞蹈教育的核心

如果我們可以認定美育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它是為培養作為個體的人的整體性以及統一人格為目的,那么,個體中的創造力就是實現這一人格統一的重要因素?,F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創造力是一種不同與智力并比智力更高級的能力。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創造力也高,智力與創造力之間存在著一種十分微妙和特殊的關系。智力是創造力的基礎,但創造力不僅需要以一定的智力為基礎,而且還需要其他條件。他們之間的這種特殊關系不僅需要我們盡快改變關于智育的內涵,還要求我們應該盡快轉變關于教育的觀念。那么,究竟什么是創造力呢?普通心理學認為,創造力是指一個人產生想法,發現和制造新事物的能力。我們認為,創造力是以人的右腦的形象思維和想象力為核心的一種認知能力。如果說科學需要的是邏輯、推理的能力,那么,藝術需要的正是這樣一種能力。創造力在藝術中常常展現為思維的活躍想象與感官的本能直覺。它可能是靈光一現的火花,也可能是長期積累的迸發。創造力成就了藝術家,而現代教育中的舞蹈與藝術中的舞蹈絕不是相互分離的,它都是創造力的顯現,我們的教育培養的不僅是具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也需要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

三、黑格爾關于藝術教育的觀點

黑格爾為了推出他關于美的定義,做了大量的鋪陳,剖析了人們通常對藝術的誤解。其中一個觀點,影射了教育。他說:“這種活動既然是產生一種外在對象的有意識的創作,它就可以認識和說明,就可以由旁人學習和效仿。因為一個人所做的,另一個人只要學會了做的方法,好像就可以做或是跟著做模仿,一般人只要知道了藝術創作的規則,他們就可以隨意依樣葫蘆,制造出藝術品來。但是凡是按照這種批示做出來的東西只能是拘泥形式,機械的。因為這樣只關外表的東西只能是機械的,要了解它和應用它,只消有完全空洞的意志力和熟練技巧就行了,不需要具體的東西,或是一般規則所不能規定的東西來補充?!边@里描述的東西,我們可以把它當作藝術教育來看,因為當今的藝術教育就是這樣拿那些現成的經驗和規則,讓學生依樣畫葫蘆。他早就看到這種克隆式的教育,只能培養匠人,而培養不出來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家。那些規則如果是明確的,固然也有些實用,但“至多也只適用于藝術作品的外表方面”。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因為藝術作品有一個純然是技巧方面,很似手工業?!焙诟駹栔赋?,這在建筑、雕刻、圖畫與音樂中都是存在的。

當代舞蹈教育,幾經完全淪為模仿式教育,這是黑格爾最為反對的。他認為,“靠單純的模仿,藝術總不能和自然競爭,它和自然競爭,那就像一只小蟲爬著去追大象?!薄胺卤炯热唤洺1炔簧献匀坏乃{本,藝術要造出逼肖自然的東西來,那就只可供娛樂了。人們用自己的工作,熟練技巧和勤勉去復制原已存在的東西,固然也可借此得到一些樂趣。但是仿本愈酷肖自然的藍本,這種樂趣和驚賞也就愈稀薄,愈冷淡,甚至于變成膩味和閑厭?!彼J為模仿即使能獲得一些樂趣,但總是有限的。真正的樂趣,是自己創造的東西,這才合乎人的身份。他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一件微小的技術發明都要比模仿的價值高,哪怕是一把斧子或釘子,比起模仿的戲法來都是令人驕傲的。這并不是牽強附會的聯系,藝術教育包括舞蹈教育,如果只讓學生獲得了模仿的本領,那么世界上豈不只剩下模仿藝術了,還有什么藝術創造可言?問題是這一命題,是有歷史根源的。在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中,藝術就是被看作大自然的模仿,而且其影響貫穿了兩千多年的人類藝術文化。黑格爾讓我們看到,藝術的命根在與創造,而并非那個已經滲透于某些人心靈的模仿。在模仿派的藝術教育中,一個個被克隆出來的模式化“藝術家”,充其量也就是匠人而已,他們的本事就是照抄,甚至到頭來抄都抄不準確。

21世紀的形勢要求國家間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那么,培育什么樣的人才就是我們教育中應該思考的。我們已經耽誤了三十多年,時代的浪潮、當前的形勢不允許我們再停止不前,請帶上明亮的眼睛;智慧的頭腦;富有感染力的身體為我們創造出更美的舞蹈。

參考文獻:

[1] 《舞蹈學研究》[M].呂藝生 毛毳 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2] 《舞蹈教育戰略與發展》[M].王國賓 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

猜你喜歡
舞蹈教育審美能力智力
智力闖關
智力闖關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舞蹈活動
舞蹈教育對少兒成長的作用與意義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藝術體操教學中提高審美能力的途徑探索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歡樂智力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