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陽剪紙在學前兒童欣賞課中應用思考和參考

2017-10-21 01:11葛勇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學前兒童欣賞課思考

葛勇

【摘要】:兒童審美素質的培養是早期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針對地方兒童方便接觸到地方審美教育資源,本文立足于安徽省阜陽市的剪紙民間藝術,對剪紙藝術在學前兒童欣賞教育中的應用做以思考,并給出應用案例做以參考,旨在對當地城鄉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教育水平的提高盡點綿薄之力。

【關鍵詞】:學前兒童;阜陽剪紙;欣賞課;思考;應用參考

學前兒童審美能力成長和發展迅速,審美資源相對豐富,然而對安徽阜陽地區還依然存在著審美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依據我國國家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學前兒童感受與欣賞目標的解讀和思考?,F立足于阜陽民間藝術中的剪紙藝術,按照當地學前兒童普遍認知能力和教育水平,考量了對阜陽剪紙藝術在學前兒童欣賞課中的應用,經過課堂實踐并給出相應應用案例參考。

一、阜陽剪紙在學前兒童欣賞課中的應用思考

針對國家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的感受與欣賞的目標的整體認識和思考,可以得出,學前兒童對民間美術欣賞分目標可優化總結為:喜歡欣賞不同形式的民間藝術品和藝術形式,有較強的好奇心,對藝術作品有相應的聯想和情緒反應,從強烈的色彩和簡單質樸的形式中感受民間藝術帶來的原始樸素之美,初步了解其蘊含的淺表的美好生活的含義,初步建立對民俗文化和質樸生活的熱愛之情,進行欣賞活動之后能積極參與和欣賞后的拓展活動,愿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

對于以上學前兒童階段的審美發展特征,我們把當地豐富民間藝術資源廣泛應用于欣賞課的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針對城鄉不同差異對課程難度和參與活動形式做相應的設計和調整。

二、阜陽剪紙《伏虎》在學前兒童欣賞課中的應用參考

(一)、作品分析:

剪紙是一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作品《伏虎》是來自于安徽省阜陽民間剪紙藝人程建禮老先生的作品,阜陽剪紙善于運用粗細線組合,陰陽刻相織相交的手法,融合我國北方剪紙的粗壯渾厚和南方剪紙纖巧秀麗的風格,形成了剛柔兼備、節奏和諧、樸實優美的地方特色。情趣豐富,裝飾味重,兼有南北剪紙的藝術特色,即粗獷之中蘊纖巧,質樸之中見秀麗,剛柔兼備,情趣醇和。阜陽剪紙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二)、欣賞活動設計意圖:

學前兒童已經有一定的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基礎,已擁有的動手制作能力,已能初步理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通過語言講授可以初步理解藝術作品形式和色彩傳遞的表層意義,通過講解能理解作品較為深層次的含義。剪紙作為我們身邊較為常見和普遍應用的民族傳統藝術,我們有必要讓幼兒接觸和欣賞這樣一種經典的藝術形式。此次選擇的是安徽阜陽當地最為著名的程建禮先生的作品,供幼兒因地制宜地欣賞。

(三)、欣賞活動目標:

1、能積極配合教師欣賞作品,感受剪紙對稱飽滿的構圖和豐富的內容,嘗試理解剪紙內容和所表達的含義。

2、在教師指導下,鼓勵幼兒用彩色紙對折并剪出對稱的物象。

(四)、欣賞活動準備:

《伏虎》掛圖、彩色正方形紙、塑料剪刀、PPT。音頻資料:《步步高》、《金蛇狂舞》等。

(五)、欣賞活動過程:

1、出示人物肖像,引入欣賞主題:(PPT展示)

●認識作者,感受風采。

程建禮(1921-2006),男,阜陽潁東區正午鎮程圩村人,農民。中國剪紙學會理事、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

師:“小朋友們,大家看看這個老爺爺是誰?(出示肖像照片)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民間剪紙藝人程建禮老爺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剪紙作品吧?”

2、作品欣賞,大膽表述:

●引導幼兒簡單描述欣賞對象的作品形式、大小、顏色、形狀等直觀具象感受。

(1)、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顏色的紙呀?它上面都有什么東西?”(…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主題形象,感受色彩和形狀,描述心理感受。)

(2)、師:“大家看看一張紙被剪成什么樣子了?這個就叫做剪紙,是我國的民間藝術的一種,你們看見作品中的大老虎了嗎?大老虎是什么樣的?它兩邊一樣嗎?小朋友呢?也是兩邊一樣嗎?這種兩邊一樣的圖樣叫對稱圖,大家看看我們身邊還有那些是對稱的呀?”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觀察對稱圖,感受對稱美,傳達對稱的概念和審美視角,并結合生活中幼兒所常見的對稱實物來對比解說。

(3)、師:“老虎的頭上是什么?手里拿了什么?”(放大作品中兒童部分局部,引導兒童仔細觀察,大膽想象并回答)

(4)、“大家看看那個拿斧頭的小朋友是男生還是女生呀?他頭上戴的是什么?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深入觀察)

3、積極思考,給作品起名:

(1)、師:“請大家幫程爺爺這個剪紙作品起個名字吧?”(幼兒觀察、想象并回答)

(2)、師:“程爺爺的剪紙作品里面有個小孩拿著大斧頭降服了一只大老虎,我們就叫它‘伏虎吧?我們看看作品中的小朋友是不是很剛強很勇敢???這個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對我們小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呀,希望我們小朋友能像那個能打老虎的小朋友一樣剛猛、強壯、勇敢,能驅除邪惡?!?/p>

(3)、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幅作品嗎?接下來再給大家看兩幅對稱式的作品,我們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呢?像小花朵、小魚、小飛機、紅燈籠、我們的衣服鞋子等等,都有對稱的,小朋友們能不能利用手里的剪刀和彩紙來剪出一個兩邊一樣的,對稱形式的剪紙圖案呢?”(工具材料發放準備)

●師小結:此環節指引幼兒深入觀察以后,嘗試對形式之外的內容做解釋,比較之前階段的構圖和形式的觀察,兩段結合完成欣賞活動設計目標。

4、示范演示、教授方法:

(1)、師:“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張紅色的正方形的紙,我們先把它對折,看看折痕旁邊的兩個長方形是不是一樣的呢?接下來看看老師怎么把它剪成一只漂亮的蝴蝶吧?”(幼兒觀察模仿,教師制作并指)

(2)、教師剪出蝴蝶翅膀的主體部分,剩下的翅膀上的鏤空造型讓幼兒觀察、創造。(教師引導幼兒積極觀察聯想,大膽創新。)

5、幼兒大膽想象,動手制作:

創作材料:各種顏色正方形彩紙、塑料剪刀、固體膠。

創作時長:10~15分鐘。

創作方法:剪,撕、拼、粘貼、添加、調整。

創作背景音樂:《步步高》、《金蛇狂舞》循環播放。

(六)、欣賞活動建議和評價:

本次欣賞具體活動過程是著力于對作品中的對稱飽滿式構圖和作品豐富的內容展開的,先通過整體欣賞和局部欣賞相結合的形式,一步步引導幼兒深入欣賞,再延伸至內容表達上繼續詮釋作品傳達的中國傳統祝福和期望的內容。

教學活動中對作者的介紹以及對作品的講解和教師示范幾個環節節奏緊湊,循序漸進,效果明顯。既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又能愉快教學、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欣賞佳作的同時深化“對稱”審美感念,增強對對稱圖的感受能力,豐富了中國傳統美學知識,訓練了動手創新的能力。教師可以對幼兒所完成作品予以集中張貼,并讓幼兒組織語言表達出所選內容和形式,給與恰當鼓勵,保持美術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2]幸福新童年編寫組 編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解讀[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3]孔起英 編著.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

[4]楊景芝 著.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2月

猜你喜歡
學前兒童欣賞課思考
初中美術欣賞課中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美術欣賞課
探討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
家庭如何促進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創造力培養初探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