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途徑的思考

2017-10-21 17:41江濱胡楠楠
知音勵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途徑大學生

江濱 胡楠楠

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是21世紀高校道德教育的新內容,它是針對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以及大學生生態道德的缺乏而提出來的,并逐漸成為一個庭、社會和高校三個途徑探討了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對策,通過三方形成合力來加強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對于加強生態文明,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途徑

1 加強家庭生態道德教育

家庭是大學生接受教育的起點,家庭環境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生態道德行為的養成至關重要。家長生態素質的高低對大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素質高的家長會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大學生樹立一個榜樣,引導大學生向其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過來說,素質不高的家長對大學生生態道德素質的養成起著消極作用。因此,家長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行為,從日常小事做起,自覺遵守生態規則,給孩子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孩子養成善良的生態行為,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應進行指引和改正,從而提高孩子的生態道德素質。

2 加強社會生態道德教育

對大學生群體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重視與合作。一方面,政府應該重視并支持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只有一個國家的政府重視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人民群眾才有可能重視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因此,要想加強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就必須得到政府的重視。只有政府意識到其重要性,才會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制定相應法規來支持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大學生生態道德行為的養成,不僅要依賴道德的約束,還需要法律對那些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制裁。只有道德約束和法律制裁雙管齊下,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社會應該弘揚保護生態環境的主流價值觀念,不僅要使其在社會上傳播,也要使其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認可。通過保護生態環境的主流價值觀念的宣傳,使人們意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拋棄以前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取向,重新定位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類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界,人類與大自然共存共亡,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人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3 加強高校生態道德教育

學校是大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教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學校這一重要環節,高校進行生態道德教育,必須要建構完善的條件支持體系,確保生態道德教育的順利進行。

3.1 強化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

課堂教學是傳播知識的基本載體,教師授課的必要手段,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媒介。生態道德教育的復雜性要求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活動是宣傳生態知識的主要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時更新教育觀念,適當的補充生態道德教育的相關理論,調動大學生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同時使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觀點深入人心,使大學生養成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形成生態意識,激發起其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從而才能積極地投入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事業中。

3.2 全方位普及生態知識

高校應該利用校園文化載體全方位普及生態知識,這些校園文化載體包括廣播站、校報、宣傳欄和學校網絡等,這些文化載體是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它們會及時的反映學校的學風和校風,對大學生的生活有著引導作用。所以。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些載體引導大學生生態道德行為的養成。一方面,這些載體應該開設有關生態環境的專欄,展示一些基礎的生態知識,對國家關于生態環境的相關政策加以介紹,實時更新目前的生態現狀,對世界上一些有效保護環境的例子進行宣傳等。另一方面,應該鼓勵和獎勵那些生態道德素質高尚的院系或個人,同時對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事件進行批評,通過這個辦法激勵大學生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各院系和團委還可以組織一些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文化活動,如:征文活動、評選環保少年、演講賽、辯論賽等,提高學生參與環?;顒拥姆e極性。

3.3 豐富高校生態實踐活動

生態道德情感不是教育者強加的,而是受教育者在經歷各種生態活動中慢慢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與大自然的親身接觸中體驗大自然,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其生態情感,所以說生態道德教育與社會實踐脫不了干系,社會實踐是生態道德教育重要的第二課堂。第一,高校應該利用環保節日開展活動。第二,走出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第三,高校的一些生態保護社團應該組織一系列的環?;顒?,使學生真實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生態問題。通過多樣性的實踐活動,大學生能夠更好的將生態道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環保意識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增強生態道德觀念,自覺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歷史責任。

3.4 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學師資和條件。

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于引導者的位置。因此,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素質。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學師資和條件是高校進行生態道德教育的一個主要工作。當前高校生態道德教育教師隊伍參差不齊,針對這種狀況,高校應聘用一些專業教師,或者組織一批對此領域有興趣的教師進行培訓,使其不僅具備豐富、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具有高尚的生態道德情操的專業教師。

總而言之,對大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這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新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總結,努力探索出一套高效的生態道德教育體系,從而培養出一代代具有生態理念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蘭婷,徐嫻.先秦生態思想對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08):52.

[2]付玉鳳.當代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9.

[3]王書玲.高校生態道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駐青某高校為例[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江濱(1962-),男,重慶市人。大學本科學歷?,F為重慶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花溪校區)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胡楠楠(1992-)女,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F為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花溪校區)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單位

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市巴南區 400054

猜你喜歡
途徑大學生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多種途徑理解集合語言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醫?;稹翱沙掷m”的三條途徑
分級診療有三個可行途徑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