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忠恕”之道對當代中學德育工作的啟示

2017-10-21 17:41申佩鑫
知音勵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中學生

孔子的“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實現孔子“仁”學理想的根本方法和途徑,它的核心思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全可以運用到當代中學生的德育工作當中,以幫助中學生培養更加健康的人格,抵御社會上不良思想的侵蝕。

【關鍵詞】“忠恕”之道;仁;中學生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學思想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儒家傳統倫理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豐富的思想內容,在我國古代各階層的道德教化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物質世界極度發達,精神世界缺乏規范的今天,重新審視孔子的“忠恕”之道,必將給我們中學的德育工作帶來有益的啟示。

1 “忠恕”之道的涵義

在《說文解字》中,對“忠”的解釋是這樣的:“忠,敬也。從心中聲?!眰鹘y文字學據此認為“忠”是形聲字,“心”是形旁,“中”是聲旁。但是有學者認為“忠是會意字,從中,從心,心在中為忠。所以忠字的基本意思是持心守正,不偏不私?!币源藶榛A,再結合《論語》全篇進行分析,《論語》當中的“忠”應該包含三層意思:一、忠人;二、忠事;三、忠君?!爸胰恕奔丛谔幚碜陨砼c他人關系時,要從自己出發,努力做到盡心盡力、誠心誠意,例如在《論語·季康子》中,季康子問孔子:“君王率領人民,如何能使百姓恭敬、盡忠?孔子回答說:對待百姓必須莊重,守禮,對方自然對你恭敬。真心對待民眾,對百姓仁慈,視之如子,人民就會盡忠,先樹立好的典范,然后再去教導不好的人,人民自然相視而勸?!币簿褪钦f把心放在中間,擺正心態,想讓別人對自己如何如何,就要先要求和約束自己,這就是“忠人”。

那么何為“忠事”呢?在《論語·公冶長》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張問孔子:“令尹子文曾經三次出仕任令尹一職,但他從來沒有為此而面露喜色;三次被罷免,也沒有過怒色。自己在位時所作的工作,一定會明明白白的交代給新來任職的令尹。他這樣的做法怎么樣呢?”孔子回答說:“這也算是盡忠職守了?!庇纱丝梢?,所謂“忠事”,就是在工作中秉承公正之心,而不將一絲一毫的個人感情摻雜其中,做到“盡忠職守”。

最后是“忠君”,是“忠人”的最高境界。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保ā墩撜Z·八佾篇》)在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孔子時代,儒家強調的忠君是雙向的而非單向的,也就是說,臣忠于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君王以禮待臣,這與后世所強調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完全不同。

解釋完“忠”字之后,我們再來看“恕”字?!墩f文解字》中解釋“恕”字說:“恕,仁也。從心,如聲?!睆淖置嬉馑紒砜?,所謂“恕”,就是將心比心,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來推斷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從而達到相互理解和寬恕的目的。在《論語》中,“恕”只出現了兩次,其中一次還是和“忠”連用,也就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那一句,另一處是出現在《論語·衛靈公》中,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焙髞碛诌M一步解釋說“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就是說,凡是自己所討厭的,就不要強求別人去做,想要別人做什么事,就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

那么,“忠”“恕”二字合在一起又如何解釋呢?宋代朱熹在解釋“忠恕”二字時說:“盡己之心為忠,推己及人為恕?!彼^盡己之心,就是盡心盡力的去為人,去做事;所謂推己及人,就是要在充分認識自我為人之情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感情推而廣之,等價代換到別人的身上,從而達到我與人,人與我的相互諒解和寬容。

2 “忠恕”之道的中學德育價值

孔子“忠恕”之道的提出雖然距今已歷千年,但其價值卻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背景下更加凸顯。在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現代社會,很多發達國家都存在著道德缺失,追求私利的問題。而在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主導地位的確立,也出現了嚴重的道德缺失的問題。受這樣的時代環境的影響,加之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大量出現的“獨”一代,使得社會上自私自利以及由此引發的道德危機更加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提儒家的“忠恕”之道,挖掘其背后的中學德育價值,就顯得尤為必要。

2.1 有助于中學生在道德上嚴格要求自己

當代中學生大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家人的嬌慣下長大,在去權威化的網絡中成長,因此,他們大多個性灑脫,不尊“法度”,強烈的個性使他們不愿意遵守任何的規矩和教條,但卻對別人的錯誤或者張揚的“個性”無法容忍??鬃铀岢摹爸宜 敝?,其要義之一便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因此,在中學德育工作中運用孔子的“忠恕”之道,有助于啟發和教育中學生在處理人我關系時,先從自我出發,反省自己,對自己嚴格要求,對他人寬容大度。

2.2 有助于中學生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境界

孔子的“忠恕”之道強調了從自我的感情出發去推斷自我言行對他人、對社會的影響,注重在不損害他人的感情和利益的前提下實現自我的價值,這對當代的中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由于特殊的歷史情況和社會環境使然,我們當代的中學生(以90后、00后為主)大多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為人做事時往往不管不顧,傷害他人的感情和利益。這對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及其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在中學德育工作中運用孔子“忠恕”之道的思想,使當代的中學生學會“推己及人”,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達成諒解,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人格,構筑健康的人際關系。

3 結束語

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社會將來的棟梁,更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希望,做好中學德育工作,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是關乎國家、社會、家庭的興衰成敗的大事,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網絡極其發達,各種負面思想甚囂塵上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更應該加強中學生的道德思想教育??鬃拥摹爸宜 敝?,雖然是在幾千年前提出的,但是其價值和光芒歷經百代而不衰,依然有著直抵人心、震振聾發聵的力量。在中學德育工作中,如果能夠結合孔子的“忠恕”之道,運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堅持不懈、潛移默化的教育,相信一定能夠獲得極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畢寶魁.《論語》“忠”“恕”本義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156-157.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作者簡介

申佩鑫(1990-),女,吉林省長春市人?,F為吉林師范大學(長春校區)研究生院政法學院倫理學專業14級碩士在讀學生。

作者單位

吉林師范大學(長春校區) 吉林省長春市 130000

猜你喜歡
中學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2021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