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著先輩音樂家的足跡尋覓

2017-10-21 20:13陳瑞瑞
知音勵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先輩足跡

本文是對《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一書細讀之后的一篇札記。該書以區域文化為時代背景,以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研究視角,對蔡元培、李叔同以及他們的嫡傳弟子、再傳弟子這樣一個在20世紀具有較大影響的群體進行了全面的、宏觀的把握,對我國區域音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關鍵詞】先輩;足跡;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

音樂的發展是歷史演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音樂家、教育家以及思想家都對這個過程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心血。音樂家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有獨特的文化使命,想要對音樂的歷史進行整體的把握,必然離不開對音樂家的研究。

近年來,音樂學術氛圍異?;钴S,各種期刊、著作不斷問世。特別是關于區域的、地方性的研究也引起了各位專家學者的關注。浙江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楊和平 的《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 就是這其中的一本,本書是2006年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浙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立項。本書的作者楊和平教授,從事音樂理論研究多年,具有豐富的經驗對于這個課題的研究,他以區域文化為時代背景,以浙江音樂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研究視角,對蔡元培、李叔同以及他們的嫡傳弟子、再傳弟子這樣一個在20世紀具有較大影響的群體進行了全面的、宏觀的把握,使得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重新以新的光芒站在我們面前,此外,對我國區域音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1 內容概述

《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一書是區域音樂文化的標志性著作,它的出現,拓寬了音樂史研究的范圍。更推動了浙江音樂文化的發展。全書共334頁,其內容詳實、資料豐富,是我們學習和研究地方性音樂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本書除了緒論和余論的部分,一共九章的內容,緒論的部分主要介紹了音樂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中華民族在歷代音樂文化傳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系統,并滲透到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了中國人的音樂教育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心理狀態。筆者認為這九章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為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浙江地區音樂教育家的文化生態環境、構成特征、譜系與作品以及組織形式。第五章到第九章為第二部分,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對具體的人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書在群體生成的文化生態環境、群體構成譜系與特征、群體音樂教育思想產生的背景、群體傳世作品及群體譜系中的組織形式的基礎上,分別對美育倡導者—蔡元培;音樂教育啟蒙者—李叔同;音樂教育的繼承者—吳夢非、劉質平、豐子愷;音樂教育的承續者(上)—錢君匋、邱望湘、陳嘯空、沈秉廉;音樂教育的承續者(下)—繆天瑞、俞紱棠、裘夢痕等人的生平,教育思想,貢獻及創作等方面,進行了整體的理論把握。其研究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在分析提煉大量文獻資料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客觀、全面的再現了浙江音樂教育家群體的本來面貌。

2 著作特色

《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一書,是楊先生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而來的,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浙江近現代的學校音樂教育曾經是輝煌的,這個從該著作中就能得到充分的體現。筆者通過閱讀之后,總結歸納出了本書的幾個特色:

首先,本書的研究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寫作的過程中,楊先生一直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在具體的寫作中,采用了個案研究、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的方法,做到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其次,書中對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與實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的這些思想與實踐不僅對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通過他們的音樂教育實踐經驗,經他們的音樂教育思想發揚廣大、傳承于后世,同樣對于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也都具有學習、借鑒的重要啟迪作用。蔡元培的“中西融合”,李叔同的“先器識而后文藝”、“愛國奉獻”、“以學生為本”、“樂歌創作”的思想以及他的弟子們的音樂教育思想,對于我們當下的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和實踐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思想是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形式之一,是教育現象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歷史研究早已證明,在人類社會生活的每一階段都有教育活動。任何一種教育思想,都是由于教育實踐的需要提出的” 。所以,實踐是思想產生的源泉,教育發展的基礎。此外,每一個時期的教育,都與這個時期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受到這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研究浙江音樂教育家群體的思想,應該以實踐的視角,用發展的眼光,并將它們置于具體的歷史中去研究。

最后,該書在很多方面都頗具特色。該專著收錄了很多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這在現在是很難尋到的。例如該書的后面錄入了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的作品精選,有很多都是春蜂樂會的成員創作的歌曲。附錄一里面的群體簡明年表,使我們對每個音樂家的生平可以通過這個表格清晰的了解到。附錄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附錄三,這里面記載了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交往實錄。例如:李叔同與其老師蔡元培、李叔同與吳夢非、李叔同與劉質平、李叔同與豐子愷等等這些人之間的交往,特別是春蜂樂會的成員之間的交往,對于我們了解這一時期教育的發展是很具有特別的意義的。

3 意義和評價

《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一書,以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對于20世紀浙江地區音樂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推動了浙江地區音樂教育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對于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專家學者們逐漸把目光聚焦在了區域音樂的研究,例如:《20 世紀湖南音樂人才群體研究》、《廣東流行音樂史》、《揚州音樂文化簡史》等等,都是近年來對于區域音樂研究的著作。對于浙江地區音樂發展的相關著作并不是特別多,由此看來,楊和平的《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這本書可以說是浙江地區音樂研究的開山之作。

浙江有著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它是中華文明的的源頭之一,以其鮮明的個性和博大開放的胸襟成為中華文明的一條河流,音樂文化作為浙江文化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而《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更是填補了這一空白,它不僅推動了浙江地區音樂的發展,乃至對全國音樂的向前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音樂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注重音樂的整體發展,而要對各個地方的音樂發展重視起來。只有地方音樂做好了,那么音樂通史的寫作,將會更加的豐富多彩和充實。我不能說這本著作的內容是非常的全面,但是它確實挖掘了很多的一手資料,更是提到了在音樂通史沒有提到的人,例如春蜂樂會中的幾個代表人物,我們以往并沒有注意到,有時,這些邊角人物的研究往往更能說明問題。

4 結語

中國的20世紀是一個動蕩不安、力圖變新的時代。進入新世紀,人們對于區域音樂文化的認識加深,意識到了去演音樂文化研究的重要性。這種新的意識、必將會產生新的研究方法,更需要我們去挖掘更多的音樂史料來佐證。

《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便是一本具有開拓性意義的著作,是對浙江地區在音樂發展過程中做出貢獻的音樂家,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研究,將他們的音樂貢獻和教育思想清晰的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些內容不僅為推動了浙江地區音樂的發展,另一方面對于音樂通史的寫作也是有益的。對近現代以來形成的浙江音樂家群體,做出公允的、符合事實的、全面的判斷,那么我們就必須重視他們作為音樂教育家的風采,對群體的音樂貢獻和教育思想,給予新的審視和定位。我們應該看到浙江近現代的學校音樂教育曾經是那么的輝煌,它為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所以說,對于現在的音樂教育者來說,深入的研究浙江地區音樂家的教育思想與實踐,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楊和平.浙江近現代音樂教育家群體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孫培青,李國鈞.中國教育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徐美輝.20 世紀湖南音樂人才群體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4]伍福生.廣東流行音樂史[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2008.

[5]張美林,張律,韓月波.揚州音樂文化簡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6]馮長春.近現代廣東音樂家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陳瑞瑞(1990-),女,漢,河南省鄭州市人。碩士學位?,F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浙江省金華市 321004

猜你喜歡
先輩足跡
不忘先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黨的足跡
傳承先輩精神 再造澧縣輝煌
尋找紅色足跡
精致
成長足跡
足跡
足跡
繼承先輩精神 不負時代重托
春的足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