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信息集錦

2017-11-09 00:43
大眾考古 2017年6期
關鍵詞:考古遺址文化

考古信息集錦

Books Exhibition 書訊

《漢代服飾的考古學研究》

徐蕊 著

大象出版社,2016年12月

本書利用考古資料,運用考古類型學及分區、分類比較的研究方法,對漢代服飾發展演變規律、區域間傳播、民族間交融過程的特點以及與服飾相關的禮俗等進行研究,并分析其發展變化的動因,最終將其納入中國及世界服飾發展演變中,認識其在服飾發展史上的地位及借鑒意義。

《光宅中原:拓跋至北魏的墓葬文化與社會演進》

倪潤安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月

本書主要厘清了拓跋族源的主要來源,勾畫出確定性更強的拓跋南遷匈奴故地路線圖,揭示了力微聯盟對檀石槐鮮卑文化的繼承、北魏早期對邊疆文化的整合、北魏中晚期文化向“晉制”的復歸、北魏文化余脈開啟“唐制”新模式等文化現象和歷史過程。

《海洋與文明》

【美】林肯?佩恩 著,陳建軍 羅燚英 譯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

本書主要關注各塊大陸之間的海上聯系,并揭示其中重大的跨文化影響和變化。沿海地區與海上航路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在那里不僅交換商品,也交換著語言、思想和宗教,并接觸到其他地區的商業、法律、審美乃至飲食。

《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

【美】羅泰 著,吳長青、張莉、彭鵬等 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6月

本書介紹了周代氏族社會的基本情況、其內部融合與外部分界、東周時期的變革與重組等。以歷史分析的方法來看待中國青銅時代的考古材料,集中體現了如何以考古資料為證據,從社會人類學的觀點來闡述中國青銅時代晚期的社會結構和社會變化過程這一重要的歷史命題。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

于賡哲 著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

本書講述了隋唐時代帝王將相之外的普通民眾生活,從細節入手還原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探索影響歷史發展的背景文化,涉及城市生活、農村生活、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禮儀、醫療衛生、喪葬、節日、宗教生活等,是一本難得的唐代社會史科普讀物。圖文并茂,語言風趣幽默,適合史學愛好者閱讀。

《跟著圣經去考古》

【美】理查德?A.弗羅因德 著,屈伯文、方舟 譯

上海三聯出版社,2017年3月

本書作者通過自己的考古親身經歷,以及挖掘出來的大量實物證據,與文獻記載進行比照,厘清《圣經》中的人物、事件,從而為人們撥開了籠罩在出埃及、摩西五經、大衛、所羅門、耶穌等一系列歷史人物和事件身上的迷霧,并進而將一幅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古代社會、生活的畫面呈現在人們面前。

窮物理

人類誕生地在哪兒?最新報告:不是非洲而是歐洲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認為人類是從大約500萬年前的非洲猿分化而來的,不過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提出,歐洲發生的這種分化要早得多。這一新假說的依據是在希臘和保加利亞洞穴里發現的720萬年前的前人類遺骸。研究者利用CT技術對來自希臘的下頜化石和來自保加利亞的上前臼齒化石進行了掃描,發現其特征表明這兩個像人的古猿——外號“希臘人”——可能是前人類,即原始人類。(劉宗亞編譯,參考消息網)

1萬年前長江下游就種水稻

日前,《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呂厚遠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對長江下游的浙江浦江上山遺址的研究表明,水稻在距今1萬年左右已經開始被馴化。呂厚遠團隊對該遺址最早階段的土樣進行了植硅體測年,結果表明該遺址的最早年代至少可到距今9400年。此外,對其中水稻扇形體的鑒定分析顯示,在上山遺址的最早階段,魚鱗紋數量大于等于9的水稻扇形體所占比例高達36%,遠高于現代野生稻的17%這一比例。在其后距今8400年左右的湖西遺址,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57%左右??紤]到目前發現的最早扇形植硅體證據已經與野生稻存在較大的差別,結合由已知數據推測的水稻馴化速率,可以推測長江下游地區水稻利用的開始時間必然早于目前所知的9400年,很可能會早于距今1萬年。(鄧振華,《北京日報》2017年6月15日)

人類或從9000年前培育純種狗

俄羅斯考古學家發現,9000多年前石器時代生活在西伯利亞的若霍夫人利用狼培育出了目前所知最早的狗,并為了特殊目的而改造這些動物的體型,利用其中個頭較小的犬種拉雪橇,個頭大的則用于獵熊。(袁原,新華社)

土壤殘留DNA有助揭開遠古人類之謎

科學家2003年便已知道DNA能夠在古沉積物中留存下來。當時哥本哈根大學進化遺傳學家Eske Willerslev測量了猛犸象的DNA序列和19種植物類群的DNA序列,這些遺留物來自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和溫暖的洞穴。但還沒有辦法從可能污染的樣本的現代人序列中分辨出古代人序列。此后,鑒定類似污染的過濾技術逐漸進步,馬普學會遺傳學家Matthias Meyer的團隊近期終于從歐洲的一些史前洞穴沉積物中分離出古人類DNA,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這意味著考古學家以后在沒有發現骨骼的考古遺址中也能夠測試各種古人類DNA。(晉楠編譯,《中國科學報》2017年5月10日)

知文明

彩陶文化在史前絲綢之路的演進

中國西北地區東起隴山西至伊犁河谷的區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就從渭水上游持續西漸,直抵新疆西部。在此后的4000多年間,史前絲綢之路上至少出現了19支彩陶文化,這些彩陶文化的發展可劃分為四大階段:仰韶時代、馬家窯時代、夏時期和商至漢初。在這四個階段,每支彩陶文化表現的發展模式不同,呈現的演進態勢各異。(任瑞波,《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5月20日)

商代大型建筑基址與祭祀

商朝把祭祀和軍事視為國家的兩件大事。大型建筑基址營造過程中用牲畜祭祀的現象在商代早期就已出現,說明從商代早期到晚期各個階段均有這種現象。商代建筑基址的祭祀遺存,在以往考古工作中多有發現,如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小雙橋、洹北商城和小屯等遺址均發現有在建筑基址建造過程中用牲畜祭祀的現象。眾多學者認為這些祭祀遺存多數是商人在建筑奠基過程中所進行祭祀活動的祭品。(信應君,《華夏文明》2017年第5期)

早期秦文化的來源與形成

早期秦文化主要有三個來源,即商文化、周文化和西戎文化。其中,墓葬的腰坑殉狗習俗、人殉和人祭、車馬埋葬方式、商式風格陶器、巨墓大陵的傳統,應來源于商文化。此類因素反映出秦人來自東方,原本與商王朝關系密切,受商文化影響很深,也可說是廣義上的殷遺民的一支。宗廟和朝寢建制、用鼎制度、懸樂制度、周式風格的陶器、文字特點,來源于周文化。此類因素反映了秦人對宗周禮樂文明的繼承和學習,在秦人的早期發展史上有很強的現實政治意義。屈肢葬式、金器、鐵器、動物紋樣、墓室的壁龕和圍墓溝、銅鍑和短劍的使用,來自西戎或北方草原文化。此類因素反映了秦人在隴右的發展過程中,對周邊西戎文化乃至更遠的歐亞草原文化的吸收。在西周中期的秦文化中,第一類因素還占優勢。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第二、三類因素明顯占優,第一類因素僅在貴族的喪葬活動中有所體現。早期秦文化是在一種殷遺民文化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周文化和西戎文化的因素而形成的。(梁云,《考古學報》2017年第2期)

漢長安城軸線變化與南向理念的確立

漢長安城經歷草創、豐富和完善的過程。在漢長安城存續期間,先后存在著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軸線。前期的軸線為霸城門至直城門大街,后期軸線為安門大街。南北向軸線形成于王莽時期,三大標志性建筑:南郊禮制建筑群、三原天齊祠、子午道的建造或更名,意味著貫穿長安城的南北向超長基線的確立,同時也意味著漢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南向理念、南北郊祀、左右對稱、軸線意識的最終形成。作為漢文化構成要素之一的都城規劃原則,不僅在東漢時幾乎被全盤接受并傳承下來,而且在其后的時代都得到遵循,直至明清北京城,彰顯出其悠久的文化魅力。(段清波,《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魏晉時期牛耕從“二牛抬杠”發展成“一犁一?!?/p>

一向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牛耕主要方式的“二牛抬杠”,在魏晉時期就已經完成了向“一犁一?!钡霓D變,甘肅河西走廊發現的諸多魏晉墓“牛耕圖”畫像磚反映了這種轉變的全過程。從二牛抬杠到一犁一牛,用牛成本大大下降,有助于牛耕生產的推廣,同時也表明魏晉時期,牛耕在河西地區已經相當普及,河西地區的農業經濟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連振祥,新華社)

趙彭城北朝佛寺遺跡身份確定

作為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河北鄴城遺址趙彭城北朝佛寺遺跡的具體身份一直無法確證。近期,通過對鄴南城東南出土趙覬與妻樊氏合葬墓墓志的識讀和核桃園村西南另一處佛寺遺跡的發現,確認趙彭城佛寺即北齊武成帝高湛建造的鄴都首寺——大總持寺。大總持寺與洛陽永寧寺、長安大興善寺規模相近、地位相當,相繼成為北朝、隋唐京城顯赫至尊的首寺。(范世輝,新華社)

讀天下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6月10日,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洛陽拉開帷幕。今年遺產日活動圍繞“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全面貫徹2017“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更廣泛地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中來。(據國家文物局網站)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

6月11日,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正式開建。博物館占地208畝,建筑規模3.1萬平方米,計劃2019年10月建成。展品主要來自二里頭遺址近60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二里頭文化區內重要遺址出土遺物等,總量預計近4萬件。(田宜龍、李宗寬,《河南日報》2017年6月12日)

《考古中華》開機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聯合拍攝制作的大型系列考古電視紀錄片《考古中華?河南篇》日前在鄭州開機,預計今年9月完成制作并播出。第一季選題包括曹魏大墓、陸渾戎古國、大河村遺址、鄭州青臺遺址、信陽城陽城遺址、新鄭胡莊大墓、虢國大墓等。(據大河網)

猜你喜歡
考古遺址文化
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學家怎樣發現遺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幾件事
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房基保護加固修復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三星堆考古解謎
遼上京遺址
“考古”測一測
誰遠誰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