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游非農就業決策及收入的影響因素研究

2017-11-17 09:38姚海琴
學習導刊 2017年9期
關鍵詞:鄉村旅游影響因素

姚海琴

摘要:本文借助對浙江省鄉村旅游發達村莊的475份調研問卷數據,應用Logit模型分析得出“田地承包面積”等五因素對鄉村旅游就業決策影響非常顯著;應用擴展的Mincer工資方程分析得出“鄉村旅游從業時間”等三因素對鄉村旅游就業收入的影響非常顯著。最后,本文提出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和農村勞動力鄉村旅游就業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非農就業;影響因素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獨特現象主要緣于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表現為短期流動, 而不是永久性遷徙[1]。中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具有轉移形式多樣、兼業性明顯、回流現象突出等特點?,F階段,我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已進入瓶頸階段,短缺和剩余并存。鄉村旅游在農村地區起步和發展,吸引了當地農民就業。

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類型主要包括外出務工、本地務工和自營工商業三種[2],專家學者從多角度研究農村勞動力轉移(外出務工)的影響因素,如城鄉工資差異、推拉力因素、戶籍制度等[3-5]。另有專家把農村勞動力就業分為農業就業和非農就業,對非農就業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個人因素與人力資本、家庭特征與家庭資本、社會因素與資本、農內因素等方面[6-7],劉純彬、劉俊威(2009)研究了回流農民工本地非農就業的決定因素[8],梁義成等(2010)發展了一個農戶模型,用實證結果證明物質資本和社會關系資本較大地影響著本地非農經營兼業[9]。鄉村旅游就業屬于本地非農就業,近幾年來,國內專家學者開始關注鄉村旅游扶貧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功能[10],柳百萍等(2014)對鄉村旅游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有效與困境進行了辨析[11],曹水群(2010)以西藏地區為例,提出三方面措施以促進鄉村旅游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12]。

本文通過對浙江鄉村旅游發達地區的入戶調查,分析哪些因素影響農村勞動力的鄉村旅游就業決策及收入,以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實證分析

1.數據來源

課題組共發放問卷600份,其中鄉村旅游業就業的450份,未從業人員150份,得到有效的問卷分別是367份和108份,問卷有效率為79.17%。有效問卷的區域分布及數量如表1。

調研村莊分布在浙江省的各個區域,浙江北部的安吉等地鄉村旅游發展起步較早,村莊發展的規模效應比較好,調研村莊和發放問卷相對較多,具體如圖1所示。

2.數據統計描述

本文的樣本總量是475份,各變量的定義說明和統計描述如表2。表中給出了兩組勞動力的基本信息,均值T檢驗的結果顯示二者在就業收入、年齡、受教育水平、是否本村人、承包地面積及當地村莊發展旅游前農戶所從事的工作類型等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差異,表明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與非從業人員相比,就業收入更高、更年輕、受教育水平更高、田地承包面積更多;鄉村旅游就業人員的平均就業時間為4.56年,表明鄉村旅游是一個新興行業,鄉村旅游就業也是農村地區的新型就業形式。

3.鄉村旅游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1)二元Logit模型的引入

線性回歸模型只適用連續型因變量,而在實際問題中,經常會出現因變量為定性變量的情況。在社會科學中,處理定性因變量應用最多的是Logit回歸分析,Logit模型被廣泛應用于非農就業、轉移就業、勞動力流動等個體微觀決。二元Logit回歸模型中,因變量只能取兩個值1和0(虛擬因變量),本文中農村勞動力是否參與鄉村旅游就業的決策是定性變量,鄉村旅游就業取值1,未從業取值0,建立農村勞動力是否鄉村旅游就業的決策比函數模型(1)。

(2)Logit模型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把有效樣本的相關數據輸入統計軟件,根據模型的似然比檢驗,-2倍對數似然值317.541,顯著性水平為0.000,說明該模型中的所有回歸系數不同時為零,模型有意義。模型的偽R方為0.457,模型擬合程度較好,表3為鄉村旅游就業影響因素模型檢驗結果。

年齡、婚姻狀況、本村人、田地承包面積及村莊發展旅游前具有穩定的月收入對就業鄉村旅游業影響很顯著。問卷把樣本年齡分為30歲以下,30-45歲,45-60歲及60歲以上,在四個年齡段中,越年輕越趨向于就業鄉村旅游,可能是因為越年輕的現代農村勞動力見識面越廣,對經營鄉村旅游具有較多自己的想法,提供的鄉村旅游產品也更能符合市場需求。已婚農村勞動力更易于從業鄉村旅游,因為多數鄉村旅游經營是家庭行為,家庭成員充分利用閑余時間經營鄉村旅游,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助很重要。本村人更易于從業鄉村旅游主要是因為鄉村旅游的村莊帶動效應比較明顯,同時本村人更能充分利用當地的公共資源等。田地承包面積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越趨向于鄉村旅游就業,這似乎與農村勞動力利用空余勞動時間兼業鄉村旅游的觀點相矛盾,卻說明了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并非矛盾,相反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能田地較多的農戶的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旅游產品,促進鄉村旅游經營就業。旅游發展前具有穩定月收入的農村勞動力更趨于鄉村旅游就業,可能是因為具有穩定月收入的農村勞動力見識面較廣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促進鄉村旅游經營就業。

性別、受教育程度、本人和家人地位、未成年子女和需要照料的老人等對決定是否從業于鄉村旅游并不顯著。

4. 鄉村旅游就業收入的影響因素分析

(1)Mincer工資方程的引入

Mincer工資方程是考察個人特征對收入影響的經典模型,為勞動力收入影響因素的大多數研究所采用。最基本的Mincer工資方程為:

(2)模型回歸結果分析

依據擴展的Mincer工資方程,本節假設鄉村旅游就業收入的自然對數和各解釋變量之間存在線性相關關系。按照Mincer工資方程的要求,本文把受教育程度轉化為相應的年限,工作經驗為鄉村旅游從業時間,工作經驗的平方為鄉村旅游從業時間的平方,將本人是否黨員和家人是否有黨員合并成為一個變量家庭中是否有黨員變量,其余自變量不變,方程具體的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endprint

由表4可知,方程模型的R方為0.396,模型中自變量對應變量有較大的影響或與應變量存在相關關系。田地承包面積、鄉村旅游從業時間、受教育年限對鄉村旅游就業收入的影響非常顯著:田地承包面積越多,鄉村旅游就業收入越高,可以推斷家庭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是相互促進的,農產品、農事項目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容,吸引更多的鄉村旅游游客,促進了家庭鄉村旅游經營的增收;鄉村旅游從業時間越長,鄉村旅游就業收入越高,說明從業時間越長,積累的經驗越豐富,積累的顧客人脈越多,促進了鄉村旅游就業的增收;受教育時間越長,鄉村旅游收入越高,知識對鄉村旅游收入的提高影響非常顯著。性別、旅游發展前的工作、工作經驗的平方(鄉村旅游從業時間的平方)、家庭中是否有黨員對鄉村旅游就業收入的影響比較顯著:男性的鄉村旅游收入比女性高,這與一般認為的鄉村旅游就業適合女性勞動力似乎不太符合,實際上是因為“女主內、男主外”的現象普遍存在,“男主外”有助于游客市場的開拓,女性勞動力更多地從事鄉村旅游家庭經營的內務;旅游發展前具有穩定收入的農村勞動力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雖說鄉村旅游就業門檻不高,但是提供較高檔次的服務設施還是要有經濟投入,所以旅游發展前具有穩定收入的農村勞動力鄉村旅游收入也比較高;黨員的見識面較廣且擁有較多的市場資源,家庭中有黨員能夠促進鄉村旅游就業的增收。

三、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根據如上方面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結論:第一,鄉村旅游是農村地區的新興潛力行業,能夠吸引“本村”、“年紀較輕”的“已婚”農村勞動力積極參與;第二,鄉村旅游就業和務農是相互促進的,“田地承包面積”越多,鄉村旅游產品越豐富;第三,村莊發展旅游前具有穩定收入來源的農村勞動力更易于從業鄉村旅游業,而且收入相對較高;第四,鄉村旅游從業時間、受教育年限對鄉村旅游就業收入的影響非常顯著;第五,家庭中有黨員對鄉村旅游就業人員收入的影響比較顯著。

本文根據分析建議鄉村旅游發展地政府應做好如下方面的引導:

第一,從政策優惠、資金補助等多方面鼓勵有條件地區發展鄉村旅游。鼓勵農村勞動力鄉村旅游就業,但必須做好規劃和引導,對就業人員進行培訓,在農村資源保護中發展旅游業,促進當地旅游和生態的整體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與增收。

第二,制定人才引進政策。鼓勵年輕的高學歷勞動力回鄉創業,從業鄉村旅游策劃與經營,促進當地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提升當地鄉村旅游的品牌知名度。

第三,鼓勵農旅融合項目落地,開發農旅結合產品。同時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以擴大市場、吸引游客,使之相互促進,既豐富旅游產品類型,又促進農產品的銷售等。

第四,增加教育投入。堅持不懈地發展農村地區的教育,提升當地人們的受教育水平,鼓勵外出學習,增加知識面等。

第五,充分發揮黨員等帶頭人作用。成立農家樂協會或者民宿協會,充分利用帶頭人的各項資源,引領鄉村旅游業整體發展,發揮規模效應。

【參考文獻】

[1] 程名望、史清華.個人特征,家庭特征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一個基于 Probit 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評論,2010,(4).

[2] 羅仁福、張林秀、Rozelle, Scott:《我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的變遷及面臨的挑戰》,《農業經濟問題》2011年第09期。

[3] 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22:139 - 191.

[4] 孫文凱、白重恩、謝沛初:《戶籍制度改革對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影響》,《經濟研究》2011年第01期。

[5] 陸文聰、吳連翠:《兼業農民的非農就業行為及其性別差異》,《中國農村經濟》2011年第06期。

[6] 李旻、趙連閣、譚洪波:《農村女性勞動力非農就業影響因素——基于遼寧省的實證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第12期。

[7] 劉妍、脫繼強:《江蘇省農村已婚女性勞動力非農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08年第02期。

[8] 梁義成、Feldman, Marcus W.、李樹茁、Daily, Gretchen C.、黎潔:《離土與離鄉:西部山區農戶的非農兼業研究》,《世界經濟文匯》2010年第02期。

[9] 張遵東、章立峰:《貴州民族地區鄉村旅游扶貧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以雷山縣西江苗寨為例》,《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06期。

[10] 周榮華、向銀、張學兵:《基于IPA分析的鄉村旅游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市為例》,《農村經濟》2012年第08期。

[11] 柳百萍、胡文海、尹長豐、韋傳慧:《有效與困境:鄉村旅游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辨析》,《農業經濟問題》2014年第05期。

[12] 曹水群:《以鄉村旅游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研究——以西藏地區為例》,《特區經濟》2010年第05期。endprint

猜你喜歡
鄉村旅游影響因素
安順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