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寫的習慣

2017-11-17 00:41王皓淼
學習導刊 2017年9期
關鍵詞:全民閱讀寫作習慣

王皓淼

【摘 要】7月8日,大型電視紀錄片《讀書的力量》研討會暨同名圖書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影片共5集,包括《文明根脈》《精神底色》《歷史之輪》《書寫人生》《全民閱讀》,從歷史與現實、國家與民族、人生與社會等多維度闡釋讀書的重要性。為了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身為山東全民閱讀主題征文一等獎得主,筆者在此分享一下自己讀書和寫作的習慣。

【關鍵詞】讀書 寫作 習慣 全民閱讀

讀書的習慣

2017年1月20日的《出版傳媒商報》,刊載了聶震寧對《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的解讀。聶震寧說:“2016年12月2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式發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在明確了目標、看到了希望和堅定了信心之后,剩下的就是要我們腳踏實地、一點一滴把以全民為對象的閱讀服務落到實處。全民閱讀需要開展活動,可是活動替代不了閱讀,閱讀是每一個人的閱讀,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目的在于讓每一個人都能讀起書來,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絕非朝夕之功,卻要付出宵衣旰食之力。有使命感和責任心的出版人啊,大家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共同努力?!盵1]

為迎接今年的“4.23世界讀書日”,22日下午,《經典文學論壇》邀請了山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掖平,從為什么讀書、怎樣讀書、讀什么書這是個方面,分享了“讀書與人生”的感悟。這場講座的絕大部分內容與我產生了共鳴;至于不完全相同的部分,主要是讀書的方法:我今年9月才步入30歲,還年輕呢,因此即使是科普、常識這方面的圖書,也需要而且也有時間精讀。

在我這里,歷史、哲學以及與編輯、書評相關的圖書是必讀書目,其中《史記》《左傳》《楚辭》《孫子兵法》《史通》和“四庫學”的學術著作、有關史學理論(特別是年鑒學派)的著作以及“書林守望叢書”是必須精讀五遍以上的;其它諸如地理、天文、游記、數學文化這些方面以及陸幼青、白巖松、孔慶東、韓寒寫的閑書,經常因為興趣點被放大,該“通讀”的變成了“精讀”、該“精讀”的變成了“品讀”。甚至天文學、數學文化這一類的書,縱然讀不懂也不能放棄——查完資料接著讀,反正現在的技術條件很發達。

自己的大腦饑餓了、干渴了,不該喂點“糧食”嗎?因為對屈原和《離騷》感興趣,我在2003年2月底花了四天時間一邊抄一邊背,還真背過了;因為對海瑞和戚繼光的興趣被放大,于是在同年4-5月期間把28卷本的《明史》通讀了一遍。就事論事,這樣讀書收獲挺大;可是在當時的背景下是非常冒險的——2003年6月18日就是我參加中考的日子!步入大學以后,為了搞明白“夏商周斷代工程”,席澤宗、江曉原、陳久金這三位大家的書也沒少讀(特別是江曉原的書);為了一門選修課《數學文化與數學思想》,從2007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先后讀了13本書,都是有關數學文化甚至更深入的數學思想的;為了更好地工作,“書林守望叢書”前兩輯一共20本書,通過在當當網購買買,至今20本全都讀了一遍……所以,我很樂意被評價為“書生”。書生書生,不斷讀書的人生。因此,從我求學到現在工作,不論是褒義的“讀書人”還是略顯批評的“書生氣”,只要把我和“書生”劃等號就好。

羅秉利先生曾發表文章《閱讀習慣應該成為一個人的核心素養》[2],開頭就說:“我們以前一再強調用優秀的作品來鼓舞人,而這些作品傳遞出的價值觀和正能量,也需要我們用閱讀來加以獲取和消化。閱讀可以增加一個人的知識儲備,能夠豐富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能夠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養。在國外,很多國家非常注重一個人閱讀習慣的培養,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閱讀素養事關國民的整體素質,而這種素質需要從娃娃抓起。當然,對于中小學生而言,處在非常關鍵的閱讀習慣培養階段。習慣的養成,除了學校的倡導,其實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實踐一再證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家庭熏陶的作用已經不亞于老師的教導。社會全方位搭建起牢固的閱讀體系,顯得很有必要?!?/p>

不過,我也要承認,我讀書的結構不是很合理——外國文學名著和民國文豪的詩歌一直沒怎么涉獵,因此長輩和老師曾經評判我的文章說:“邏輯性還不錯,但是遣詞造句的節奏感還不是很好?!眰€人讀書結構的不足,使得我2011年的本科畢業論文和年初獲獎的征文,都存在節奏感不強的小瑕疵。是該我反思教訓并且優化讀書結構的時候了。

寫作的習慣

我們常說類似“人生就是一本書”這樣的話。人在不可能變成書的前提下,如何將人生變成一本讀不盡的書?答案就是:把所讀的書運用起來,也就是寫作。

2015年7月底,處于工作試用期第一個月的我提出:“可以根據自身工作實際,記錄工作的日志和業余時間讀書的心得,可以按日、周、月記錄,也可以寫成紀事本末,甚至是綱要。時間久了,這些心得和日志就會成為我們的財富,許多日志可以成為同事們了解你自己的途徑,換言之——每個人的工作日志也是每個人特殊的傳記。另外,各人自己的積累不能獨享,精選一部分發到空間里或者是微信里,互相溝通,并且要專門寫點兒書評?!蓖?0月中旬,也就是個人工作剛轉正的時候,我又寫了這樣一段話:“干編輯這一行,不能拘囿于書稿之間,還要多寫隨筆(哪怕是日志也行)。這件事情的關鍵因素是三條——能力、時間、實踐。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往往只是注重完成任務,書稿中涉及的一些知識甚至是智慧,被訓詁考據這種功夫搞得七零八落,經年累月,不僅沒學到多少知識,就連工作本身(審校)都變得很機械了?!?/p>

我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在這里以書評為例。

吳道弘先生在《書評例話新編》總結了書評六大寫作方法[3]:從全書出發綜合評介、從全書出發選擇角度評論、比較法、“不在書內而在書外”、批評式方法和特定目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讀者群體等條件,要采用不同的書評寫作方法。從入職至今,我在單位內部刊物和各級期刊陸續發表了12篇文章,1.9萬余字,此外還有大約6000字的三篇書評和一篇短文,其中包括六篇直接書評。(1)為《戰國派兒》寫的書評在寫作方法上比較傳統,綜合評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2)《溝通東西文化,啟發聰明智慧》和《明智的決策+失敗的用人:趙宋王朝的后世國運》分別是《四書本義官話》和《王安石的政治足跡》的書評,從題目就能夠體現出了文章的側重點;(3)《<史記>日本古注疏證》的書評,選用的方法是我最熟悉的比較法——將本書與其它考證《史記》類圖書以及作者的其它著作進行比較;(4)為《算數的故事》《幾何圖形的故事》兩本少兒科普讀物寫的書評,采用“不在書內而在書外”的評介方法,講述了自己與幾何圖形和算數打交道的經歷,概述了數學之美;(5)發表在單位內部刊物的《小僧心靈大掃除》書評《勞力于外,靜心于內》,采用了特定目的方法——既是讀書心得,又是新書首發式的心得;(6)《大宋狀元》的書評,題目是“純粹的士大夫是如何煉成的”,不僅沒再刻意寫明“讀《大宋狀元》”這類字眼,而且把六大方法幾乎都用了一遍.endprint

書評以外的心得和體會,我也兌現了自己的倡議。截止到2017年6月底,我的日志本記錄到現在,如果按照每頁手寫250字計算,內容已經超過2.5萬字;電子版的工作日志、心得、體會等內容(大約25萬字)當中,純粹屬于自己的原創占了13萬字;2016年1-3月期間,我自己從《圖書館報》《中華讀書報》精選了300篇文章,長達67萬字,各類文章大致可以分為名家論文、人物舊事、海外風采、新聞快訊,大長了見識——名家論文為自己寫心得、寫論文提供了標本,搜集新聞快訊是為了自己撰寫新聞稿能更專業,人物軼事和海外風采則是書評的參考素材。在我嶄露頭角的《加強魯版圖書宣傳,全面建設書香山東》一文中,我就化用了陸琴華發表在《圖書館報》的《簽名售書能否改為簽名贈書》[4],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此外,我還制作了14張講座活動的圖片新聞。這些數據背后的經歷,前后只有730天!這樣一個過程,如果說難,堅持不懈就是最大的困難;一折合就很容易——每天自己原創的心得210字,或者每天手寫的日記大約35字即可!

典型的例證

我身邊有些同事對于專題培訓會沒什么興趣,當然,這要考慮到專題培訓會未必能解決他們工作中的問題。然而,我的日志本中大約有1/12內容是培訓會心得。我之所以如此重視這部分內容,是因為我堅信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睂徃逡埠?、寫書評也好,都要有過硬的理論(特別是方法論),這對于2015年7月才入職的我來說是最難的一件事。因此,我為了構建屬于自己的一套理念,不僅對“書林守望叢書”如饑似渴,也對各種專題培訓會做到了認真記錄。比如2016年4月在聆聽聶震寧先生關于韜奮精神和出版創新的講座時,我在參考《編輯是一門正在創新的藝術》[5]和《書林漫步》[6]這兩本書的同時,還留下了1400字的聽課筆記,于是才能一氣呵成寫出了聶先生講座心得《書業承載社會希望,創新決定書業未來》這篇文章。

我對自己創作出來的書評,通常都是很得意的。比如《醫治“數學厭惡癥”》,是我主動請纓寫的書評。文章開門見山:“新的學期已經開啟了。齊魯書社2016年7月份出版的新書《幾何圖形的故事》和《算數的故事》,我花了兩個星期讀完,覺著挺有價值,而且比報名輔導班更劃算?!彪S后我結合自己從小學到大學期間出于個人興趣的閱讀經歷侃侃而談,大約1200字。在大家似乎感覺“跑題”了的時候,我寫了一段總結:

“寫了那么多,貌似都是我個人學習數學的歷程,與新書關聯不大。實則不然。要知道:十歲左右的孩子們往往會對數字或圖形產生強烈地好奇,縱然不是不停地問‘為什么,也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做各種小嘗試——就像我從五年級到高一(12歲到17歲)的經歷一樣。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哪怕是表揚好奇心的幾句話也很好。有《幾何圖形的故事》相助,相信孩子們能夠發掘圖形的妙趣、理解圖形的魅力、拓展圖形的世界;有《算數的故事》相助,相信孩子們能夠一邊提出問題、一邊鍛煉思維?!?/p>

而在協助審核《大宋狀元》期間,我曾提出建議:把書中16位事跡篇幅短小甚至只是存目的狀元單獨開列出來,將詹骙的事跡和王昂那一科的趣事以小故事的形式進行了保留,另14位狀元也是把有戶籍和官職的都保留了下來;又把張鎮孫小傳的最后兩段品評大宋王朝的內容單獨抽出來,與之前的詹骙等人的事跡合起來形成一篇“補記”,整個“補記”要起到“合傳”+“后記”的雙重作用。雖然三個月后又認為作者的做法更可取,但是當時提出這個建議則是研讀《史記》帶來的啟發——《史記》中的《衛將軍驃騎列傳》和《太史公自序》,分別是我提出把篇幅短小甚至只能存目的狀元宜寫“合傳”、品評大宋的內容宜歸入“后記”的直接靈感,但是提議時我忽略了讀者群體。否決了自己為新書提出的建議這一點,我寫進了《純粹的士大夫是怎樣練成的》一文中,因為這是“活學”未能“活用”的表現,通過這篇書評我透露給廣大讀者這樣的信息:書中介紹了宋代士大夫是如何被練就的,還從側面討論了當今的“士大夫”該怎樣煉成。這樣的做法緊扣文題。

習慣成自然

2016年9月下旬我留意到一份通知,是山東新聞出版廣電局關于山東全民閱讀主題征文活動的通知。我經過三天深思熟慮,當即決定:嘗試一下理論探索,不寫文學作品。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省里舉辦一場其它范疇的征文,自然是文學作品更好,能夠很快引人入勝;可是全民閱讀是一項推陳出新的大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需要理論先行。于是我將自己的經歷和實踐、學習的心得進行了高度融合,并且有些觀點還有所創新。我的書評在有意無意地實踐著吳道弘的《書評例話新編》、聶震寧的《書林漫步》、李鲆主編的《編輯是一門正在創新的藝術》這三本書的觀點,這三本書的基本觀點又構建起我個人關于圖書宣傳的理念。最后,我的文章被修改了一下標題——原版是“立足齊魯文化,加強圖書宣傳,建設書香山東”,新版是“加強魯版圖書宣傳,全面建設書香山東”,正文內容只字未改,竟出人意料地獲得了一等獎!其實讀者仔細閱讀會發現:這篇獲獎征文中有些內容是2016北京圖書訂貨會觀感,有些內容是之前聶震寧講座的心得??梢姾裰氐姆e累,無論對讀書還是對寫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

有些人通常會在小有成就之后躺在功勞簿上,這是我不認同的態度:探索新知是沒有捷徑和終點的。獲獎的事情,雖然我時常掛在嘴上,但是獲獎之后我對業界的關注遠甚于前——不僅把“全民閱讀官方網站”“中國全民閱讀官網”設置為常用鏈接,而且對《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新聞出版廣電報》甚至《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報刊的閱讀超過了之前的總和。這一切都是為了掌握前沿動態,為自己寫新聞稿和書評提供素材。即將出刊的《求知導刊》,我投稿了一篇《成語接龍大闖關》書評,文中就曾化用了《讀書節目不用刻意“秀”》[7]和的《看文化“清流”怎樣“吹”熒屏》[8]兩篇文章。

今年7月伊始,新的工作年度拉開序幕,我的工作崗位也從教輔編輯調換為圖書宣傳推廣。在某種意義上,我是被自己的文章“推”進了這個新成立的部室。

“全民閱讀”大業將永遠在路上,而已經建立起來的讀、寫的習慣也仍要繼續堅持下去。征文獲獎和調換崗位只是個人工作的路上很小的里程碑,不能洋洋得意,否則只會曇花一現。

【參考文獻】

[1]聶震寧文章見于2017年1月10日《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2]羅秉利:《閱讀習慣應該成為一個人的核心素養》,載于《圖書館報》總第298期(2016.03.04),第二版。

[3]吳道弘:《書評例話·角度與方法》;見于吳道弘《書評例話新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2,第31-35頁。

[4]陸琴華:《簽名售書能否改為簽名贈書》,載于《圖書館報》總第291期(2016.1.1)第二版。

[5]李鲆主編:《編輯是一門正在創新的藝術》,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1。

[6]聶震寧:《書林漫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9。

[7]《讀書節目不用刻意突出“秀”》,載于《光明日報》2017.06.06.。

[8]《看文化“清流”怎樣“吹”熒屏》,載于《北京晚報》2017.6.15。

【附:已經公開發表的文章(以期刊先后為準)】

[1]通俗其外,獨到其里——讀《戰國派兒》 載于《全國新書目》2015.10,P34

[2]溝通東西文化,啟發聰明智慧——評《四書本義官話》跨百年出版 載于《古籍新書報》2016.03第八版

[3]《史記》人文精神與史料疏證的延續——評《<史記>日本古注疏證》 載于《古籍新書報》2016.05第一版

[4]醫治“數學厭惡癥” 節選刊登于《山東商報》2016.09.17

[5]純粹的士大夫是怎樣練成的 載于《全國新書目》2017.03,P25

[6]明智的決策+失敗的用人:趙宋王朝的后世國運 載于《文化研究》2017.06

[7]加強魯版圖書宣傳,全面建設書香山東 載于《山西青年》2017.14,又見于山東全民閱讀網(大眾網)endprint

猜你喜歡
全民閱讀寫作習慣
習慣
上課好習慣
好習慣
全民閱讀背景下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培養研究
新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踐行“全民閱讀”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復合型文化場所:實體書店的立體化轉變
淺論小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如何讓小學生寫作返璞歸真
做一個全民閱讀時代的“悅”讀人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