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與館校合作的方式提升博物館教育品牌

2017-11-17 13:18曹麗芳
學習導刊 2017年9期
關鍵詞:學校教育

曹麗芳

摘 要:在我國博物館事業不斷發展的進程中,針對青少年的教育成為博物館近年來持續關注的問題。伴隨著教育事業改革的發展形勢,部分博物館人提出了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學相結合,提升博物館教育的品牌。國家不斷加強的教育事業改革也為這種聯合的教育方式提供了發展的契機。本文結合當今博物館及學校教育現狀,通過對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進行研究,探索發展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對策,以期為博物館更好發揮其教育職能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館校合作;學校教育;博物館教育品牌;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知識、文化的需求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伴隨著這種需求,人們了解知識、傳承文化的方式呈現出渠道多樣化、信息量龐雜等趨勢。近年來,自媒體等互聯網式信息傳播渠道迅速崛起,在沖擊著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博物館等重要主流文化傳播機構。2015年,我國博物館行業第一個全國性法規文件《博物館條例》正式出臺,條例將博物館公共教育職能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博物館作為傳承文明、啟迪民智的重要公共文化場所,承擔著重要的公共文化教育職能。其中,面向青少年的博物館教育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實現博物館教育,尤其是對中小學生的博物館教育,成為各大博物館近年來研究的重點。博物館教育要想發揮出自身優勢,首先需要對自身進行深度挖掘,在對青少年教育中承擔自身應有的責任。我國文博系統領導人、學術界專家都曾經提出博物館應該承擔對青少年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雖然我國的家庭教育和博物館教育水平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是卻缺乏對青少年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這種格局是制約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博物館教育需要承擔的重要職責。對此,博物館在充分發揮對自身對青少年教育作用的同時,更要推進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合作,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

一、素質教育理念下館校結合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界長期引入的教育理念,主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為目標??梢哉f,素質教育理念貫穿我國教育改革伊始,然而從素質教育的開展現狀來看,由于教育體制、升學壓力以及固有的應試教育認知壁壘,素質教育并沒有如人們所期望的在學校有效地展開。

博物館作為搭建過去和現在的重要橋梁,作為主流傳統文化傳播陣地,長期以來通過展覽、開發各類教育項目等方式對國民進行社會教育,讓國民尤其是青少年在參觀展物的同時,了解歷史、傳承文明,培養青少年的人文、藝術等素養。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素質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擁有天然的聯系和深厚的合作基礎。多年以來,學校根據國家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制定的教科書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學校教育多以課堂教學為主,固定的教材、固定的學習環境,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相比于學校,博物館有其特有的館藏和情景優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活潑生動的教育,幫助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藝術、科技的力量,鼓勵和培養他們建立發散和創新思維,建立健全人格價值體系,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努力實現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不僅可以發揮兩者的整體優勢,擴大博物館教育對學校教育的積極推動作用,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政策對開展館校合作的影響和作用

這里的政策是指國家以權威形式標準化地規定博物館或者學校為實現館校教育有機結合而必須或者可以采取的工作方式和具體措施,具體來說,就是結合目前國家所實行的教育改革,在改革政策允許和支持的前提下,探索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切合點。眾所周知,博物館內特有的各種歷史產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為教育工作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而在國家實行教育改革的基礎之上,也進一步推動了博物館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的進程。國家相關部門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和資源共享思想也同時為館校合作提供了契機。博物館能夠為學校教育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優質資源,為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起到一定作用。

當前國家已經頒發了部分支持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進程會有顯著提升。在相關政策的作用下,教育改革的方向得以明確,并且加強了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扶持力度。在政策的作用下,為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工作帶來了深度發展的機會。就云南省博物館等綜合類博物館而言,如果在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能推動國家中小學歷史教材編輯委員會改革歷史教學大綱,改革教學內容,增加文化、藝術與科技史的內容,使我國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成為以文明史為主體的、與國際接軌的教科書。如此,以體認和體驗教育、感悟和發現教育以及歷史情感教育為特點的博物館就會與中小學歷史教學產生互動和呼應,突破一直以來制約我國博物館更有效輔助中小學教育的瓶頸。

三、促進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的對策

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兩大組成部門,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勢在必行。但要想實現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最大化效益就需要對多種因素進行考慮,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兩者之間的配合。對于博物館教育來說,缺少能夠勝任輔助中小學教育的高級專業人才是制約博物館教育的一大因素,而這又是學校教育所擁有的寶貴資源。通過整合我國博物館的教育資源,對接國家中長期教育戰略,集合各館教育人員、館外教育專家、研究人員、教師共同合作,規劃設計出能夠受到中小學師生普遍歡迎的課程、教材、教案和各類教學輔助資料,將我國博物館的教育資源以課程形式提供給全國中小學師生。同時,不能忽視的是,以此種形式研發的館校結合課程,在課程內容上和目的上需要達到高度一致,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館校合作的優勢,做到優質資源的合理配置,這也是開展館校合作工作的重要目的。課程內容的確定是博物館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的重點任務。下面就對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課程設置進行重點討論:endprint

1、館校合作共同設置課程

館校合作無法順利推進的重要原因是長期的封閉教育所導致。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學校教育堅持以素質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為主的教育工作,而博物館教育的重點則是針對博物館館藏展示相關展物或者歷史事件的研究工作,這二者之間沒有形成互助的關系,致使雙方都得不到更好的發展。學校教育中缺乏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博物館教育中缺乏對課程設計能力的掌控,對此,就需要相關機構展開對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課程的研究,旨在發現其中的共通點,并以此為開展館校合作的切入點。以美國的史密森研究院為例,這家研究院專門設立了中小學教育部及國家科學資源中心,統籌處理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交流事務,有針對性地利用博物館資源為學校提供各種教學輔助。為了讓全美各級各類學校能充分了解和使用博物館資源,史密斯研究院除了舉辦各種適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研習活動、到校服務、巡回展出、出版刊物、設置探索室等之外,與學校等教育組織建立互惠合作關系框架,訓練中小學教師利用史密森機構的資源,強化教學技能;集合各館教育人員、館外教育專家、研究人員、教師合作編寫及出版輔助教學刊物與教案教材。21世紀以來,美國每年都有100多萬名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使用史密森各博物館編印的教育資料,成為館校合作教育的典范。

2、館校合作確立統一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確定對課程內容的選擇起到決定性作用,它是課程設計的重要一環。而對于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課程的設立則需要滿足二者對教育內容的需求,學校與博物館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博物館的優質教學資源對學生開展專題課程,而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目的是利用學校教育的相關機制,為博物館教育設計更為合理的課程。對此,在設立課程目標時需要將這兩點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實現館校合作的最優發展。博物館課程目標需要具有鮮明的層次,可以從宏觀課程目標、中觀課程目標和微觀課程目標三個方面著手,文中表述的就是宏觀課程目標的層面,主要對博物館教育和學校教育合作中在促進發展方面的預見效果。

以天津李叔同紀念館為例,該紀念館從2012年開始探索館校結合模式。通過與李叔同的母校文昌宮小學合作,從二年級學生中吸收有興趣學習中國書畫藝術的同學,將書畫學習與價值教育密切聯系在一起。圍繞著書畫學習和價值教育這一館校教育目標,李叔同紀念館針對孩子們不斷研發課程和活動,學生們在書寫李叔同名言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中國書畫藝術的魅力,而且逐漸對謙和、端莊和雅靜的名人品質有了自己的認識,他們的變化讓家長感到意外和高興。這樣的教育一直陪伴他們到小學畢業。通過充分挖掘博物館真正的獨特資源,將知識技能傳授與價值教育相融合,始終貫行,讓博物館成為培養中小學生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重要教育陣地,成為學校教育的有力支持,促進了中小學生全面發展。

3、館校合作教育課程確定內容的依據

鑒于中小學生在素質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同時考慮到中小學生也是博物館教育的主要對象,因此我們在確定教育課程內容時需要優先考慮中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需求。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應該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圍繞學生的知識需求展開館校課程內容的設計工作。由于中小學生處于人格塑造期,心智還不夠健全,因此針對中小學生的館校教育應該注重對學生自身品格的培養和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促進其建立健全人格,并形成基本價值體系,爭取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出優秀的高素質人才。此外,在確定館校教育內容時還需要了解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通過對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研究,對中小學生實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為社會發展提供發展所需人才,進一步推進我國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進程。

在教育工作中,課程內容是實施教育的關鍵因素,要想使課程內容更加科學合理,就需要對教育對象進行深入研究,研究項目涉及年齡、性別、居住地、心理狀態等等因素,這樣的研究有利于在課程內容確立時選擇這個年齡階段可以接受的內容。同時,教學進程也需要考慮多方因素進行確定,中小學生在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上都與成人形成了較大的差異,無法依據成人的進程和水平來要求中小學生。對此,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配和安排保證科學有效的教學進度。由此可見,在館校合作中需要對教育對象的進行深入分析,確保最終確立的課程可以發揮最大的教育作用。

4、館校合作的指導意見及方式

2015年,國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共同發布了相關指導意見,囊括博物館和學校合作推進博物館教育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政策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博物館教育方面,博物館的教育產品應該盡量和國家的課程目標和要求進行銜接,避免相互脫節,甚至相互排斥的情況;在參與評估方面,博物館應該通過學校建立內部評價體系,建立教師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學程度和教師教學評估的直接聯系,對積極參與館校合作的老師進行評估,可以考慮在政策和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給予適當的獎勵,獎勵可以不局限于金錢等物質手段,可側重考慮精神或者學術獎勵;在資金支持方面,館校合作的雙方都應該為保障合作的順利開展做足資金的保障。有共贏機制保障的館校合作方式不僅能不斷推出優質的博物館教育產品,更能作為一種國家教育改革的示范進行推廣和復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師生走入博物館、了解博物館,博物館儼然成為了學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基于博物館自身的教育品牌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特別是將博物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戰略實施后,我國博物館服務中小學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例如:四川省博物院與四川省教育廳成立了四川省博物館教育研究所,旨在搭建館校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促進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指導學校博物館建設及學校博物館教育活動,培訓教師利用博物館的教育資源,深入開展優秀文化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河南博物院在多所中學設立的“歷史教室”;湖南省博物館與長沙市中學歷史教師聯合會合作成立的“中學歷史教師沙龍”;中國國家博物館配合中小學教材,編輯《中國歷史》《社會發展史》等教學幻燈片、中小學歷史教學掛圖;內蒙古博物館為小學的“學生綜合實踐課”開設系列課程等。這些都將館校合作教育推向了新高度。然而受限于現有教育政策、學校和博物館固有認知壁壘、博物館教育類人才的缺乏以及地域、資金等因素,我國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的深度合作仍面臨著重重困難和挑戰,如何才能策劃設計出中小學校真正需要的教學項目,如何讓中小學生喜歡運用博物館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是今后我國博物館必須下大力氣研究的課題。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校教育
美術課堂教學與社區文明結合的探索
盧梭與杜威的生活教育觀的探析
達斡爾族曲棍球學校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尼爾的生命化教育對我國學校教育的啟示
淺析學習英美文學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