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幼兒家庭親子互動問題與對策

2017-11-17 21:01王倩
學習導刊 2017年9期
關鍵詞:農村

王倩

摘要

親子互動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受歷史原因、經濟條件、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與社會發展需求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家庭的親子互動質量日益成為教育關注的聚焦點。

關鍵詞:農村;幼兒家庭;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的定義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看。廣義的親子互動是父母與子女直接或間接的所有接觸、相互影響而發生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交往關系。狹義的親子互動被看作是一種具體的可見的活動方式,即在父母和子女的共同活動中,通過情緒情感和言語行為上的交流與溝通,形成的相互配合、協調,相互督促、促進和達成教育目標的有效系統網絡。良好的親子互動應能夠體現孩子的創造力、與家長間的溝通,孩子和家長的共同配合,活動的樂趣性。本文從狹義定義出發,概述了農村幼兒家長親自互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一)存在問題

1.農村幼兒家長的親子互動意識薄弱

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在農村幼兒家庭的親子互動中,農村家長對于傳統的“家長中心”觀念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傾向。從育兒理念上來看,多數中國家長將兒童的成長視為“塑造”的結果。中國家庭,尤其是受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熏染的農村家庭是一種模式化的家庭,多數家庭在育兒理念上認為兒童一定是家長“教育”的結果,而家長對孩子的“管教”程度直接決定了孩子的發展方向。對兒童身心發育過程中文化的潛在影響、熏染遠未達到應有的重視。

2.農村幼兒家長的親子互動技巧生疏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家長容易將“互動”演變成“指令”,孩子事實上一直處于被動、受抑制狀況。一方面這是由于雙方的不理解,受傳統道德的深刻影響,農村家長出于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去做,而孩子被迫需要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對于自己的事情越來越缺少主見和評價。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中國家庭情感表達較為含蓄,而農村則更為明顯,尤其是父親與孩子對于互動中積極情感感受不高。

3.農村幼兒家長的親子互動知識不足

農村幼兒家庭中,家長往往過于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而忽視了其他各個方面的綜合發展。這就會造成農村幼兒家庭的親子互動帶有過強的目的性和檢查性,久而久之,幼兒在這種緊張的審查互動下,會越來越害怕與父母的溝通,這將會給今后的親子關系埋下隱患。

(二)對策建議

1.樹立民主教養觀念,建立民主和諧的親子互動關系

首先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發展的完整個體,是一個發展中的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同時也要重視家長的主導作用,給予孩子適中的愛,既不能隨心所欲的去支配孩子,也不能完全服從孩子,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環境和適宜的照顧,以促進孩子自主精神和社會性的發展。

其次,要牢固樹立教育孩子需要學習的觀念。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不是天然形成的,更不是順其自然就能夠做好的。只有充分認識到建立一個良好親子互動關系的重要性,才會真正把孩子放在視平線的位置,才會給予孩子一定的發言權和決定權,培養孩子良好品質和操行。

2.重視孩子的體驗,積極學習教育知識

重視幼兒的主動參與,不僅僅是讓幼兒在表面上進行了家長指示下的活動,而是要充分發揮孩子自身行為的教育價值?!皵底邮^,不如獎子一長”是父母必須掌握的教子藝術,因此,父母應注意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無論自己多么愛孩子,但只是將愛藏在心里是遠遠不夠的,父母必須把這種愛表達出來,讓孩子親身感受到,父母不僅是自己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更是能夠心靈陪伴的親密伙伴。因此,父母既要拓寬交流的寬度,全方面和孩子接觸。例如,每天擠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今天做游戲、明天講故事、看電視,后天畫畫、聊天等等,還要加強交流的深度,提高和孩子溝通的質量,通過傾聽孩子的訴說。體察、接納、反映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討論自己的感受,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鼓勵。在親子互動中,家長應多加使用贊揚獎勵這類正強化,以便對孩子產生激勵作用。例如,發現孩子的一些優點或者好的行為時,父母可運用描述性的贊揚,將看到的一切描述出來(如,我看到你把這個小花畫的很像的時候,我非常高興),使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益處或者快樂,用一句話或者一分鐘肯定表揚孩子(如,你總是能夠把事情做的更好),使孩子能夠將自己的行為持續下去。

3.轉變傾聽方式,靈活運用批評技巧

首先充分利用環境的力量,給孩子創設一個寬松、安全的環境,讓孩子愿意向家長傾訴。親子沖突往往是由于父母對子女的錯誤認識造成的,錯誤的認識導致了父母對子女的異常態度。

其次是積極傾聽。重要的是真正的在狀態的聽。耳朵進入狀態,面部表情進入狀態,還要思考,聽出幼兒每句話以及每一句話后面的意思。要看到幼兒的形體動作所表征的意義,發現幼兒談話中的閃光點,及時引導幼兒袒露心聲,才是需要把握的心理信息的關鍵因素。使幼兒形成對父母的信任[ ];減少親子沖突發生的頻率,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家長作為孩子行為的榜樣和引導者,適時適當的批評與賞識是必要的,但是批評也需要技巧。

首先,巧用運用語言的藝術。家長表述額語氣和神情比說話的內容更加重要。如低聲批評,暫時沉默,暗示批評,引導孩子換位思考。這種“低聲冷處理”的方式給孩子自我思考的時間,能夠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并且促使孩子反省自己的責任,有利于幼兒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識,提高幼兒情緒控制能力,同時讓孩子能夠將這種積極思考的經驗保存下來,并拓展到與其他人的交往交流中,

其次,要適時適當。實際上,從心理學上看,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一定有后悔和認錯的意識,但是認錯意識會因為家長不適當的懲罰而降低,這叫錯誤的相互交換效應[ ]。而家長應該清楚的是,孩子犯錯誤的當時,不是指責的最佳時機,最好等到他自我反思之后再去解決此事。與孩子溝通,關鍵在于效果,利用非正式談話能夠達到效果的話,就盡可能不用刺激的語言溝通。語言溝通容易因為情緒的控制不當產生對抗性的反射效應。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做到表揚用加法,批評用減法。

參考文獻:

[1]楊克.新時期親子關系研究:基于社會工作專業的視角[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11:14.

[2]黃紅.與孩子溝通的藝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00.endprint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要有農村的“味道”
記憶里的“農村”
四會地豆鎮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
從“量”入手 提升農村小學生閱讀質量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農村老人健康令人擔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