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辦教育促進法》背景下民辦高校特色辦學探索

2017-12-05 09:16吳汶燕
法制與經濟·上旬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路徑選擇民辦高校

吳汶燕

[摘要]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公辦民辦教育共同發展格局的法源基礎,在法律層面充分體現了完善民辦教育治理體系的根本要求,為深化民辦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秶鴦赵宏P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及配套文件的出臺,體現了中央關于民辦教育的形勢新判斷、發展新定位、制度新安排。文章認為,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在未來的高等教育需求下提供更好的多樣化教育產品和選擇性教育服務,必須立足于大學的基本功能,探索民辦高校特色辦學的目標設計和戰略定位,通過特色辦學實現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辦學實力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功能;民辦高校;特色辦學;路徑選擇

一、民辦高校特色辦學的目標設計

當今對于大學基本功能的內涵表述通常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四大功能。這既是民辦高校特色辦學的根本著力點,也是民辦高校特色辦學的主要方向。

(一)人才培養

大學的首要功能就是人才培養,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經歷了從精英教育到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歷程。根據世界首份《高等教育質量國家報告》顯示,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到2019年預計將達到50名以上,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此時國內人才數量充足且類型多樣,國際上綜合國力和人力資源競爭日益激烈,這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充分履行大學的人才培養職能,提供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更要重視高校質量的提升和特色發展。高等教育在這樣的時代使命下,公辦高等教育的定位是提供基本高等教育服務,實現教育公平;而民辦高校的生存和競爭優勢則集中在其多樣化、可選擇性、特色化的高等教育服務上。如何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維度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形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特色辦學,成為高校贏得社會認可,獲得生存空間并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

(二)科學研究

自1810年柏林大學強調教學與研究的結合開始,許多大學紛紛將科學研究引入大學,科學研究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和手段。以科學研究促進人才培養的傳統一直在實踐中被保留,就是因為科學研究作為大學的一項基本功能,其重要價值蘊含于其對教學內容的及時補充和更新。

鑒于此,立足地方開展科學研究,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科研體系,構建服務地方的人才庫、思想庫和智力支撐,既是民辦高校的功能所在,也是民辦高校特色辦學持續發展的動力?;诿褶k高校的特點,其科研工作既要滿足所在區域的要求,同時還要承載改革發展的先導作用。這就意味著民辦高校開展科學研究,必須深度結合企業、行業、產業發展,重視和強化應用型科學研究。要緊跟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和步伐,選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實現科研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服務社會

服務社會是現代大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功能的進一步延伸。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霍普金斯大學、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創業型大學和以英國華威(Warwick)大學為代表的新興大學的成功,揭示出辦學模式迥異的民辦高校其生存發展有著一個共同的規律——服務社會。同樣,密集型研究大學的成功也來自于科研邏輯的正確——服務社會的本質是為社會各界解決現實問題,進而不斷發現和解決新問題,以此促進科學研究??梢?,先走進社會、服務社會,再成為社會的中心,引領社會,才是科研正確的邏輯。

民辦高校受所在區域全方位的影響頗深。學生大多來自地方,畢業生的去向大多也都在地方,科研項目多數產生于地方,社會服務的主要面向也是地方。因此,民辦高校應當以培養地方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為宗旨,立足“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為地方資源開發提供科技支持”“為當地社會發展提供先進思想文化”的理念,大力開展能夠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各種服務活動,形成全方位服務的體系和獨特的辦學特征。

(四)文化傳承

教育在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構成,是整個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③同時也具有傳遞文化、深化文化的雙重屬性。高等教育與文化發展之間具有雙向互動的密切聯系。高校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對文化傳承和創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家支持和鼓勵民辦高校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并發展為重要的中堅力量,意味著民辦高等教育擔負起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此,民辦高校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準確把握全球教育市場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強頂層設計,瞄準需求,積極發揮其自身獨特優勢,依托人才培養和學科專業優勢,善于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跟上時代潮流,放眼觀察世界,培養造就更多優秀人才,服務國家軟實力建設,成為繼承與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力軍,助力國家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步伐,為中國教育走出國門營造環境、搭建舞臺,為提升中國教育在全球社會的主導力和話語權保駕護航。

二、民辦高校特色辦學的定位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持開展的“高校特色辦學戰略績效評價研究”專項課題研究表明,一所高校應該選擇怎樣的特色辦學路徑,最主要的因素取決于學校的辦學歷史、所處區域和學校類型。其中辦學歷史決定了學校的現有基礎和資源,以及學科專業優勢;學校所處的區域位置提供了關于區域需求、行業需求乃至企業需求的各方面信息;學校類型則直接關乎是否將特色辦學目標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市場或群體??傮w而言,高校特色辦學策略模式主要包括差異化策略(強調高校使其學科專業及服務面向區別于其他高校)、集中化策略(強調高校將組織目標集中在區域行業)和市場化策略(強調高?;谑袌鲂枨笤O計應用型教育)。但這三者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些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重疊的情況,因此特色辦學的定位和模式選擇應以某一策略為主,同時考慮其他因素。例如,對于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學校來說,在采取集中化策略的基礎上,差異化布局和市場化取向也十分重要。endprint

同時,通過對特色辦學的內部運行績效指標進行分析可見,不論是公辦院校還是民辦高校,還是高校特色辦學的定位和模式選擇,其績效指標重點都集中在教學、科研和管理。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途徑,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較之公辦院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弊端,民辦高校在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上,大多是把教學放在首要位置,關注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將學科專業建設和改革的重點落在教學上。而對于教師的科研要求則相對較低,其主要動力來自于教師自身的職稱評定需求。因此,民辦高校的科研狀況整體而言存在著水平較低、基礎薄弱、條件較差的問題。此外,管理隊伍建設對于民辦高校的運行發展也十分重要。精干、高效、專業、敬業的管理隊伍是學科組織結構優化和學校發展推進的重要保障。在管理干部隊伍建設中要扭轉重學術、輕管理,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要重視管理隊伍服務意識的提升;要重視問題研究,積極開展干部培訓;要鼓勵多思考、勤思考,積極開展開拓性、主動性工作。

三、民辦高校特色辦學的路徑選擇

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在總體目標設計的框架內如何定位特色辦學策略并在此基礎上探尋特色辦學路徑,是其生存和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民辦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關鍵。

(一)立足社會需求,明確辦學定位

高等教育要分類發展,科學定位是健康發展的前提。公辦高等教育是利用公共財政資金舉辦的,負有實現社會公平、教育均衡發展的職能,承擔國家的基本高等教育服務。民辦高校產生于市場經濟的母體中,市場經濟為其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綜觀民辦高校的辦學實踐無不體現著貼近社會需求的特點。民辦高等教育的職能更多地是提供選擇性的、特色化的高等教育服務,實現教育公正。民辦高校特色辦學,首先必須明確辦學定位?!耙凰鶎W校明確自己的辦學定位,實質上是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它對于學校制定發展方向、厘清辦學思路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民辦高校應在遵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前提下,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短板,依據科學合理的定位制定學校的發展方向,進而規劃學校有效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等大學功能的根本路徑。特別是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辦學而言,切忌盲目攀比和趨同化發展,而應著眼于走分類發展、錯位競爭的特色發展道路。

(二)依托區域發展,創新特色辦學

在國家投入辦學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依托社會資源創新高校辦學模式成為地方高校跳出發展困境的新路徑。我國民辦高校多屬于地方本科院校之列,承擔著其所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服務功能,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既是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原生動力,也是民辦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輸出口。因此,民辦高校特色辦學必須立足于服務地方需求、依托區域發展的辦學道路,做到“地方有需求,我們有能力”,從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布局、科學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等多方面提升面向地方服務的能力。

事實證明,盡管民辦高校特色辦學的側重點各異,但任何一所學校在特色辦學的發展中,都是依托區域資源平臺,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立足地方、與時俱進、務實創新。特色辦學體現在辦學體制機制、辦學定位、學科專業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建設等多個層面,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在學校自身和社會經濟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長期積淀和不斷創新的過程。學校在這一過程中必須積極主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探索創新校企合作及共建機制,將其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載體,不斷創新校企合作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實效,吸引行業部門參與學校辦學實踐,支持和促進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更好更快發展,增強學校為地區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服務的意識和能力,真正使校地相融相生、校企親密合作,實現學校與行業、產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交互式、滲透式合作,為學校與區域發展“共贏”搭建平臺、夯實基礎,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特色辦學提供保障。

(三)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建設學校優勢特色

學科建設決定和引領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定位及方向,所以,民辦高校特色辦學必須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瞄準產業行業發展前沿,科學規劃、學科發展,積極探索學科專業建設的開拓與創新,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改善辦學條件,豐富辦學層次,構建起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層次多樣、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學科專業體系。從大學學科建設的歷史來看,沒有一所大學在最初設置學科領域時就很廣泛,學科的設置是一個根據不同時代的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不斷變化但又相對穩定的過程。同樣,也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夠把自己所有的學科都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也不可能在某一學科的所有領域都居于領先地位。世界著名大學的知名學科,也是以其在某個領域中取得的獨特成就而著稱的,因此,學科專業的吸引力在于準確定位后形成的特色,學科專業建設是學校工作的龍頭,是學校發展的主旋律,從根本上反映著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要重視并正確處理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關系,圍繞建立科學、規范的學科專業體系調整專業結構,建立動態的專業調整機制,建立專業準入、調整和和退出機制,強調專業內涵調整與更新,加強專業建設與改革,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增強資源配置效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加快特色辦學的建設步伐。

(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特色辦學靠人才,人才特色看專業,專業特色看培養,培養關鍵在教師。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師資隊伍質量,一支師德師風優秀、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是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和承擔人才培養重任的關鍵。民辦高校的師資狀況具有結構不均衡、流動性強的特點,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應當也是民辦高校特色辦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提高教師質量,一要利用各種途徑提升教師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例如利用學校校企合作基地的優勢資源,選送骨干教師到對口企業,以掛職鍛煉、合作研發、頂崗實踐、中短期專業培訓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業務技術流程,強化實踐技能。運用校內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使教師熟悉生產環節和操作工藝,豐富實踐經驗。組織教師學習和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開展教學,組織教師參加MOOC課程學習,積極推行課程改革。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提升學歷層次,完善學歷結構;鼓勵教師評定專業技術職稱,提高教師隊伍職稱水平;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學習交流活動等。二要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通過招聘引進“雙師型”專職教師,提升專業的“雙師型”水平。另一方面從校外聘請一定數量的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學名師,作為兼職教師;聘請一定數量的知名企業家和行業精英,作為社會導師,參與學校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

(五)將校園文化與辦學理念相融合

近年來,高校逐漸忽視了傳承優秀文化的重要性,甚至市場經濟的功利性也正在稀釋地方高校的區域文化色彩。辦學理念傳達著大學的核心價值取向,集中彰顯著大學的特色內涵,體現大學的辦學特色。許多高校將學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和辦學理念凝練在校訓中,以傳達校園文化精神并形成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例如,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山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耶魯大學“光明和真理”,斯坦福大學“讓自由之風吹拂”等校訓,都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別具一格。同時融入傳統文化,體現人文關懷,喚醒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地方民辦高校是在區域文化的滋養下創建和發展起來的,必須充分認識到區域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性,積極投身于區域文化的研究中,認真執行高等教育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重要職能,并在傳承區域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學校特色。

[責任編輯:農媛媛]endprint

猜你喜歡
路徑選擇民辦高校
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現實需求與路徑選擇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民辦高校生存風險管理探析——從民辦高校資金鏈斷裂出現的生存危機說起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與職業(2014年4期)2014-04-17
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強民辦高校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