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禮與法的關系及其啟示

2017-12-05 01:04魏月霞張紅俠
法制與經濟·上旬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法家儒家

魏月霞 張紅俠

[摘要]文章認為,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禮與法的關系是一個核心內容,其實質是為政是以“德”為本,還是以“法”為本。從歷朝統治者治國理政的實踐來看,我國古代社會經歷了西周的為政以“德”為本即隆禮時期、秦朝的為政以“法”為本即重法時期、漢以后至清朝末年的德法并用即禮法合治時期。因此,文章提出中國傳統的禮與法關系為如今治國理政提供了堅持良法之治、發揮道德的引領作用、加強官德建設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儒家;法家;德主刑輔;禮法合治

一、禮與法的起源與含義

(一)禮的起源與含義

一般認為,禮,最初是一種祭祀儀式,人們以規定的儀式和程序來表達其對神靈的敬畏和崇拜,祈求神靈的佑護。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關于“禮源于祭祀”的記載?!墩f文解字》曰:“樘,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抖Y記·禮運》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睆亩Y的起源可以看出,最初的禮非常簡單,主要表現為用食物來祭祀天地鬼神,同時也表明,最初的禮主要用于調整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夏、商兩代的禮即屬于此。正如《禮記·表記》中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p>

到了西周時期,周公“繼承了已有的尊禮傳統,著手將分散零亂的禮,進行整理、補充、修訂,并給予充分的論證,使之禮典化。經過周公制禮,禮的規范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成為‘法度之通名”。自此,禮調整的范圍擴大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相應的禮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禮成為規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叭绻f,殷制是一種尊神敬神之制,那么,周制則是虛置鬼神而注重人間等級秩序的禮制。它通過繁復的儀式和固定的樣式,定名分、成制度,規定人們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必須恪守的準則?!?/p>

周禮調整的范圍非常廣泛,“涵攝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教育、宗教、道德諸領域以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抖Y記·禮器》云:“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睋?,禮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本”,即以道德為核心的禮的精神、原則,如“親親”“尊尊”,以及在“親親”“尊尊”原則下形成的仁義忠信等精神。第二層次是“文”,即具體的禮儀形式,禮儀又有“五禮”“六禮”“九禮”之說?!坝H親”“尊尊”等一系列禮的精神原則,正是寓于這些具體的禮儀形式中??梢?,中國傳統的禮與德是相通的,兩者互為表里。中國傳統的禮與法關系,也可以說是德與法的關系。

(二)法的起源與含義

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法、刑、律可以互訓?!墩f文解字》云:“法,刑也?!薄稜栄拧め屧b》稱:“刑,法也?!薄奥?,法也?!薄短坡墒枳h·名例》曰:“法,亦律也?!北M管中國古代法、刑、律可以互訓,但“三者的核心乃是刑”?!靶獭钡墓朋w字是“(井刂)”,《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井刂),罰罪也,從井從刀?!薄渡髯印ひ菸摹吩疲骸皵厝酥w,鑿其肌膚,謂之刑”??梢?,刑的基本含義是刑罰。

一般認為,刑起于兵。在我國古籍中,“刑始于兵”也多有記載?!秶Z·魯語上》云:“刑五而已。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故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薄哆|史·刑法志》稱:“刑也者,始于兵而終于禮者也?!?/p>

在中國古代,法、刑、律的使用有一個演變過程?!皬臅r間順序上看,我們今天稱之為古代法的,在三代是刑,在春秋戰國是法,秦漢以后則主要是律?!北M管法、刑、律的核心語義是“刑”,但中國古代法由“刑”到“法”再到“律”的演變,也反映出中國古代法律觀念的變化?!墩f文解字》云:“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薄皬D,解廌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獄,令觸不直;象形,從豸省?!薄奥?,均布也?!倍斡癫米ⅲ骸奥烧?,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歸于一,故曰均布也?!笨梢?,中國古代的法,已經有了“公正”的意蘊,而律,則強調了法的統一性、普遍性??梢哉f,“中國古代法制史上改刑為法,改法為律都不單純是文字的演變,而是反映了特定歷史條件下法文明的進步?!?/p>

二、禮與法關系的演變

禮與法的關系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其實質是為政以“德”為本,還是以“法”為本。從歷朝統治者治國理政的實踐來看,禮與法的關系經歷了以下演變過程。

(一)為政以“德”為本——西周的隆禮時期

雖然西周之前的夏、商兩代,禮就已經存在,但“禮被確定為治國模式,始于西周的周公?!敝芄贫Y使得禮成為“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最高行為準則,從個人到家庭,從社會到國家,從生產到生活,從言論到行為,無所不為禮文化所包容所調整?!?/p>

正如《禮記·曲禮》所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敝芏Y的一個鮮明特征即“敬德”?!啊吹?,亦稱‘修德、‘明德。其內容有三:一謂統治者應‘無康好逸豫‘不敢自暇自逸‘罔敢湎于酒,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二謂‘明德恤祀、謹慎地祭祀先祖、上天;三謂‘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訓告教化,‘明德慎罰,對民實行德政?!笨梢哉f,周禮是一套敬德的禮制體系或者禮治模式,“其旨則在納上下于道德,而和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團體。周公制作之本意,實在于此”,“故知周之制度典禮,實皆為道德而設?!?/p>

(二)為政以“法”為本——秦朝的重法時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禮逐漸失去約束力,出現了各種禮崩樂壞的事件?!皳妨嫌涊d,當時‘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魯國的季氏甚至使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禮樂。春秋時期一百七十多個國家,‘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p>

在禮崩樂壞的形勢下,圍繞著禮與法的關系,儒家和法家展開了思想交鋒。儒家的基本主張是為國以禮,實行禮治。在孔子看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心中沒有“仁”,必須引“仁”入“禮”?!叭收?,愛人”??鬃诱J為,“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從仁的思想出發,進而提倡“禮治”“德政”,認為刑罰之治不符合仁??梢?,“以仁的道德精神力量,恢復周禮的文明世界,是孔子開出的救世方略?!眅ndprint

法家的基本主張是事斷于法,實行“法治”。商鞅認為,“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義者能愛于人,而不能使人愛。是以知仁義之不足以治天下也?!表n非子認為,“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辈⑻貏e指出,“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笨梢?,在法家看來,法才是治國之本。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傳統社會組織逐漸解體,社會生活的世俗化、破碎化日甚,物欲橫流,世人以詐力相尚。在此種背景之下,注重理性、講求效率、長于計算、最重功利的法家學說,便很容易成為各國變法的政策基礎?!痹谌宸▋杉业臓幷撝?,法家學說脫穎而出。各諸侯國在法家思想的指導下,競相進行變法改革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其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成功。通過變法,秦國國勢日益強大,一躍而為七國之首,最終滅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秦統一天下后,繼續以法家的重刑主義為指導,以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以死刑為例,秦朝保留了大量野蠻殘酷的刑種,僅死刑數目就達10種以上,并廣泛地使用肉刑。死刑的等級與執行方法有近20種。僅據史料記載的死刑種類就有夷三族、斬、梟首、車裂、棄市、族、具五刑、腰斬、鑿顛、抽脅、鑊烹、蒺藜、磔、體解等,死刑之殘酷可見一斑,結果秦朝到了秦二世就滅亡了。

(三)德法并用——漢以后的禮法合治時期

“周王朝六百余年的禮治盛世與秦統一后十六年而亡的法治給漢人以深刻的印象?!?/p>

漢朝認為,秦統一后十六年而亡,主要的原因是“廢德教而任刑罰”,導致“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潰而叛之?!辫b于秦朝滅亡的教訓,“兩漢的儒生承接先秦儒家和法家關于禮、法之爭的余緒,對禮、法關系作再思考,形成了以刑輔教、禮法合治的思想?!辟Z誼指出:“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時;據此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云禮云者,貴絕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渺,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倍偈嬲J為:“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其事異域,其用一也。不可不以相順,故君子重之也?!倍偈孢€運用陰陽學說闡述德主刑輔的思想,認為治理國家不能“廢德教而任刑罰”,而應該“任德教而不任刑”。他說:“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于空虛不用之處。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使陽出布施于上而主歲功,使陰入伏于下而時出佐陽。陽不得陰之助,亦不能獨成其歲。終陽以成歲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睗h儒主張的德主刑輔、禮法合治思想受到當時的統治者賞識并采用。漢文帝時,“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法皆誼發”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政治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德主刑輔、禮法并用的治國策略。自漢代以后,禮治思想與法治思想逐漸合流,經魏晉南北朝,至唐朝,終于完成禮法結合,一直到清朝末年,禮法合治成為歷代封建王朝治理國家的一個基本方式。

三、禮與法關系演變的啟示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痹谥袊糯鐣?,從西周時期的隆禮,到春秋戰國時期廢禮任刑,再到漢以后至清朝末年的禮法合治,反映了歷朝統治者對治理國家方式的不斷探索。雖然從本質上講,中國古代的禮法合治是為當時的剝削階級服務的,但政治文明具有繼承性,如果揚棄其中的封建內容,有些東西對于我們今天治理國家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堅持良法治國

禮法合治兼容了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不過,兩者并不是并列的,儒家的德禮為本、法刑為用的德主刑輔思想始終占據主導地位。正如《唐律疏議》明確規定,“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痹谌寮业牡轮餍梯o思想主導下,立法不再是冷酷無情的刑罰,而是體現出較為濃厚的儒家的明德、敬德思想。從明德、敬德思想中,“可窺見其合乎人道的和進步的良法思想?!薄霸谌寮铱磥?,良法應合乎一定的倫理道德,只有體現‘禮“義的法才是良法?!?/p>

“蓋君子之為政,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悅之,則曰亦不足矣?!眻A歷史的經驗表明,沒有法律,談不上法治;沒有良法,也不是真正的法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傊?,良法才是治國之道、強國之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堅持奉善法,才能使社會安定、國家富強。

(二)發揮道德的引領作用

在我國古代社會中,禮與法都曾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單純依靠禮或法都無法取得長久興盛??梢哉f,禮法合治的最終確立是從國家興衰的經驗教訓中得出來的,是長期治理經驗的積累與總結。

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處理好道德和法律的關系。一方面,道德與法律相對分離,有其獨特的內在價值;另一方面,道德與法律又有著一致性。事實上,很多法律規范本身就是道德的法律化。如果說,法治與人治相排斥,那么法治與德治則是相容的。沒有良好的道德,法治不可能很好地實現。因此,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充分發揮道德的引領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既不能以法律代替道德,或者以法治代替德治,也不能以道德代替法律,或以德治代替法治。

中央領導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三)加強官德建設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敝螄紫纫匈t人,而要選拔賢人,執政者必須有德。執政者要有高尚的道德是中國古代儒家倡導的德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對此,孔子做過很多闡釋,孔子認為,“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薄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避髯右仓赋觯骸坝兄稳?,無治法。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p>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暗?,不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國之基?!眻A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加強官德建設?!肮伯a黨人的官德,內容十分豐富,可以概括為六個字,就是胡錦濤同志一再強調的‘為民、務實、清廉?!秉h員領導干部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是干部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領導干部要努力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楷模,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帶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總之,“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蔽覀儽仨氃鰪娢幕孕?,從我國優秀的傳統法律文化中汲取營養,摒棄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消極因素,繼承其積極思想,并為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責任編輯:農媛媛]endprint

猜你喜歡
法家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與現代秩序的追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