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社會風險治理

2017-12-05 14:44駱萬春
法制與經濟·上旬刊 2017年8期

駱萬春

[摘要]虛擬社會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生活交往的新領域,在帶給人們便利、快捷的同時,交往風險、監管空白等方面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文章認為,為促進虛擬社會的健康發展,需加強社會主流文化的建設,正確處理因其產生的矛盾,強化民眾自我治理與輿情治理,健全法律法規,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建立與虛擬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交往規則,保障民眾交往生活與社會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虛擬社會;虛擬社會風險;社會風險治理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虛擬社會,打破了現實傳統交往方式,是在網絡環境下形成的新型人類交往活動的共同體。虛擬社會的出現方便了社會管理,民眾可以擺脫現實社會關系與人倫秩序等束縛,但虛擬社會存在危害國家安全、竊取數據、數據濫用、侵犯商業利益、損害個人隱私的風險,潛藏的社會風險治理需要根據其特點對傳統的治理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以適應虛擬社會治理需求,放任不管或套用舊有規則管理,都會影響虛擬社會的健康發展。

一、加強虛擬社會主流文化建設

主流文化建設對虛擬社會風險治理具有重要影響,主流文化是國家意識形態的主流,要千方百計提升主流文化在虛擬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使民眾認同感與接受度更高,提升主流文化的生存傳播空間。一是注重影響力。要將主流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其文化底蘊更加深厚的同時,讓民眾對主流文化了然于心,增強對主流文化的歸屬感。二是增強感染力。虛擬社會中文化更加多元,民眾往往對主流文化宣傳有逆反心理,基于此,要遵循虛擬社會中信息傳播規律,靈活運用各種載體,以民眾更為喜聞樂見的方式強化主流文化傳播,增強主流文化感染力,強化主流文化宣傳效果,使其在多元文化中成為強勢文化,為虛擬社會風險治理打下堅實基礎。三是使主流文化充滿活力。虛擬社會尤其要注重主流文化的活力,將不適應主流文化發展的內容予以剔除并及時予以更正,讓更多的民眾相信主流文化是科學的。四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虛擬社會中,每一個網民都應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道德自律,使自身覺悟不斷得到提升。要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凝聚力,應樹立積極溝通的意識,在溝通中求同存異、加強引導、凝聚共識,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網絡化、生活化。

二、正確處理虛擬社會矛盾

虛擬社會風險的一個直接呈現就是產生矛盾,矛盾必然會產生糾紛,虛擬社會對糾紛處理要有一定的方略。一是注重和諧。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社會,都應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在積極宣傳法制的同時,將非法制資源的作用最大化,尤其要注重運用具有社會正能量的傳統文化、榜樣示范、道德感化等力量來解決矛盾與沖突。二是區分處理。將矛盾進行有效分類,制定相應對策。虛擬社會產生的矛盾較多,對象多元化,針對性采取治理方略十分必要。對于涉及法治的,要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對于能夠在虛擬社會各主體間可以把握的矛盾在可防可控的前提下“任其發展”,科學、分類處理好紛繁復雜的虛擬社會風險治理工作。三是信息共享。虛擬社會風險治理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能夠使矛盾雙方溝通更加到位,而不是切斷、壟斷、控制信息,信息監管更多是保障虛擬社會能夠更加發揚信息民主,利用虛擬社會中的互動技術,實現信息共享,使真實信息有立足之地。四是互利共贏。虛擬社會矛盾更加注重互利以追求利益平衡,從而化解矛盾。無論是現實社會還是虛擬社會,都必須考慮“利他”因素,只有如此才能取得矛盾各方都滿意的結果。

三、強化虛擬社會民眾自我治理

虛擬社會民眾自主性較強,管理難度也較大,虛擬社會風險的提高,使民眾的自我治理成為虛擬社會風險治理的重要內容。一是加強教育引導。民眾在虛擬社會主體意識更強,由于虛擬社會的隱蔽性,民眾可以自由發言,因此要加強對民眾的教育引導,強化其協作、敬畏意識,不僅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還要遵守虛擬社會約定俗成的制度。二是激發民眾對虛擬社會風險治理的熱情。民眾在虛擬社會風險治理中較為積極,政府要在風險及其發展方向可控的前提下,發揮民眾的治理熱情,使參與風險治理主體更加多元,政府服務更加到位,民眾更加滿意。三是治理模式更加多樣化。虛擬社會風險治理規則不是被強加而是被選擇的,因此在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同時,要健全和適應更新技術過程中出現的新的交往方式,使治理模式更加多樣化。

四、優化虛擬社會輿情治理

要在虛擬社會輿情發生之前就對民眾進行正確的引導。一是引導速度要快。對其引導的速度越快,引導工作起到的實際效果就越大;而引導的速度越慢,之后的工作就會越被動。這也是虛擬社會輿情特點所要求的。二是要迅速對虛擬社會輿論作出回應。要駁斥一切虛假信息,用真實可信的信息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最大程度地降低不利影響,維護政府的公信力。三是要做好應急預案。要運用科學應急預案降低輿論熱度,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解開群眾困惑,直到輿情平息。四是要加強虛擬社會網絡謠言治理。謠言是與風險社會相伴共生的信息傳播現象,加強防范提升迅速反應能力,必須建立機制實現謠言識別預警能力,加強信息公開打造誠信網絡秩序,加強新聞審核、完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聯動機制,加強技術研究,提升對網絡謠言的溯源和屏蔽能力。堅持防、堵、疏、打現相結合,防止網絡失控、事實失真、反應失速、民意失導。五是提升民眾底限意識。讓民眾意識到不能將虛擬社會視為“獨立王國”。虛擬社會是現實的延伸,不能超越現實的規約,絕不允許以“虛擬社會”為借口,無視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虛擬社會說話辦事更要有分寸,不能為所欲為。虛擬社會非無政府主義場所,不可借虛假身份,發布出位言論,煽動越軌行動。網絡發表正確言論應該受到尊重,但不能逾越法律底線、倫理底線。六是領導干部要提升治理水平。領導干部要掌握虛擬社會中網絡運用技術,不斷提升“網絡問政”能力,要帶頭學網絡、用網絡、管網絡,以掌握民情,順應民意,化解民怨,贏得民心。

五、關于虛擬社會政府危機處理中與新媒體溝通的建議

當前,新媒體已經成為較活躍的公共輿論平臺,其對政府的監督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傳統媒體。虛擬社會危機公關人員要加強與新媒體的溝通作用。一是信息掌握充分,從容面對媒體的詢問。危機公關要具備較強的危機意識。危機事件爆發之后,公關人員要及時對外公布事件信息,以充分體現對政府相關部門意見的重視;擬定發言稿,讓群眾了解發生了何事,政府將以何種方案去著手開展救濟工作,并加強與媒體的交流,認真耐心回答記者問題。二是發布信息前要對事件原因有較大的把握,切忌發布尚未得到證實的信息,也不要通過未證實的信息來輔證已證實的信息,這不但會傷害政府公信力,甚至還會導致政府失信、違法。三是在公眾對某一問題存在疑惑甚至是發表質問時,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公眾的疑問作出合理解答。四在新媒體或傳統媒體上看到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信息,及時對外澄清。對政府而言,信息來源既要廣泛,也要可靠。在這一背景下,政府應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媒體從業者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通過他們第一時間了解事件信息與公眾反應,并將他們作為權威信息的出口。五是在宣傳過程中,不能夠使用過分書面化,而是以口語化容易理解的語句,向公眾公布危機事件的權威信息。六是打造服務型虛擬社會媒體。多提供民眾樂于接受的高品位網絡文化產品。虛擬社會中,商業化的網絡媒體與主流網絡媒體相互制衡,能彌合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裂縫。endprint

六、健全虛擬社會治理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在虛擬社會風險治理缺少統一的法律規范,不少法律法規并未完全考慮網絡的特殊性。虛擬社會中主流媒體已經不再是民眾關注的焦點,網站的“把關人”作用漸弱,要用法規制度規范“把關人”和“發言人”,健全虛擬社會法律體系,尤其要明確網站經營者等主體的監管責任,控制虛假信息、對社會有害信息的傳播,并及時準確鎖定相關違法人員。在虛擬社會風險治理中,要協同合作,發揮多元主體作用,尤其是要健全法律法規。虛擬社會風險治理,情況相對復雜,對其治理,是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另外還要不斷強化執法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樹立法律權威。近年來,我國在虛擬社會風險治理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2015年出臺的《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對虛擬社會編造、傳播網絡謠言的懲處力度;2015公布的《網絡安全法(草案)》明確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政府組織在履行涉及國家安全、犯罪偵查職責時應盡的配合義務。有了健全的法律法規后,就要做好宣傳工作,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有法可依是第一步,如何在司法實踐中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樹立法律權威是關鍵。法律的作用是打擊犯罪,如果打擊不到位,就會導致部分違法者心存僥幸。虛擬社會中,部分網民認為“法不責眾”,不在乎自己在虛擬社會所犯下的錯誤言行,存僥幸心理。所以,要在打擊虛擬社會絡謠言時做到精確溯源,對謠言首發者、違法轉發超過500次的網絡意見領袖等違法情節嚴重的虛擬社會謠言傳播者,必須嚴格追究其法律責任,并將處理結果予以公示,以達到警示教育的效果,樹立法律權威。

七、促進虛擬社會文化與科技融合

要深入把握文化與科技的關聯性,充分認識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必要性,不斷推出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舉措。虛擬社會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可以使虛擬社會主體的文化觀念、實踐活動以及生存方式不斷發生變化。所以,促進虛擬社會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是迎接網絡文化挑戰,不斷提升虛擬社會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虛擬社會風險治理是涵蓋文化傳播、技術應用、社會治理的綜合性問題,對于緣于信息技術帶來的虛擬社會文化安全風險與社會問題,從技術手段與治理措施入手,盡力切斷虛擬社會負面產品的傳播路徑,豐富和優化虛擬社會消解社會矛盾的載體與形式,不斷建立并完善虛擬社會風險治理的保障體系。另外,還要以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為契機,形成合力,并轉化為動力,促進主流文化與主流媒體不斷向數字化和網絡化轉型,使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逐步成為虛擬社會風險治理的主旋律。在文化和科技融合過程中,虛擬社會民眾的精神世界得到不斷充實,虛擬社會文化負面產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可有效遏制虛擬社會中的低俗丑惡現象。一是監管方式要有創新。掌握科技發展趨勢以及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規律,努力找尋科學有效的監管方式。比如,針對當前互聯網的直播、網紅等泛娛樂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深入調查,并總結規律、創新監管,促使其科學發展。二是要搶占產業制高點。虛擬社會中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涉及面廣、新業態多,所以要根據虛擬社會特點,戰略上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努力在文化產品生產服務技術、文化傳播信息技術等實現突破,以搶占產業制高點。三是構建高效服務體系。文化與科技融合具有較強的跨行業、跨領域特點,不但依托科技企業、文化企業以市場機制的跨界融合以及產品創新,而且也有賴于政府部門搭建跨界交流、分享和協同的平臺,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

八、結語

虛擬社會已與現實社會緊密結合,對虛擬社會的管理,不僅是確保虛擬社會自身穩定、有序發展的基礎,也是維護現實社會秩序和穩定的需要。由于虛擬社會的隱藏性、開放性、高技術等特點,給虛擬身份的管理、網絡犯罪的治理、輿論的引導與監管、網絡的安全等各方面帶來諸多風險。因此,應結合我國虛擬社會管理的現實要求,構建和實行虛擬社會綜合監管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網絡管理模式,以有效治理虛擬社會風險。

[責任編輯:農媛媛]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